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观察健脾温肾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59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29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脾温肾方治疗,2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并随访8周。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大便Bristol评分、生活质量评分(IBS-QOL、SF-36)、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及随访的复发率。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7%,治疗组为9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ristol评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BS-QOL、SF-36评分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4+/CD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随访复发率为34.5%,治疗组为10%,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 健脾温肾方能显著缓解IBS-D患者临床症状及改善大便性质及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复发率低,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脾虚湿蕴型荨麻疹行自血疗法与梅花针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脾虚湿蕴型荨麻疹患者2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66例予以自血疗法治疗者为A组,66例予以梅花针治疗者为B组,68例予以梅花针联合自血疗法治疗者为C组,对比分析3组治疗前后荨麻疹活动评分、免疫功能与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C组荨麻疹活动度评分较A组、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辅助性T细胞(CD4+)、细胞毒性T细胞(CD8+)及CD4+/CD8+值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复发率较A组、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脾虚湿蕴型荨麻疹行自血疗法与梅花针联合治疗可有效降低荨麻疹活动度评分,改善免疫功能,并且减少复发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渠乐  洪军 《勤云标准版测试》2017,37(9):998-1001
目的 观察温肾祛邪法治疗老年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0例老年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抗感染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温肾祛邪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T细胞亚群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70.0%(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主症与次症总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D4+/CD8+、NK细胞均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肾祛邪法治疗老年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可有效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症状,疗效更佳,再次复发风险小,长期用药副作用少,为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健脾益气摄血颗粒对脾气虚型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符合入选病例标准的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ITP)门诊及住院患者 40例,随机分为健脾益气摄血联合强的松治疗组、单用强的松为对照组,分别给予健脾益气摄血配方颗粒联合强的松及单用强的松治疗,各组疗程均为21 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其外周血CD19+细胞表达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15/20)、40%(8/20),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D19+B细胞表达比较:对照组患者CD19+CD27+及CD19+CD27-B细胞表达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CD19+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3)T细胞亚群变化比较:治疗组患者血清CD4+百分率较治疗前以及对照组均显著降低,而CD8+百分率则升高,CD4+/CD8+比例显著减小(P<0.05)。结论 健脾益气摄血颗粒能提高脾气虚型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医症候临床疗效,对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直肠癌术后脾胃气虚证患者行FOLFOX-7化疗期间联合加味四君子汤治疗对化疗增效和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70例直肠癌脾胃气虚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两组均接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术后观察组行FOLFOX-7化疗联合加味四君子汤治疗,对照组单纯行FOLFOX-7化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免疫功能指标,记录毒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cidity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aF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肿瘤生物学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腹胀、神疲、纳呆、便溏及中医证候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肿瘤控制率分别为97.14%和8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及CD3+/CD4+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EGF、aFGF及bFGF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白细胞降低及中性粒细胞降低毒副反应的严重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OLFOX-7化疗期间联合加味四君子汤用于直肠癌脾胃气虚证TME术后治疗,能显著减轻毒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这可能与加味四君子汤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小青龙汤对小儿哮喘激素干预的增效作用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满足诊断标准的69例小儿哮喘者为研究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5例)与对照组(n=34),两组均行舒利迭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另给予小青龙汤治疗,1周为1个疗程,采用中医证候积分评价两组治疗疗效,同时观察1个疗程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通气量(MVV)变化,比较两组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E(IgE)、免疫球蛋白G(IgG),同时观察T淋巴细胞CD4+、CD8+、CD4+/CD8+治疗前后差异,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建立CD4+/CD8+对治疗疗效的评估模型。结果 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7.1%,显著高于对照组82.4%(P<0.05);两组治疗后FVC、FEV1、MVV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FVC、FEV1、MVV高于对照组,其中FEV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gA、IgG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升高,IgE较治疗前及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免疫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两组CD4+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CD4+低于对照组,CD8+高于对照组,CD4+/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5.88%(2/34)与观察组8.57%(3/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无效患儿CD4+/CD8+较高,CD4+/CD8+值达2.17时,患儿无效率较高。结论 小青龙汤联合激素治疗小儿轻中度急性哮喘有良好的协同作用,用药无明显不良反应,对中医证候及肺功能的改善优于单一西药治疗,其机制考虑与增强患儿免疫力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平喘汤治疗小儿非急性期哮喘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 纳入我院80例非急性期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在常规糖皮质激素干预基础上加用平喘汤治疗,对照组行糖皮质激素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肺泡痰液中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皮素1(ET-1),分析患儿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与免疫功能指标CD4+、CD8+T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肥(EOS)计数]表达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IL-4、TNF-α、ET-1、CD4+T淋巴细胞、EOS计数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IL-10、CD8+T淋巴细胞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24 h-UFC)、骨密度(BMD)、体质量水平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一元线性回归分析,CD4+T淋巴细胞和EOS计数与FEV1具有显著负相关性,CD8+T淋巴细胞计数与FEV1具有显著正相关性。结论 平喘汤干预治疗非急性期哮喘患儿较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更为显著,能显著缓解咳嗽、咳痰、喘息等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且安全性高,其增效机制可能与强化抗炎效果,增强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健脾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II-III期大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0例大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化疗均采用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组加服健脾解毒方汤剂(每日1剂,连服8周),化疗每2周重复1次,1次为1个周期,连用4个周期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其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在KPS评分疗效及体质量增加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免疫学指标CD3+、CD4+、CD4+/CD8+值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健脾解毒方能提高大肠癌化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生活质量,并增强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9.
黄宗文  袁勇  卢茜 《勤云标准版测试》2017,37(12):1391-1395
目的 探讨中药补肾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临床观察。方法 将60例乙肝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单药组,每组各30例,单药组给予恩替卡韦片口服治疗(0.5 mg/次,1次/日,连续治疗6个月),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补肾方口服治疗(1剂/日,早晚各服1次,连续治疗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3、6个月时的中医临床证候积分、血清中肝纤维化指标、外周血中免疫细胞含量及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情况。结果 治疗3、6个月后,两组患者中医临床证候积分均降低,联合组降低程度高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A、LN、PC-Ⅲ、Ⅳ-C均降低,联合组降低程度高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外周血中CD3+、CD4+、CD4+/CD8+均升高,联合组升高程度高于单药组,CD8+均降低,联合组降低程度高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IL-15、IL-16、TGF-β均降低,联合组降低程度高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补肾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能有效改善乙肝患者的临床证候,能够调节免疫应答、炎症反应,以及能延缓肝纤维化,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蜂胶类黄酮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DM-PTB)患者外周血中WBC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以DM-PTB患者120人为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采用完全随机法分成A(蜂胶黄酮1 000 mg/d)、B(蜂胶黄酮2 000 mg/d)、C(条件对照)三组,每组40人,观察6个月,比较综合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及分类(淋巴细胞L和中性粒细胞N)、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数量及CD4+/CD8+比值的变化,并比较组内前后差异和组间差异。结果 三组7项观测指标自身前后配对差值(治疗后-治疗前)的均数比较Hotelling T2=515.359,P=0.000;治疗7项观测指标差别Wilks λ=0.017,P=0.000,其中多重比较结果为WBC的B组大于A与C组,L的B组> A组> C组,N的B组大于A与C组,CD3+的B 与A组大于C组,CD4+的B组>A组>C组,CD4+/CD8+比值多重比较结果为B 与A组大于C组。结论 蜂胶类黄酮能提高DM-PTB患者的细胞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银翘散加减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疗效,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患儿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氟哌啶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银翘散,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应用美国耶路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分析其抽动程度,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分析两组血清微量元素铁(Fe)、锌(Zn)水平,同时以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E)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7%明显高于对照组75.0%(P<0.05);治疗后观察组运动性抽动评分、发声性抽动评分、YGTSS评分总分、Ig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Fe、Zn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银翘散可能通过调节血清IgE及微量元素Fe、Zn水平有效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中药结合刺络拔罐疗法对寻常型痤疮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挑选100例寻常型痤疮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服用自拟方痤疮合剂,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刺络拔罐法,考察两组治疗后皮损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及复发率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皮损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患者皮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上升,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中药结合刺络拔罐疗法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皮损状况,提高寻常型痤疮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减少痤疮的复发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电针治疗早期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小鼠模型步态运动行为的影响。方法 步态运动行为训练合格的C57BL/6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美多芭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美多芭组和电针组腹腔注射MPTP诱导亚急性PD小鼠模型。对照组、模型组不予干预,美多芭组给予美多芭灌胃,电针组给予电针"合谷"太冲"干预,连续7 d后进行步态行为学实验、爬杆实验、悬挂实验、转棒实验。结果 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体转角、单支撑时相、双支撑时相、足迹平均强度、对侧协调性、速度、平均步行周期、支撑时相、瞬时速度等步态指标均有明显变化(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美多芭组的单支撑时相_左后、单支撑时相_右后、速度、平均步行周期、瞬时速度_左后、瞬时速度_右后、左前推进指数、右前推进指数等步态指标有明显改善(P<0.05,P<0.01);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下半部时间、总时间等爬杆指标均明显增加(P<0.01);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掉落潜伏期、在杆足数得分等悬挂指标均有明显下降(P<0.05,P<0.01);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转棒指标掉落潜伏期明显下降(P<0.05);电针组、美多芭组与模型组比较,爬杆、悬挂、转棒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电针在治疗早期即可改善PD小鼠的步态运动行为,全自动小鼠步态分析系统能够在电针治疗早期准确敏感反映PD小鼠步态运动行为的细微改变。  相似文献   

14.
万安霞 《勤云标准版测试》2017,37(10):1113-1115
目的 观察苏黄止咳胶囊治疗风邪犯肺型感冒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感冒后咳嗽的患者63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口服复方甘草片治疗,治疗组口服中成药苏黄止咳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咳嗽等症状缓解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咳嗽积分的组内比较以及治疗后组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达9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苏黄止咳胶囊治疗风邪犯肺型感冒后咳嗽,能明显缓解咳嗽等临床症状,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适合门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及相关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康复科收治的78例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早期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Bostman膝关节评分以及治疗后的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临床疗效。结果 (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Bostman膝关节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关节功能评分及WOMAC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89.74%,对照组为74.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可提高膝关节活动度、减轻膝关节疼痛并且恢复膝关节功能,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柴胡三参胶囊对缺血性心律失常大鼠心肌细胞间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表达和分布的影响,为柴胡三参胶囊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柴胡三参胶囊(青蒿组)、柴胡三参胶囊(常山组)、胺碘酮组、稳心颗粒组,每组各10只。相应干预10 d后,除空白组和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取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高位结扎法制作心肌缺血性心律失常模型,再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x43蛋白在各组大鼠心肌中的表达水平及分布情况。结果 柴胡三参胶囊(青蒿组)与柴胡三参胶囊(常山组)Cx43免疫组化灰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柴胡三参胶囊心律失常评分降低(P<0.05)、死亡率降低、Cx43平均灰度值增高(P<0.05)及分布紊乱得到改善。结论 柴胡三参胶囊(青蒿)与柴胡三参胶囊(常山)均能够改善心肌缺血时Cx43的表达及分布,保护心肌,从而减少缺血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且柴胡三参胶囊(青蒿)临床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解毒除湿颗粒治疗湿热毒蕴型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BP)的临床疗效,为BP提供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60例B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解毒除湿颗粒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对照组予以醋酸泼尼松治疗,2个疗程(8周)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大疱性类天疱疮疾病面积指数评分(bullous pemphigoid disease area index,BPDAI)、各单项指标评分等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以判定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2.76%,对照组总有效率58.62%,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皮肤评分、瘙痒程度、BPDAI及激素用量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但两组皮肤损害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解毒除湿颗粒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湿热毒蕴型BP,能改善BPDAI,其中对于皮肤评分、瘙痒程度改善较明显,且激素减量优于单用醋酸泼尼松,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自拟散寒镇痛方穴位贴敷辅助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寒湿阻络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寒湿阻络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共140例,以随机法抽签分为对照组(70例)和治疗组(70例),分别给予硫酸氨基葡萄糖单用和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散寒镇痛方穴位贴敷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治疗前后VAS评分、WOMAC评分、SF-36评分、实验室指标水平及随访复发率等。结果 治疗组患者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和WOMAC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1);同时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液SDF-1、MMP1及MMP3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1);治疗组患者远期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拟散寒镇痛方穴位贴敷辅助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寒湿阻络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显著缓解关节疼痛症状,促进关节正常活动功能恢复,改善日常生活质量,下调SDF-1、MMP1及MMP3水平,并有助于避免远期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针刀法联合透明质酸钠(sodium hyaluronate,SH)关节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KOA患者60例,抽签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比例为1:1。对照组行针刀疗法,试验组行针刀手术的过程中复合注射SH。评价两组间临床疗效、Lequene评分及步态相关指标差异。结果 试验组优良率80.0%显著高于对照组53.3%(P<0.05);治疗后,两组Lequene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1),试验组Lequene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左右足负荷、时间及负重积分比例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试验组左右足负荷、时间及负重积分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刀法联合SH关节内注射治疗KOA具有较好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晨僵、关节肿胀等一系列症状,并可改善步态,提高患者负重及时间耐力,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