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白山林区鼠类垂直分布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白山林区鼠类的垂直分布,在针叶林带以红背鼠Cethrionomys rutilus,棕背鼠c.rufocanus为优势种;针阔混交林带以棕背鼠,大林姬鼠Apodemus peciosus为主;阔叶林带,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A.agrarius数量较多。森林鼠害的防治,重点应放在针阔混交林带,遇鼠类数量高峰年,阔叶林带也应有重点的采取防治措施,林间草甸造林及其相邻林缘应注意防治东方田鼠Microru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森林鼠害发生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黑龙江省森工系统森林鼠害发生频率较高的现象,研究了红背ClethrionomysrutilusPallas、棕背C.rufocanusSundevull、沼泽田鼠MicrotusfortisBuchner、莫氏田鼠M.maximowieziiSchrenk、东北鼢鼠MyospalaxpsilurusMilne-Ed-wards、大林姬鼠ApodemusspeciosusTemminck、黑线姬鼠A,agrariusPallas、松鼠Sciu-rusvulgarisLinneacus、花鼠EutamiassibiricusLaxmann等鼠类的分布、生理特点,分析了鼠害对不同树种、林龄的为害程度,揭示了鼠害的发生规律,提出了防治方法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棕背Ping Clethrionomys rufocanus选择的最适生境是林型结构复杂,下草茂盛,郁闭度高,土壤湿度相对较大的针阔混交林。棕背Ping除采食植物的绿色部分(茎,叶),也吃根,花,果等,消化纤维的能力较强,此外还吃少量的小型动物和昆虫等。棕背Ping与大林姬鼠在林区利用食物资源上存在着明显的竞争现象,从而导致了生态位出现趋异现象。如大林姬鼠的食物多选择营养成份较高的种子,趋向于适应  相似文献   

4.
1975-1990年,在黑龙江省镜泊湖林区以夹日捕获率作为数量指标,调查了各类生及不同季节和年份棕背Ping Clethrionomys rufcanus的数量,并结合已有的报道探讨了长白山财林区棕背Ping种群数量分布及数量变动规律。结果表明,棕背Ping的数量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布,在阔叶林带数量减少,为稀有种,在针阔混林带数量较多,为优势种,到针叶林带数量最多,并为绝对优势种。数量的季节性  相似文献   

5.
棕背Clethrionomysrufocanus选择的最适生境是林型结构复杂,下草茂盛,郁闭度高,土壤湿度相对较大的针阔混交林。棕背除采食植物的绿色部分(茎、叶),也吃根、花、果等,消化纤维的能力较强,此外还吃少量的小型动物和昆虫等。棕背与大林姬鼠在林区利用食物资源上存在着明显的竞争现象,从而导致了生态位出现趋异现象。如大林姬鼠的食物多选择营养成份较高的种子,趋向于适应较干燥的环境发展。用胴体重划分棕背的年龄组,结果相对准确,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6.
对柴河林区鼠类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阔叶林带主要害鼠捕获率较低;针阔混交林带主要害鼠捕获率较高。在鼠害防治工作中,对黑线姬鼠占优势地区,鼠的数量年周期变动为低峰年和中年的,不必采取防治措施,数量为高峰年应重点采取预防和防治措施。对大林姬鼠和平鼠占优势的地区,害鼠数量低峰年时,对部分易发生地块进行防治,鼠数量中年和高峰年时,应大面积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1975-1990年,在黑龙江省镜泊湖林区以夹日捕获率作为数量指标,调查了各类生境及不同季节和年份棕背鼠平Clethrionomysrufocanus的数量,并结合已有的报道探讨了长白山地林区棕背鼠平种群数量分布以及数量变动规律。结果表明,棕背鼠平的数量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布,在阔叶林带数量很少,为稀有种,在针阔混交林带数量较多,为优势种,到针叶林带数量最多,并为绝对优势种。数量的季节性变化明显,春季数量最低,在原始针阔混交林中7月份达到全年数量高峰,在人工落叶松林中,9月份才达到数量高峰。年间数量变动很大,从1975年至1990年的16年间,曾出现过5次数量高峰年,表现出3年或4年出现一次数量高峰年的周期性变动规律  相似文献   

8.
为保护陕西秦岭西部林地资源,针对近年来时有严重发生的鼠害,2017—2020年,在宝鸡市马头滩林业局林区采用捕鼠器捕捉法,调查研究了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的鼠类种类、种群数量与结构,危害树木种类、时期,不同诱捕器诱捕效果等,结果为该林区鼠类主要有大林姬鼠、黑线姬鼠、褐家鼠等3种,其中大林姬鼠是优势种,黑线姬鼠是次优势种,鼠类群落结构和种群数量基本稳定;害鼠数量天然林多于人工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鼠害春季重于秋季,主要危害椴树、槭树、华北落叶松、华山松等树种,啃食树木基部树皮等;陷阱法捕鼠效果好于笼捕法。  相似文献   

9.
吉林半山区林地鼠类组成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地区东部山区林地以棕背(?)、红背(?)为优势种;中西部林地以大林姬鼠、黑线姬鼠为优势种;低湿地和水源涵养林中东方田鼠是优势种。  相似文献   

10.
吉林市主要森林害鼠群落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落结构是鼠类群落生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鼠类的群落结构,分析害鼠的分布特点,对控制害鼠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通过对吉林市大旺林场森林鼠类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吉林市鼠类群落组成简单,针阔混交林和次生林以大林姬鼠为主要害鼠,其年度有较大变化,林木种子或果实易遭受危害;落叶松林以黑线姬鼠为主要害鼠;水湿地周围的水源涵养林以东方田鼠为主要害鼠;吉林市的鼠类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性随植物的丰富度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1.
棕背Clethrionomysrufocanus的种群密度与在林鼠害的发生呈正相关关系,而棕背鼠种群数量的消长与种群的繁殖关系极为密切,本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棕背种群的繁殖能力主要在成年组,成年组个体的繁殖强度最高,在繁殖期间占主导地位。从繁殖特点可见一年内只有一个繁殖高峰期,且集中于春季,属前峰型;杭生育药剂对棕背雌雄两性害鼠的繁殖强度的影响是显著的,能够大幅度地降低害鼠的出生率,降低鼠害种群密度,控制林木鼠害的发生,是防治在林鼠害的一个治本措施。  相似文献   

12.
棕背Ping Clethrionomys rufocanus的种群密度与森林鼠害的发生呈正相关关系,而棕背Ping种群数量的消长与种群的繁殖关系极为密切。本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棕背Ping种群的繁殖能力主要在成年组,成年组个体的繁殖强度最高,在繁殖期间占主导地位。从繁殖特点可见一年内只有一个繁殖高峰期,且集中于春季,属前峰型;抗生育药剂对棕背Ping雌雄两性害鼠的繁殖强度的影响是显著的,能够大幅度地  相似文献   

13.
任信在  李宇新 《林业研究》2001,12(4):243-246
在南韩东北部,1997-1998年间,自4月至12月对人工林和无枯死木生境及采伐后保留地被物的落叶次生林中的小型鼠类种群特征进行了调查。在两块林地中各选择1 hm2(100m100m)样地作为控制区和处理区。两块研究地的中上层林冠结构基本相似,但倒木及地被物的数量及比例却显示控制区大于处理区。两区域中共捕到两种小型鼠类,其中棕背 (Eothenomys regulus)211只,占总数的55.5%,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169只,占44.5%。这两种鼠类的丰富度及种群稳定性在控制区明显优于处理区。两地小型鼠类的不同捕获量主要来自两地鼠类繁殖率和居留率的不同。显然,森林地被结构对小型鼠类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采伐迹地中保留枯死木及地被物是维持小型鼠类种群所必须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记述川滇地区蔺叶蜂科蔺叶蜂亚科两新属新种:亮背卜氏叶蜂Buametalicagen.etsp.nov.新属新种,红胸滇片叶蜂Dianstethusrufithoracicusgen.etsp.nov.新属新种,两新属均隶属于等节叶蜂族Phymatocerini.卜氏叶蜂属与PhymatoceropsisRohwer和DicrostemaBenson二属近似,区别为:新属虫体瘦长,前胸背板侧叶无斜脊前沟,前翅2Rs室长于1R1和1Rs室之和,后翅臀室具长柄,锯背片无节缝刺列.此外,新属与Dicrostema的区别还有2A+3A脉端部上曲,颚眼距较狭窄;与Phymatoceropsis的区别还有后翅M室封闭,唇基端部截形.滇片叶蜂属与PhymatoceropsisRohwer最接近,其区别为新属爪具显著基片、后颊脊缺、后翅具封闭的M室和锯背片具节缝刺等.  相似文献   

15.
棕背平 (ClethrionmysrufocanusSundevan)主要在秋季以后危害树木。通过对方正林业局六块地的调查 ,结果表明 ,棕背平的秋季分布规律受坡度影响极大 ,同下草、下木的繁茂程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坡度的增大 ,棕背平的分布量就逐渐少 ,林内杂草、下木繁茂 ,棕背平的分布数量就多 ,反之就少。提出了对棕背平的重点防治、适当防治、高峰年防治与平年不需防治及任何时候都不需防治林地的条件 ,为棕背平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林木地上鼠棕背平、大林姬鼠对塞罕坝云杉、落叶松、樟子松等林木的危害,对地上鼠害防治以溴敌隆毒饵拌香油整袋投放为主,天敌、物理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地上鼠的危害。1林木鼠害发生危害情况多年来,塞罕坝林木地上鼠害时有发生,只是危害较轻,未能对林木的生长造成威胁,近几年林木地上鼠害发生呈上升态势,2013年发生面积达4533hm2,平均受害株率达17.9%,面积大,分布广,危害重。其中重度危害区被害株率达  相似文献   

17.
37种针阔树种抗火性能及其综合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陈存及  何宗明 《林业科学》1995,31(2):135-143
对福建37个针阔树种鲜叶含水率、粗脂肪、粗灰分、SiO2、挥发油含量和燃烧热、燃点、燃烧速度等10个因子进行测试,并应用A.I.D.方法将37个树种依因子的不同取值范围划分为6个抗火性能等级。其中棕榈、火力楠等4个树种为一级,抗火性能最强;毛栲、木荷等9个树种为二级,抗火性较强;格氏栲、丝栗栲等15个树种为三级;抗火性能最差的六级是马尾松、侧柏等3个树种。研究结果揭示了南方主要针阔树种抗火性规律,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组建了棕肾圆盾蚧Aonidielasotetsu(Takahashi)虫口密度与新银合欢Leucaenaglauca(L.)Benth枯枝率、枯枝率与木材损失率、林冠覆盖率分别与水土保持率间的一元回归模型、林冠覆盖率及年平均降雨量分别与水土保持量间的二元回归模型,确定了林冠覆盖率和水土保持量临界值以及木材年生长量、等于防治成本的水土损失以及木材损失和相应允许的林冠覆盖率损失,在此基础上,以改进的经济阈值模型:C=∑ni=1∑kj=1(PiRj)·D·F,求出70%、80%及90%林冠覆盖率下该虫的防治指标分别为:2.59、15.02、27.44头/cm2。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掌握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昆虫垂直分布与植被垂直带谱间的内在关系,在多年野外实地调查,采集制作近万份植物和昆虫标本,拍摄上万张野外植物、昆虫的生态生境照片的基础上,对标本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对照其采集地的生态因子和生境特点,总结昆虫分布规律和特点,找出昆虫垂直分布与植被垂直带谱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昆虫垂直分布的果林-落叶阔叶林带大致对应植物垂直分布带的农田果林次生灌草林带至针阔混交林带,针阔混交-针叶林带大致对应针阔混交:林带至针叶林带、亚高山灌丛-草甸带大致对应亚高山灌丛带和亚高山草甸带。发现昆虫分布的垂直带谱与植物的垂直带谱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但带与带之间也有一定的过渡阶段,他们之间存在内在联系,不是截然分开的,这主要源于大部分昆虫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食料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利用肿腿蜂和肿腿蜂带菌防治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ripennis(Motsch))幼虫。室内试验,肿腿蜂对光肩星天牛3龄幼虫寄生率100%;对4龄幼虫25%,对5龄幼虫无寄生效果;肿腿蜂带球孢白僵菌和肿腿蜂带拟青霉对4~5龄幼虫寄生死亡率分别为87.50%和90.63%用肿腿蜂进行林间放蜂防治试验,以2次/年,每次100头/株,可防3龄以内皮下幼虫,防治效果为86.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