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毛白杨植苗规格与造林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毛白杨 1、2、3a生不同规格苗木的造林效果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林分的胸径、树高在幼林时有较大差异 ,但其差异随林龄增加而逐渐减小 ,到 5a生时差异已不显著。综合考虑林木生长和经济效益 ,毛白杨造林宜使用 2a生Ⅰ、Ⅱ级苗 (地径大于 3 0cm ,苗高大于 3 5m)或 1a生Ⅰ级苗 (地径大于 2 0cm ,苗高大于 3 0m) ,不必选用 3a生以上的苗木造林 ,以免增加苗木成本。  相似文献   

2.
在内蒙古和盛生态育林有限公司的和林格尔沟壑区造林示范基地,以樟子松苗木为试验材料,在3种不同栽植密度下,对比测定施用和未施用菌根生物制剂的樟子松苗木的苗高、基径和冠幅。得到如下结果:(1)随着栽植密度由0.5 m×0.5 m增加到0.8 m×0.8 m到1.0 m×1.0 m,菌根苗与普通苗的苗高、基径和冠幅都在不断增大。(2)在3种密度下菌根苗与普通苗的苗高及基径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基径上尤为显著,菌根苗最大是普通苗的1.6倍,苗木冠幅在栽植密度为0.8 m×0.8 m时较为显著,可以看,出菌根苗在3种密度中的长势均优于普通苗,这也说明了施用菌根生物制剂对樟子松苗木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铁力木造林苗木分级标准及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逐步聚类分析方法,对150 d铁力木容器苗进行分级研究,将苗木分为3级(1级苗,苗高≥19.4 cm,地径≥0.25 cm;2级苗,19.4 cm苗高≥12.3 cm,0.25 cm(地径≥0.16 cm;3级苗,苗高(12.3 cm,地径(0.16cm).方差分析及不同级别苗木造林试验表明,该分级标准是可行的.对铁力木幼林进行NPK和过磷酸钙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用NPK肥能明显促进幼林生长.  相似文献   

4.
采用金佛山方竹母竹分株单株蔸苗、1年生营养袋实生苗、1年生实生裸根苗造林,对造林后竹苗的地径生长、苗高生长、新发苗(笋)数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苗木对苗木地径生长、苗高生长、新发苗数量均有显著影响。对苗木地径生长的影响为:母竹分株苗造林>裸根苗造林>营养袋苗造林;对苗高生长的影响为:母竹分株苗造林>裸根苗造林>营养袋苗造林;对新发苗(笋)数量的影响为:营养袋苗造林>裸根苗造林>母竹分株苗造林。  相似文献   

5.
5个乡土绿化阔叶树种不同育苗基质的当年育苗效应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昆明树木园所进行的连香树、多果槭、榉树、枫杨和川滇桤木等5个乡土绿化阔叶树种不同育苗基质的当年育苗效应试验的结果表明:在其当年生苗木的苗高、地径和冠幅3个性状上,与对照红壤育苗基质相比,不同育苗基质对此5个乡土绿化阔叶树种当年生苗木的苗高、地径和冠幅生长的作用不一,红壤4+福贝菌2育苗基质(处理A)和(复合肥2 kg+钙镁磷肥2 kg)/100 kg红壤育苗基质(处理C)对5个乡土绿化阔叶树种当年生苗木的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对连香树、多果槭、榉树和川滇桤木等4个阔叶树种的当年生苗木生长具较佳促进作用的育苗基质是处理A,其连香树当年生苗木的苗高、地径和冠幅分别比对照高34.04 %、15.00 %和15.38 %;多果槭当年生苗木的苗高、地径和冠幅分别比对照高70.55 %、23.81 %和39.18 %;榉树当年生苗木的苗高、地径和冠幅分别比对照高31.93 %、35.33 %和33.33 %;川滇桤木当年生苗木的苗高、地径和冠幅分别比对照高101.65 %、38.27 %和50.63 %.而促进枫杨当年生苗木生长的较佳育苗基质是处理C,其当年生苗木的苗高、地径和冠幅分别比对照提高44.30 %、23.55 %和30.93 %.  相似文献   

6.
杉木无性系不同规格苗木造林对幼林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1年生杉木无性系扦插苗分为5种规格进行造林试验,研究不同规格苗木对造林成活率和幼林生长量的影响。经8a观测表明:苗木生长对造林成活率影响不显著,对幼林生长量则有显著影响。采用苗高34根径0.61cm以上的苗木造林,可显著促进幼林生长,有利于发挥无性系造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将 1年生杉木无性系扦插苗分为 5种规格进行造林试验 ,研究不同规格苗木对造林成活率和幼林生长量的影响。经 8a观测表明 :苗木大小对造林成活率影响不显著 ,对幼林生长量则有显著影响。采用苗高 34cm ,根径 0 .6 1cm以上的苗木造林 ,可显著促进幼林生长 ,有利于发挥无性系造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8.
在盈江县太平镇龙盆老寨山设计4种密度、3种施肥对比进行了试验,采用样地调查法进行调查,比较了造林密度、施肥对西南桦轻基质网袋幼树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苗高、地径、冠幅3项生长指标最优的种植密度为2m×2m×4m;对1.5a生西南桦轻基质网袋幼树追施尿素(50g)或复合肥(150g),对西南桦轻基质网袋幼树高、地径、冠幅生长指标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地形因子对营造兴安落叶松速生丰产林的影响,测定不同坡度、坡向地形条件下兴安落叶松造林地的土壤条件、苗木成活率以及苗木生长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低坡度(0~8°)时苗高与地径高于其他坡度条件,坡度较高时(24~32°),落叶松苗木成活率(98%)、土壤温度(11.74℃)、土壤湿度均最高(37.66%),但造林地坡度不同时苗高、地径差异不显著。兴安落叶松造林地东向坡与南向坡造林成活率最高(96%,96%),南向坡造林地兴安落叶松苗高、地径最大(54.73 cm,6.48 mm),西向坡造林成活率最低(94%)、土壤温度、湿度均最大(11.68℃,37.1%),而落叶松苗高、地径最小(36.13 cm,5.40 mm),阳坡及较高坡度对兴安落叶松生长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0.
通过育苗和造林试验表明,花旗松苗期抗病性比油松强,幼林抗鼠害能力强,抗寒性稍差,保存率和造林成活率与油松接近,2年生苗木与对照油松苗木之间苗高生长差异极显著,平均地径0.53 cm,平均苗高18.3 cm,苗期生长表现优于当地油松。20年生林分平均胸径8.4 cm,平均树高5.3 m,最大单株胸径15.3 cm,树高7.5 m,生长表现与当地油松差异不显著。通过育苗和造林试验表明花旗松适应小陇山林区的生态条件,引种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1.
用1年生与2年生油茶苗木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油茶在相同的生长时间内(含苗龄时间),苗高生长、地径生长、叶片性状、生物量都有明显的差异。通过对比试验,掌握了油茶不同苗龄造林当年生长发育的特点,为油茶幼林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峡谷石漠化地区红椿、任豆、紫穗槐造林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重庆巫山峡谷石漠化地区选用红椿、任豆、紫穗槐容器苗进行造林试验,分别采用不同的造林措施,结果表明:(1)紫穗槐造林成活率高,生长表现良好;(2)生根粉处理能明显提高造林成活率,明显提高苗木的抗旱能力,对地径生长表现出促进作用,但对苗高生长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3)移栽灵处理对成活率、苗高生长没有明显影响,但对苗木的地径生长表现出明显促进作用;(4)地表覆盖方式对造林成活率影响明显,不同树种的造林成活率对覆盖方式的反应不一致,地膜覆盖方式有效促进苗木高生长,石块覆盖方式明显提高苗木的地径生长。  相似文献   

13.
对不同间种模式白木香幼林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间作作物可有效提高幼林保存率;3种间作模式以间种花生的间作效果表现最好,其次是间种西瓜,最差的是间种番薯.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米老排在海南文昌沿海区域不同森林内混交种植的适应性,2014年9月分别在文昌沿海地区的岛东林场公坡作业区文造村、昌洒作业区63小班和文昌市龙楼镇航天城核心区鲁山村不同树种林下混交种植米老排;2015年9月对造林成活率、苗高和地径生长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米老排适宜在郁闭度在0.7以上的林内且土壤较肥沃的立地生长,混交林下1年生米老排平均树高达1.1m,平均地径0.45cm,最大树高达1.3m,最大地径0.68cm。不同森林类型内套种米老排进行比较可知,混交林下套种米老排较木麻黄纯林、椰子纯林下生长效果好,但整体试验结果表明米老排在文昌沿海一带不宜大面积种植。  相似文献   

15.
在阿拉善左旗境内选取5个试验区,观测不同时期春季造林和秋季造林新梢生长长度、地径大小、冠幅大小及苗木成活率。结果表明:各试验区内春季造林和秋季造林苗木生长量和成活率的表现规律较一致;春季造林,苗木在进入生长季后,生长缓慢,到6月后,生长速度开始加快,但与秋季造林的苗木生长量差异显著(P0.05),秋季造林苗木生长量显著高于春季造林生长量,而且,秋季造林成活率也显著高于春季造林成活率。因此,本地区适宜秋季造林。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查日本木腊3年生实生苗和嫁接苗地上、地下部分的生长情况,对比分析不同育苗方式对木腊苗木生长量、冠幅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育苗方式对木腊苗木的苗高、地径、冠幅、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采用嫁接法可有效促进木腊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为给培育优质青钱柳人工林提供依据,以青钱柳人工幼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坡位和下坡位林下间作青钱柳的地径与苗高,研究坡位和间作对青钱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坡位对青钱柳人工幼林的地径和苗高生长有显著影响。上坡位的地径均值为0.90 cm,苗高均值为0.92 m;中坡位的地径均值为1.22 cm,苗高均值为1.19 m;下坡位的地径均值为1.31 cm,苗高均值为1.3 m。下坡位生长情况最好,中坡位次之,上坡位最差。林下间作的青钱柳各生长指标均超过了未间作的青钱柳,地径均值增加了72%,苗高均值增加了5%。  相似文献   

18.
在昆明市宜良县千亩杨树种植基地内,依据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美洲黑杨3组造林密度试验。通过对5年生引种美洲黑杨不同造林密度幼林的生长指标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美洲黑杨幼林的胸径、树高和冠幅均有极显著影响,胸径、树高和冠幅随着造林密度的减小而极显著地增加,低密度的造林有利于美洲黑杨树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福建柏黑木相思混交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柏黑木相思混交造林试验.容器育苗,采用同样的整地,不同的株行距造林,苗木生长成活率差别不大,但幼林生长差别较大.黑木相思林木生长比福建柏林木生长快,黑木相思幼树可促进福建柏幼树生长,3年生的林木平均树高、胸径,郁闭度、蓄积量,分别比福建柏3年生的林木平均树高大26.4%、胸径粗43%,郁闭度大4%、蓄积量多108m3.  相似文献   

20.
遮光度对白木香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福建林业科技》2015,(3):110-112
采用遮光网探讨不同遮光度对白木香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遮光度75%、50%条件下,白木香种子萌发时间最早,萌发率达到80%以上;自然光(CK)条件下,萌发率最低,萌发时间最迟。不同遮光度对白木香幼苗生长有极显著影响,遮光度75%、50%条件下,白木香幼苗存活率较高,生长较迅速;遮光度90%条件下,白木香幼苗存活率最高,但生长较差;自然光(CK)条件下,白木香幼苗存活率低,生长慢。说明在白木香育苗过程中,适当的遮光能够促进白木香种子的萌发和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