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为研究镉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赋存形态和生物有效性,以棕壤为供试土壤,添加1、3、8、15、30mg·kg-1等5个不同浓度的外源镉,测定不同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下土壤中镉的存在形态及质量分数。结果表明随外源镉处理浓度的升高,土壤中碳酸盐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的镉向交换态、残渣态方向转化,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变化不大;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土壤中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的镉向残渣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方向转化,镉的生物有效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
采用马义兵等修正的连续浸提分析方法研究了石灰性紫色土铁的形态组成及两种铁源的铁在土壤中的形态转化。结果表明,石灰性紫色土中的欣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占全欣的97~98%,次为三二氧化物结合态,其它形态均很少。施入石灰性紫色土中的Fe~(2+)主要向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三二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转化。YATE—Fe易以交换态存在,而FeSO_4中的Fe易以三二氧化物结合态存在,且施入的Fe~(2-)主要以残渣态和三二氧化物存在,两者合计占66.5~88.6%,表明Fe~(2-)施入石灰性紫色土易被氧化固定。  相似文献   

3.
茶园土壤锌的形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集我国南方13个茶园土壤样品,采用硝酸-高氯酸混酸消化测定土壤锌的全量,以Tessier法对土壤锌进行形态分级,探讨了茶园土壤锌的形态分布及其与土壤锌全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茶园土壤锌的形态分布表明,13个茶园土壤的锌含量略有差异,但均低于茶园所在地区土壤锌的背景含量。比较13个茶园土壤各形态锌的平均含量,茶园土壤锌的形态分布规律为残渣态>有机结合态>交换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茶园土壤锌的形态分布与土壤锌全量的关系表明,随茶园土壤锌全量的增加,残渣态锌含量显著增加,碳酸盐结合态锌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锌随土壤锌全量增加的趋势不显著。茶园土壤锌的形态分布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表明,交换态锌含量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有机结合态锌与土壤阳子交换量显著负相关;残渣态锌与粘粒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碳酸盐结合态锌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锌与土壤理化性质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采集我国南方13个茶园土壤样品,采用硝酸-高氯酸混酸消化测定土壤锌的全量,以Tessier法对土壤锌进行形态分级,探讨了茶园土壤锌的形态分布及其与土壤锌全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茶园土壤锌的形态分布表明,13个茶园土壤的锌含量略有差异,但均低于茶园所在地区土壤锌的背景含量。比较13个茶园土壤各形态锌的平均含量,茶园土壤锌的形态分布规律为残渣态>有机结合态>交换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茶园土壤锌的形态分布与土壤锌全量的关系表明,随茶园土壤锌全量的增加,残渣态锌含量显著增加,碳酸盐结合态锌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锌随土壤锌全量增加的趋势不显著。茶园土壤锌的形态分布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表明,交换态锌含量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有机结合态锌与土壤阳子交换量显著负相关;残渣态锌与粘粒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碳酸盐结合态锌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锌与土壤理化性质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试硷对 Shuman(1979)和 Tessier(1979)提出的方法进行了修改,采用连续浸提的方法将石灰性土壤中锌分为代换态(EXC-Zn)、碳酸盐结合态(CA-Zn)、三二氧化物结合态(R_2O_3-Zn)、有机态(OM-Zn)和残渣态(RES-Zn)。通过实验确定了相应的浸提剂(1MMgCl_2、0.5MNaOA c-0.5MHOAc、Tamm 溶液(0.175M 草酸铵和0.100M 草酸溶液,pH3.25),H_2O_2-Tamm 溶液、王水-HClO_4)和较佳的实验条件。各浸提剂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方法的回收率和精密度较高。此方法可用于研究石灰性土壤中锌的形态。同时也可研究锌在土壤中的转化,及其土壤组分对锌有效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沼液连续浇灌对茶园土壤铅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沼液连续浇灌能改变土壤中Pb的形态,土壤中Pb的离子交换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向有机物结合态和残渣态转化.沼液连续浇灌各处理铅形态的分布中残渣态含量最高,T1处理残渣态占54.56%,T2处理残渣态占60.00%,T3处理残渣态占60.70%.与对照相比,施用沼液显著降低重金属Pb的生物活性和生物有效性,可使生物活性降低21.26%~22.83%.可见,茶园土壤施用沼液能抑制重金属Pb的生物活性和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沼液连续浇灌对茶园土壤铅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沼液连续浇灌能改变土壤中Pb的形态,土壤中Pb的离子交换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向有机物结合态和残渣态转化。沼液连续浇灌各处理铅形态的分布中残渣态含量最高,T_1处理残渣态占54.56%,T_2处理残渣态占60.00%,T_3处理残渣态占60.70%。与对照相比,施用沼液显著降低重金属Pb的生物活性和生物有效性,可使生物活性降低21.26%~22.83%。可见,茶园土壤施用沼液能抑制重金属Pb的生物活性和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吉林西部土壤砷的形态分布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按照生态地球化学土壤样品元素形态分析方法,将土壤无机砷分成水溶态、离子交换态、碳酸盐态、腐植酸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强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通过对吉林西部36个表层土壤样品的测试,分析了土壤不同形态砷的分布和不同形态砷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研究表明,洮南市不同形态砷的分布为:残渣态(65.30%)>腐植酸结合态(17.39%)>铁锰氧化物结合态(10.70%)>碳酸盐态(2.23%)>水溶态(2.17%)>强有机结合态(1.17%)>离子交换态(1.04%).通榆县不同形态砷的分布为:残渣态(56.66%)>腐植酸结合态(23.82%)>铁锰氧化物结合态(11.08%)>碳酸盐态(2.81%)>水溶态(2.18%)>离子交换态(1.98%)>强有机结合态(1.46%).残渣态砷是吉林西部土壤砷的主要形态.土壤水溶态砷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砷与土壤pH值皆呈极显著正相关;残渣态砷与土壤有机质皆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离子交换态砷、碳酸盐态砷、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砷和强有机结合态砷与土壤矿质元素的关系不大,而水溶态砷、腐植酸结合态砷和残渣态砷与土壤矿质元素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运用连续提取的方法,对土壤中Pb、Cd、Cu的水溶态、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进行测定,残渣态所占的比例较大。对蔬菜有效性较高的是有机物和硫化物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  相似文献   

10.
土壤外源铜形态的动态变化:5年定位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壤铜污染的危害性不仅取决于总量,还与其在土壤中的形态有关。选用未受污染的粘质壤土,设置对照(32mg·kg-1)、200、400mg·kg-1铜处理模拟土壤铜污染,进行持续5年(2006—2010年)的稻/麦轮作土培试验。参照Tessier的方法测定小麦和水稻成熟期土壤中不同形态铜含量,研究耕作层土壤中各种形态铜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试验期内清洁土壤中总铜以及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残渣态铜含量变化均很小,铜处理使上述参数均大幅增加。(2)污染土壤各形态铜含量随时间推移而变化,其中可交换态浓度持续下降最为显著,5年分别累计下降66%(200mg·kg-1)、67%(400mg·kg-1)。(3)土壤处于旱作条件有利于碳酸盐结合态和有机物结合态铜向铁锰氧化物结合态转化,淹水条件下转化方向相反。(4)铜处理改变了土壤中铜元素的形态分布,清洁土壤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平均占57%),污染土壤中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铜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加(合计平均占58%)。本研究表明,外源铜进入土壤后,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可交换态浓度持续大幅降低,其他形态则因不同年度和不同耕作方式而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1.
12.
13.
采用连续浸提的分析方法研究了石灰性土壤在不同利用方式下铁、铜的形态组成及其与有效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中铁主要以RES—Fe和R_2O_3—Fe形态存在;铜主要以RES—Cu形态存在,其次是FXC—Cu和R_2O_3—Cu。土壤中RES—Fe的相对含量旱地土壤高于水旱轮作土壤,而水旱轮作土壤又高于冬水田,R_2O_3—Fe、CA—Fe、OM—Fe都是旱地土壤低,冬水田最高。土壤中WS—Cu、EXC—Cu和ERMn—Cu三种形态含量:冬水田相对最高,水旱轮作次之,旱地最低。有效铁与CA-Fe和R_2O_3—Fe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冬水田供铁较充足,而旱地土壤易于缺铁。有效铜与EXC—Cu和ERMn—Cu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冬水田供铜较充足,旱土土壤则相对偏低。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全国系统分类所要求的统一研究方法和测试分析手段的基础上,对我国北亚热带地区中部黄土母质发育的黄棕壤和黄褐土的粘粒特性及矿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供试上壤粘粒含量高.有明显的层次分异;粘粒化学组成的剖面变异较小,粘粒硅铝率和粘粒硅铁铝率相对一致;土壤粘土矿物组成以2∶1型伊利石为主,并且均含有一定量的高岭石,蒙脱石含量很少,部分土壤含有一定量的蛭石等14(?)矿物;供试土壤上述粘粒及矿物学特性,除受黄土母质本身特性的影响外,还取决于该区成土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 盐源盆地位于四川省西南隅,广泛分布着红色土壤。以往的文献将这类土壤归为山地红壤,或褐红壤。本文根据最近的调查研究,对其发生分类进行初步探讨。(一)盐源盆地的成土条件盐源盆地属于台缘拗陷,其基本构造轮廓完成于印支运动末期,在第三纪后的新构造运动中,  相似文献   

16.
氮锌交互作用对黄棕壤锌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选用南方牧场土壤,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氮锌交互作用对土壤中锌形态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施氮[(NH4)2SO4]水平增加土壤pH显著降低。在不施锌或低量施氮条件下,施氮对速效锌影响不大;施锌条件下,高水平施氮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锌含量。(2)随施锌水平增加,交换态锌、松结有机态锌、氧化锰结合态锌、无定形氧化铁结合态锌、紧结有机态锌所占比例明显增加,晶形氧化铁结合态锌及残留态锌所占比例明显下降:随施氮水平增加,土壤中交换态锌所占比例显著增加,松结有机态锌亦呈增加趋势。氮锌配施对土壤中交换态锌含量有协同效应,从而提高了锌对牧草的有效性。试验结果对南方牧场合理施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土壤有机结合态锌的分级及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用 pH9.5 0.1mol/L Na_4P_2O_7和 H_2O_2有效地将土壤有机态锌区分为松结有机态及紧结有机态。松结有机态对负荷水平、培养时间及土壤 pH 等环境因子的反应较紧结有机态更为敏感;同时松结有机态锌对活性锌的贡献远远大于后者。土壤中松结有机态锌与紧结有机态锌的相互转化是直接影响土壤锌的营养供应或污染致毒程度的重要缓冲体系之一。  相似文献   

18.
建水蔗区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建水蔗区92份土样的分析研究表明,建水蔗区土壤大部分呈微酸性和酸性,有机质含量适中;氮、磷含量偏低,速效氮含量适中,有效磷含量极为缺乏,钾含量适中,有效钾含量较高;有效铜和有效锰含量丰富,有效锌极为缺乏。依据建水土壤基础养分,分析提出两类甘蔗专用复混肥配方模式,既基肥型N∶P2O5∶K2O=12∶18∶10,新植蔗底肥施用复混肥600 kg/hm2;追肥型N∶P2O5∶K2O=28∶12∶5,追肥施用750~1050 kg/hm2,其中高产田施下限,低产田施上限。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无机钠盐对土壤中各种形态锌含量的影响。[方法]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进行试验,研究了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无机钠盐对不同形态的锌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向土壤中加入不同的无机钠盐对于锌的存在形态产生的影响不同。对于可交换态锌,土壤中加入Na2CO3和Na2SO4使其含量减少,加入NaCl使其含量增加;对于碳酸盐结合态锌,NaCl和Na2SO4使其含量增加,而Na2CO3则使其含量减少,该形态锌的含量受Na2SO4影响较大;对于锌的铁锰氧化态﹑有机态和残余态,加入NaCl和Na2SO4后,其含量均减少,且加入钠盐浓度越大减少越明显,而加入Na2CO3则使铁锰氧化态的含量减少,使有机态和残余态的含量出现不同变化——低浓度使两者含量增加,高浓度使两者含量降低。[结论]该研究为不同地区土壤重金属离子含量的测定提供了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