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磊  张为社 《种子科技》2004,22(4):238-239
鲁棉研15号是山东省棉花研究中心选育的一个抗虫杂交棉新品种,集高产、优质、抗虫、抗病、适应性强于一体,2001年5月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近几年的区试及生产试验中表现均十分突出.由于种子价格高,为了降低种植成本,减少用种量,扩大种植面积,2002-2003年我们开展了鲁棉研15号精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现将有关技术要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简要回顾鲁棉研28号选育过程的基础上,总结了鲁棉研28号的选育经验和体会,全面分析了鲁棉研28号的高产稳产特性及其生理学机制,旨在为后继优良棉花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鲁棉研21号高产稳产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4个不同类型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常规转Bt基因抗虫棉鲁棉研21号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鲁棉研21前期营养生长速度快,干物质积累量大,初花期单株干物重比鲁棉研15高2.2%,比中棉所41、99B分别高59.0%和62.0%,开花后发育进程快,开花结铃集中,全生育期比中棉所41、99B短3~5 d。铃重分别比鲁棉研15、中棉所41和99B高0.20 g、0.56 g和0.55 g,衣分高。鲁棉研21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协调,先建源后扩库,源大库大。这些特性为其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奠定了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鲁棉研15号纤维品质性状QTL定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杂交种鲁棉研15号的F2群体为作图群体,利用SSR标记和JoinMap3.0软件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分别对随机组成的3个鲁棉研15号的F2:3家系亚群体进行纤维品质性状QTL定位。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包含116个多态位点,25个连锁群,全长892.25 cM,覆盖棉花总基因组的20.05%,平均每个连锁群4.64个标记,标记间平均距离7.76 cM;根据已有图谱的定位结果,19个连锁群与染色体建立了联系。在3个F2:3家系亚群体中共检测到46个QTL,其中16个为纤维长度(FL)QTL、7个为纤维强度(FS)、12个为麦克隆值(FM)、6个为伸长率(FE),5个为整齐度指数(FU)。发现在Ah05、Ah08、Ah09、Dh02染色体上QTL有成簇分布的现象,并在3个亚群体中检测到一些受环境影响较小、稳定遗传的QTL。这些QTL可以在今后应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5.
通过3种包衣剂对大豆种子包衣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种子包衣后,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均优于不包衣种子,但包衣与不包衣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3种包衣剂都能协调大豆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增加百粒重,提高产量,其中2号包衣剂产量增加15.51%,差异达极显著水平,1号包衣剂产量增加1.31%,差异不显著,3号包衣剂增产4.49%,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A-B1号新型水稻种衣剂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对杀虫剂B1用作浸种型水稻种衣剂主剂的可行性作了初步的探讨。室内和田间的试验结果表明:该剂型用于水稻种子包衣对种子的活力和秧苗的素质不仅无不良的影响。反而可以提高种子的活力。促进发芽。提高成秧率,并能够增强秧苗素质。综合分析得知,A-B1号种衣剂处理区种子的发芽势较种衣剂1号、种衣剂2号及空白处理的分别提高了3.33%,4.67%和0.33%,成秧率较其它三个处理区的也分别增加了4.50%、1.34%和1.67%;其对水稻苗期主要虫害的综合防效为91.84%。此外,该剂型处理还有一定的增产作用,较空折对照区平均理论增产20.55%。  相似文献   

7.
各地咨讯     
《种子世界》2006,(2):59-61
湖北:推广良种农民年增效3亿;南京:杂草狙击战——“星级待遇”养杂草;河南:首次发布外来入侵有害植物名录;山东:鲁棉研15号推广面积占全国半壁江山;河南:粮食优质化程度5年提高4倍;湖北:南漳县被列为全国四个小麦条锈病源头治理试点核心示范区之一;天津:统一种子经营档案和销售凭证;重庆:建立粮食作物品种退出机制;江苏:淮安优质无公害稻米开发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8.
用油研七号的不育和恢复亲本22A和821-77进行早熟性定向系统选择,育成了早熟2287A和早熟821,所配制的“早熟油研七号”(尚未审定,因需要暂用此名,下同)生育期平均提早2天,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千粒重等性状比油研七号分别多0.53个/株,39.6个/株和0.22g,产量比原油研七号增产3.08%。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衣剂对超甜4号玉米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甜玉米品种超甜4号为试验材料,分别用多·福·克、生物拌种剂、12%克·甲硫悬浮种衣剂、3%辛硫磷和帅苗(氯氰菊酯)5种不同类型种衣剂包衣处理,比较种子的发芽势、田间成苗率和活力指数.结果表明:种衣剂处理对超甜4号种子发芽调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多·福·克和生物拌种剂对甜玉米发芽调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热研4号王草原生质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原生质体融合育种以及利用原生质体瞬时表达系统进行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前提和基础是建立高效、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制备体系。为建立热研4号王草原生质体制备体系,本研究以热研4号王草叶片为原生质体制备的外植体,将切成细丝的热研4号王草幼叶置于含2.0%纤维素酶+0.5%果胶酶Y-23+0.5%崩溃酶+0.6 mol/L甘露醇+40 mmol/L KCl+6 mmol/L MES,p H 5.7+20 mmol/L Ca Cl2+0.15%BSA的酶液中,在避光条件下置于50 r/min的摇床酶解6~8 h,获得了大量有活力且均匀一致的原生质体。经过荧光素双醋酸酯(fluoresceindiacetate,FDA)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表达,结果发现采用酶解法制备的热研4号王草原生质体活力可达75%,且可用于表达拟南芥外源蛋白。本研究可为下一步利用热研4号王草开展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潮砂泥田氮磷钾配比对油研9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磷、钾是作物必须的而且是很重要的营养元素,本文采取“3414+1”试验方案,探索油研9号在潮砂泥田的不同氮、磷、钾配比,诣在提高油菜产量和种植效益,减少化肥的面源污染。通过试验数据建立了油研9号施肥模型y=33.17+10.00N+5.20P-F2.41K+0.18NP+0.01NK+0.12PK-0.44N2-0.04P^2-0.15砰,得出油研9号在潮砂泥田中的最佳施肥量:施用尿素26.9k、普钙54.7kg、氯化钾15.3kg/667m^2,可获油菜产量141.2kg/667m^2。  相似文献   

12.
种子包衣肥对直播晚稻秧苗生长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2008年通过测定被种子包衣肥处理后直播晚稻秧苗的出苗率、成秧率、苗高、总根数、白根数、单位干重等苗素质与根系活力、N、P、K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叶绿素SPAD值等生化指标,研究种子包衣肥对直播杂交晚稻秧苗生长及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晚稻种子按1:50、1:70、1:90包衣比用种子包衣肥包衣处理之后,除出苗率略低于ck外,三种包衣处理的苗素质和生化指标都优于ck;其中1:90包衣处理在单位干重、K含量分别提高了10.3%、9.2%,达到了显著差异;在成秧率、单株总根数、单株白根数、根系活力、N含量、P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叶绿素SPDA值分别比ck提高了6.3%、10.6%、46.6、5.5%、8.6%、20.4%、59.4%、43.1%、12.7%,达到了极显著差异。说明种子包衣肥能促进秧苗生长、提高秧苗成活率、根系活力和植株抗逆境能力;也能促进干物质积累,提高水稻质量与产量。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喷施不同浓度的金福隆植物生态营养刑对优质杂交油菜油研7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在油菜的苗期、现蕾期、盛花期喷施金福隆植物生态营养剂能够显著提高油研7号的油菜籽产量、增加单株产量、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有效分枝数等,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最佳喷施浓度为1:300(1g营养剂兑水100nd),油菜籽产量可达到183.33kg/667m^2,较对照ck(喷施清水)增产12.25%,在油菜生产上喷施金福隆植物生态营养剂提高油菜籽产量又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营养素对油研7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喷施不同浓度的营养素对优质杂交油菜油研7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在油菜的苗期、现蕾期、盛花期喷施营养素能够显著提高油研7号的油菜籽产量、增加单株产量、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有效分枝数等,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最佳喷施浓度为1∶300(1g营养素兑水300ml),油菜籽产量可达188.33kg/667m2较对照(喷清水)增产10.72%,在油菜生产上喷施营养素提高油菜籽的产量是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镉对不同小麦品种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在0.5 mmol/L镉胁迫下,对贵州省主要栽培的30个小麦品种种子的萌发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芽长、鲜重以及综合效应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Cd对种子发芽率影响较小,对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芽生长的影响显著,且对根的抑制效应大于芽;不同小麦品种种子萌发对Cd的响应差异较大。应用快速聚类方法,根据综合效应可以将参试品种划分为耐受型、中间型和敏感型3种不同的敏感类型,其中耐性品种有丰优5号、早麦16号、丰优9870,不耐品种有安麦5号、川麦10号、丰优2号等,其他为耐盐性中等品种。  相似文献   

16.
黄籽双低两系杂交油菜油研10号2004年在251 hm2(3 372 kg/667 m2)面积上实现了平均单产62.3 kg/667 m2的制种产量,其中15.3 hm2(229.5 kg/667 m2)连片平均单产达88.8kg/667 m2,高产农户平均单产高达170~190 kg/667m2;高产的主要原因在于母本结实率高,有效角率达72%~87%,平均角粒数达18.4~19.8粒,结实系数迭13.4~17.4.对应的栽培技术措施:改良母本,提高母本的自然结实率;选择海拔较高、气候凉爽、地势开阔向阳、风向条件好的制种隔离区制种;增施复合肥,调节制种亲本对营养元素的均衡需要.  相似文献   

17.
油研七号单产190kg/667m~2的群体结构及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示范结果分析表明 ,集中连片 5 .47hm2 油研七号单产 1 90kg/ 6 6 7m2 以上菜籽的群体结构是 :群体角果数 5 1 1万个 / 6 6 7m2 以上 ,群体干物重 1 1 90kg/ 6 6 7m2 以上 ,总茎枝数 1 7万个 / 6 6 7m2 以上 ,一次分枝数和二次分枝数分别为 7.5 7万个和 8.6 2万个以上 ,经济系数和收获指数分别为 2 2 .5 7%和 2 5 .82 % ,个体性状是单株产量 40 g以上 ,单株角果数 746个以上 ,角粒重 5 2 .6 5mg/角以上。其相应的主要栽培措施为播期 9月 1 0日左右 ,密度 70 0 0株 / 6 6 7m2 的氮磷钾硼施用量分别为 1 8,9,1 6 ,1kg/ 6 6 7m2 ,氮肥的施用比例活棵肥∶开盘肥∶腊肥为 3∶4∶3。在生产中提高高产栽培措施的到位率 ,是获得高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将两个常规水稻品种(99早677、湘早籼24号)和四个杂交水稻组合(株两优02、株两优819、株两优99和金优402)的高活力种子和低活力种子分别放在水(对照)或0.1、0.3、0.5、0.7、0.9mmol/L的硝普钠(外源一氧化氮的供体)溶液中浸泡和萌发处理,结果发现,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因水稻品种、种子活力以及SNP溶液浓度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在0.5mmol/LSNP条件下,株两优02种子的萌发率提高10%,而99早677种子的萌发率只提高3%;对于同一品种或组合,高活力种子受SNP的影响低于低活力种子;适宜浓度的SNP溶液浸种能够促进水稻种子萌发。研究结果表明,0.3—0.5mmol/LSNP溶液处理过的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明显提高,幼苗生长也较好;高于此浓度范国的SNP溶液则不利于水稻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86 A与恢复系6958 R组配育成的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益油1号(原名NR 168,下同)于2009年通过贵州省区试和生产试验,在贵州省区试中平均单产180.88 kg/667 m2,比对照油研10号平均增产14.44%(极显著)分别居2008年B组第3位和2009年A组第5位,最低年份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0.18%,15点次试验,13点增产,2点减产,增产8%以上点次达80%;平均产油量77.34 kg/667m2,比对照平均增产11.57%,最低年份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油7.41%.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61.89 kg/667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0.65%.全生育期区试平均219.5 d,比对照油研10号早2.5d,生产试验全生育期222.8 d,比对照油研10号早熟5d.植株紧凑,株高适中,在贵州省生态和耕作栽培条件下,株高167.7 cm,一次有效分枝位64.3 cm,一次有效分枝数8.6个,主序长58.1 cm,主序有效角80.2角,着果密度1.4个/cm,单株有效角434.0个,角粒数19.95粒,千粒重3.74 g.抗倒性强、抗寒性强,抗(耐)菌核病、病毒病能力与对照油研10号相当.含油率42.76%,芥酸平均0.3%,硫苷28.3 μmol/(g·饼),种子蛋白质24.82%.是一个既适宜育苗移栽,又适宜免耕或半免耕直播(密窝点播、条播、撒播)等轻简高效栽培典型的高效型杂交油菜新品种,也是目前油菜生产上最需要和受欢迎的杂交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谷子出苗的外界环境最低水分需求和对干旱胁迫的忍耐能力,笔者利用PEG溶液(水势梯度为0~-0.50 Mpa)模拟干旱胁迫,研究了‘大同34号’谷子种子萌发能力的变化及对萌发环境的最低水分需求。结果表明,PEG干旱胁迫通过限制谷子种子有效水分的吸收而抑制其萌发,且随着渗透势的增大,萌发势减弱,主要表现为:累计萌发率、吸水速率、萌发活力、萌发胁迫指数等随胁迫强度的增加而下降,根芽比则随之增加。在-0.5 MPa PEG 6000溶液处理下,谷子萌发耐旱指数的差异性最显著,因此该浓度可作为谷子芽期耐旱性鉴定临界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