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以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为支撑,研究乌鲁木齐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潜力规模测算方法。基于研究区农村居民点腾退规模的测算,从城乡建设用地需求出发,运用需求与腾退平衡体系方法,对乌鲁木齐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潜力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腾退规模满足建设用地需求,建设用地增加挂钩潜力系数为1.02,增加潜力面积为40.40hm2。研究立足于缓解城乡建设用地需求压力,反映地区实际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区域城乡建设用地动态平衡提供科学依据,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与流转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为进一步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资源探索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关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研究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对于集约节约利用建设用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合理布局建设用地等具有重要意义。为使该项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地运行和发挥其作用,通过从政策制度、整理潜力分析、土地整理模式等方面对其进行总结研究,并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在实际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增减挂钩工作的合理开展。  相似文献   

3.
容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罗蕊  黄鹄  余婷 《现代农业科技》2010,(12):384-385,390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潜力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对某地区现有农村居民点内部空间结构调整和村庄归并等,可增加的用于置换城镇建设用地的有效耕地及其他农用地面积,是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方案的重要依据。容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潜力分析主要是对在各种标准要求下的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达到何种水平时,可以满足城镇建设用地需求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随着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及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等要求的提出,上海市各部门相继开展了小城镇发展试点、农村宅基地置换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分析不同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以及整理机制,并从工作机制、财政投入、产权、退出机制等各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缓解城镇建设用地供需紧张的矛盾,优化城乡用地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贵港市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探索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分析贵港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情况的基础上,总结其做法和经验,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期为其他地区开展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马文君 《现代农业科技》2012,(12):331-333,336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收益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于集体建设用地的减少损失的集体建设用地发展权;二是由于拆旧区复垦为耕地后代建新区进行耕地保护所进行的经济补偿。通过对福建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模式的研究分析,从显化土地发展权价值,依据产权确定地方政府与农民集体之间收益分配比例。研究表明,在福建省的现实情况下,增减挂钩收益应当按照农村集体占63.5%、地方政府占36.5%的比例分配。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国内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的重点和发展趋势,认为国内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的意义及必要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存在的问题、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下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运作模式等方面,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效益分配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效益评价等问题的研究较少,应重视对这类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1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内涵 1.1增减挂钩内涵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指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这种增减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这种项目的目的是为了保持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同时建设用地的面积不增加,用地更加合理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9.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能有效缓解城镇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和提高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通过阐述政策的由来及内涵、现实运作的模式以及农村居民点整理(复垦)挖潜测算方法,分析了当前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推进"挂钩"工作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解决当前用地矛盾的途径之一,有利于优化用地结构,盘活农村存量用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农村居民点的合理布局,为城镇建设提供更多的用地空间,对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寻求推进钦州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措施和办法,着重分析了安徽省合肥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的经验和取得的成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钦州市挂钩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应刚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4):106-108,124
未来最主要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空间在农村居民点用地上。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改善了农民的居住观念,构建了和谐的新农村局面;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解决了农民剩余劳动力转化的后顾之忧;同时,其体现了集约节约的用地理念,保证了建设用地不增加、耕地总量不减少的原则;也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有效平台。从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城镇建设用地需求量、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潜力、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选择等方面阐述了重庆市巴南区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并分析了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分析,展望了全面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顺章  陈峰  范文洋  刘园秋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870-11872
基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以河北省邯郸市为例,分析了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必要性,并把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应用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中,为解决挂钩实施过程中的补充耕地质量问题及征地补偿标准问题提供一定的标准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成都市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之一,在土地制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回顾土地制度创新研究的基础上,对成都市土地制度改革进行了研究。其创新措施主要有对原先拥有的农地进行整合、对原有居民的村庄加以整理,并提出了增减挂钩的创新方式。  相似文献   

14.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我国特殊土地国情下破解发展保障和耕地保护问题的重要途径。介绍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涵义,分析了其意义,并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角度提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应满足的条件,同时,对增减挂钩的方式及存在的阻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解决城乡用地矛盾的有力抓手,但现实操作中,片面追求挂钩用地指标,造成耕地占优补劣现象严重。采用限制性因子评价法和邻接度加权法对增减挂钩拆旧区进行宜耕性评价,从耕地数量与质量两方面测算增减挂钩潜力,提出增减挂钩潜力平衡方法,并以陕西省洋县华阳镇增减挂钩项目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有效保护耕地提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河北省任丘市为例,在研究当前挂钩工作所产生问题的前提下,提出以"三条件逐级筛选法"和"规划限制修正法"构建挂钩拆旧和建新适宜区评价体系;依据该体系计算出拆旧区的拆旧适宜指数介于0.70~0.84之间,建新区的建新适宜指数介于0.70~0.89之间;并以城镇化型、中心村内调型、自然村缩并型的拆旧模式与集中居住型、城...  相似文献   

17.
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背景下,采用高、中、低3种人均建设用地标准预测模型,对德令哈农村居民点整治理论潜力、目标年潜力、挂钩供给潜力、增减挂钩潜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德令哈农村居民点整治理论潜力分为3级,即Ⅰ级潜力区为德令哈市;Ⅱ级潜力区为尕海镇、怀头他拉镇;Ⅲ级潜力区为柯鲁柯镇、蓄集乡.采用高、中、低3种农村人均居民点指标模型,预测德令哈市在2015年和2020年农村居民点的整治潜力分别为999.7hm2和1 292.2hm2,2010年~2015年、2015~2020年农村居民点整治挂钩供给潜力分别为617.29hm2、667.82hm2、718.36hm2和791.78hm2、826.76hm2、861.74hm2,2015年和2020年德令哈市农村居民点整治挂钩潜力分别为667.82hm2和826.76hm2,挂钩率分别为0.45和0.44.说明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建设用地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通过农村居民点整治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建设用地面积供需不平衡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重庆市"地票"制度本质及其交易流程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考察政府-农民和城市-农村2个维度关系,探讨了重庆"地票"的不足之处。结果表明:"地票"制度本身存在的不足,以及政策的导向性错误造成了"地票"制度存在占用农村资源的嫌疑;区际剥削和代际剥削是城市剥削农村资源的内在机制。提出增加计划内建设用地指标满足新农村建设需求,以加强确保农村稳定,再使用"地票"指标弥补经济发达区建设用地缺口,缓解城市用地矛盾,最大化实现农村建设用地流转价值的建议。旨在为相关部门规范"地票"交易制度,实现城乡和谐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晓燕  张蓬涛  路秋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601-4602,4662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城市土地是城市化建设乃至社会发展的载体。将“以人为本”贯穿到城市土地经营的策略研究中,具体从城市土地经营应遵循的原则、土地收购储备、城市土地经营的政策法律保障等多个角度,研究城市土地经营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解决城市土地经营带给人民的实际问题,保护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分析——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对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的概念、政策依据及意义进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分析了该区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迫切性和有利条件,并对研究区域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潜力进行了测算,提出了促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