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UV-B辐射对植物残体分解的影响在植物营养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就UV-B辐射对植物残体分解的影响及其机理进行了综述。UV-B辐射对植物残体分解的影响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指分解期接受UV-B辐射,从而对分解者产生直接作用以及光降解,这与植物类型、微生物对UV-B辐射响应的种内和种间的差异、微生物的色素、微生物的特性、环境因素等相关。间接影响是指植物生长期接受UV-B辐射,导致植物化学成分的改变,从而对分解者产生影响,这些化合物包括丹宁、木质素等酚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增强紫外线-B辐射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紫外线-B(UV—B)辐射增强将对陆地生态系统凋落物的分解和养分循环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多重影响。直接影响表现在将增加对凋落物木质素的光降解作用丛而促进凋落物的分解,改变分解者包括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活性和移殖,从而抑制凋落物的分解。间接影响表现为改变植物生长期间叶、茎等器官化学成分如纤维素、类黄酮、多酚和丹宁等的含量,并进而影响分解过程中分解者的种类和动态。UV—B辐射对凋落物分解的作用最终将影响到生态系统的营养循环和碳储量。由于试验材料和试验方法不一致,已有研究结果之间差异较大,可比性较差。在今后的研究中。应重点从凋落物的基质质量变化和分解者的组成及活性等方面加强UV—B辐射对凋落物分解影响机制的研究。参65  相似文献   

3.
<正> 生化他感作用是指一种植物对环境产生的化学物质对另一植物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可归结为植物分泌的化学物质或微生物分解植物残体所产生的毒素作用的结果。美国的S.K.Hicks等,从1986年始,研究了麦秸对棉花的他感影响,结果指出,  相似文献   

4.
杨刚  程颂  于慧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26(3):79-83,128
综述了近年来UV-B辐射增强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主要从树木生长、森林生态系统竞争平衡与群落动态、生态系统营养分配以及UV-B辐射增强对林木的间接影响等方面进行概述。针叶树、耐荫树种以及高海拔区的植物对UV-B辐射忍耐性较强。在UV-B辐射增强背景下,阔叶树种、阳生树种可能会提早退出植物群落;高海拔地区的群落结构也会产生相应变化,严重影响森林群落的演替与更新。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养分配也会因UV-B辐射增强造成植物体内C、N平衡的改变而改变。UV-B辐射增强对林木生长、系统营养分配等方面的研究还没有定论,尚需要进一步研究,尤其是UV-B辐射增强背景下,需要对森林生态系统植物种间关系、植物与动物、微生物之间,以及地上地下部分之间的协同演变进行系统分析并长期监测。  相似文献   

5.
植物根际对增强紫外线-B辐射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楚建周  姚晓芹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182-6183
臭氧层减薄导致地表中波紫外-线B(UV-B,280~320 nm)辐射增强,UV-B辐射能量远高于可见光,并且能被植物体内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吸收。当前,植物的UV-B效应研究主要集中在地上部分,对地下部分的研究很少。综述了近年来增强UV-B辐射对植物根际影响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根形态、根系分泌物、根际微生物和根系中矿质营养。并就今后该方面的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增强紫外B(UV-B)辐射对植物生长发育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大量使用氯氟碳化合物导致大气臭氧层减薄,大大降低了臭氧层过滤UV-B辐射的能力,因而到达地表的UV-B辐射明显增强。主要介绍增强UV-B辐射对植物形态、生物量、花粉萌发、开花等生长发育过程的效应及对植物光合作用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7.
植物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植物化感作用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近年来,植物化感作用研究再次成为国内外科学研究的热点。化感作用是指自然界的植物和微生物通过自身分泌、雨雾淋溶、挥发或者残体分解等途径向周围环境释放化学物质,从而抑制或促进周围其它植物或微生物生长发育的现象,是植物间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8.
土壤微生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具有重要的作用。土壤微生物作为生态系统中主要的分解者分解土壤中的动植物残体、遗体、排泄物,对保持土壤肥力、维护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土壤微生物的研究方法,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因素等方面阐述了目前土壤微生物研究的意义。土壤微生物是一个丰富的生物资源库,未来会有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UV-B辐射对植物光合器官和光合作用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物光合作用是植物受UV-B辐射影响的主要一个方面。UV-B辐射诱导的活性氧的产生进一步破坏类囊体膜;叶绿素在UV-B辐射下降解或其合成过程受阻,但不同植物间叶绿素对UV-B辐射的抗性存在一定差异;UV-B辐射下,PSⅡ的两个主要组分D1蛋白和LHCⅡ合成减少,但D1蛋白可通过D1蛋白的周转维持PSⅡ的活性;UV-B辐射诱导主要光合酶RuBP羧化酶活性的降低,且不同植物对UV-B辐射强高度的响应程度不同,而C4植物中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苹果酸酶(NADP-ME)却起到保护植物免受UV-B损伤的作用。在光合作用的主要过程中,UV-B辐射通过影响PSⅡ上各反应活性而降低电子传递速率,对碳同化过程的影响除降低酶活性外,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调节气孔的运动。在UV-B辐射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研究中应进一步揭示其作用机理,并注重当前UV-B辐射水平及其与其它环境因子综合作用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10.
UV-B辐射增强和酸雨胁迫同时发生并对植物及生态系统产生复合影响.为了探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UV-B辐射增强和酸雨加剧对C4植物的交互影响,单子叶C4植物和双子叶C4植物对两者交互作用响应是否存在差异及其可能原因,该研究选择单子叶C4植物玉米[糯玉米(Waxy corn)Zea mays L.certain Kulesh,品种"渝糯7号"]和双子叶C4植物苋菜[(Edible amaranth)Amaranthus mangostanus L.,品种"红圆叶苋菜"]为实验对象,采用自控设施模拟酸雨处理(pH值为6.5、4.5和3.5)和增强UV-B辐射[0,2.88和5.76(玉米)或4.32(苋菜)kJ/m2·d]处理,研究增强UV-B辐射和模拟酸雨及复合作用对两种C4植物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增强UV-B辐射降低了玉米和苋菜的株高、叶面积等生长指标,并减少了生物量的积累.在无酸雨或者轻度酸雨下,增强UV-B辐射并不改变玉米生物量的分配,仅在重度酸雨下降低其根冠比.轻度酸雨下苋菜的根冠比随着UV-B辐射增强下降,在重度酸雨下随着UV-B辐射增强而增加.轻度酸雨刺激了两种C4植物的株高生长和叶面积增大,并促进了生物量的积累,但重度酸雨表现为明显的负面效应.对于玉米,在任何浓度的UV-B下,酸雨均降低其根冠比.但对于苋菜,在无UV-B辐射时,轻度酸雨增加其根冠比,但重度酸雨降低其根冠比,而在有UV-B辐射时,轻度酸雨降低其根冠比,而重度酸雨增加其根冠比.UV-B辐射和酸雨复合处理对玉米的生长表现为拮抗作用,即酸雨减缓了UV-B辐射增强对玉米生长的负面影响;但对苋菜而言,轻度酸雨对UV-B辐射增强有减缓作用,但重度酸雨与UV-B产生了协同作用.玉米和苋菜对UV-B辐射和酸雨增强的复合作用响应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玉米所受到的影响低于苋菜,说明玉米对UV-B辐射和酸雨胁迫复合作用的抗性或者耐受性大于苋菜.  相似文献   

11.
田间条件下UV-B辐射增强对大豆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UV-B辐射增强对大豆生物量、叶绿素含量以及光合特性的影响,在田间条件下模拟UV-B辐射增强,对大豆相关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对大豆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花期株高、干质量分别降低21.8%、77.0%,鼓粒期分别降低18.9%、20.8%;总体使大豆叶片的类黄酮、MDA含量增加,其中分枝期分别增加61.7%、35.2%,花期分别增加28.9%、37.4%,鼓粒期二者增加均不显著;使大豆分枝期、花期和鼓粒期的净光合速率分别降低23.2%、35.9%和20.8%,气孔导度降低,胞间CO_2浓度升高;对叶绿素含量有一定的影响,主要使分枝期叶绿素含量降低19.4%,但对ΦPSⅡ影响不显著。综合分析,UV-B辐射增强对大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抑制叶片净光合速率,降低气孔导度,使得CO_2利用率下降,最终抑制了大豆生物量。  相似文献   

12.
红松、蒙古栎和色木槭凋落物混合分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位于中国东北吉林蛟河的天然红松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其中主要树种的凋落物分解速 率和分解过程研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内容包括该生态系统中常见的红松、蒙古栎和色木槭的凋 落物的分解速率,在分解过程中的养分动态和凋落物的混合效应及其机制等。本研究使用的具体方法为凋落物降 解袋法。结果表明:1)凋落物中各种营养元素的初始含量差异显著,其中初始氮、磷含量与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呈正 相关。2)不同树种凋落物的失重率之间差异显著,且均随时间进程增大,但是和时间不成线性关系。3)在整个分 解进程中,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开始时明显升高,中后期以后逐渐平稳。4)单一凋落物分解中,阔叶凋落物的分解速 率高于针叶的分解速率。5)395 d 的分解进程中,有机碳(C)、全氮(N)、全磷(P)、全钾(K)含量呈动态变化, N 和 P 均表现出富集现象,N 在短期富集后强烈释放;C 和K 表现为净释放;C/ N 持续下降。6)红松 蒙古栎和红松 色 木槭混合凋落物对分解速率产生显著的混合效应; 混合凋落物对分解过程中的养分动态, 尤其是P 和N 元素具有 显著的混合效应, 而混合效应的方向(正或负)和强度是十分复杂的;混合效应是否能发生及其发生的方向主要是 由组分凋落物的特点来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UV-B增加对几种不同作物影响程度的种间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大田群体试验方法,研究了UV-B增加对小麦、大豆、棉花及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UV-B强度增加1.00W·m-2,不同作物对紫外线UV-B增加的敏感性存在很大的差异。作物的产量和反应指数均表明,作物对紫外线增加的敏感性为棉花>大豆>小麦>玉米。初步分析了不同作物对紫外线敏感差异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Aboveground consumers are believed to affect ecosystem functioning by regulating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plant litter entering the soil. We uncovered a pathway whereby terrestrial predators regulate ecosystem processes via indirect control over soil community function. Grasshopper herbivores stressed by spider predators have a higher body carbon-to-nitrogen ratio than do grasshoppers raised without spiders. This change in elemental content does not slow grasshopper decomposition but perturbs belowground community function, decelerating the subsequent decomposition of plant litter. This legacy effect of predation on soil community function appears to be regulated by the amount of herbivore protein entering the soil.  相似文献   

15.
以来源于入侵地美国和中国本地的乌桕(Triadica sebifera)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UV-B辐射增强、氮沉降加剧,研究两者对不同种源地乌桕种群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和氮沉降在乌桕株高方面存在显著交互作用,UV-B辐射和种源在Fv/Fm方面存在显著交互作用;UV-B辐射显著增加乌桕SPAD;氮沉降显著增加乌桕SPAD,降低Y(Ⅱ)、ETRmax;氮沉降能减缓UV-B辐射对乌桕株高生长的胁迫作用;来源于入侵地美国的乌桕种群相比于中国本地乌桕种群,具有较高的实际光能转化效率和株高生长速度,较低的SPAD,并对UV-B辐射胁迫更敏感。  相似文献   

16.
CO_2体积分数升高对土壤-植物系统碳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壤和植物2个方面,综述了大气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升高对生态系统碳过程的影响。大气CO2体积分数升高,提高了植物的光合速率,促进了生物量的累积,改变了植物的碳结构。高CO2体积分数导致植物基质(C/N)的变化将直接影响枯落物的分解速率。大气CO2体积分数升高通过影响植物生长而间接地对土壤生态过程产生影响。由于高CO2体积分数下碳输入和输出的关系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此还不能推断高CO2体积分数下土壤碳库是增加还是减少。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对高CO2体积分数的响应状况也不一致。今后应定量研究CO2体积分数升高条件下生态系统各分室碳库的动态,明确土壤、植物和大气碳库储量变化及其之间的碳通量,以便定量化生态系统碳收支对高CO2体积分数升高的响应。另外,还应加强CO2体积分数升高与其他全球变化因子的耦合作用研究,探讨其相互作用的机制,将有助于全面了解全球变化条件下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油蒿枯落物分解速率对增温的响应,有助于理解和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毛乌素沙地典型灌丛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和养分循环。方法应用开顶箱模拟增温,以自然状态为对照,结合分解袋法,研究增温对毛乌素沙地油蒿枯落物分解的影响。结果模拟增温降低了枯落物分解速率。(1)自2017年5月起至2017年10月实验结束时,增温处理下,油蒿枝条和叶片枯落物质量残余率分别为91.07%和71.73%,而对照处理下,分别为86.08%和60.74%;(2)不同时段不同处理条件下不同种类的枯落物分解速率不同,各影响因子之间存在交互作用;(3)Olson负指数模型结果表明,在模拟增温条件下,油蒿枝、叶枯落物的分解系数k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4)增温对枯落物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没有影响。结论增温可能减缓干旱半干旱区植物枯落物分解,并且温度对枯落物分解的抑制作用与分解时间和枯落物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8.
Stripe rust caused by 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 is an important wheat disease worldwide that is greatly influenced by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Ultraviolet B (UV-B) radiation is one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factor affecting the occurrence and epidemiology of wheat stripe rust. Investigating UV-B radiation effects on the epidemiology of stripe rust may be conducive to monitoring and predicting this disease. In this study, wheat seedlings were exposed to UV-B radiation during different periods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and radiation effects on epidemiological components of wheat stripe rust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ed that incubation period was shortened, and the infection efficiency, sporulation quantity and disease index increased when UV-B radiation was performed only pre-inoculation. When the UV-B radiation was performed only post-inoculation or both pre- and post-inoculation, the incubation period was prolonged, and the infection efficiency, sporulation quantity and disease index were reduced. When healthy wheat seedlings were inoculated using urediospores collected from wheat leaves irradiated by UV-B only post-inoculation or both pre- and post-inoculation, infection efficiency, sporulation quantity and disease index were also reduced. However, in the latter, the disease incubation period did not differ under varying UV-B radiation intensities compared to that when wheat leaves were not treated with UV-B radiation. Overall, the effects of direct exposure of wheat plants to UV-B radiation with different intensities in different periods on epidemiological components of wheat stripe rust were systematically explored, an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effects of UV-B radiation increased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UV-B radiation intensity. This information provides a basis for monitoring and predicting this disease as well as for conducting further studies on pathogen virulence vari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