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施家坪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期为2019—2020年,投资1 455.99万元,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7 km2。根据小流域基本情况、人口分布状况、规划治理总体要求等,将规划治理区域分为封育保护区、重点治理区和经果林示范区进行分区施策治理。治理后,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流域内水土流失防治体系逐渐趋于完善,植被覆盖率达到74.46%,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77.88%;据调查及估算,待项目区内的经果林达到盛果期时,每年可新增经济产值1 443.71万元;改善了区域内人居环境,增加了群众收入,培育了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施家坪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了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小流域是我国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和发展生产的基本单元。结合英国赠款参与式中国小流域治理管理项目(CWMP),探讨了参与式流域工作方法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中的应用,进一步摸索出一条优化的小流域治理模式,推动了小流域的综合治理管理,使小流域治理管理的模式更加优化,为今后的小流域综合治理管理起到良好的示范和促进作用。为类似项目的规划实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水土资源合理利用及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研究是当前小流域综合治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密云水库库区北庄小流域多年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监测数据为基础,综合探讨了北庄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的作用,分析了其水保效益。研究表明: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森林覆盖率的增加,是控制水土流失最有效的途径,有林地的径流量和产沙量明显降低;水土流失治理收到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流域内人均收入由1998年的2594元提高到2003年的5150元,流域内农户的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北庄小流域治理模式可以为北方土石山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参与式方法在小流域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是当今世界各国防治水土流失的主要形式,而参与式方法的推广和运用,为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对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区参与式流域治理的应用与实施效果分析,探索参与式方法在我国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中的作用。研究表明:运用半结构访谈和问题树的分析方法,可以有效找出制约地区发展的核心问题,为水土流失项目的开展以及不同治理模式的实施提供一个有效的途径;参与式流域治理不仅有助于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对流域的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双堡子沟小流域通过2002—2006年的连续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强度明显减弱,生态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改善。在治理技术和思路上不断创新和发展,由单纯水土流失防治发展为治理、开发、经营、持续发展四位一体的综合治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兼顾的开发性治理,进而为县域流域治理提供系统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小流域综合治理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省小流域综合治理已从起步阶段的重点治理发展到目前的全面规模治理,突出了流域清洁、城镇防洪、防污治污以及提升品位的建设特点,经过综合治理的小流域实现了"三增、三减、三改善"的建设目标,形成了科学合理、效益明显、特色各异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有力推进了三江源、青海湖流域、湟水流域、柴达木盆地和祁连山等"五大生态圈"建设,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显著提高,凸现了水土保持在整个生态建设中的关键作用。今后应紧紧围绕"构建生态系统,恢复生态屏障"这个大原则,加快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步伐,努力促进青海省向生态文明的美好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7.
涿鹿县焦家梁、小五台山北麓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经过3年施工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9.04 km2,初步实现了规划的建设目标,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促进了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促进了社会进步;积累了综合治理经验,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其主要经验及做法是:强化领导,健全组织;因地制宜确定治理模式;治理开发紧密结合,发展流域经济;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加强工程管护和预防监督,巩固治理成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土保持》2014,(4):F0003-F0003
<正>自2011年3月1日新水土保持法施行以来,流域内一系列的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稳步推进,实施范围覆盖了流域18个省(区、市)的400多个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万km2。各地在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的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保护水源区生态环境,积极探索和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地方经济、促进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9.
赣州市在贡水流域水保重点治理中 ,通过实施“五个一”工程、“猪—沼—果”工程 ,建设生态小流域经济 ,推行股份合作制 ,培育治理专业大户等措施 ,有效地提高了水保治理综合效益。 1998年以来 ,该市贡水流域共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 95条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9 33万hm2 ,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度普遍达到 70 %以上。  相似文献   

10.
开展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防治广西岩溶区水土流失问题十分必要。通过对江村小流域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成效监测,分析该区域治理后水土流失面积消长情况,总结小流域治理成效。结果表明,治理后的江村小流域水土流失状况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2020年水土流失面积较2016年减少了462.77 hm~2,土壤侵蚀强度降低了25.66 t/(km~2·a),江村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得到了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治理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1.
哈叭气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是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该流域总面积3 207 hm2,水土流失面积1642.0 hm2。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是导致流域内生态环境脆弱,土壤肥力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长期缺乏有效治理,流域内大部分坡耕地表层土壤遭到冲刷破坏,不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及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自2013年开始,经过项目建设单位喀左县水土保持局连续2 a的工程建设,完成了治理任务,工程竣工后效益较为明显,达到了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等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2.
深化改革 积极探索 推动八片治理工程向新的目标迈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片治理工程是财政部、水利部利用国家投入 ,靠广大人民群众投工投劳 ,于 1983年在我国最先实施的水保生态建设项目。 18年来 ,该项目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 3 72万km2 ,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 ,改善了当地生态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促进了退耕还林还草 ,促进了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八片治理探索出的以小流域为单元 ,因地制宜 ,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路子 ,是我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成功之路。介绍了八片第二期第二阶段工程建设成就、存在问题及深化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正>1 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新中国建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小流域治理已成为陕北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形式.1983年陕北的无定河、黄甫川流域被列入国家重点治理区,延河、佳芦河也相继列入世界银行贷款水土保持项目进行重点治理.好机遇为陕北水土保持工作带来了勃勃生机,政府重视、政策调动加上资金投入力度的增大,使这一地区的小流域治理健康、持续发展,呈现出从未有过的好势头,在规模治理、综合治理、开发治理上都有大的突破,涌现出不少沟、坡、塬、峁、梁综合治理,林、草、果、粮全面开发,山、水、田、林、路一步到位的成功典型,充分显示了黄土高原治理开发的潜力和希望,为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农业闯出了路子,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得卡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利部样板小流域——得卡河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调查,总结了该流域治理的指导思想、原则、治理内容和措施配置形式,并对治理模式效益进行了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开发性治理和观光型治理是山地小流域治理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闽江上游沙溪流域清流段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通过实施流失斑治理、造水保林和封禁管护,达到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目标,通过实施河道生态修复、巡查步道和亲水平台,提升河道生态景观,增加河道亲水性,以水美乡村助推乡村振兴。本文从闽江上游沙溪流域清流段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选址、设计和组织实施取得的经验成效入手,总结小流域实施的做法,剖析了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合理性建议意见,为今后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加强小流域治理 提高经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是在水力侵蚀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的一条成功的经验。自1980年以来,在全国普遍推广。目前全国各地重点安排治理的小流域每年达7000多条,一般每条治理五年左右,把每条流域作为一个项目,制定规划,安排资金,加强技术指导,治理一批,验收一批,滚动前进。每年小流域治理完成的面积,占全国年总治理面积一半左右,治理程度高的流域,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7.
贵(阳)毕(节)公路水土保持大示范区规划治理面积731.26 km2,自2001年启动实施到2006年2月,已治理小流域25条,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78.0 km2。示范区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山水田林路集中连片、规模规范综合治理,集成配套了水利、农业、林业等项目措施,工程建设质量高、效益明显。介绍了大示范区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8.
云贵鄂渝水土保持世行贷款/欧盟赠款项目把防治水土流失和提高当地群众的收入作为主要目标,通过引进世界银行与欧盟在可持续小流域治理方面的成功经验,推广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管理模式,帮助农村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经过6年建设,项目累计完成181条小流域共2 225.27 km2的综合治理任务,至项目结束时项目区年均土壤侵蚀量由1 340万t减少为978万t,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19%提高到治理后的24%,到2012年项目已实现碳汇总量45万t,预计10年后碳汇总量可达580万830万t;项目区土地生产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平均土地净收益从2006年的11 165元/hm2提高到2012年的16 679元/hm2,农户年人均纯收入增加了2 460元,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实现了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9.
<正> 巨野县于官屯小流域,总面积15.6km~2,有三个自然村,1340户,5585人,共有耕地785hm~2。过去,这里岗洼相间,沟坡相连,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治理前人均占有粮食387kg,人均收入349元,群众生活困难。 1986年以来,流域内广大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认真总结过去治沙改土、开发治理风沙区的经验,实行沟渠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走农林牧副全面发展的路子。六年来共投工47万个,总投资35万元,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9km~2,治理程度达87.8%,工程动用土石方256.5万m~3,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在河北省怀来县东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范围内应用无人机遥感技术,获取高精度正射影像图,建立了9种治理措施的14个解译标志,采用人机交互方式勾绘了水土保持措施图斑并矢量化,以便提取各类措施工程量,计算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度、林草覆盖率、水土保持措施保存率,以及分析水土流失消长情况。结果表明:东沟小流域经过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84%,未新增强烈及以上侵蚀,水土流失面积及强度实现了双下降,林草覆盖率达到63%,水土保持措施保存率达到100%,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性的改善;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小流域综合治理效果评估工作中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