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通过对香菇高温“烂棒”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减少香菇菌棒“烂棒”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通过多年来对香菇"烂棒"现象发生原因进行调查和研究,掌握了香菇"烂棒"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治香菇菌棒"烂棒"的防治措施,为菇农进行香菇生产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香菇菌棒在出菇阶段极易出现"烂棒"现象,通过对相关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便让菇农将损失降到最低,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4.
随着代料香菇向全国推广应用,香菇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在代料香菇生产过程中,香菇菌棒烂筒时有发生,菌棒烂筒是代料香菇栽培从菌丝培养到出菇期间发生的一种腐烂病,烂筒从菌棒发菌到一定程度后便可能发生。一般是前期发生少,中后期发生多,严重时菌棒腐烂殆尽,香菇绝收。笔者就菌棒烂筒发生原因开展了广泛调查与研究,总结形成了香菇菌棒烂筒控防技术,供广大菇农参考,对菌棒烂筒须引起足够重视,及早采取控防措施,提高菌棒成品率,避免或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5.
施礼  潘祖华  徐向进 《食用菌》2005,27(2):47-47
目前,全国栽培花菇推广的品种主要是香菇135、939、9015。这几个香菇品种菇质紧密,易花,是优质花菇品种。但有一共同弱点,菌龄偏长,春季制棒秋冬季出菇,菌棒需要高温越夏,尤其低海拔高温地区,菌棒在高温期极易烂棒。2003年我国遇到百年一遇的高温干旱气候,花菇烂棒率更是严重,据统计,浙江武义县这年花菇烂棒率达35%,不少菇农颗粒无收。现将我县采取三种降温措施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开展了培养料配方及含水量对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菌棒保存率的影响试验,综合考虑菌棒菌丝生长状况、保存率、烂棒过程、出耳产量等因素,结果显示随着菌棒中含水量和麦麸含量的增加,菌棒保存率逐渐下降;在8种培养料配方中,以W5配方(即麦麸4%、木屑94.5%、石灰0.5%、石膏1.0%)为最佳。  相似文献   

7.
菌棒补水催蕾是香菇栽培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传统手工补水催蕾劳动强度大、标准化程度低,明显影响香菇生产效率,为解决这一问题,开发香菇菌棒补水催蕾机械装备,对香菇菌棒专用补水催蕾机和传统手工补水催蕾方式进行应用效果比较的试验结果:应用补水催蕾机的注水量和补水后的菌棒重量一致性好,现蕾速度快,现蕾菌棒率高,当潮菇(第二潮)生育时间缩短4天,菇的产量和品质有显著提高,烂棒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8.
陈文杰 《食用菌》2021,(1):47-48,64
近几年香菇生产以其劳动密集、生产技术成熟、市场稳定等特点,已经成为北方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之一。香菇不耐高温,夏季除高海拔地区外,许多地区选择保持香菇菌棒活力而不出菇,以免造成烂棒。笔者综合多年栽培香菇的经验,总结了香菇越夏期温度、水分和空气相对湿度等方面管理技术要点,并分析了造成香菇烂棒的主要成因及防控措施。现将其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龙泉市地处浙西南山区,是一个以栽培代料香菇为主的地区,近几年随着全国各地代料香菇的迅猛发展,代料香菇量多价跌,菇农增产不增收现象日益严重。为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我们引导当地农民试种了袋料黑木耳获得了成功,但在栽培过程中发生烂棒现象较为严重,轻者造成减产,重者绝收。笔者根据多年的试验和观察,将黑木耳菌棒发生烂棒的原因和应采取的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叶礼奎 《食用菌》1998,20(5):39-39
我国香菇生产区分布在浙闽边境山区,80年代主要采用古田秋菇栽培模式,春、夏季不生产菌棒。自80年代末福建屏南县推广夏菇生产,90年代初浙江庆元推广241栽培,近年浙闽两省推广花菇生产以来,浙闽边境各县互相模仿,春、夏季生产的菌棒已远远超过了秋季生产的菌棒。在菌棒越夏过程中,各地相继发生了菌棒腐烂现象。据景宁县刘世祥1997年夏季的调查,菌棒腐烂有的是制作引起,有的是发菌期刺孔通气引起,严重的菇场污染达50%以上,一般在10%左右。笔者1997夏调查了本市四个乡镇和庆元县五大堡乡的五个村,发现越夏菌棒不同程度发生腐烂,烂棒率在10%~30%,严重的达50%以上,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