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偏最小二乘回归在吉林省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利用吉林省1995-2010年15年间的数据,选取人口、物质资本、科学技术、政府财政支出、对外贸易、消费水平6个因素,对吉林省的经济增长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科学技术、政府财政支出、物质资本投入是影响吉林省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2.
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本文章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财政支出结构的分类,论述了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途径,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对财政支出的影响,本文对安徽省1985~2007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单位根、协整检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VEC模型。结果表明: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经济增长是短期影响安徽财政支出增长的决定因素,两者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据此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我国1997-2017年的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针对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效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出规模与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均存在非线性效应,在财政支出规模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扩大财政支出规模有利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但如果财政支出规模高达一定的程度便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运用空间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1995~2005年问中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正相关性影响的地方财政支出主要是生产性事业费支出、企业挖潜改造支出和政府机构支出,地方财政农业支出虽然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其他几项支出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运用我国的数据,引入外生变量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并运用各省份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新形势下经济增长、财政支出对我国城乡收入不平衡性的影响,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城乡居民要素禀赋的差异和城镇倾向性财政支出加剧了城乡居民收入的不平衡性。城乡收入不平衡性的加剧在中、短期内进一步加剧自身的不平衡性,并对经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较长期则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经济增长会使城乡收入不平衡性发生短期波动;财政支出的冲击在短期会对城乡收入不平衡性产生同向影响;城乡收入不平衡性在短期内对财政支出的影响并不显著,在中期会使得财政支出大幅度增加。经济增长和财政支出本身并不会导致城乡居民收入不平衡性,导致城乡居民收入不平衡性的原因在于经济增长在城乡之间的速度差异以及财政支出的倾向性在城乡之间的差异;城乡收入不平衡性的加剧会使得农村居民无力进行生产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投入,引起经济增长速度在城乡之间的差异和城乡居民收入的不平衡性进一步加剧。城乡收入不平衡性对自身的贡献度超过70%;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别略高于21%和8%。经济增长对城乡收入的不平衡性影响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最小的省份大多是经济不够发达的内陆地区。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不平衡性影响最大的为一些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地区,影响小的一类是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一类是欠发达省份,还有些省份是农业大省。因此,解决城乡收入不平衡性问题,主要在于搞活农村经济,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其次要改变城镇倾向性财政支出政策,提高农村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尤其是提高落后地区的农村经济增长支持力度;再次,经济增长要考虑到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7.
通过收集1999~2009年安徽省财政支出结构数据,建立回归模型来研究财政支出对安徽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科教文卫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最大的结论。最后针对此种状况提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湖北省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先运用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发现经济增长随着财政支出的增加而增长;再用运用协整检验发现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成显著正相关关系;再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对其进行修正进一步得出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显著正相关关系成立。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5):141-142
通过运用财政支出的衡量指标,结合经济增长指标,以江苏省数据为例,根据VAR模型,研究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政府应当继续重视经济建设支出中的"科教文卫、行政管理、企业技术改造资金、科技费用"等的比重,使得财政的支出更有方向性和倾向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VAR模型的中国林业财政支出与林业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我国林业产业和林业财政支出现状,利用1996—2011年的林业产业总产值、林业财政支出数据,基于VAR模型对林业财政支出与林业产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林业财政支出与林业产业发展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并且林业财政支出是林业经济增长的格兰杰(Granger)原因。在分析基础上,从林业财政支出使用等方面为中国林产行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定量分析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其构成情况,找出影响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因素,为研究者与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广西统计年鉴数据,从性质、来源、农户人均家庭经营收入3个角度来分析2001-2011年广西农民纯收入现状及特点,从经济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财政支农支出、农村金融、农民文化程度来分析影响广西农民纯收入的因素,并提出增加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对策。【结果】2001-2011年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呈上升态势,农民纯收入主要来源于生产性纯收入,非农产业收入在农民生产性纯收入中的比重进一步加大,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力量。经济发展、工业化发展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城镇化、地方财政、农民文化程度对农民收入提高有正向推动作用,农村金融体制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业的产出和农民收入增长。【建议】通过发展农村基础教育与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转移农村劳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家庭收入,发挥政策作用来提高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  相似文献   

12.
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效应受到众多因素影响,其中财政农业救济、农业其它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有独立直接效应,农业生产性支出、农业科技支出和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有溢出直接效应。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独立直接效应与溢出直接效应呈现非同向性、多样性、非对称性与动态性发展规律,并受经济增长、居民消费、社会投资的约束效应、财政非农支出的间接效应、农业各税冲销效应的影响制约。  相似文献   

13.
实证检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增长的效应,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正的效应,说明财政支农支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因此,要采取切实措施,优化并扩大我国财政农业支出,从而促进我国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4.
侯宣杰 《古今农业》2006,2(3):82-91
抗战军兴,出于实现抗战建国的战略目标,国民政府中央和广西地方金融机构在广西推行大规模的农贷,对广西农村经济社会产生巨大影响。本文主要就战时广西农贷的金融机构、运作方式作了深入的述析,并从农村借贷关系现代化、制度变迁和城乡金融关系变动的视角评析了抗战时期广西农贷之绩效与不足。  相似文献   

15.
谢华文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9):998-1002
文章从农业生产总值、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和住房面积、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等方面对广西6个农业经济区域和14个地市的农业经济发展进行比较,并分析了广西农业经济区域发展差距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提出了鼓励各区域之间进行横向经济联合、以"龙头城市"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因地制宜统筹各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借鉴区内外或国内外区域协调发展成功经验等促进广西农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了归纳总结广西土地整治的实施规律,分析确定其主要驱动类型,运用时间序列法,对广西2005年至2015年土地整治规模变化进行了演绎归纳。运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对2016年至2020年土地整治规模进行了预测。运用改进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基于城乡统筹视角,从经济、社会和资源三个方面共选择15个因子,对土地整理、土地开发和土地复垦进行了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5年广西土地整治存在不同增长极现象,"十一五"期间土地整理是增长核心,"十二五"期间土地开发是增长核心。经预测分析,"十三五"期间土地复垦将会是增长核心。受政策和时机影响,土地整治的增长极将会在土地整理、土地开发和土地复垦之间呈依次循环、周期叠进的发展规律。受优质耕地资源数量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影响,广西土地整理主要为"资源+社会"驱动型。受"不稳定耕地"资源数量大、农业保险赔款支出率高等因素影响,广西土地开发主要为资源驱动型。受北部湾经济区发展速度快、土地利用集聚效应显著、不合理开发所致破损土地数量增大等因素影响,广西土地复垦主要为经济驱动型。研究表明,区域土地整治存在增长极现象,土地整理、土地开发和土地复垦作为土地整治发展的核心,其实施规模与驱动类型各有差异,三者间的优化协调发展,应是新时期土地整治发展的主要方向与任务。  相似文献   

17.
洪名勇  钱龙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0):205-210
从公共财政支出视角来看,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主要有:(1)落后的基础教育,制约了农民智力素质的提升;(2)落后的交通环境和市场交易环境袁使农村发展面临较高的成本;(3)水利设施严重不足,降低了民族地区农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使农业生产面临较大风险。从理论上来看,公共财政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是通过两大途径发挥作用的:(1)通过社会支出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知识水平,从而增加农民的人力资本积累,增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提升农民获得更多收入的机会和能力,而且社会支出还通过再分配途径为那些收入特别低下的农民提升社会保障;(2)通过投资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科技,从而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利用我国1978-2009年有关统计资料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公共财政支出对农业增收有较大影响。因此,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异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支持。  相似文献   

18.
王君萍  方立峰  王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3098-3099
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协整分析方法,求解农业财政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得出了农业财政支出是农民收入增长Granger原因的结论.根据模型结果,农业财政支出每增加一亿元,第三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88元.增加农业财政支出是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文章具体提出了农业财政支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空间计量实证方法发现,工业比重和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呈负向显著关系,表明了产业结构对教育财政投入会形成挤出影响,当中国大多数县还处于工业化初期发展阶段,需要把资源更多地配置到工业发展上,进而对教育投入产生了挤出效应。居民储蓄行为也会对教育财政产生挤出影响,人均储蓄额越高,那么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越低。这是因为存在预防性储蓄,导致了对教育投入的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