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S.aureus和E.coli为指示菌,采用杯碟法考察榆耳水提液和黑木耳多糖、Nisin、壳聚糖4种天然防腐剂的抑菌能力,单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榆耳水提液、黑木耳多糖、壳聚糖对E.coli的抑菌效果强于S.aureus,而Nisin对S.aureus的抑制效果更好。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天然复合防腐剂具有更强的抑菌效果,其最优配比为:榆耳干物质含量为2%,黑木耳多糖干物质含量为1.6%,Nisin为1%,壳聚糖为0。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黑木耳多糖和榆耳水提液的抑菌作用方式和机制,以及其与Nisin复合形成的天然生物防腐剂的抑菌作用效果和作用方式。采用双层抑菌平板法,测出的抑菌圈根据Nisin的效价,分别计算出样品对各种菌的效价。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以不长菌的最低榆耳水提液及复配液浓度为对该菌的最小抑菌浓度。采用生长曲线法和琼脂块再培养法来测定榆耳水提液及天然防腐剂复配液的抑菌作用方式。结果表明,复合防腐剂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均有良好的抑菌效果。考察了生长过程中的活菌数,发现前6h活菌数显著降低,从106 cfu/mL降低至102 cfu/mL,在12h以后含有20%的复配液的培养基几乎没有菌的生长,这说明复配液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瓦雷兹芽孢杆菌YH-20发酵液的抑菌稳定性及其抑菌物质,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菌株YH-20发酵液对12株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以葡萄座腔菌为病原指示真菌测定发酵液在不同条件下抑菌稳定性,根癌农杆菌为病原指示细菌测定提取物质的抑菌活性;采用硫酸铵沉淀法和酸沉淀法提取发酵液中的蛋白类物质和脂肽类物质,并以特定培养基检测菌株产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能力,以正丁醇、乙酸乙酯和石油醚对发酵液中的活性物质进行萃取。结果表明,菌株YH-20发酵液对供试的11种病原真菌和1株病原细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能力,该发酵液经普通光照和紫外光照处理后,发酵液的抑菌率保持稳定,经80℃处理120min后,抑菌率仍可达到49.24%,在pH6-9处理后,仍可保持较高的抑菌率。在4℃最少可储存30d而抑菌能力不发生改变。菌株YH-20可产生抑菌性蛋白和脂肽、蛋白酶、纤维素酶及嗜铁素。以极性较高的正丁醇和乙酸乙酯可萃取出发酵液中的抑菌活性物质。菌株YH-20对植物病原菌具有广谱抑菌能力和较好的抑菌稳定性,可产生多种抑菌物质。  相似文献   

4.
L-乳酸菌酸菜发酵液中小肽类天然防腐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具有较长货架期的L-乳酸菌酸菜的发酵液进行浓缩和抑菌试验,验证L-乳酸菌酸菜发酵液中确实存在具有抑菌活性的非酸类物质;经酶解试验验证其具有蛋白质性质;经进一步分离提纯,获得抑菌物质的纯品;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分子量,证明为肽类物质。  相似文献   

5.
珍稀食药用真菌--榆耳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榆耳为我国特有珍稀食药用真菌,其子实体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享有“森林食品之王”的美称。它不仅是一种高级滋补药材和保健食品,还是一种天然的抗菌剂,被誉为“人类血液清道夫”。近年来,人们对榆耳的食、药用价值认识加深,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但由于野生资源濒于枯竭,加上人们破坏性地采集,加大榆耳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对榆耳不同培养料配方进行研究,并总结出一套丰产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芯86%,麦麸10%,黄豆粉2%,石膏1%,石灰1%为适合东北地区榆耳栽培最佳配方,生物学效率达100%。  相似文献   

7.
榆耳(GloeostereumincarnatumS.ItoetImai)是一种珍贵的食、药兼用真菌,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和日本的北海道。近年来,野生榆耳资源已濒于枯竭,为此,许多人进行人工栽培,但由于缺乏对榆耳营养生理的全面了解和对菌株的选育,...  相似文献   

8.
榆耳是生长在枯朽榆树上的药食兼用菌类,分部于我国东北地区和日本的北海道地区。榆耳含有18种氨基酸、维生素、多糖、有机酸,微量元素等营养成份。该菌美味适口,复原性强,为食用菌之珍品,除食用外,还具有滋补强壮,抗炎等作用。长期食用,对人体具有保健作用。因此很受外商的青睐,长期以来为我  相似文献   

9.
采用榆耳天然复合防腐剂对香菇鲜品进行保鲜,评价保鲜效果。采用食用菌感官评定和理化指标的测定,测试在储藏过程中食用菌鲜品感官变化、失重、细胞膜透性、可溶性固形物、褐变度的变化。对香菇在储藏过程中各项指标的变化过程进行测定得出,榆耳复合防腐剂处理的香菇在21d左右时失去商品价值,化学防腐剂处理的香菇在18d时失去商品价值,而空白组的香菇在15d时就已经失去商品价值。结果表明:榆耳复合防腐剂对香菇鲜品有延长其货架期的作用,并且比化学防腐剂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林业科学》2021,57(7)
【目的】以生物防治防控杨树溃疡病发生与危害为目标,筛选能有效抑制杨树溃疡病且具有开发潜力的拮抗菌株,为杨树溃疡病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的生防因子。【方法】从吉林省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横山保护站林下土壤样品中筛选获得1株对杨树溃疡病菌有良好抑制效果的链霉菌,编号为HS1。采用多重筛选法确定菌株HS1及其发酵液的抑菌活性,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16S r DNA序列分析等方法明确其分类地位,运用人工接种法测定菌株HS1发酵液对杨树溃疡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结果】菌株HS1及其发酵液对供试植物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抑菌谱广,其中对杨树溃疡病病原菌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带宽达20.66 mm,发酵液抑菌圈直径达40.26 mm; 16S r DNA序列比对分析发现,菌株HS1与Streptomyces scopuliridis同源性最高;人工接种试验结果表明,菌株HS1发酵液对杨树溃疡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分别为60.87%和71.74%。【结论】生防菌株HS1可有效预防和控制杨树溃疡病,且对多种农林重要病害病原菌的抑菌作用效果明显,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选用了不同化学药剂配方对沙柳材的霉菌进行化学防治.通过抑菌圈试验、抑制与杀死浓度的筛选、非离体试验,检测了不同化学药剂配方对2种霉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在单方防腐抑菌圈实验中发现,CBZ、ACQ的抑菌效果一般,TEB、CTL、Cu-8抑菌作用较好;部分混合药剂比单一药剂对霉菌的抑菌能力强,如Cu-8+ACQ的抑菌效果明显好于单独使用ACQ,混合药剂中CTL+TEB的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以广东紫珠药材粉末为原料,探讨其不同提取部位的抑菌作用,并筛选其有效部位。对广东紫珠药材用不同极性大小溶剂(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乙醇、70%乙醇、水)回流提取,获得广东紫珠粗提物,用滤纸片法测定其抑菌圈大小(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色念珠菌),对抑菌活性明显的提取部位进行梯度萃取,并分别测定其抑菌圈大小,得到广东紫珠抑菌有效部位,并测定其有抑菌作用的有效部位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显示广东紫珠70%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均表现了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初步判定为广东紫珠的抑菌活性部位,70%广东紫珠提取物经过萃取后,石油醚萃取物及二氯甲烷萃取物没有抑菌作用,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及剩余的水部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70%乙醇广东紫珠提取物通过二氯甲烷萃取除去部分脂溶性杂质,即得到广东紫珠抑菌部位,可以此为基础寻找广东紫珠抑菌活性成分,为后期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榆耳(Gloes tereum incarnatum S.Its et Imai)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多孔菌目,伏革菌科、胶韧革菌属的肉色胶韧革菌。别名榆蘑,是东北特有的野生食用和药用真菌。自然界里多发生在9~11月,常腐生在湿度大、光线弱的山沟地家榆(Ulmus pumila)或春榆(U.propinqua)树桩上。它的子实体可治疗痢疾等疾病。因具有较高食用、药用价值,所以很受外商欢迎。1988年9月我们在辽宁省清原县湾甸子林区家榆和春榆树桩上采到该菌,经分离培养获得了纯菌株。为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土壤放线菌GLP-27次生代谢产物的抗菌谱及其发酵液的稳定性,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管碟法测定发酵液的生物活性,在不同条件下测定发酵液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对12种供试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中,6种达到80%以上.在连续传代10代过程中,4℃及常温条件保存下,培养特征和抑菌活性基本没有变化.发酵液在60~100℃的温度梯度下没有丧失活性,在pH值为2和12的强酸、碱务件下也都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5.
苦楝提取物的提取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苦楝提取物的提取及提取物对真菌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提取剂种类、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等因素对苦楝素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苦楝素优选提取条件为:以60%乙醇为提取剂,料液比1:9,在60℃条件下提取4次、每次80min,苦楝素的得率为1.08%。用苦楝树皮和果实的不同溶剂的提取物对两种真菌(黑曲霉、绿色木霉)进行抑菌试验,结果发现苦楝树皮和果实不同浓度的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有很大区别;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也不同。从整体看苦楝树皮提取物对供试菌的抑制效果比苦楝果实好。苦楝树皮乙醇提取物对两种供试菌的生物活性最强,对绿色木霉和黑曲霉有很好的抑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的试验表明:苦楝树皮乙醇提取液对绿色木霉和黑曲霉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为0.5%,其中甲醇提取物对绿色木霉和黑曲霉的最低抑菌浓度为2%。  相似文献   

16.
三种拮抗放线菌对冬枣黑斑病防治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土壤有益放线菌研究中筛选到3株对冬枣黑斑病菌具有较好抑菌活性的放线菌株(RA-1、RA-2、RA-3),室内平板对峙培养测定抑菌带直径均达10mm以上。本文报道了利用3株放线菌发酵液对冬枣黑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施药3次后,RA-2防治效果最好,高达53.42%,其次为RA-3,RA-1与康吉在P<0.05水平上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国产头孢曲松钠(Ceftriaxone sodium),头孢唑林钠(Cefazolin sodium),头孢霉素(Cefotaxime sodium)类抗生素在不同浓度下(400mg/L,500mg/L,700 mg/L,900 mg/L,1000 mg/L)对农杆菌EHA105(codA)和农杆菌ZHA105(betA)的抑制效果;再次研究了将不同产地的药品以1:1的比例混合后对农杆菌EHA105(codA)和农杆菌ZHA105(betA)的抑制效果。最后将混合头孢中加入不同浓度的AgNO3溶液(其浓度分为1mg/L,1.5mg/L,2mg/L,2.5mg/L和3.0mg/L,共五个梯度),测定其对农杆菌EHA105(betA)的抑制效果。将AgNO3引入本实验是鉴于文献报道说Ag+有良好的杀菌效果,对大肠杆菌,黄金色葡萄球菌,白念珠菌杀灭率在99.9%以上,不同浓度的Ag+杀菌效果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本实验中引入AgNO3,测定其对农杆菌的抑制效果如何。本次所做的抑菌实验采用了农杆菌EHA105(betA)和农杆菌EHA105(codA),选择出了较好的菌种EHA105(betA),在未加入AgNO3的抗生素中以哈曲混合药在500mg/L时的抑菌效果为最好,单一抗生素则以鼎国头孢霉素在500mg/L时的抑菌效果最好。在加入AgNO3的抗生素中,选择出了AgNO3的最佳抑菌浓度为2.5mg/L,抗生素为哈药的头孢曲松钠在加入1.0mg/L的AgNO3时有良好的抑菌作用。由于将药品混合后其抑菌效果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和差异,所以建议不采用混合药品。  相似文献   

18.
从本研究室保藏的一株来自于凯菲尔粒的嗜酸乳杆菌培养基质中分离出具有抑菌活性的蛋白组分——细菌素,对该嗜酸乳杆菌所产生的细菌素的分离方法及表面活性剂对其抑菌活性的影响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在添加了油酸的MRS培养基中培养16h后达到产细菌素高峰;对细菌素分离纯化研究包括三个步骤:硫酸铵沉淀、离子交换色谱(IEC)和疏水作用色谱(HIC)。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对细菌素的抑菌活性具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高效利用蒜头果资源,以蒜头果根的粗提取物对13种人体致病细菌进行抑菌活性实验。采用滤纸片法,对蒜头果根的乙醇及丙酮粗提取物进行抗菌活性检测,同时,对其抗菌化合物的热稳定性,光稳定性及在酸碱环境中的稳定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蒜头果丙酮粗提取物对蜡样芽孢杆菌、溶血性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具有抗菌活性(MIC值分别为:14.450mg/mL,7.225mg/mL,7.225mg/mL),丙酮粗提物通过不同温度(30℃、50℃、70℃、90℃、100℃)、不同pH值(3、5、7、9、11)和紫外光不同照射时间(30min、60min、90min、120min、150min)处理后,对蜡样芽孢杆菌和溶血性葡萄球菌依然有抑菌效果,而对无乳链球菌却没有抑菌活性。这说明蒜头果根含有多种抗菌化合物,且有不同的抗菌活性及稳定性。蒜头果根丙酮粗提取物在分段纯化后,只在50%乙醇洗脱部分具有抗菌活性。研究结果为蒜头果根的抗菌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开发低毒、环保、高效的木材防腐剂,采用室内抑菌圈法测定10种单一药剂对5种木材真菌的抑制能力,将抑菌效果明显的铜化物作为主剂,混合复配14种配方并测定抑菌能力,初步筛选出抑菌性能较好的配方。结果表明:以8-羟基喹啉铜为主要配方,加入助溶剂冰乙酸,添加戊唑醇和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混合复配,余量为水,该复配型防腐剂对木材真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