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黄贤庚 《中国茶叶》2014,(10):40-40
武夷岩茶是公认的“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在2002年8月国家批准确认的《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感官标准中,“岩韵”是否明显成了品质优次的重要标准之一。但长期以来,如何认定、表述“岩韵”,很不一致。就此谈点浅见,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
漫话武夷岩茶——兼论岩茶优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历史之久,茶区之广,名茶之多,茶艺之精,品质之好,堪称世界之最;其中尤为卓著的是武夷岩茶,为茶中瑰宝,乌龙茶中的珍品.武夷岩茶原产于武夷山,自然环境独特,生长于碧水丹山地带,因受优美生态环境熏陶,使岩茶品质独具“岩韵”风格特点.目前,武夷岩茶广受追捧,这是武夷岩茶“岩韵”的品质、对人体的保健功能和岩茶悠久的茶文化底蕴所造就的;也因武夷山为中国茶树原产地的演化区域,其特殊生态,丰富的名丛种质资源和精湛的制作技艺铸就了武夷岩茶品质优异,同时为世界孕育出灿烂的武夷茶文化.  相似文献   

3.
说“岩韵”     
说起武夷岩茶的品质特征,必然会提到“岩韵”两个字,它是武夷岩茶品质的专用术语,是衡量武夷岩茶品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最常用的两个字。而武夷山外生产的乌龙茶则不用“岩韵”来说明品质的优劣,即使是与岩茶产地近在咫尺之距的地方(建阳、建瓯)也不例外。“岩韵”是什么?“岩韵”一词是从何时开始使用,由何人首先提出,首提者是如何解释“岩韵”的含义?现已无从查证,目前流行的众说不一,有的说有豆浆味,有的说有棕叶味,有人说“岩韵”没人讲得清楚,也有的说“岩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连高明的茶师也只有说是汤水厚,杯底香浓,茶汤滋…  相似文献   

4.
星村镇被誉为“武夷岩茶第一镇”,素有“茶不到星村不香”之说。地处武夷山景区的中心地带,辖区之213属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典型的丹霞地貌,不受污染的九曲溪水形成的独特小环境气候,铸就了星村所产武夷岩茶“岩骨花香”之岩韵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5.
茶韵与岩韵     
巩志 《中国茶叶》2011,(11):38-39
当代茶圣吴觉先生在《整理武夷茶区计划书》中,对武夷岩茶的品质特征是这样评说的:“方臻山川精英秀气之所钟,品具岩骨泉冽花香之胜。”说明福建武夷山这个地方茶叶的品质已达到“日臻完善,渐臻佳品。”其“岩骨花香”形成武夷岩茶的独特的韵味。这是对“岩韵”精辟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武夷岩茶应对入世挑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产于武夷山的武夷岩茶是世界四大茶种之福建中小叶种的代表,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和乌龙茶的鼻祖,也是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夷岩茶历史悠久,品质优异,文化内涵丰厚,其独具特色的“岩骨花香”之“岩韵”被称为乌龙茶的珍品。我国已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武夷岩茶的影响是重大和深远的。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既有面临“洋茶”的挑战,又有进入国际市场的良好机遇,总的来说是机遇多于挑战。1 武夷岩茶产业现状武夷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资源丰富,品种资源优良等优越的自然条…  相似文献   

7.
“炖火”是武夷岩茶初制流程中干燥作业的特殊工艺。它对武夷岩茶特有的“岩韵”,和持久耐泡且具醇厚回甘的汤味的形成起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8.
武夷岩茶“岩韵”形成的体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武夷岩茶味甘泽而气馥郁 ,不同岩茶品种有不同的喉韵特征。本文对武夷岩茶“岩韵”的形成谈几点看法 :1 “岩韵”与气候、土质有关武夷茶区气候温和 ,冬暖夏凉 ,年平均温度18- 18 5℃之间 ,无霜期长 ,雨量充沛 ,年降雨量2 0 0 0mm左右 ,山间常年云雾 ,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 %左右 ,日照较短 ,既无风害 ,更无冻害。武夷山土壤地质 ,属白垩纪武夷层 ,下部为石英班岩 ,中部为砾岩、红沙岩、贡岩、凝灰岩及火山砾岩五者相组成。茶园成土母岩 ,绝大部份为火山砾岩 ,剖面发育颇不完全 ,具有母岩的棕红色 ,径风化、冲蚀 ,表面呈棕色松散状 ,厚度 1…  相似文献   

9.
《茶世界》2008,(10)
武夷岩茶的特征,可以用岩韵两个字来概括。人们喜欢岩茶,就是因为岩韵。那么岩韵是什么呢?晚清名人梁章钜,游武夷时夜宿天游观,与道士静参品茶,将武夷岩茶特征概括为香、清、甘、活四字。他说,静参谓茶品有四等,一日香,花香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主要名优乌龙茶的品质特征与加工工艺(1)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武夷岩茶武夷岩茶 ,产于得天独厚 ,风景秀丽的武夷山。主要分为武夷水仙、武夷肉桂和武夷奇种三大品类。并有历史以来从奇种优良茶树中选择单独采制的“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等四大名丛及品类繁多、品质各异的其他各种名丛。此外 ,还有从外地引进的各种无性系良种所制成的“品种茶”。武夷岩茶外形条索壮结、匀整 ,色泽绿褐鲜润 ,叶面呈现蛙皮状小白点 ,素有“宝色”之称。汤色呈深橙黄 ,清澈艳丽 ,叶底软亮 ,叶缘朱红 ,叶中央淡绿带黄 ,呈“绿叶红镶边”之态。岩茶首重“岩韵” ,其香气馥郁 ,具幽兰之雅 ,“锐…  相似文献   

11.
武夷岩茶为乌龙茶中之极品,武夷肉桂是岩茶的后起之秀。自古以来人们就对武夷岩茶"岩韵"产生的原因进行不断的探索。形成武夷岩茶优异品质的因素主要有适制乌龙茶的优良  相似文献   

12.
武夷岩茶栽培历史悠久,成品茶具有自然花香和浓醇滋味,特别美妙的“岩韵”得到古今中外饮用者的好评,在国内外负有极大的声誉。岩茶之所以著称,除因其精湛的采制技术措施,优越的自然条件和适制岩茶的优良品种,为其它茶类所不及外,亦与其特殊“武夷耕作法”有关。  相似文献   

13.
巩志 《中国茶叶》2008,30(1):36-37
自古有“闽中茶品天下高”之称,而闽茶以武夷产者声名为最著。在明末清初以前,武夷之茶,都称“武夷茶”而不能称“武夷岩茶”。武夷岩茶顾名思义是在大山岩或岩石上所生的茶,两者有根本的区别,前者包括蒸青团饼茶,炒青和小种红茶,后者是专指乌龙茶(青茶)类,即在武夷生产加工的半发酵茶。昔时武夷茶充为贡品,世界茶叶市场上概以武夷(Bohea)为中国茶叶代称,今以武夷岩茶(乌龙茶类)品质优异,脍炙人口,声振中外。武夷所产之茶却有武夷茶与武夷岩茶的区别,它有两种不同含义,是不能混淆的。  相似文献   

14.
武夷岩茶文化所含内容极为广泛,本文仅能扼要地述说如下:1武夷茶包含武夷岩茶,但武夷岩茶虽是武夷茶中的主要部分,而不能概括统称为武夷茶,武夷茶历史悠久,南北朝(公元479-502年)的南朝“齐”时,浦城令江淹赞武夷山为“碧水丹山”称山上所产的“珍木灵芽”皆淹平生所至爱。已有文字记述。至唐元和(公元806-820)年间《孙樵送茶与焦刑部书》云“此徒皆乘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碧水丹山之乡、月涧云龛之品、慎贱用之“,至同代光启年间(公元885-886年)进士、郑谷之徐寅腊石茶诗云“武夷初暖日初园、采摘…  相似文献   

15.
巩志 《中国茶叶》2010,32(2):29-30
武夷岩茶驰名世界,其中尤以大红袍品质最佳,被称为“岩茶之王”,名扬海内外。“福建之茶以武夷产者,声名最著,昔时充为贡品,大红袍为佛茶神品,今亦以品质优异,脍炙人口。  相似文献   

16.
叶丞 《福建茶叶》2023,(6):27-29
武夷岩茶以其浓郁的花果香、细腻的口感和独特的岩韵闻名于世,但其制作过程中的做青工艺却极其复杂,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会导致加工成本的增加,影响到武夷岩茶的经济发展。因此,为了提高武夷岩茶的品质,必须加强对做青工艺的研究,以及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以期达到更好的生产效果。本文详细讨论了武夷岩茶做青条件,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将科学融入武夷岩茶的方法,将其从传统的手工方法转变为现代制作技术。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武夷水仙、肉桂毛茶为原料,采用烘干机、电烘箱和木炭焙笼烘焙三种方式进行武夷岩茶精制烘焙试验。结果表明,生产效率最低的木炭焙笼烘焙的岩茶品质最佳,生产效率最高的烘干机烘焙的岩茶品质接近于炭焙岩茶,电烘箱烘焙的生产效率介于两者之间,所产岩茶品质较差。具体表现为,烘焙结束时,烘干机烘焙的岩茶茶多酚、咖啡碱含量较高,水浸出物、茶红素、茶褐素含量较低;电烘箱烘焙的岩茶茶红素、茶褐素含量较高,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较低;木炭焙笼烘焙的岩茶氨基酸、茶多酚、茶红素含量较高。在感官品质方面,木炭焙笼烘焙的岩茶感官审评得分最高,香气、滋味佳,岩韵显;烘干机次之,岩韵较显;电烘箱烘焙的岩茶得分较低,香气、滋味表现尚佳,岩韵尚显。  相似文献   

18.
聂霖 《福建茶叶》2024,(2):131-133
武夷岩茶是一种具有独特品质和口感的茶叶,其制作过程需要高超的制茶技艺和适宜的制茶环境。“做青”的实现不光和作为原料的鲜茶叶有关,而且还和制茶时的环境有很大关系,因此做青不仅要“看青做青”,还必须“看天做青”。文章研究了制茶环境对武夷岩茶品质的影响,并强调了制茶过程中的气流、湿度、温度和光照等因素的重要性。制茶师需要准确掌握这些环境因素,以调节茶叶的发酵和氧化过程,从而影响茶叶的化学成分和风味特征。加强对制茶环境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提升武夷岩茶的经济和文化效益,为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走向产业化是武夷岩茶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市所产乌龙茶(武夷岩茶)品质优异,具有独特的“岩韵”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产品销往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台地区外,还远销美国、英国等地,内销市场也在不断拓展。随着武夷山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机场的开通和铁路的建成等外部条件日趋完善,加上武夷茶文化的传播和交流的日益扩大,武夷岩茶发展前景十分看好。现就如何让武夷岩茶走向产业化作如下浅析。1 武夷岩茶产业的现状全市茶园面积6400hm2,产量4130t,全市种植茶叶的乡(镇)有9个,占总数的90%,村有76个,占总数的66%。户有22万户,占总数的61%。茶叶加工厂51家。销售门市…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适制武夷岩茶的新品种,丰富武夷岩茶品种资源,从鬼洞种质资源圃群体种中选择14份优异单株(编号GD-1~GD-14),在春茶期根据武夷岩茶的标准采制方法制作茶样并对其理化指标及感官评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4份材料都具备武夷岩茶适制的明显特征,其中GD-3茶多酚含量最高,GD-4水浸出物含量最高,GD-7和GD-14感官评审总分最高,根据理化指标及感官评审综合评定,这4份材料具备优良单株的潜力,有望培育出特色武夷岩茶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