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多小叶大豆种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份多小叶大豆种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三份多小叶种质的小叶数分别占大豆总叶片数的46.7%、75.3%、68.2%。多小叶的小叶数以5小叶居多,分别占总叶片数的30.6%、21.1%、31.1%。三份多小叶种质的农艺及产量性状较好,蛋白质含量高,中抗大豆灰斑病及病毒病,是优异的大豆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杂交稻分蘖调控技术, 对不同栽植密度中不同出生期分蘖的性状进行追踪观察, 明确: (1) 主茎、秧田分蘖和栽后头10d 分蘖的出生数, 随栽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成穗率100 % , 穗大粒重, 构成总穗数的47 % ~83 % 、总产量的61 % ~89 % ; (2) 栽后11 ~20d 分蘖出生数也随栽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成穗率与栽后20d 的总茎蘖数和最高茎蘖数成负相关( r=- 09841 * * , - 09525 * * ) , 构成总穗数的50 % ~17 % 、总产量的39 % ~11 % ; (3) 在栽后20d, 1m2 总茎蘖数为300 、400 、500 个时, 有效分蘖临界期分别在栽后20d、15d 和10d; (4) 栽后21 ~30d 出生的分蘖, 成穗率很低, 穗小粒轻, 只构成总穗数的0 ~3 % 、总产量的0 ~1 % ;(5) 嫩秧早发, 具有单位面积较大的穗容量和库容量。研究结果表明: 杂交稻培育多蘖嫩壮秧、适量密植、促进早发、抑制移栽后20d 以后分蘖萌发, 控制总茎蘖数, 是建立高成穗率、兼容穗多、穗大的高产群体的组合技术。  相似文献   

3.
2001-2002年在淑浦开展了硅锰肥在油菜上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硅锰肥对油菜茎粗、分枝数、角果数、产量等有显著的作用,可使茎粗增加28.9%,分枝数增加106.25%,角果数增加49.15%,产量增加37.5%。可以在油菜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黄萎病发病程度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生产上推广、示范的3个棉花品种,研究了黄萎病不同发病程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1)皮棉产量>子棉产量>单株结铃数>铃重>果枝数>株高>衣分;(2)不同发病程度使单株皮棉减产15.6%~83.2%,单株子棉减产19.5%~83.1%,单株结铃数减少9.2%~66.7%,铃重减轻8.9%~47.7%,衣分下降0.5%~4.9%,纤维长度下降0.7%~5.3%;(3)品种的熟性不同对黄萎病影响的反应不同;(4)建立了不同品种发病程度与结铃数、铃重、单株子棉、单株皮棉产量的直线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5.
苜蓿蚜为害棉花后对棉株的田间调查及室内考种分析,主要造成植株矮缩,心叶卷曲,节间缩短;蕾铃数、果枝数、铃重、绒长、衣分分别减少17.12%、3.83%、2.7%、2.84%、-10.44,单株子棉减产20.1%,单株皮棉减产11.75%。  相似文献   

6.
对62份优质晚籼稻新品系产量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产量因素与产量均呈正相关,其中穴穗数、结实率和穗长与产量的相关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对产量的净贡献率大小依次为穴穗数(39.2%)、结实率(24.58%)、每穗总粒数(17.8%)、千粒重(15.37%)。株高和穗长作用极微弱且为负值。各产量因素问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根据研究结果和育种实践,认为优质晚籼稻高产育种的主攻方向是提高穴穗数、结实率和总粒数;高产(产量在550kg/667m^2以上)结构模式应该是有效穗21—23万穗/667m^2,每穗总粒数160—175粒,结实率85%-90%,千粒重25—28g.  相似文献   

7.
大豆根潜蝇发生为害及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申宽 《大豆科学》1992,11(4):363-369
1983~1989年研究大豆根潜蝇的发生为害及防治规律,取得以下结果:①大豆根潜蝇主要在大豆苗期为害,使地下根长度、支根数及根瘤数降低,地上叶片内叶绿素含量减少,植株干重降低14.47~28.57%。受害株荚数、豆粒数和百粒重降低,单株产量降低23.48%,使大豆减产15.82%。②大豆与玉米轮作被害率较连作低48.73%。于根潜蝇化蛹期(大豆始花期)追肥能加速虫伤愈合、发根并能挽回受害损失40—50%。③应用辛硫磷、3911 0.1%(种子量)的量拌种防效均达100%,较对照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增产达10—15%。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小麦各部位可溶性物质舍量与产量结构的相关性。对19个小麦品种于晴天的上午8:00~8;30,下午5:00~5:30取样,用便携式汁液分析仪测定穗、穗下节、旗叶和旗叶鞘汁液中的可溶性物质含量。结果表明,穗的可溶性物质含量变化范围为7.5%~12%;穗下节的可溶性物质含量变化范围为0.08%~O.12%;旗叶可溶性物质的变化范围为11.5%~17.5%;叶鞘可溶性物质含量的变化范围为7%~12%。穗、穗下节中的可溶性物质含量与千粒重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的正相关,与穗粒数、穗数和产量相关不显著;旗叶、叶鞘中的可溶性物质含量与千粒重呈显著的正相关,与穗粒数和产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穗数无显著性相关;穗/旗叶可溶性物质含量比值与穗粒数、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千粒重和穗数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利用棉花种质资源,对11份抗逆种质资源的主要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性状以及抗虫性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这11份材料各性状间的变异系数为0.04%~26.09%,变幅较大,其中单铃重、果枝数、单株成铃数和籽棉产量变异系数较大,分别是11.44%、11.22%、20.13%、26.09%;籽棉产量的平均值为2842.9...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杂交稻分蘖调控技术,对不同栽植密度中不同出生期分蘖的性状进行追踪观察,明确;(1)主茎,秧田分蘖和栽后头10d分蘖的出生数,随栽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成穗率100%,穗大粒重构成总穗数的47%-83%,总产量的61%-89%;(2)栽后11-20d分蘖出生数也随栽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成穗率瑟栽后20d的总茎数和最高茎蘖数成负相关,构成总穗数的50%-17%,总产量的39%-11%;(3)在栽  相似文献   

11.
试验结果表明,滴灌能明显促进甘蔗生长发育,改善经济性状,提高单产、糖分含量及经济效益。甘蔗生长全期滴灌12次,每次滴灌2h,甘蔗产量达124139.7kg/hm2,比每次滴灌1h甘蔗增产20194.5 kg/hm2,增长19.4%,糖分含量提高0.14%,产糖量19986.5 kg/hm2,比每次滴灌1h增糖3396.8 kg/hm2,增长20.5%,净增经济效益6637.7元/hm2,增长23.2%;比不滴灌增产31437.6kg/hm2,增长32.9%,糖分含量提高0.21%,增糖5256.1 kg/hm2,增长35.7%,净增经济效益8713.1元/hm2,增长32.9%;每次滴灌1h比不滴灌增产11243.1 kg/hm2,增长12.1%,糖分含量提高0.07%,增糖1859.3 kg/hm2,增长12.6%,净增经济效益2075.4元/hm2,增长7.8%;滴灌甘蔗宿根性好,宿根年限可由传统3年延长至5年,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增产增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定位试验开展控释氮肥对春玉米产量及氮素在土壤-作物体系内平衡研究。结果表明,100%控释氮肥基施与100%普通速效氮肥基施比较,平均增产5.1%,玉米地上部氮素吸收总量平均增加6.6%,氮肥表观利用率平均提高2.4个百分点,氮肥农学效率平均提高2.0 kg/kg,土壤-作物体系内氮素盈余-10.2 kg/hm~2。60%控释氮肥与40%速效氮肥混合一次性施用与普通速效氮肥40%基施+60%追施比较,平均增产7.3%,玉米地上部氮素吸收总量平均增加8.8%,氮肥表观利用率平均提高6.8个百分点,氮肥农学效率平均提高3.0 kg/kg,土壤-作物体系内氮素盈余-17.7 kg/hm~2。75%控释氮肥基施与75%速效氮肥基施比较,平均增产7.5%,玉米地上部氮素吸收总量平均增加6.7%,氮肥表观利用率平均提高7.0个百分点,氮肥农学效率平均提高3.8 kg/kg,土壤-作物体系内氮素盈余-14.9 kg/hm~2。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小麦品种对除草剂炔草酯的耐性与抗氧化特性的关系,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以对除草剂敏感型品种宁麦16、中度敏感型品种扬麦15和耐药型品种淮麦23为材料,测定了炔草酯制剂处理后三个品种幼苗叶片MDA含量、叶绿素含量、SOD、POD和GSTs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炔草酯120mg·L-1处理15d后,宁麦16药害最重,MDA含量增加了56.41%,叶绿素含量下降了68.58%,SOD、POD和GSTs活性分别上升130.75%、123.06%,和23.33%;扬麦15叶片MDA含量增加32.05%,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无显著变化,POD和GSTs活性提高29.77%和28.30%;淮麦23叶片MDA含量、叶绿素含量和GSTs活性无显著变化,SOD和POD活性分别增加了225.96%和63.87%。当药剂浓度为240mg·L-1时,淮麦23叶片GSTs活性提高了41.11%,增幅高于宁麦16(16.67%)及扬麦15(23.58%)。说明敏感性不同的小麦品种对炔草酯的反应在抗氧化特性上存在明显差异,耐药型品种可能通过较高的抗氧化能力减轻除草剂的胁迫伤害。  相似文献   

14.
棵棵无损5%颗粒剂在宿根蔗药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棵棵无损5%颗粒剂对甘蔗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效和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施1次该药对螟虫的防效是49.1%,绵蚜虫40.0%~97.7%,蓟马42.1%~62.5%;比CK增产10.1%,差异显著性达5%水平,效益增长8.6%。施两次药对螟虫的防效是51.4%,绵蚜虫80%~100%,蓟马45.6%~50.5%;比CK增产14.4%,差异显著性达1%水平,效益增长11.5%。与标准药剂呋喃丹3%颗粒剂相比,不管是施1次药还是两次药对螟虫的防效都差不多,对绵蚜虫和蓟马的防效则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优势;对蔗茎产量施两次药较高,施1次药稍低,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渭北旱塬小麦高效施肥的产量及水分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旱地小麦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依据,通过不同养分配置及相应集成栽培技术处理,研究了旱作条件下小麦高效施肥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应。结果表明,在高量施肥水平基础上氮肥减少75 kg.hm-2的情况下,小麦产量增加569.85 kg.hm-2,增产幅度达8.1%;高量减氮施肥处理比农民习惯施肥处理(CK)增产11.3%,其增产幅度比高量施肥处理高8.4个百分点;高量减氮处理养分效益为4.25元.kg-1,比CK提高250.3%;肥料对产量的贡献率为12.3%,比CK高9.9个百分点;水分利用效率达到19.8 kg.mm-1.hm-2,比CK提高16.5%。旱地在目前氮磷肥投入水平基础上增施钾肥,单位有效养分经济产量、生物产量和收益分别增加10.0%、30.6%和8.2%,说明增施钾肥是促进旱地小麦肥料有效利用和增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以根瘤超着生大豆突变体0498和完全不结瘤的大豆突变体0701为材料,在人工气候室内模拟条件下,研究大气CO2浓度倍增、UV-B辐射增强以及复合逆境胁迫条件对大豆部分抗性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突变体0701在上述3种处理下,SOD活性分别下降14.5%、17.4%和25.5%;丙二醛含量在CO2倍增处理下降低29.7%,在UV-B增强处理下则升高18.4%。大豆突变体0498在上述3种处理下,UV-B吸收物质的量分别增加44.4%、39.0%和71.9%;POD酶活分别增加27.3%、47.7%和65.6%;SOD活性在UV-B增强处理下增加27.3%;丙二醛含量在UV-B增强处理下升高85.3%,在复合处理下仅升高62.7%;UV-B增强使其离子渗透率增加12.7%。综合分析可见,突变体0498的抗性优于0701;CO2倍增能提高大豆的抗性,UV-B增强则引起大豆的抗逆反应,复合处理下大豆的响应则较单一处理复杂,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7.
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田间比较试验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甘蔗脱毒健康种苗与常规种植田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新植连作时,无论是否健康种苗繁殖的后代,每茬都进行热水脱毒处理,其效果好于传统的常规种植,桂糖11号蔗茎增幅45.28%-51.19%,拔地拉蔗茎增幅61.49%-66.22%;而且每茬下种前的种茎都进行热水处理后种植比前茬健康种苗种植出的种茎不再进行热水处理就直接下种效果好,桂糖11号蔗茎增幅2.92%-6.78%,拔地拉蔗茎增幅0.48%-0.66%;而后者又比传统常规种植方法好,桂糖11号蔗茎增幅38.50%-48.27%.拔地拉蔗茎增幅61.01%-65.56%。上一茬已做过热水处理、茎尖脱毒组培苗种植.新植1年后的宿根蔗桂糖11号蔗茎增幅也比对照高32.05%-40.86%。各个处理的蔗糖分均比对照有所提高,增幅0.91%-1.71%(绝对值)。  相似文献   

18.
生物肥料对油菜的促生及菌核病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栽试验证明,施用枯草芽孢杆Tu-100制作的生物肥料,在油菜5叶期时,植株干重比对照增加1.80%,叶绿素含量增加17.15%;油菜根际的好气性细菌总数比对照有一定的提高,产量比对照增加7.90%。田间小区试验表明,施用生物肥料的处理,在油菜5叶期时,植株干重比对照增加3.88%,叶绿素含量增加3.67%,植株的全磷和全钾的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产量增加4.90%;此生物肥料对油菜菌核病菌核的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春玉米根系形态及土壤理化性质对深松深度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郑单958和先玉335为供试品种,设深松30 cm(CH30)、40 cm(CH40)、50 cm(CH50)3个不同水平,以常规浅旋15 cm(SR)为对照。通过2014、2015两年试验,结果表明,深松可以打破犁底层,降低土壤容重,与对照相比,CH30、CH40、CH50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分别提高5.5%、6.0%和7.4%;0~80 cm土层的根长分别增加26.64%、35.96%和47.45%,根表面积分别增加26.82%、42.92%和62.49%,根干重分别增加4.02%、8.48%和13.23%,3个处理间表现为CH50CH40CH30。深松处理干物质较对照平均增加4.8%,各深松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产量平均增加4.3%,表现为CH50CH40CH30处理。  相似文献   

20.
杜邦福星防治甜菜褐斑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杜邦福星(40%氟硅唑EC)对甜菜褐斑病的防治效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杜邦福星3种剂量(30 mL/hm2;60 mL/hm2;90 mL/hm2)对甜菜褐斑病都有明显的防治效果且优于对照药剂禾本卡克(20%三苯基醋酸锡WP)和12.5%烯唑醇WP,3种剂量的防效分别为73.9%、85.3%、87.9%,根产量较空白对照分别增产24%、38%、30.2%,增糖0.46度、0.65度、1.94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