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黑松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引种的黑松进行了育苗和多点造林试验,从生长和抗逆性上进行了观测.苗期试验表明,黑松苗期在小陇山林区适应性强,苗期保存率高于油松,苗期生长表现与油松差异不显著,2年生苗木平均地径0.61 cm ,平均苗高16.30 cm.多点造林试验表明,黑松适应小陇山林区的气候、立地条件,抗鼠害能力比油松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比油松高,幼林生长表现与油松差异不显著.8年生黑松林分平均胸径3.20 cm,平均高2.98 m.引种获得成功,丰富了小陇山林区营造生态公益林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
2011年在普洱市思茅区木乃河,江城县曲水镇怒那村三棵桩小组、勐烈镇江边村半坡小组开展降香黄檀育苗和造林引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荒山造林,5年生平均树高4.09 m,平均地径5.21 cm,表明降香黄檀在普洱市荒山造林生长比较缓慢;而庭院种植的降香黄檀幼树生长较快,5年生平均树高5.71 m,平均胸径8.22 cm。所有试验的苗木均未发生霜冻现象,3年生幼树即开花结实,表明降香檀从原产地引种到普洱市南亚热带气候类型区,在海拔1 430 m以下地带能正常生长,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峦大杉引种造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峦大杉经 12a的引种造林试验表明 :1年生苗平均高 2 0 5cm ,平均地径 0 37cm ;造林后第 12a林分平均树高 10 4~11 1m ,胸径 13 5~ 14 1cm ;造林初期生长缓慢 ,树高在第 2a后、胸径在第 4a后年生长量与本地杉木无显著差异 ;12年生的纯林与混交林树高、胸径值差异不显著 ;育苗与造林技术均容易掌握 ,具有重要的引种价值。  相似文献   

4.
1992年,在浙江省开化县对开天3、开天57和开天新6三个杉木(Cunninghamia lauceolata)无性系的5个规格扦插苗进行造林试验,研究不同无性系、不同苗木规格对杉木造林的影响。2014年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及不同苗木规格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均在95%、85%以上,无显著差异;3个无性系间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差异极显著,以开天新6号表现最好,23年生时其平均树高15.56 m、胸径15.48 cm、单株材积0.159 8 m~3;不同苗木规格间其胸径、材积差异显著,Ⅰ级苗木生长表现最好,23年生时平均树达14.39 m、胸径14.34 cm、单株材积0.130 9 m~3。对不同规格杉木苗1、3、5、8年生时各生长性状的比较发现,Ⅰ、Ⅱ、Ⅲ、Ⅳ级苗造林后随树龄增加,其树高、胸径、材积间的差距也逐步减少,8年生时其树高由原来差异极显著变成差异不显著,胸径、材积由原来极显著变成显著;高径比在无性系及不同规格苗木间差异都不显著,以开天57最大,达到100.64;冠径比在不同无性系间差异显著,开天新6冠径比最小,为14.26,不同规格苗木之间差异不显著。选育的开天新6无性系在生长性状与形质指标上均表现良好,适宜在开化县类似杉木产区中等立地推广。  相似文献   

5.
杨启远 《绿色科技》2019,(11):175-177
在马尾松间伐林地采用裸根苗、1年生容器苗、2年生容器苗3种不同类型的枫香苗木进行了造林试验,结果表明:裸根苗、1年生容器苗、2年生容器苗3种枫香苗木造林的保存率、树高、胸径和单位面积蓄积量生长差异达显著水平,以2年生容器苗造林的保存率、树高、胸径、单位面积蓄积量最大,造林保存率达91.75%,树高达9.7m,胸径达8.48cm,单位面积蓄积量达29.75m3/hm2,这说明容器苗造林保存率高,2年生苗恢复生长快,可在生产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对分布于株洲市茶陵县的优良乡土树种天然的刨花楠的生物学调查、采种育苗试验和丰产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野生刨花楠实生植株前期生长较慢,10年生胸径和树高年均生长量为0.17~0.44 cm和0.27~0.53 m;野生刨花楠萌芽植株生长较快,10年生胸径和树高年均生长量为1.1 cm和0.87 m;刨花楠人工林采伐后,可采用萌芽更新;刨花楠育苗芽苗期采用70%遮荫的技术措施,可防止芽苗遭受太阳灼伤,提高苗木质量和成活率。刨花楠容器育苗芽苗截根移栽和全根移栽在苗高、地径生长方面无显著差异,但对主根长度和须根数量有显著影响。刨花楠截根移栽培育的容器苗主根短、须根多,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刨花楠造林最适宜的海拔高度,即在海拔300~600 m的丘陵和低山区最适合刨花楠生长。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采用截冠和留冠两种类型苗木进行杨树造林后的生长情况调查得知:苗木留冠与截冠对造林成活率没有影响。对林木生长影响较大,留冠苗林分平均树高4.9m,胸径4.8cm,分别比截冠苗木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大1.8m和0.6cm,且留冠苗林相整齐、林木长势良好。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木荷造林成效,探索影响木荷生长的地形因子,在福建省华安西陂国有林场对不同地形条件下木荷的生长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造林3 a后,不同坡位标准地中木荷的胸径、树高和冠幅生长均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其中下坡位标准地的木荷平均胸径、树高和冠幅分别为3.11 cm、4.44 m和2.50 m。同处山脊的标准地,造林4 a后,东北坡的木荷在胸径生长方面表现最佳,平均胸径为5.29 cm;东南坡的木荷在树高和冠幅生长方面表现最佳,平均树高可达6.75 m、平均冠幅可达4.54 m;西北坡的木荷生长情况相对较差。在坡向和造林苗木规格相同的情况下,造林2 a后,位于山谷标准地的木荷长势明显好于山脊标准地上的木荷,但两者在胸径、树高和冠幅生长方面的差异并不显著。此外,在山谷地带,南坡标准地上营造木荷较西南坡向标准地上的木荷长势更好,造林2 a后,平均胸径、树高和冠幅分别可达2.96 cm、3.14 m和2.14 m;在山脊地带,南坡较北坡更有利于木荷胸径和冠幅生长,但在树高生长方面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邓鸿荣 《绿色科技》2013,(8):148-149,153
对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12年生火炬松4种不同造林密度(1333、1667、2000、2500株·hm-2)试验林进行了生长调查和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树高生长差异不显著,对胸径、单株材积生长差异极显著,呈现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而递减的趋势。造林密度1333株·hm-2的平均胸径14.92cm、14cm以上径阶频率0.782、单株材积0.00913m3,表现最佳。造林密度2000株·hm-2的林分蓄积123.36m3·hm-2,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引进的OP-367、DN-34、NM-6等3个北美杨品种与当地优良品种进行育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苗期DN-34杨封顶较早,高生长与其他品种有一定差异,造林成活率最高,为94.7%;扦插造林3 a来,OP-367杨生长量最大,胸径6.93 cm,树高8.8 m;造林5 a来,3个品种未发生冻害、风折等现象。  相似文献   

11.
通过欧洲赤松30年的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欧洲赤松在小陇山林区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生长优势.在生长、抗落叶病性状上优于乡土树种油松.麦积植物园30年生欧洲赤松平均树高、胸径分别达13.60m和22.8 cm,生长量与乡土树种油松相当.已完成从种子到种子的引种过程,欧洲赤松在甘肃小陇山引种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2.
在小陇山林区引种的刚松,经过10 a试验观测表明:刚松能安全越冬度夏,正常生长;抗鼠害能力、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均比乡土优良树种油松高;结实较油松早,结实株率比油松高15%;生长表现与油松一致,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毛赤杨在甘肃小陇山林区28年的引种试验,调查结果表明,毛赤杨在小陇山林区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和较强的适应性,26年生毛赤杨平均胸径23.8 cm,树高13.5 m,已开花结实,繁殖新的苗木。实现了从种子-苗木-种子的引种过程,毛赤杨在甘肃小陇山林区引种初获成功,可在小陇山林区推广造林。  相似文献   

14.
燕山北部山地干旱阳坡不同造林树种生长状况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燕山山地干旱阳坡人工造林树种生长状况的差异,对人工栽植的油松、樟子松及蒙古栎的生长状况及其幼林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栽植5a后,油松、樟子松和蒙古栎的存活率分别达到了93.79%、87.98%和66.69%,其地径分别为4.68cm、5.34cm、1.52cm,树高分别为1.58m、1.75m、0.80m,油松、樟子松、蒙古栎的单株生物量分别为1 857.36g、2 018.30g、234.35g,形成的人工幼林的密度在867.00~2 183.00株/hm~2之间;立地条件较好的样地幼林的空间分布格局为均匀型,立地条件较差的样地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型。油松、樟子松、蒙古栎均为燕山北部山地干旱阳坡的适宜造林树种,栽植5a后已基本形成稳定的乔木层,人工造林加速了干旱阳坡由绣线菊灌丛向乔木林的更新与恢复。  相似文献   

15.
麻池背油松天然林林分生长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据历年调查资料,对麻池背油松天然林的林分生长结构进行了研究.该林分的植物种类丰富;直径、树高、林龄等林分结构呈正态分布、近似正态分布和多峰状分布;近熟林的林分蓄积生长率为0.82%,材积生长量69年生时连年生长量仍大于平均生长量.由于林分密度过大,油松形状比值偏高,林木自然稀疏强烈,枯损率达32.7%,其中小径木占86.3%,病虫害感染枯死木占29.4%.油松天然更新不良,辽东栎不能成为更新树种,林下有青木杄、落叶松幼树分布.  相似文献   

16.
针对内蒙古大青山干旱阳坡的特点,采用油松3年生容器苗、沙棘和山杏2年生裸根苗植苗推广造林66.67 hm2,平均造林成活率达90.6%,保存率在85%以上。在造林后4年,林分平均高为84.3 cm,平均基径达1.6 cm,当年高生长量平均达41.3 cm,对林地土壤肥力的改善十分明显。因此得出:在大青山干旱阳坡推广造林,应以油松、山杏、柠条等抗旱树种为主,采取小规模的鱼鳞坑和水平沟整地方式,造林以春季为主。采取株间混交方式,株行距2 m×3 m和2 m×4 m;混交比例以油松50%,沙棘、山杏为50%。造林当年的7~8月份松土除草1~2次,并加强对鼠害和兔害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子午岭油松林林隙更新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样地调查资料,以林下为对照,分析研究子午岭油松林的林隙更新特征,结果表明:1)子午岭油松林林隙内和林下更新树种在组成和数量上有较大差异,其中,油松在林隙内的重要值远远大于其在林下的重要值,是林隙更新的主要树种;2)油松幼苗幼树在林隙内生长良好,7年生以上的幼树在林下分布已很少,地径在1.0cm以上、高度在50cm以上的幼树数量分布在林隙内也远远大于林下,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油松幼苗幼树在林隙内存活的概率大于林下;3)方差分析表明,油松幼苗幼树在林隙内与林下的高度生长差异极为显著;4)相关性分析表明,林隙内油松幼苗幼树的更新数量与光照强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植被总盖度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卫星搭载华山松、白皮松种子苗木培育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2004年甘肃省林业厅组织搭载我国第20颗返回式卫星的华山松、白皮松种子为试材,开展苗木培育研究。通过试验研究,初步认为,经过太空诱变处理的华山松形态与对照无差异、白皮松种子颜色变浅;太空华山松种子较对照发芽早、播种早,但出苗时间无差异;太空白皮松种子较对照发芽晚、播种也晚,但出苗时间差异不明显。华山松太空种子苗在1年生时,苗高、地径比对照分别大12.27%、29.41%,2年生时,苗高、地径依然比对照大9.86%、28.24%;最突出单株的苗高、地径分别为9.3 cm、0.41 cm,比对照平均值大50.00%、13.89%。白皮松太空种子苗在1年生时,苗高、地径不如对照,但在2年生时,苗高、地径比对照大6.55%、25.00%;最突出单株的苗高、地径分别为10.6 cm、0.54 cm,比对照平均值大46.61%、63.64%。  相似文献   

19.
为了阐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不同林隙大小对更新的影响规律,对木兰围场低效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隙内苗木更新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隙内更新苗的主要种类有华北落叶松、山杨和油松。华北落叶松和山杨的密度在林隙面积为120~140m2时最大,达到2 411株/hm2;而油松的密度在林隙面积为20~40m2时最大,为196株/hm2。随着林隙面积的增大,华北落叶松和山杨大径级和大高度级更新幼苗数量基本呈现增加的趋势,在林隙面积达到160~180m2时达到最大值;而油松在40~60m2时达到最大,径级大于2cm的更新苗密度为69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