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2 毫秒
1.
小麦营养价值很高,但由于其富含具有抗营养作用的阿拉伯木聚糖等非淀粉多糖(NSP),从而降低了小麦中营养物质在家禽中的利用率。NSP主要通过增加动物消化道食糜黏度,阻碍消化酶与营养物质的接触,降低饲料利用率,导致动物生产性能下降。在麦类饲粮中添加NSP酶,可有效消除其抗营养作用。论文主要介绍了非淀粉多糖的抗营养作用、非淀粉多糖酶的作用机理及其在家禽生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小麦营养价值很高,但由于其富含具有抗营养作用的阿拉伯木聚糖等非淀粉多糖(NSP),从而降低了小麦中营养物质在家禽中的利用率.NSP主要通过增加动物消化道食糜黏度,阻碍消化酶与营养物质的接触,降低饲料利用率,导致动物生产性能下降.在麦类饲粮中添加NSP酶,可有效消除其抗营养作用.论文主要介绍了非淀粉多糖的抗营养作用、非淀粉多糖酶的作用机理及其在家禽生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非淀粉多糖及其对家禽的抗营养作用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本文综述了谷物饲料中非淀粉多糖的分类、含量、结构及理化性质,非淀粉多糖对家禽的抗营养作用及机制,应用酶制剂等消除非淀粉多糖的抗营养作用、提高谷物饲粮营养价值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家禽自身不能分泌降解非淀粉多糖的酶,消除非淀粉多糖抗营养作用最有效的方法是在饲粮中添加酶制剂。综述了非淀粉多糖酶的作用机理及其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生长肥育猪饲粮多以植物性原料配制,不用或极少使用动物性原料,然而植物性原料中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如玉米-豆粕型饲粮中含有非淀粉多糖(NSP)、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凝集素、植酸、果胶、抗原蛋白等抗营养因子).这些抗营养因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单胃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从而降低饲粮养分的消化利用率[1].国内外一些研究表明添加外源性酶制剂可以提高畜禽饲粮养分消化率,改善生产性能,减少排泄物的污染.  相似文献   

6.
非淀粉多糖抗营养作用的正确理解及酶在猪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淀粉多糖对动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通过非淀粉多糖对动物的抗营养作用机理和消化生理的分析,阐述了影响非淀粉多糖抗营养作用的几个特点,即非淀粉多糖的抗营养作用与动物肠道食糜的含水量、动物的消化道结构、动物的年龄和水溶性非淀粉多糖及甘露聚糖的特殊抗营养作用有关。对比分析了家禽和猪对非淀粉多糖的耐受性,成年猪对非淀粉多糖有...  相似文献   

7.
小麦中含有的大量抗营养物质--非淀粉多糖(主要是阿拉伯木聚糖),在单胃动物体内是不能被消化的,且会引起食糜黏度增加,消化酶活性下降,导致动物生长性能受阻,营养物质消化率下降.因此,若想有效利用小麦作为饲粮,必须先消除阿拉伯木聚糖的抗营养作用.目前的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酶制剂.将大分子的多糖分解成多糖片段可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稻谷含有丰富的营养,但较少用于配合饲料生产,其原因之一是稻谷中存在较多的抗营养因子,大大限制了稻谷在饲粮中的应用范围。稻谷的主要抗营养因子为非淀粉多糖(NSP),另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糖醛酸、植酸、抗性淀粉等。据报道,稻谷的粗纤维含量是玉米的5倍以上,但粗蛋白与玉米相当,蛋白质品质和氨基酸组成优于玉米。抗营养因子的存在大大降低了稻谷饲粮中淀粉、  相似文献   

9.
动物饲料中植酸和非淀粉多糖抗营养因子的作用是降低畜禽对饲粮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及利用,影响畜禽健康和生产性能。动物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可提高肉鸡、猪采食量、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蛋用种鸡日粮中添加ALIZYME SSF复合酶,不影响其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并能够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养猪》2021,(2)
非淀粉多糖酶包括木聚糖酶、甘露聚糖酶、纤维素酶、葡聚糖酶等,是一类重要的功能性饲料添加剂,能够有效降解饲料中具有抗营养作用的非淀粉多糖,从而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猪的生产性能和肠道健康。文章从繁殖母猪、断奶仔猪、肥育猪3个方面综述了饲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的作用,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小麦次粉的营养价值和玉米相当,但是小麦次粉含有较多的的非淀粉多糖(NSP),猪只采食后易增加猪肠道食糜的黏度,影响猪只对其的消化利用.因此,需要在饲粮中添加能降解NSP之类抗营养因子的添加剂,增加小麦次粉的消化利用率. 目前消除谷物饲粮NSP抗营养因子最有效的方法是在饲粮中添加酶制剂.对于小麦次粉来说,主要是添加阿拉伯木聚糖内切酶和少量的β-葡聚糖内切酶,以破坏小麦次粉非淀粉多糖的大分子结构,降低其黏度,其机理是NSP酶可以破坏植物细胞壁,有利于细胞内容物从细胞中释放出来,被消化酶所消化,从而提高养分的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12.
木聚糖酶对生长肉鸭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谷物和杂粕饲料中含有阿拉伯木聚糖等非淀粉多糖(NSP),这些非淀粉多糖可以通过增加动物消化道食糜粘度而对动物具有抗营养作用。同时非淀粉多糖可以阻止动物体内内源酶对其它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在小麦日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可以降低动物消化道食糜粘度,提高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率,从而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但是不同报道对木聚糖酶应用效果的报道不一致。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非淀粉多糖(NSP)的抗营养特性,饲用非淀粉多糖酶的作用机理及非淀粉多糖酶活力的测定方法,并对今后NSP酶制剂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为今后进一步研究饲用非淀粉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饲用酶制剂对饲料中非淀粉多糖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淀粉多糖酶是存在于饮料的主要抗营养因子,不被消化道所降解,遇水形成胶态溶液,使食糜黏度增大,阻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非淀粉多糖酶对于改善饲料品质、消除抗营养因子影响,提高动物健康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非淀粉多糖的种类、抗营养作用、非淀粉多糖的种类、应用都进行了综述,并对非淀粉多糖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王德蓉 《畜牧市场》2010,(12):58-59
非淀粉多糖是存在于饲料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不被消化道所降解,遇水形成胶态溶液,使食糜粘度增大,阻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非淀粉多糖酶对于改善饲料品质、消除抗营养因子影响、提高动物健康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非淀粉多糖的种类、抗营养作用,非淀粉多糖酶的种类、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饲喂单胃动物的日粮主要由植物性原料组成。肌醇六磷酸钙镁、非淀粉多糖和蛋白酶抑制因子等许多抗营养因子可能存在于这些饲料原料中,它们会限制饲喂这些日粮的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酶制剂被用于单胃动物生产中,用来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增加营养物质利用率和降低营养物质排泄量。已使用的酶制剂主要针对植酸和非淀粉多糖。非淀粉多糖消化酶在动物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吸收上的作用效果并不太一致,不过人们仍希望并努力设计出针对非淀粉多糖的最适宜的剂量和酶种,进而取得有益效果。本文章尝试去归纳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建议扩大开发这个特有的生物产业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非淀粉多糖(NSP)和植酸盐是影响小麦饲用价值的主要抗营养因子,添加饲用酶制剂可有效缓解这些抗营养因子带来的负面效果,促进动物生长,提升饲料的饲用价值。文章主要介绍适用于小麦饲料的饲料酶制剂及作用机理、作用位点及影响其效果的因素,最后指出了存在并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家禽饲料中加酶的益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酶可消除家禽日粮中饲料成分中的抗营养因于。谷物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是植酸磷和非淀粉多糖(NSP)。在欧洲,当家禽日粮中小麦占25%以上、大麦用量低于15%时,NSP酶的添加显得极其重要。除减少无机磷的使用量,还需降低磷的排泄量时,植酸酶在家禽日粮中极为重要。 饲料生产企业为提高饲产  相似文献   

19.
β-葡聚糖酶对鲤鱼生长生能及饲料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β-葡聚糖酶属非淀粉多糖酶的一种,近20年来,北美和北欧等国对一些主要麦类饲料中的非淀粉多糖(NSP)及其抗营养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利用外源非淀粉多糖酶加入麦类饲料中,消除它们的抗营养作用,提高它们在畜禽日粮中的应用比例.  相似文献   

20.
非淀粉多糖酶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汪勇 《饲料工业》2007,28(8):13-16
非淀粉多糖是饲料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之一,不能被单胃动物自身分泌的内源酶降解,同时增加肠道内食糜的黏度,降低饲料养分的消化利用率。非淀粉多糖酶对于改善饲料品质、消除抗营养因子的影响及提高动物生产性能都有重要意义。文章就非淀粉多糖的多样性,非淀粉多糖酶的种类、来源及酶活测定方法等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影响非淀粉多糖酶应用的因素及其在畜禽业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