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4 毫秒
1.
播种密度与生长时间对豌豆芽苗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西"晋农"豌豆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播种密度和播种到采收时间对豌豆芽苗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豌豆芽苗菜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设置5个播种密度,分别为1.2、1.8、2.4、3.0、3.6kg/m2;设置5个采收时间,分别在生长4、6、8、10、12d后进行采收。分析不同处理条件下豌豆苗产量和品质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播种密度与生长时间对豌豆芽苗菜生长、产量和品质有显著影响;豌豆芽苗菜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大而升高,生物产率和经济产率在达到一个峰值后回落,播种密度为2.4kg/m2时,经济产率达到最高值,生物产量和生物产率都比较理想,是最佳播种密度;随着播种到采收时间的延长,豌豆芽苗菜生物产量呈增长趋势,维生素C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纤维化程度升高,在第8天采收时,产量较高、维生素C含量高、纤维化程度低,产量和食用品质均比较理想,是最佳采收时间。综合考虑豌豆芽苗菜的产量和食用品质,该试验初步确定播种密度2.4kg/m2,在第8天采收为最优化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2.
不同处理对豌豆和萝卜芽苗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浸种时间、栽培温度、播种密度和采收时间等因素对豌豆和萝卜芽苗菜的生长、产量以及营养品质的影响.通过分析不同处理条件下萝卜和豌豆发芽率、苗长、产量、维生素C及纤维素含量发现:豌豆芽苗菜在播种密度为2.4 kg/m2、浸种24 h、温度20~25℃左右、培养8 d后采收的经济产率和品质最佳;萝卜芽苗菜在播种密度为0.5 kg/m2、浸种6 h、温度25℃左右、培养7 d后采收的经济产率和品质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齐秀玲  乔覃卫  李珊  谢树源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508-17509,17511
[目的]研究影响豌豆(Pisum sativum Linn.)芽苗菜产量与品质的因素.[方法]以604豌豆为试料,研究了浸种时间、播种密度、不同培育方式、采收次数等因素对家庭式豌豆芽苗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在室温(26~ 28℃)生产豌豆芽苗菜浸种时间在10~24h对其发芽无明显影响,以12 h为最佳.播种后覆盖基质比播种后不覆盖基质栽培产量高且生长要好.当出苗高1.5 ~2.0 cm见光时,在泥炭土和泥炭土+珍珠岩中生长表现突出,但两者无明显差异.第1次采收的芽苗菜比第2批采收在产量及品质上都要好.[结论]该研究可为家庭式豌豆芽苗菜的生产提供一种简易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浸种时间、栽培温度、播种密度和采收时间等因素对豌豆和萝卜芽苗的生长、产量以及营养品质的影响。通过分析不同处理条件下萝卜和豌豆发芽率、苗长、产量、维生素C及纤维素含量发现:豌豆芽苗菜在播种密度为2.4千克,平方米、浸种24小时、温度20—25℃左右、培养8天后采收的经济产率和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5.
荞麦芽苗菜品种及种植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浸种时间、栽培温度、播种密度和采收时间等因素对不同荞麦品种芽苗菜的生长、产量的影响,并且分析了不同处理条件下荞麦品种的发芽率、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荞麦8号吸水量最大;10℃条件下,各品种种子的发芽率最高;达到最高发芽率所需的最短时间是在25℃条件下;荞麦1号的产量最高;播种密度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播种密度对黑豆芽苗菜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黑豆芽苗菜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计6161、2321、8472、4633、079 g/m25个播种密度,研究播种密度对黑豆芽苗菜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黑豆芽苗菜产量呈增加趋势,当密度大于2 463 g/m2时,产量增长幅度趋于平缓。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黑豆芽苗菜株高呈增加趋势,但幅度较小,当密度由1 847 g/m2增至2 463 g/m2时,株高有较大幅度增加。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黑豆芽苗菜蛋白质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均在3~4 g/100 g。[结论]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黑豆芽苗菜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播种密度为2 463 g/m2时,黑豆芽苗菜的产量和生产成本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7.
研究浸种时间对豌豆芽苗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延长浸种时间可提高豌豆芽苗菜的产量和品质,浸种30 h的处理芽苗菜产量最高,浸种24 h的处理芽苗菜蛋白质和Vc含量最高,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豌豆芽苗菜适宜的浸种时间为24 h。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定大麦(Hordeum vulgare L.)芽苗菜生产的适宜处理温度和采收时间。[方法]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温度处理(15、20、25、30℃)和采收时间(9、10、11 d)2个因素对大麦芽苗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A3B2(即处理温度为25℃,采收时间为10 d)处理下大麦芽苗菜的株高较高为12.7 cm,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最高,分别为77.19和1.44 kg/m2。[结论]该研究可为提高大麦芽苗菜产量、制订高产优质的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芽苗菜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种子需要的浸种时间不同,栽培温度也不同,这与不同蔬菜种子的结构特点和生长特性有关。而栽培密度影响着芽苗菜生长空间和栽培成本。采收时间影响着复种指数和芽苗菜产量,同时影响着芽苗菜的采后品质。  相似文献   

10.
豌豆幼芽子叶不出土,第1批芽苗菜采收后,子叶仍然饱满,满足温度、水分等条件,可以继续生长,收获2~3茬。利用豌豆芽苗菜的这种多批次生产特性,不仅可以节省生产用种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保证芽苗菜的品质。一、材料与方法⒈供试材料供试豌豆品种为朱砂豌豆、麻豌豆、无须豆尖、中豌四号、中豌六号共5个;育苗盘的规格为60厘米×25厘米×5厘米;选用轻便的吸水纸作播种基质;以黑色遮阳网作为遮光保湿材料。⒉试验方法①试验设计:采用两因素(品种、播种量)完全随机排列试验设计,5个品种5个播种量(210克/盘、280克/盘、350克/…  相似文献   

11.
不同叶型豌豆苗产量与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6个不同叶型豌豆苗的产量、叶面积数、分枝数、新芽数和新芽长度的差异分析表明:(1)豌豆苗的叶面积由托叶和复叶组成,不同品种托叶和复叶面积都具有显著差异,托叶对产量的贡献大于复叶,复叶的数量影响叶面积。(2)豌豆苗的分枝数和切割后腋芽的生长与再生能力有关,影响豌豆苗产量。不同豌豆品种,其分枝数和腋芽再生有显著差异。(3)豌豆苗的含水量、灰分在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维生素C、糖分含量在品种中存在极显著和显著差异,不同切割长度会影响产量、灰分和维生素C含量。  相似文献   

12.
 用7种培养基培养的结果,在麦芽汁培养基(MEA)上(23℃)得到最大产孢量(4.7×109分生孢子/皿);用6种谷物的固体培养基试验中,大米粒培养基最适宜产孢,发酵培养10d得到最大产孢量1.5×109分生孢子/g,孢子萌发率95.14% 。3种储藏条件试验的结果,以4℃冰箱中黑暗下6个月的孢子萌发率最高(91.47%)。  相似文献   

13.
 以14个中韩粳稻品种为材料,在云南省水稻高产环境下进行种植试验,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中国品种其产量潜力明显高于韩国品种,高2t/hm 2,相关分析表明:结实率高的品种可以获得高产。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为正值,其中以穗粒数的影响最大,直接通径系数为1.6437。对所有中韩粳稻品种而言,穗粒数是产量形成的主导因素,只有在稳定穗粒数的基础上,适当降低有效穗而大力改进穗部性状,即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可以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应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氮、磷、钾肥不同用量和配比对迪庆马铃薯的产量效应,并建立氮、磷、钾施用量与马铃薯产量关系的肥料效应函数模型,以确定迪庆马铃薯的优化施肥量。结果表明,马铃薯最高产量达34147kg/hm 2,施肥量分别是240kg/hm2 N, 150kg/hm2 P2O 5和480kg/hm 2 K 2O;最佳经济产量为34070kg/hm 2,施肥量分别是240kg/hm 2 N, 150kg/hm 2 P 2O 5和420kg/hm 2 K2O;最佳利润产量为28 246kg/hm 2,施肥量分别是60kg/hm 2 N, 30kg/hm 2 P2O 5和120kg/hm 2 K 2O。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渭北南部苹果产区不同栽培方式苹果纺锤形冠层光照分布对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以9年生细长纺锤形的双矮富士、矮化富士和自由纺锤形乔化富士树为试材,测定了不同冠层枝类组成、光照分布、产量和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3种栽培方式树体适宜光合区比例分别为67.84%、64.58%和56.28%,按株产折合产量分别为4078.4、3 499.8和2 183.6 kg/667 m2.双矮富士的果实产量和品质优于矮化富士和乔化富士,矮化富士的果实产量和品质优于乔化富士.细长纺锤形双矮富士和矮化富士树冠光照好,果实产量高,品质优,是生产上值得大力推广的树形和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6.
通过豌豆品种区域试验,鉴定选育的豌豆品种(系)的适应性、生产力与商品性,从中筛选符合出口和加工需要的优良品种,为豌豆品种鉴定及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所引进的7个豌豆品种生态适应性极强,在干旱地的产量较高。引进品种中WD14-05品种产量表现最好,产量达45.85kg/亩,WD14-04品种产量次之,为43.27kg/亩。  相似文献   

17.
选用两个不同类型的豌豆品种,同时进行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豌豆生育期缩短,产量下降。分枝量及发生部位与温度、日长密切相关。播期对产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单株结英数的变化。早熟品种适期播种的范围宽,晚熟品种则对播期要求严格。  相似文献   

18.
在靖远县开展的不同前茬复种蔬菜效益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单种小麦相比,单种针叶豌豆的产量略低,但产值较高、成本投入较低,是比较理想的复种前茬。针叶豌豆茬的蔬菜产量普遍高于小麦茬,其中大白菜增产15.33%,青萝卜增产23.55%,甘蓝增产15.21%。豌豆茬较小麦茬复种大白菜增收54.02%,复种青萝卜增收36.25%,复种甘蓝增收55.19%。豌豆茬复种蔬菜比小麦茬既增产又增收,是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