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河蟹为主混养青虾是近年来各地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的养殖模式,金坛市试验示范并大面积推广的蟹虾混养技术颇具实用性和先进性。该项技术是利用标准化池塘装配微孔管道增氧设施,采取“种草投螺、科学投喂、调优水质、生态防病”等生物技术,实行集约化养殖,大幅度改善了池塘生态环境,提高了蟹池综合生产能力,达到了养殖产量、产品质量、生产效益、生态环境几方面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
大水面蟹鳜混养,不但蟹鳜生长快,病害少,方便上市,而且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是沿湖乡镇农民养殖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在铁河乡进行大水面蟹鳜混养技术试验,取得较理想的效果。河蟹经207d养殖,共收获成蟹18899kg,平均规格150g/只,回捕率21%;鳜鱼经170d养殖,共收获成鱼13998kg,平均规格0.5kg/尾,成活率56%。河蟹产值151×104元,鳜鱼产值83×104元,每667m2经济效益1200元。  相似文献   

3.
正1养殖条件及方法选择虾蟹精养池塘1口,面积28×667 m~2,主养河蟹与青虾,配套微孔管道增氧设备。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1塘口选择与池塘的清整消毒用于试验的塘口要求水源充足,供电正常,水质符合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塘口为养殖1年以上的老塘口,冬季干塘后,对蟹沟(环形沟和中间沟)的过多淤泥进行清理,蟹沟留有斜坡,坡比1∶2。池塘清整后全池用次  相似文献   

4.
2011—2012年,灌南县水产技术指导站和灌南县硕项湖虾蟹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实施了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大规格蟹种培育及商品蟹生态养殖技术应用",其中项目中"微生物菌的应用对河蟹生长和水质变化的影响"课题试验研究顺利完成,实现了预期的效果。现将课题试验研究过程介绍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试验地点灌南县新安镇尹湖村、镇中村,灌南县硕项湖虾蟹养殖专业合作社虾蟹生态养殖基地。1.2塘口条件蟹种培育池塘选择虾蟹生态养殖基地内6、7、8、9号4个蟹种培育池塘,面积分别为5×667m2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河蟹养殖技术的日趋成熟,河蟹养殖业发展迅猛,河蟹产量迅速增长,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养蟹效益有所下降。为此,近年来养殖生产者和科研人员通过不懈努力,探索以河蟹养殖为主,同池套养鱼、虾等模式取得了较高效益。2017年笔者与渔业科技入户示范户合作,在蟹池多品种混养基础上开展了蟹池混养南美白对虾的探索,单个池塘面积10亩,共4个池塘,亩均利润3800元以上,比单养河蟹每亩净增利润1000元以上。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使用6口面积均为15×667m~2的池塘进行河蟹雌雄分池单养、雌蟹与罗氏沼虾混养、雌雄蟹与罗氏沼虾同池分隔养殖和雌雄蟹同池养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蟹种的放养密度与成蟹产量成正相关关系,与成蟹的规格成负相关关系;单养雄蟹模式产量明显高于单养雌蟹模式;雌雄蟹分塘养殖与雌雄蟹混合养殖模式在产量、效益上没有明显差别;套养罗氏沼虾后,对河蟹的成活率、产量和成蟹的规格以及经济效益均有一定影响;蟹虾同池分隔养殖模式产量高于蟹虾混合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全雌梭子蟹养殖池塘的条件、准备、苗种投放、池塘管理、病害防治等,重点是梭子蟹苗种的挑选、运输、暂养.结果显示,在周边地区虾蟹混养效益普遍不景气的情况,蟹、虾、贝等混养模式获得利润6152元/667m2元,其中在不增加池塘成本的情况下,雌蟹的销售产值占池塘的产值的75%以上.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由于河蟹养殖成本的增加及河蟹市场销售价格下降等原因,影响了河蟹养殖效益的提升。为改变上述状况,泗阳县桃源村河蟹养殖基地根据地域特点和优势,在河蟹、青虾混养池塘增加放养泥鳅和小草虾(中华锯齿米虾),在不影响其他品种产量的前提下,亩增收2 500元以上,亩利润超万元。现将该蟹塘混养高效养殖模式总结如下。一、池塘条件单个池塘面积为10~20亩,底部平坦,土质为沙土,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交通便利。  相似文献   

9.
龙虾、河蟹池塘微孔增氧生态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建华 《水产养殖》2010,31(7):24-25
<正>2009年在金湖县涂沟镇高邮湖村选择一个面积为8×667 m~2的池塘进行龙虾和河蟹高效生态混养试验。获得了龙虾152.6 kg/667 m~2,平均规格32g/只,河蟹31.6 kg,平均规格164g/只,获纯利润达2 576元/667 m~2的好成绩。1养殖环境1.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为8×667 m~2的池塘,呈长方形,东西走向,平均水深1.6 m,坡比为1:2.8,要求土质为  相似文献   

10.
<正>青鱼又名青鲩,是我国池塘大宗淡水养殖鱼类。传统养殖青鱼的方式是在池塘中作为搭配品种,与鲢、鳙、草、鲫鱼等混养。为探索提高无锡锡山"甘露"青鱼养殖大宗淡水鱼经济效益的途径,2013年,在无锡市锡山鹅湖镇松芝村无公害青鱼养殖标准化示范基地进行了两种池塘主养青鱼高产模式的试验,均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现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池塘条件选择两口条件大致相同的池塘作为试验池。1#试验池面积32×667 m2,2#试验池面积33×667 m2,  相似文献   

11.
鳜蟹均有一个共同的特性 ,喜栖息于水质清新、溶氧丰富、有适量水草的水域环境中。同时在鳜鱼养殖期间 ,投喂的饵料鱼有部分死亡 ,而且这部分死亡的饲料鱼可以被河蟹摄食。 1994年我们进行了鳜、蟹池塘混养试验 ,并取得了显著的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池塘条件试验池塘选择在萧山市名优水产示范场 ,属碱性池塘。确定池塘 2只 ,池号分别为 8号和 10号 ,面积均为2 333m2 。池深 2 0m ,水深 1 5~ 1 8m ,池底淤泥厚 10~ 2 0cm。池塘四周用铝皮围拦 ,高度为 40cm。水源为外河水 ,水质良好 ,pH值 7 8~ 8 2 ,…  相似文献   

12.
2006年我们在涂沟镇高邮湖村进行了河蟹、龙虾池塘混养技术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1.池塘条件试验塘口所在的养殖区是无公害河蟹生产基地。面积8亩,水深1.5米左右:水源水质符合GB11607的规定,池塘水质符合NY5051的规定。塘口在上年底干塘,  相似文献   

13.
笔者于2013年在唐店街道唐店村利用10×667m2池塘作为试验基地,逐步探索出一套一年养殖两茬青虾的生态高效养殖模式,此模式采取2次投放、分布上市、套养花白鲢鱼的方式,实现每667 m2产青虾156.5 kg、花白鲢鱼224.3 kg,平均效益4 163.5元/667 m2的效益,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1池塘选择1.1池塘条件养殖塘口位于江苏省新沂市唐店街道唐店村,面积10×667 m2,东西向成长方形,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池水深1.2~1.5 m,坡比1∶1.5池埂坚  相似文献   

14.
<正>盐城沿海滩涂是江苏省传统的以异育银鲫为主的大宗淡水鱼生产基地,近年来,由于优势主导品种异育银鲫暴发流行病毒性鳃出血病,养殖品种和搭配模式呈现多样化趋势,养殖业者摸索了多个养殖效益较好的品种搭配模式,其中草鱼塘混养南美白对虾就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高效生产模式。1池塘条件及改造池塘面积一般在50×667~200×667 m~2不等,水深1.5~2.0 m。虽然养殖用水源一般为纯淡水,但由于处于沿海滩涂盐碱地,池塘水质基本都含有一定  相似文献   

15.
<正>2012年,我们在安徽当涂县海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选择了7个塘口共计232亩池塘进行试验,将河蟹、沙塘鳢、青虾作为三个主养品种进行集成养殖,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生态养殖模式。基于养殖户营造出的良好生态系统,水产品品质和产量双双提高。同时,还可以利用沙塘鳢控制小型野杂鱼和青虾二代小虾,青虾摄食河蟹的残饵,河蟹和沙塘鳢相互无攻击性的特点,将蟹虾混养技术与沙塘鳢养殖技术集成配套。经过一年的试验,创  相似文献   

16.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青虾学名日本沼虾,两品种均为营养丰富、经济价值较高的养殖品种。池塘河蟹、青虾生态混养技术是最近几年开发的一项水产养殖新技术。稳步推广该养殖项目对于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益具有现实意义。现根据3年示范的实绩,围绕实现池塘河蟹青虾生态混养每667米2产河蟹65千克、青虾30千克的目标,现将具体技术措施分述如下,仅供参考。1池塘条件蟹池应选择水源充沛、水质良好、环境安静、路通电通的地方,通常蟹虾混养的池塘要求是:(1)面积0.67公顷以上,最大不超过3.3公顷;(2)水深1.5米左右;…  相似文献   

17.
“两种鱼鳖混养模式”养殖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鳖的养殖方式主要足开展池塘小面积精养和池塘鱼鳖混养,池塘小面积精养虽然产量相对较高,但是水质容易恶化污染,养殖鳖病害发生频繁,养殖成活率低,产品口感和质量差,市场价格低。而池塘鱼鳖混养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一种养殖方式,鳖的品质好,产品价格高,可显著增加池塘养殖效益。课题组2008年开展了“两种鱼鳖混养模式”池塘健康养殖对比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随着水产业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探索节水生态水产养殖模式一直是目前水产养殖的主要课题.笔者经3年参与的"中华绒螯蟹与常规鱼类分开水体节水生态套养模式"养殖收到了较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现报告如下,供同行参考. 1 养殖条件 养殖池塘地点位于安徽省歙县郑村镇棠樾村,水源引自新安江上游的黄山区丰乐河水库(水质达国家饮用水标准).2007年3月首引中华绒螯蟹试养成功后,养殖规模从6×667 m2扩为35×667 m2,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引自中华绒螯蟹养殖的"废弃"水,对养殖区一因缺水而荒芜多年的10×667 m2荒塘进行常规鱼类养殖,即中华绒螯蟹与常规鱼类节水生态套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菱湖区淡水甲壳类养殖主要品种是青虾和河蟹,养殖模式是池塘主养青虾和虾、蟹混养两种。为了摸清菱湖区 1998年全区虾、蟹养殖情况,提高虾、蟹养殖水平,为农民增加收入提供成熟的养殖模式,于 1999年 2~ 3月进行虾、蟹养殖现状的调查,调查了新溪、千金、菱湖、下昂、和孚等重点产区养殖户 20户,池塘 122只, 513.64亩,其中池塘主养青虾面积 302亩,池塘虾、蟹混养面积 211.64亩。   一、池塘主养青虾和池塘虾、蟹混养调查结果对比   虾、蟹混养亩收益比主养青虾增收 1363.76元,增幅 66.8%。虾、蟹混养模式更具有实用性和先进…  相似文献   

20.
河蟹与加州鲈池塘混养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养殖模式,而近年来加州鲈在池塘里大多采用单养或主养,放养量一一般在1500~2500尾/亩,在广东甚至达到8000~10000尾/亩,出塘规格达400~700克/尾,但由此带来的不良后果是养殖塘口水质差、病害多发,对外部环境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