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灵峰与西溪、孤山合称为西湖三大赏梅地,历史上先有寺庙后有梅花。宋、明时期灵峰青芝坞一带已有梅花的踪迹,但有关记载较少,而灵峰真正意义上的首次种梅被确定在道光二十三年至二十五年(1844—1846年),后毁于战火。宣统元年(1909年)周庆云在灵峰补梅300株。1988年灵峰探梅景点重建后开放,目前梅园占地3750hm2,共有5000株梅花,1200丛蜡梅。  相似文献   

2.
梅花开于百花之先,我国十大名花之列。它与松、竹被誉为"岁寒三友",列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我国种植梅花的历史,据推算,至少已有3700余年。野梅(乌梅)是繁育多种花色梅花的基本材料,用它做砧木繁殖梅花抗性强、寿命长、花色艳。故而,开展野梅调查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2009年7月以来,我们组织多人,在鄂西北保康的黄堡镇寨湾村、歇马镇的萝卜菜河、后坪的东流水、詹家坡和马良的苏家寨、鹫峰等地,驱车500km以上,步行达100km有余,开展了野梅及其伴生植物调查,并结合20世纪中、晚期以来我们断断续续在保康多处发现野梅分布的情况,基本弄清了保康的野梅分布及其伴生植物状况。  相似文献   

3.
梅花采种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生境与分布梅花又名干枝梅、红绿梅、春梅等,属蔷薇科李属落叶小乔木,株高可达10米。花芳香,多在早春先叶开放。梅花栽培品种繁多,通常有花梅和果梅两类。梅花喜光照充足、温暖而略湿润的气候。有一定的耐寒力,黄河以南地区选择背风向阳干燥的小气候环境种植可露地越冬。梅  相似文献   

4.
在史料的基础上进行逻辑分析,提出梅州命名来源路径为"梅花—梅溪—梅口—梅州";依史实否定"梅鋗说",并指出梅鋗与梅花的关联;"嘉应州"的名字也与"梅"相关。激励人们发扬梅花精神,建设美好梅州。  相似文献   

5.
日本的梅(Prunus mume Siebold et Zucc.)品种资源数量与中国相当,其中果梅品种100个,梅花品种300个左右.垂枝梅花品种资源丰富,品种数量估计在60个以上.垂枝梅古树、名木或大树保有数量多,检索到的树龄超百年的有10余株,均受到妥善保护,有数株已列入各级政府制定的保护名录.垂枝梅花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公立、公司和个人等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垂枝梅花主题观光园建设方兴未艾,正处在发展高潮中. “垂枝梅花节”专题成为旅游观光业的一个成长中项目.  相似文献   

6.
梅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主要栽培于江南。为了扩大梅花的栽培范围和繁殖速度,本实验通过高位嫁接技术,在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梅园,选择种植多年的真梅系直枝梅类江梅型梅花作为砧木,采用‘贵妃’‘杨贵妃’‘北京丰后’‘花束送春’‘日本小杏花’进行嫁接栽培。通过3年的跟踪观测记录,对杏梅类梅花进行了其适应性观测研究。研究发现,杏梅类梅花‘丰后’在同等立地条件下长势最为旺盛,花量、花色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梅花系我国特产的传统名花,如何在原有景观基础上逐渐融入"梅元素",如何在规划布局上更好的体现"梅文化"是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问题。梅园集中展示梅花美景,对弘扬梅文化、科研、科普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梅花研究六十年   总被引:12,自引:9,他引:12  
该文首先指出梅花作为中华传统奇葩的优异之点和目前在国内外应用中的地位,再扼要介绍梅花研究各阶段的主要目标及其结果:①早期调查研究阶段(1943~1962年)--调查整理了四川至上海、江苏、浙江以及广东等省市的梅花.②中期扩大系统研究阶段(1963~1989年)--既有"文革"前后之低潮,又在1979后继续前进,并于1989年出版<中国梅花品种图志>.③晚期深入提高阶段(1990年以后)--如把野生梅种质资源基本查清,并有新发现;又经多次修正后,将全国323个品种纳入中国梅花品种分类最新修正体系中;还在育种、古梅、分子水平研究、区域试验、梅文化及国际品种登录等方面有所发现和创造.在1996年主编综合性专著<中国梅花>后,又编辑出版了<梅品种国际登录年报>(1999)及(2000)两本(均中英对照).由于60年来梅花研究取得系统成果及中国梅花研究中心和梅品种国际登录中心等先后成立,我国已成为梅花与果梅之世界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梅州市具有悠久的栽梅历史,自从1993年把梅花定为市花后,梅花种植面积扩大、种植品种增多。通过调查发现,在梅州梅花的栽培中,梅花膏药病发病比较严重。通过对湿度、温度等因素与该病的影响的调查研究,提出梅花膏药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乾隆胸有梅花君子情结,具有与梅比德、以美储善的高雅情趣。他植梅、赏梅、咏梅,还画梅、写梅、颂梅,甚至进而吃梅、品梅,这从他独创的"三清茶宴"可以得到历史确证。  相似文献   

11.
梅花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名花之一,古典专类梅花名园有着悠久的造园历史和文化渊源。本文简要综述了前人对我国古典专类梅花名园胜地的起源、历史与梅花文化等研究进展。回顾和总结这些历史发展对我们传承梅花文化精神以及营建现代梅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南京梅,尤以钟山梅,始盛于六朝。今日梅花山以"天下第一梅山"的面貌饮誉于世。钟山梅可应用于观赏、食用等方面。今后应进一步挖掘钟山梅资源,高度发展梅切花、微型盆景、梅食品等的生产,并选育优质的花果兼用型、行道树等品种,尽可能满足消费市场及城市绿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陈俊愉先生一直潜心投入观赏园艺事业,对梅花的研究更为深入。他提出的推选梅花和牡丹并列为我国国花是一个新的思路。梅花和牡丹各具优点,列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首,应尽快确定为我国国花。  相似文献   

14.
梅花是中国园林中的重要造景素材。作为有生命的造景元素,旺盛的生长势是其综合价值体现的根本,遵循梅花的习性特点,选择或创造适宜的场地条件是梅花应用的首要因素。本文从影响梅花生长的几个关键生态因子出发,分析总结了梅花在北方地区应用时的特点和注意事项,以期促进梅花在更广泛地域的景观应用。  相似文献   

15.
自然美的审美领域无限广阔,中华民族赏花审美、与花交流的优良花卉文化传统源远流长。本文从宋代文人赏梅审美实践活动中采撷三粒梅文化的结晶体,静心品味、凝神把玩,似乎嗅到了梅花这一大自然恩赐给中华民族的"尤物"身上散发出的阵阵宇宙自然生机律动的清香气息;人类既然与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同命运共呼吸,自有其彼此潜在的生命力律动的共鸣,这就叫"异质同构"。在赏梅审美实践活动中,能够品赏梅花的一花一蕾、一枝一叶之美者,自能斟酌宇宙自然生机律动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16.
梅花是中国传统园林喜用的主题植物之一。传统梅园所追求的赏梅意境是一种以传统文人的赏梅意趣为导向的、浪漫的梅园境界。传统文人所追求的"物我交融"的梅花审美取向在当代梅花专类园设计中仍然起到指导梅花种植和造景的作用。通过解析传统梅园美感生成机制,并以现代环境美学观点研究传统梅园的美感生成机制,指出梅园的环境美感是由感觉价值、形式价值和综合价值构成,并据此启发当代梅花专类园设计。  相似文献   

17.
北京对于梅花引种驯化的记载大抵始于元朝,因此历代各有累进。当代陈俊愉先生自1957年矢志引梅北上至今,北京已成规模花事,创造了梅花引种历史的里程碑,改变了此前北京人多是听说或通过绘画、摄影作品而获得感知的尴尬。北京引种梅花的规模成功为促进梅花成为双国花之一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为北京梅花文化的欣赏提供了现实条件。梅花文化欣赏是中华民族一种比较特殊的花卉文化现象,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且影响深远。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文明载体,从古至今梅花文化欣赏的方式不胜枚举。自2003年以来,笔者有幸在北京梅花引种过程中不断体会梅花文化欣赏之魅力,今尝试归纳赏梅六诀,即花早、香幽、姿美、色繁、韵胜、格高,意在为梅花文化增添心香一瓣。  相似文献   

18.
无锡梅园作为中国近代第一座花卉专类园,自1912年首任园主荣德生购地建园至今,历经百年,经几代人精心打造,发展成今日之规模。目前,正在实施的梅品种国际登录园建设,传承了梅园深厚的历史文脉,弘扬了梅花精神,使百年梅园在新时代有了新发展。建成后,无锡梅园将成为国际登录梅品种权威所在地和种质资源基因库,从而也体现了中国在国际园艺届的地位,其科学价值十分重大。同时,这也是陈俊愉先生、二梅协会和全国梅花界同行对无锡的信任,对无锡梅花事业的肯定。本文从无锡梅园历史沿革入手,阐述了在无锡建设梅品种国际登录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并介绍了登录园的设计理念和造园特色。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东湖"古梅园"的设计理念、建设内容和管理经验。同时对梅花大树移植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20.
梅友二三事     
陈俊愉和赵守边是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梅花专家。为了摸清我国梅花的家底他们历经千辛万苦,为了让梅花开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他们跋山涉水,为了让梅花走向世界服务世界他们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他们为我国和世界梅花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二人是生活中的挚友,更是工作中的诤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