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对云南、湖北、江苏、广东、山东、北京等地大型梅花品种资源圃以及果梅种植基地的梅花种质资源进行实地调查,选出花色、花径、花瓣数量、果实质量、可溶性固形物、总酸量、果实可食率7个性状作为花果兼用梅新品种选育的选择标准。根据花果兼用梅新品种的选择标准,在云南丽江和山东青岛通过实生选育以及杂交育种等方式开展了花果兼用梅新品种的选育研究。在云南丽江通过实生选育方式在所选的果梅优株中选育出‘江边7号’、‘拉市优4’、‘七河4号’、‘七河14号’、‘七河21号’5个花果兼用梅新品种,在山东青岛梅园通过芽变选种选育出‘黄绿萼’、‘彦文丰后’、‘舞丰后’、‘明晓丰后’4个抗寒花果兼用梅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梅花种质资源以及梅花育种研究的总结,对梅花品种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得到270个梅花品种的详细性状信息;结合对花梅和果梅的性状研究分级,选出7个性状作为花果兼用梅新品种的选择标准。根据花果兼用梅新品种的选择标准,在山东青岛通过实生选育以及杂交育种等方式培育,并且通过芽变选种选出4个抗寒花果兼用梅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生育种的方法 ,从酷似梅花的类梅资源中 ,选育出‘菊梅’杏与‘荷梅’杏两个新类型 ,可能鉴定后成为酷似梅花之观赏杏新品种 ,从而丰富了北方早春的观花乔木。  相似文献   

4.
花果兼用梅是一种兼顾观花观果同时可满足果实加工的一类栽培品种。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富硒水果是人体补充有机硒的重要来源。本文选取‘照水’梅(P.mume ‘Zhaoshui’)、‘大羽’(P.mume ‘Da yu’)、‘小绿萼’(P.mume ‘Xiao Lve’)、‘淡丰后’(P.mume ‘Dan Feng hou’)4个品种为实验材料进行硒肥复合处理,测定并分析梅果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变化。结果显示硒肥复合处理后能够显著提高四个品种的单果质量和单株产量,其中‘淡丰后’单果质量最高,‘照水’梅单株产量最高。另外,复合处理后4个品种果实硒含量均显著增加,‘淡丰后’果实硒含量最高;复合处理提高了梅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的含量,但是维生素C含量和可食率变化不明显。综上,硒肥复合处理可有效提高花果兼用梅单株产量和果实品质,本研究为培育富硒花果兼用梅提供栽培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梅Prunus mume是花果兼用型植物,在国内广泛应用。评价不同梅品种,为花果兼用梅品种选育以及梅果实加工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梅28个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花部性状、结实量、果实品质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8个梅品种花径为19.14~31.38 mm,花瓣数量为5~23枚,花色以白色品种占比最大。不同梅品种结实量差异较大,其中‘丽江照水’‘玉龙红翡’‘玉龙绯雪’易结实。不同梅品种果实外观品质与内在品质均存在差异。对28个品种进行主成分分析,16个指标简化为4个公因子,方差解释百分比为80.77%;综合得分表明:‘蝶羽重’‘骨里红’‘单粉垂枝’‘红颜朱砂’‘ZAFU-CZ02’‘江梅’‘丽江照水’得分较高;对28个品种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欧氏距离为24时,梅品种可分为6类。综合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单粉垂枝’‘丽江照水’‘骨里红’‘红颜朱砂’4个优良的花果兼用梅品种。【结论】不同梅品种花部性状、结实量及果实品质均存在差异。综合花部性状、结实量、果实品质可知:‘单粉垂枝’‘丽江照水’花单瓣,易结实,果实综合品质最佳,适宜作为果...  相似文献   

6.
为选育出适宜云南省种植的早熟、高稳产型山地油菜新品种,满足山地油菜品种更新换代,促进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研究通过引进国内优异品种,与本地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主栽品种杂交,经过多代筛选鉴定,结合品质分析,育成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的早熟、含油量高、稳产性强的油菜新品种‘玉红油3号’和‘玉红油4号’。笔者重点阐述了‘玉红油3号’和‘玉红油4号’的选育过程,并总结出一套适宜‘玉红油3号’、‘玉红油4号’良种繁育技术。这2个油菜新品种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对云南油菜育种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其在生产上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对促进全省油菜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研究以青岛梅园已选的31个抗寒花果兼用梅品种果实的性状为对象进行分析,以果实的11个外在性状(包括果径、核径、单果质量、核质量、果肉硬度、色泽、生长势、果汁、单株结实量、风味、结果姿态)和4个内在性状(总糖含量、总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以及Vc含量)进行数据测定,首次对31个花果兼用梅品种果实的4个内在指标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认为花果兼用梅品种果实的产量、单果质量、口感等多个因素均可达到果梅的标准,可以作为果梅进行开发应用。青岛地区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均适合抗寒花果兼用梅生长,有利于新品种的筛选研究工作。此项研究为进一步选育抗寒花果兼用梅新品种积累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在"三北"地区梅花迁地驯化区域试验点之一的吉林省公主岭市,进行了寒地黑土抗寒花果兼用梅品种的选育。经几年的田间试验,初步鉴定有‘燕杏’、‘单红公主’、‘花蝴蝶’3个品种极具推广价值。公主岭地区冬季严寒干燥、夏季炎热多雨的大陆性季风气候,虽给梅树在试验地露地越冬造成极大困难,却又为梅树露地越冬锻炼创造了难得的自然条件。试验地肥沃的土壤条件,梅果生长期充足的日照强度、日照时间和较大昼夜温差等,都有助于梅果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对南京中山陵梅园梅花(花梅)品种,及原产我国的果梅品种的花及果实性状全面调查和分析.从中山陵梅园梅花品种资源中优选出32个品种,从原产我国的果梅中优选出10个品种,作为花果兼用品种进行栽植,以增加梅花山花果兼用优良梅品种的数量和类型,并作为新品种选育的最佳材料.旨在通过梅的选种育种,使梅花山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特色旅游观光、园林观光、农业观光园.  相似文献   

10.
香蕉枯萎病是制约香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抗病品种选育是病害防控的关键。‘南天黄’是从‘宝岛蕉’突变单株中选育出来,具有明显特异性,中高抗香蕉枯萎病4号热带小种的香蕉新品种,2010年开始在广东、海南、云南等香蕉枯萎病发生的病区试种,表现出良好的综合性状,2015年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本文介绍‘南天黄’香蕉品种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以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梅花开于百花之先,我国十大名花之列。它与松、竹被誉为"岁寒三友",列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我国种植梅花的历史,据推算,至少已有3700余年。野梅(乌梅)是繁育多种花色梅花的基本材料,用它做砧木繁殖梅花抗性强、寿命长、花色艳。故而,开展野梅调查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2009年7月以来,我们组织多人,在鄂西北保康的黄堡镇寨湾村、歇马镇的萝卜菜河、后坪的东流水、詹家坡和马良的苏家寨、鹫峰等地,驱车500km以上,步行达100km有余,开展了野梅及其伴生植物调查,并结合20世纪中、晚期以来我们断断续续在保康多处发现野梅分布的情况,基本弄清了保康的野梅分布及其伴生植物状况。  相似文献   

12.
为了找到梅花抗寒关键基因,进一步了解梅花的抗寒分子机理,在分析了NCBI核苷酸数据库中已公布的CBF/DREB1同源基因序列基础上,通过基因同源克隆结合RACE技术,在‘雪梅’花蕾cDNA文库以及‘雪梅’gDNA中均成功扩增得到梅花的1个CBF/DREB1类基因,命名为PmCBFa。该基因CDS区全长845bp,编码231个氨基酸。经核苷酸序列分析、预测编码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以及编码蛋白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CBF/DREB1类转录因子保守的AP2结构域及其两翼结构序列,且与桃的DREB1同源蛋白同源性最高。该研究结果为后续PmCBFa基因在梅花抗寒分子机理的研究中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梅花抗寒育种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南京梅,尤以钟山梅,始盛于六朝。今日梅花山以"天下第一梅山"的面貌饮誉于世。钟山梅可应用于观赏、食用等方面。今后应进一步挖掘钟山梅资源,高度发展梅切花、微型盆景、梅食品等的生产,并选育优质的花果兼用型、行道树等品种,尽可能满足消费市场及城市绿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结合近年来"三北地区"梅花引种驯化的工作进展,在综合近10年数据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乌鲁木齐市抗寒梅花品种区域试验情况,分析环境因子对其生长的影响,探索在乌鲁木齐市继续推广栽植梅花抗寒品种的可能性以及适宜的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以包括野梅在内的15个梅品种、1个野生种和其近缘种杏、山杏、桃、山桃、李和‘垂枝’毛樱桃、‘紫叶’李为试材,运用AFLP标记,采用7对引物组合(E-ACTM-CAT、E-GAM-CTC、E-ACTM-CCA、E-ACTM-CAC、E-ACTCTC、E-ACTCAG、E-ACCM-CAG)选择性扩增得到287个多态性条带的6888条带数据,使用NTSYSpc2.1t软件,采用Nei’s(72)遗传距离,SAHNClustering进行不加权成对算术平均法聚类分析,得到了梅品种与近缘种的亲缘关系与形态学、育种记录等相关记录相符的结论,并支持梅花二元分类系统的相关分类。  相似文献   

16.
从实生苗的变异植株中选育优良新品种是目前培育梅花新品种的主要方法,但存在周期长、效率低的弊端。拟通过多年育种实践,探索实生选育梅花新品种更为快捷、有效的技术,为今后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以‘淡丰后’(或‘丰后’)为母本,分别与其他梅花品种及近缘种杂交的F1代及其亲本进行杂种鉴定。用47对从梅花近缘种(包括桃、李、杏、酸樱桃、甜樱桃)中已开发出的SSR引物和3对梅花EST-SSR引物对亲本进行SSR-PCR扩增,其中8对引物(aprigms18、BPPCT001、BPPCT002、BPPCT004、BPPCT034、UDP96005、UDP98409、PES16)对23个父本中的21个有稳定、特异扩增(相对于母本),包括12个梅花品种和9个近缘种,有效扩增率为91.3%。再用以上8对引物对10个杂交组合进行扩增,有6对引物(BPPCT001、BPPCT004、BPPCT034、UDP96005、UDP98409、PES16)能够初步鉴定出其中7个杂交组合中21个杂种F1代的真实性(父本分别为江梅、‘变绿萼’、‘白须朱砂’、‘小红朱砂’、‘辽梅’山杏、毛樱桃、‘寿红’桃),鉴别率为77.8%。证明梅花近缘种基因组SSR引物及梅花EST-SSR引物在梅花杂种鉴定中的适用性,拓宽了SSR分子标记技术在梅花杂交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近缘物种SSR引物和EST-SSR序列的梅花SSR引物开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获得更多的梅花SSR引物,本研究筛选了84对梅花近缘物种的引物,并从梅花EST数据库的序列中设计了23对EST-SSR引物,用12个梅花品种对这些引物进行了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近缘物种的引物有69对能扩增出条带,有效扩增率达82.1%,从中筛选的14对引物共得到85个等位基因,平均值为6个。有效等位基因数在2.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