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刘有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532-12534
根据2008年广西沙塘林场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虫口密度,采用分布型指数及回归模型法探讨了广西沙塘林场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列出了林间调查最适抽样数及序贯抽样分析表,提出了马尾松毛虫越冬幼虫防治的上下限指标,为害虫综合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毛虫种群空间分布格局Weibull分布的拟合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weibull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为f(x)=c/b(x-a)~(c-1)exp (-(x-a)~c/b),x≥a。本文首次用于拟合马尾松毛虫种群的空间分布,9批抽样数据拟合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大幼虫、越冬代蛹的空间分布符合Weibull分布,从而丰富了马尾松种群空间格局的分布理论。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毛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聚集度指标法,回归模型法和频次分布法研究了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幼虫的分布型符合聚集分布。低密度情况下的幼虫服从Neyman A型分布,幼虫在单株树上的分布服从负二项分布,各轮枝层虫口密度差异显著,可将其划分为3组。比较6种不同的抽样方法,以Z字形法为最好。抽样数量以24侏为宜。  相似文献   

4.
选择10块不同立地条件的林分设样地,测定文山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分别建立最适抽样数关系式,并对越冬代幼虫进行序贯抽样分析、结果表明:越冬代幼虫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当m0=21条/株时,最大抽样数为282株;m0=17条/株时,最大抽样数为188株。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毛虫越冬幼虫空间分布型是属负二项分布,其分布基本成分是疏松的个体群。采用Iwao法测定聚集度和资料代换为佳,越冬期虫情调查以对角线法抽样精度较高,并可通过调查树干0~2米或树冠第一轮虫口,建立回归式推算全树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6.
灾变模型在马尾松毛虫幼虫发生量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提高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幼虫发生量预测预报结果的准确性。  方法  利用灰色灾变预测GM(1, 1)模型预测了安徽省潜山县1989-2016年马尾松毛虫越冬代、1代和2代严重发生的年份。  结果  马尾松毛虫越冬代虫口数的GM(1, 1)灾变预测模型为:${\hat z^{(1)}}(k + 1) = 9.580\;75{{\rm{e}}^{0.269\;33k}} - 8.580\;75$, 其中k为年序号, ${\hat z^{(1)}}(k + 1)$为灾变年序号。1代幼虫虫口数的GM(1, 1)灾变预测模型为:${\hat z^{(1)}}(k + 1) = 18.181\;8{{\rm{e}}^{0.241\;87k}} - 17.181\;8$。2代幼虫虫口数的GM(1, 1)灾变预测模型为:${\hat z^{(1)}}$(k+1)=20.123 7e0.197 58k-19.123 7。根据此模型求得已知年份的拟合值与观察值, 对两者差异进行t检验, 差异均不显著, 即拟合值与观察值间吻合度高, 各灾变年精度值平均为84.40%, 84.85%和84.08%, 总体平均精度依次为96.25%, 92.34%和94.09%, 模型精度高。由此推算未来时刻的预测值得到, 从2011年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灾变年算起, 再过10 a即2021年为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大发生年。从2011年马尾松毛虫1代幼虫灾变年算起, 再过11 a即2022年为马尾松毛虫1代幼虫大发生年。从2011年马尾松毛虫2代幼虫灾变年算起, 再过9 a即2020年为马尾松毛虫2代幼虫大发生年。  结论  灾变预测对马尾松毛虫幼虫发生量灾变的预报是一种较理想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南平市延平区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的发生趋势,为当地应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提供参考。[方法]调查近10年延平区马尾松毛虫的发生面积与发生程度,总结当地马尾松毛虫的发生特点;采用不同剂型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对马尾松毛虫越冬幼虫进行了室内致病力测定及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近10年来马尾松毛虫在延平区呈周期性波动趋势,间隔3~5 a爆发一次,主要以轻度危害为主,2015年全区危害等级保持在中度水平,2011、2019年延平区存在局部大面积的重度危害。使用含孢量为10×10~9个·g~(-1)的不同剂型球孢白僵菌接种后,喷粉处理5 d时马尾松毛虫幼虫死亡率为72.8%,14 d的死亡率为83.7%,校正死亡率为87.6%;喷雾处理5 d的马尾松毛虫幼虫死亡率为64.5%,14 d的死亡率为79.3%,校正死亡率为82.8%。林间防治试验中,在幼虫越冬期按1.125 g·m~(-2)进行防治,施菌14 d后,防治效果可达85.3%。[结论]采用两种剂型白僵菌处理后,喷粉方式接种的马尾松毛虫幼虫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喷雾处理,且死亡速度较快。林间防治可显著降低越冬代和第1代幼虫虫口密度。使用白僵菌进行防治可有效保护南平市延平区松林健康和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8.
太阳能多波谱灭虫器诱杀越冬代马尾松毛虫成虫试验结果表明,400 nm波长以下的灯诱捕松毛虫成虫的效果较好,从而较为准确地掌握了洞口县越冬代马尾松毛虫成虫生活习性;对试验的效果及应注意的问题作了初步的分析,并对灭虫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指正。  相似文献   

9.
控制越冬幼虫为主的油松毛虫综合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了1983~1986年期间油松毛虫综合防治研究中,越冬幼虫在树干及地面的分布规律,年发生世代数,幼虫空间格局及其抽样技术和越冬幼虫种群数量变动;文中叙述了控制越冬幼虫的有效措施:塑料薄膜围环、拟菊酯类杀虫剂毒环、毒纸环阻杀越冬下树或出蛰上树幼虫,干基围纸环、干基地面铺石块诱集下树越冬幼虫,施拟青霉菌剂防治越冬幼虫等;文中还涉及到了天敌的调查利用,以及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并提出以控制越冬幼虫为中心的综合防治系统方框图。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毛虫空间分布型及其在实践上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本文运用频数分布法,聚集度指标法和相关系数法研究了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卵、幼虫和蛹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卵、小幼虫、大幼虫和蛹的分布型均属于负二项分布。五种抽样方法比较结果,棋盘式取样法最好。根据Iwao方法分析并计算了不同虫口密度下林间调查的最适取样数,进行了序贯抽样以及虫口密度与有虫株率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桑天牛(Apriona germari Hope)越冬幼虫的空间分布,采用6种聚集度指标(m*/m,C,k,Iδ,I,CA)和2种回归模型(Taylor的幂法则和m*-m)测定其空间分布,并利用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λ解析该幼虫种群的聚集成因。结果表明,其呈均匀分布,建立了桑天牛越冬幼虫抽样数公式(N=t2(1.0097m-0.1971)/D2)和序贯抽样模型(T(n)=0.2n± 0.4405),该模型可为桑天牛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黄刺蛾幼虫在核桃幼园的空间分布型与抽样技术,为其测报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聚集指标法,Iwao回归分析法和Taylor指数法评判黄刺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根据Iwao-Kuno理论抽样数学模型确定其理论抽样公式。[结果]测定的聚集指标值C>1,I>0,K>0,m*/x>1,CA>0;Iwaom*-m回归中α=5.845 6>0,β=1.996 6>1;Taylor指数lga=0.741 6>0,b=1.474 0>1。聚集均数λ>2。[结论]黄刺蛾幼虫在核桃幼园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聚集度随密度增大而增强。聚集原因由昆虫本身习性和环境共同引起的。其最适理论抽样公式为n=t2/D2(6.845 6/x+0.996 6)。  相似文献   

13.
对5个梨园梨上瘿螨发生情况的抽样调查结果,经聚集指标、Taylor的幂法则和 Iwao法的统计分析得出,梨上瘿螨越冬自然种群在果园中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其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同时建立了梨上瘿螨越冬种群数量调查的理论抽样数量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苹果小吉丁优势天敌苹果小吉丁刻柄茧蜂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方法]应用多个聚集度指标和Iwao,Talor回归分析法对新疆伊犁河谷地区野果林苹果小吉丁刻柄茧蜂幼虫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结果]苹果小吉丁刻柄茧蜂幼虫空间分布型聚集分布,最适理论抽样数公式为N=t2/D2(1.858 01/(X)+ 0.20789).[结论]通过对苹果小吉丁刻柄茧蜂幼虫空间分布型研究,为今后研究苹果小吉丁刻柄茧蜂种群动态及保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桔小实蝇卵和幼虫在番石榴上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多种聚集度指标、Iwao回归分析法、Taylor幂法则研究了桔小实蝇卵和幼虫在番石榴园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该虫的卵和幼虫在所有密度下均呈聚集分布,分布基本成分为个体群。提出了桔小实蝇卵和幼虫理论抽样公式,给出了桔小实蝇卵和幼虫在不同密度、不同误差要求下的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16.
斜纹夜蛾幼虫在棉田的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斜纹夜蛾发生盛期,应用Iwao和Taylor两种回归方法及采用扩散系数C、平均拥挤度M、聚集指数I、负二项分布K值、扩散指数CA值、聚块性指标M/x、负二项分布指数L’、负二项分布扩散型指标L’/(1 x)和扩散指标I8等9个聚集度指标,对斜纹夜蛾幼虫在棉田的空间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幼虫在棉田内呈聚集分布。在空间格局的基础上提出了理论最适抽样数N=(t2/D2)(1/x 2.8042)和复合序贯抽样方案,提高了田间调查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黄杨绢野螟发生特点及幼虫空间分布型,为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保定市朝阳街两旁的绿篱带小叶黄杨进行调查,记录黄杨绢野螟幼虫的虫口密度,研究该虫的发生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并根据所调查的369个样方的虫口密度,采用概率分布型比较X2检验的方法和若干聚集度指标的方法,确定幼虫空间的分布型。[结果]3种概率分布型与X2检验比较结果表明,3种分布型均有差别,但Possion分布X2检验值与X20.05差别最大,故黄杨绢野螟幼虫极不符合Poission分布 负二型分布差别最小,比较符合负二项分布。各种聚集度指标的计算结果表明,黄杨绢野螟幼虫呈聚集分布。[结论]黄杨绢野螟幼虫空间分布型与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提出了对该幼虫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揭示斜纹夜蛾在甘薯田的空间分布格局,2010年对斜纹夜蛾不同发生密度的甘薯田块进行了调查,取得了8组样本资料,运用多种聚集度指标、Taylor的幂法则以及Iwao的m*-m直线回归方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斜纹夜蛾的卵块为均匀型分布;幼虫呈聚集分布型,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田间虫口密度高低影响空间分布,虫口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