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优质高产杂交粳稻新组合津粳杂2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津粳杂2号是天津市水稻研究所以3A为母本,以C272为父本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强优组合,具有优质、高产、抗病等优良特性,在京、津、冀、鲁、豫稻区应用前景广阔.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2.
毕粳杂2035(BJ - 1A/ZC2035)是贵州省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中熟杂交中粳新组合.介绍了毕粳杂2035父母本的生物学特性,并依据其特征特性初步提出了相应的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3.
鄂粳杂3号(N5088S闵/恢128)是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育成的两系杂交晚粳稻组合,2004年3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被定为湖北省水稻主推品种。根据鄂粳杂3号多年多点制种实践并结合双亲的主要特征特性,总结出合理安排父母本播差期与行比,父本超稀匀播、培育带蘖壮秧、小苗起垄移栽,巧施重施"九二○"等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4.
焦杂粳1号是焦作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于2005年以不育系焦31A与焦恢2号配组育成的杂交粳稻新组合。2008和2009年参加河南省水稻中晚粳区域试验,产量分别为9.296和9.458 t/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7.2%和17.3%,2 a均居参试组第1位。该组合还具有米质较优、抗病性较强、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合河南省北中部粳稻区和南部籼改粳稻区栽培,2011年5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中粳优1号是天津市水稻研究所利用自育不育系6A和恢复系津恢1号组配而成的杂交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米质优良、产最优势显著、抗性好等特点,于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津粳优2018是天津市国瑞谷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优良BT型三系不育系津20A为母本,优良恢复系津恢18号为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粳稻新组合,201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河南沿黄河及信阳地区、山东南部、江苏淮河以北、安徽沿淮河及淮河以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皖粳97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本所选育的晚粳品系2277作母本 ,与浙江省嘉兴市农科院选育的晚粳品系丙814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晚稻新品种。2002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 ,定名皖稻64。该品种的育成 ,改变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晚粳品种“优而不高 ,高而不早”的局面 ,是安徽省品种结构调优的首选品种之一。一、种植面积和产量表现1997年在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双晚品比试验中 ,折合单产9.3t/hm2 ,比对照鄂宜105增产24.3 %。1999~2000年参加安徽省双晚组区试 ,平均产量5.88t/hm2 ,比对照两系粳杂70优04减产4.95 % ,1999年比对照D9055增产3.6…  相似文献   

8.
《北方水稻》2021,51(5)
粳优586是辽宁省水稻研究所以139A为母本、C586为父本,经人工杂交配组而成的优质粳型杂交水稻新组合。综合抗病性表现优异,米质达到国标优质三级。2012~2013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48 t/hm~2,比对照津原85增产5.43%。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36 t/hm~2,比对照津原85增产8.44%。2015年9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总结介绍了粳优586的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1995年杂粳70优04双晚示范情况总结Summaryofthelate—croppingdemonstationoftwo—linejaponicahybridrice70Yot04atLujiangCounty,Anhuiin1995刘平,夏维陆...  相似文献   

10.
津原U99是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原天津市原种场)育成的粳型香稻新品种,耐盐碱、耐旱、耐涝,综合抗逆性强,省肥省药;年度间产量和品质稳定,一般产量650.0 kg/667 m2,高产田可达750.0 kg/667 m2,品质达国标优质1级,食味品质优,直链淀粉含量14.9%,精米率74.1%。2019年被定为首批天津市小站稻产业振兴主推品种,2021年荣获“全国优良食味粳稻品评一等奖”。本文总结了其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