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以引自江苏扬州大禹观赏竹园的2年生鹅毛竹(Shibataea chinensis)、黄条金刚竹(Sasaella masamuneana f. aureostriata)、菲白竹(Pleioblastus fortunei)、菲黄竹(Pleioblastus viridistriatus)、铺地竹(Pleioblastus argenteostriatus)等5种地被竹为研究材料,研究了干旱和低温胁迫处理对地被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可溶性蛋白质等生理指标的影响,并对地被竹的耐旱、耐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5种引种地被竹的耐旱性从大到小的排序为鹅毛竹>黄条金刚竹>铺地竹>菲白竹>菲黄竹,耐寒性从大到小的排序为鹅毛竹﹥黄条金刚竹﹥菲黄竹﹥菲白竹﹥铺地竹。  相似文献   

2.
6种观赏地被竹的抗逆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条金刚竹、菲白竹、菲黄竹、靓竹、铺地竹、狭叶倭竹6种地被观赏竹为实验材料,分别进行干旱、盐和低温胁迫处理,通过对叶片形态的观察和成活率的统计,探究干旱、盐和低温胁迫对六种地被观赏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中,6种地被观赏竹先后在不同时间段出现叶片卷曲以及死亡现象,差异显著,以此评价其抗性强弱为黄条金刚竹靓竹菲白竹菲黄竹与狭叶倭竹铺地竹。而盐胁迫下,随盐浓度升高,6个地被竹种的存活率皆下降,时间越长,存活率越低,最终评价其耐盐性强弱为黄条金刚竹靓竹铺地竹菲白竹菲黄竹狭叶倭竹。而6种地被观赏竹在进行低温胁迫后,皆保持一定存活率,表明6种地被观赏竹均具有一定的抗寒性,评价其抗寒性强弱为靓竹铺地竹、黄条金刚竹菲白竹、菲黄竹狭叶倭竹。  相似文献   

3.
4种地被观赏竹的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黄条金刚竹、菲白竹、铺地竹、菲黄竹4种地被观赏竹为试验材料,通过人为控水干旱胁迫,以正常浇水组为对照,测定了干旱胁迫下4种地被观赏竹的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分析了4竹种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的细胞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保护酶则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采用隶属函数方法综合分析生理生化指标,评价各竹种的抗旱性依次为黄条金刚竹>菲白竹>菲黄竹>铺地竹,与4种地被观赏竹干旱胁迫下的形态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4.
对山东东平县第二苗圃4种3年生地被竹生长进行了调查,并探讨和比较了其扩展能力差异。结果表明:4种观赏地被竹高生长排序为菲白竹 > 黄条金刚竹 > 铺地竹 > 鹅毛竹,地径生长的排序为鹅毛竹 > 铺地竹 > 菲白竹 > 黄条金刚竹,菲白竹与黄条金刚竹的高径比较大,鹅毛竹与铺地竹的高径比相对较小;单位面积株数的排序是菲白竹 > 铺地竹 > 鹅毛竹 > 黄条金刚竹,菲白竹和铺地竹生长较为密集,鹅毛竹和黄条金刚竹相对稀疏;4种地被观赏竹扩展距离从大到小的排序为鹅毛竹 > 黄条金刚竹 > 铺地竹 > 菲白竹;不同竹种之间相遇时竞争能力不同,其排序为鹅毛竹 > 菲白竹 > 黄条金刚竹 > 铺地竹。  相似文献   

5.
4种地被竹生理指标对低温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铺地竹、黄条金刚竹、菲白竹、鹅毛竹4种地被观赏竹为试验材料,测定了自然降温条件下4种地被观赏竹的质膜透性、SOD、POD、MDA、叶绿素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分析了4种地被竹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外界温度逐渐下降,叶片的细胞质膜透性呈上升趋势,但竹种间上升幅度不同,菲白竹、铺地竹、鹅毛竹、黄条金刚竹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11.53℃、-4.25℃、-13.74℃、-8.73℃.SOD呈现出与电导率相似的变化趋势.当气温降到0℃以下,POD上升速度较快,在12月22日(-7.9℃)温度最低时,POD到达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随着气温的降低,叶片MDA变化呈上升趋势,菲白竹的上升幅度最小.温度与电导率、MDA、SOD、POD间均呈负相关,与电导率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865.  相似文献   

6.
以黄条金刚竹(Pleioblastus kongosanensi)、阔叶箬竹(Indocalamus latifolius)、菲白竹(Sasa fortunei)、鹅毛竹(Shibataea chinensis) 4种竹种为材料,研究了4种地被竹对不同Pb浓度胁迫的响应及其对Pb的转运和积累情况。结果显示,在Pb胁迫下,4种地被竹形态特征均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中黄条金刚竹和菲白竹出现伤害症状较早; 4种地被竹的叶绿素荧光参数随着Pb胁迫浓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 4种地被竹中鹅毛竹和菲白竹对Pb的耐性较强;不同竹种对Pb的蓄积能力也存在着差异,其中以阔叶箬竹和黄条金刚竹地上部分迁移总量较大。  相似文献   

7.
秋旱对地被竹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铺地竹、黄条金刚竹、菲白竹、鹅毛竹4种地被观赏竹为试验材料,通过人为控水干旱胁迫及自然失水胁迫处理,测定了秋季干旱胁迫下4种地被观赏竹的质膜透性、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分析了4种地被竹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的细胞质膜透性呈上升趋势,但竹种间上升幅度不同,其中鹅毛竹的上升幅度最小。各竹种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其中铺地竹下降幅度最大,为68.98%。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不同基质配比对美丽箸竹、菲黄竹鞭段繁育容器苗生长的影响,为地被竹鞭段容器育苗的轻基质筛选提供参考。[方法]以林地覆盖后的废碧糠、泥炭和黄心土为基质材料,进行3种体积比(A-3:5:2、B-3:4:3、C-10:0:0)的基质配比试验,测定分析美丽箸竹、菲黄竹鞭段繁育容器苗的生长和生物量分配指标。[结果]表明:基质配比处理对美丽薯竹、菲黄竹的侧芽萌发和成活率没有明显的影响,对立竹数量、苗高、和地径等有明显的影响,表现为美丽箸竹处理A和处理B的苗高、立竹数量高于处理C,但地径的差异不大,而菲黄竹容器苗生长对基质配比的反应更敏感,菲黄竹处理A的苗高显著高于处理B和处理C,立竹数量则相反,处理A和处理B的地径显著高于处理C。基质配比处理显著影响美丽箸竹、菲黄竹容器苗的总生物量,同时,基质配比处理对美丽箸竹容器苗叶、鞭、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分配比例有明显影响,对秆、根生物量分配比例影响不大,对菲黄竹容器苗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均影响不明显,体现出种间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处理B育苗效果最好,其次为处理A,处理C育苗效果较差。[结论]基质配比对美丽箸竹、菲黄竹的生长、生物量及其分配均有明显的影响,两竹种均以处理A和处理B的容器苗生长较好、生物量较高。地被竹鞭段容器育苗宜选择处理A或处理B的轻基质配比。  相似文献   

9.
为阐明不同竹种生产力和种群更新能力差异,选取9种混生地被竹种进行竹苗盆栽试验,分析2个生长周期内各竹种竹苗生物量分配与积累规律,为优良混生地被竹经营管理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各竹种第1年竹根生物量,第2年竹鞭、竹根、竹叶生物量显著影响了竹种总生物量积累率(P<0.05);2)以5~6 cm长育苗小鞭段为基本统计和比较单位,大叶竹种美丽箬竹(Indocalamus decorus)第2年总生物量高达36.51±2.13 g,小叶竹种翠竹(Sasa pygmaea)第2年总生物量仅15.36±1.34 g,两者差异显著(P<0.05);3)美丽箬竹、黄条金刚竹(Pleioblastus kongosanensis f. aureostriaus)等大叶竹种总生物量积累率明显高于菲白竹(Sasa fortune)、翠竹等小叶竹种(P<0.05)。研究发现:1)竹子在不同更新世代出现了不同的生物量分配策略,以使竹子种群快速拓殖;2)大叶地被竹种生物量、生物量积累率均明显大于小叶地被竹种,在一定生长期与环境条件下,大叶地被竹种环境适应能力可能高于小叶地被竹种。  相似文献   

10.
5种地被竹在北京园林中的适应性评价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5种在北京地区生长良好的地被竹白纹阴阳竹(Hibanobambus tranguillans f. shiroshima)、翠竹(Sasapygmaea)、箬竹(Indocalamus tessellatus)、鹅毛竹(Shibataea chinensis)、黄条金刚竹(Pleioblastus kongosanensis f.aureo-strlatus),根据常用的园林用植物适应性标准,利用综合指数法评价了这5种地被竹在北京的适应性。评价结果显示,这5种地被竹在北京地区的适应性强弱顺序为箬竹 > 黄条金刚竹 > 鹅毛竹 > 翠竹 > 白纹阴阳竹,评价结果与其在园林中的实际表现一致。文章还探讨了这5种地被竹在北京地区的园林应用形式,以期为园林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地被竹是禾本科竹亚科中的低矮型竹类植物,在园林绿化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还可作为固土护坡植物。文中在简述地被竹种类和主要特性的基础上,介绍了地被竹在园林造景、固岸防护和保健方面中的应用,以及生态适应性与引种栽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地被竹在园林中的应用前景和今后的研究重点,以期为我国地被竹进一步推广利用和引种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观赏地被竹类引种选育及其园林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江苏地区的气候条件,对观赏地被竹类进行了引种选育与应用研究。经10多年的引种选育试验,从引种原则、引种驯化、引种试验、园林应用推广等方面,形成一套成功的地被观赏竹引种选育栽培技术。总结探讨了大力发展规模化观赏地被竹容器育苗作为观赏竹类应用推广重要技术思路。筛选出适合江苏引种栽培的地被竹类植物,分析了观赏地被竹园林的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3.
在新平县进行云南甜龙竹矮化密植试验:利用定植当年幼林林中空地进行竹农间作;通过合理留笋齐竹,留笋长成的竹秆,实施竹秆矮化控制处理,促发竹主枝,作为空中诱根育苗的种源培育竹苗;采收所有除留笋养母竹后的竹笋出售;竹林郁闭后,逐年间移竹丛分蔸苗处理,得到竹子蔸苗.定植后5年内每年可得经济收入35047元/hm^2.  相似文献   

14.
采取对照、劈山清杂、全垦、施复合肥料、施饼肥5种技术措施,对毛竹疏残林进行人工改造。经过对毛竹林分出笋、成竹、胸径3个指标连续4 a的观测调查,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改造措施总体上促进了毛竹林的生长;随着人工改造措施实施时间(次数)的延长,各年度间毛竹林分出笋、成竹、胸径3个指标均有极显著、显著性差异;各人工改造技术处理间出笋数差异极显著、胸径差异显著,而成竹数差异不显著。q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的人工改造措施对毛竹林生长的正效作用排列依次为施复合肥料>施饼肥>全垦>劈山清杂>对照。  相似文献   

15.
江苏地被观赏竹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总结了江苏竹类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现状,选育可作为地被观赏竹13属45种(及栽培变型),提出通过栽培方式优化。应用现代科技创新进行苗圃化、工厂化育苗,生产优质绿化用苗 探讨了地被竹类植物园林应用态势,为构建生态和谐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毛竹种源新竹生长地理变异的趋势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全国毛竹分布区北带、中带、南带8省16个种源的母竹,在福建建瓯市和华安县进行种源试验.经过5 a连续观测不同种源的发笋成竹数量及新竹胸径、高度等生长指标,应用趋势面分析毛竹种源胸径等性状在经纬2维方向的地理变异,结果表明,毛竹种源的新竹胸径、平均发笋数和新竹数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趋势.  相似文献   

17.
峨眉山竹类资源丰富,但是不同种竹子的笋期各不相同。本研究通过对大熊猫饲喂峨眉山8个不同种竹笋,观察其取食情况。结果表明:每年4至10月共有5种大熊猫喜食的竹笋出笋,为大熊猫异地保护提供了重要的食物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