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表明,与对照品种晋麦53号及北京841比较,长治5608上部三叶叶夹角较小,叶面积较大,后期叶面积大,旗叶功能期长,灌浆速度快,从而使得千粒重高、穗粒数多。这为冬小麦长治5608高产、稳产性显著优于对照奠定良好的形态生理基础。同时,此研究也为指导超高产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种子世界》2013,(9):54-55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2012品种名称:晋麦92号选育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品种来源:临优6148/晋麦33特征特性:弱冬性中熟品种,成熟期与对照晋麦47相当。株高80~95mm,株型紧凑,旗叶上举。茎秆较软,抗倒性较差。穗层整齐,穗较小。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抗倒春寒能力较强。熟相一般。2010年、2011年区域试验平均穗数462万穗/hm2、494万穗/hm2,穗粒数28.8粒、28.6粒,千粒重33.6g、37.1g。抗旱性鉴定:抗旱性4级,抗旱性较弱。抗病性鉴定:高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黄矮病。  相似文献   

3.
晋麦63号采用水旱交叉选育法培育而成,该品种突出特点是抗旱性强、高产优质、稳产适应性广。1995-1996年参加全国黄淮旱地区试,两年平均产量4411.5kg/hm^2,比对照晋麦33号平均增产10.18%。1995-1997年参加山西省南部旱地区试,三年平均产量3843kg/hm^2,比对照晋麦47号和晋麦33号平均增产3.5%。截止2001年底累计推广39.55万公顷。  相似文献   

4.
节水高产栽培小麦品种光合性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常规节水条件下,通过对不同小麦基因型材料光合性状指标的测定,分析节水增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探讨光合性状指标与高产限制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依此进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高产品种的光合性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生产条件下,穗粒重对产量的影响大于单位面积穗数的作用,而穗粒重的提高主要依赖于穗粒数的增加;开花期的穗面积、旗叶光合速率和单茎叶面积是决定穗粒重的重要因素;粒叶比与穗粒重和经济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大穗型、小叶形、高粒叶比是节水高产品种的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5.
黄杰 《中国种业》2018,(1):63-64
以16个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小麦产量与旗叶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千粒重与旗叶长、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容重与旗叶长呈显著负相关;穗粒数与旗叶宽、面积、叶基角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在一定范围内,育种上应该选择旗叶较短、较宽、较薄、叶基角较大的材料。  相似文献   

6.
去叶处理对小麦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去叶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的影响,为小麦的稳产高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开花期3种不同的叶片处理对江淮地区种植的八个小麦品种的叶绿素含量以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去叶对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来看,旗叶的叶绿素含量首先表现为只保留旗叶处理>剪去1/2旗叶处理>对照,但随着花后时间的推移,只保留旗叶处理的叶绿素含量的增加幅度逐渐变小,在花后20~25天左右逐渐低于对照;倒二叶的叶绿素含量表现为剪去全旗叶处理>剪去1/2旗叶处理>对照,随着花后时间的推移,比对照增加幅度逐渐变大。从去叶对产量构成方面来看,与对照相比,剪去全旗叶处理下的穗粒数、千粒重和单穗重降低,且在3种去叶处理中降低幅度最大;剪去1/2旗叶处理和只保留旗叶处理下的千粒重均下降,但供试小麦品种的穗粒数因品种不同有增有减,从而导致了部分品种的单穗重略有升高或降低幅度较小。花期不同的去叶处理对‘连麦2号’、‘衡7228’两个小麦品种的影响相对较小,在生产上的稳产性更好。  相似文献   

7.
王效平 《种子科技》2011,29(10):43-43
晋麦85号,原名“临旱6207”,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育成。该品种属冬性品种.熟期比对照晋麦47号晚2—3天。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穗层整齐,抗倒性较好,一般旱地亩产270~320kg。我县于2009年引进种植该品种。现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8.
高产小麦品种冠层形态生理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河南省及部分黄淮麦区种植的小麦高产品种的冠层形态、生理和产量性状相关分析和遗传分析的结果表明,小麦旗叶面积与主茎粒重、主茎粒数和每穗粒重呈显著正相关.穗下节长度和粗度与主茎粒重有显著的正相关.千粒重、旗叶长度、面积、基角、开张角和鞘长,穗下节长、颈长、穗长以及旗叶持续光合面积的遗传符合简单的加性显性模型.穗下节粗度和主茎粒重存在“互补型”的非等位基因互作.株高、旗叶宽、比叶重、叶绿素含量和主茎粒数似有基因的非随机分布.净光合速率的遗传则可能存在复杂因素.此外,对30个高产小麦品种的旗叶和穗下节形态作了分类.  相似文献   

9.
几种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的冷温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大田试验,着重研究了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长4640、长6878和长6154灌浆结实期的冠层温度和旗叶叶绿索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膜透性.结果表明:在小麦灌浆结实期间,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长4640、长6878和长6154有着优良的冷温特性,其冠层温度持续偏低,甚至低于冷型对照品种小偃6号,它的其他性状如旗叶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丙二醛含量、细胞膜透性等指标优于暖型品种,一些指标亦优于小偃6号,在灌浆结实后期表现尤为明显,显示出长4640、长6878和长6154有着优异的冷温特性,以长6154表现更为明显.为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早熟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晋麦74号的推广应用提供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对其生育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晋麦74号具有前中期发育快,分蘖早而强,成穗率高形成较多的穗数;穗分化开始早,进程快,抽穗早形成早熟的特点。中后期幼穗发育与籽粒灌浆均较快,其灌浆期长短与对照品种相同,能避开干热风,粒重高而稳定。该品种具有多穗性强的特性,使其具备了播种期范围广和适应性强的栽培特点。  相似文献   

11.
在水、旱两栽培条件下比较了农大189 (不抗旱品种)和晋麦47 (抗旱品种)的籽粒蛋白质积累及施氮的调控效应。与灌溉条件相比,旱地栽培提高了籽粒清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总蛋白含量及谷/醇比,降低了球蛋白含量。旱作对农大189的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有显著影响,而对晋麦47籽粒球蛋白、醇溶蛋白、总蛋白、谷/醇比的影响不显著。旱作降低了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GS)、籽粒谷氨酸合酶(GOGAT)、籽粒谷丙转氨酶(GPT)、旗叶谷氨酰胺合成酶(GS)、旗叶谷氨酸合酶(GOGAT)活性,且影响了籽粒GPT活性的变化趋势。旱作对蛋白质合成有关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为农大189大于晋麦47。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表现为增加趋势,且施氮的调控效应对晋麦47大于对农大189。不同栽培条件下各处理的籽粒GS、籽粒GOGAT、籽粒GPT、旗叶GOGAT活性与籽粒蛋白质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籽粒蛋白质含量无显著相关。两品种旗叶GS活性与蛋白质产量的相关性不同。总之,抗旱品种的籽粒蛋白质积累受水分条件影响小于不抗旱品种,表现一定的抗旱能力;施用氮肥可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抗旱品种的氮肥调控效应大于不抗旱品种。  相似文献   

12.
冬小麦品种选育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育种预见性和选择效率,对小麦株型与冠层、株高、单位面积穗数等几个选择指标进行了探讨。认为株高80~90cm,旗叶较宽、较短,面积较小,挺而上冲,旗叶、倒二叶、倒三叶的长度依次加长,叶基角和开张角依次加大。株型从生长前期到生长后期由紧凑到松散有一定动态变化的中间型品种更易实现高产稳产;现代品种要在保持较高收获指数的基础上,注重生物产量、单位面积粒数、穗粒数/旗叶面积、穗粒重/旗叶面积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采用石英砂培养方法并去除或保留分蘖,研究了旗叶期缺磷对大穗型小麦CA9325和多穗型晋麦2号(JM2)生长后期旗叶光合和蒸腾速率、干物质和磷在体内分配以及最终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⑴旗叶期缺磷一段时间后降低小麦旗叶的光合和蒸腾速率。不同供磷水平下,去蘖使小麦旗叶光合和蒸腾速率大都高于同期未去蘖的;⑵旗叶期缺磷几乎导致两品种所有器官和整株干物质和磷的积累降低,去蘖的小麦籽粒干物质和磷总量占整株的比例均高于未去蘖的,说明缺磷促进小麦各营养器官的磷向籽粒转移;⑶主茎干物质和磷的积累以CA9325高于JM2,而JM2则以分蘖占优势,这与JM2分蘖数较多有关;⑷ 不论供磷还是缺磷,未去蘖的CA9325籽粒产量低于JM2,而去蘖后则相反。不同库容量的CA9325千粒重和籽粒磷含量均高于JM2。全生育期供磷条件下的磷吸收效率,以未去蘖的CA9325显著高于JM2,去蘖后两品种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冬小麦品种衡观35灌浆期粒重干物质积累研究,初步发现该品种灌浆前期灌浆速率略低于对照,灌浆中、后期干物质积累明显比对照增长量多,且增长率快。整个灌浆期,平均日增量比对照高0.007g,相对增长率高18.92%。灌浆特点是灌浆前、中期旗叶比对照贡献率大,后期贡献率小,5月30日后的灌浆中后期旗叶贡献率明显比对照低;倒二叶在灌浆中、后期比对照贡献率大,前期与对照接近。除旗叶外,该品种倒二叶不仅灌浆前、中期起很大作用,在灌浆中、后期,对照倒二叶失去功能时,该品种倒二叶功能仍然很强,贡献率达23%。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小麦新品种‘烟农5158’的光合生理基础,以其亲本之一‘鲁麦14号’为对照,研究了‘烟农5158’与其亲本‘鲁麦14号’之间的生物学特点及灌浆期的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烟农5158’与‘鲁麦14号’相比,具有更好的株型结构和更大的产量潜力;花后不同时期籽粒的灌浆进程和灌浆速率、旗叶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花后旗叶蒸腾速率、旗叶原初光化学效率的日变化、旗叶最大和实际光化学效率、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非光化学能量耗散等光合生理指标都优于对照‘鲁麦14号’。这是‘烟农5158’具有高产特性的生理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小麦叶面积及光合速率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不同叶片姿态、不同叶片类型以及不同经济系数等多种特性小麦品种(品系)以及拟近等基因系为试验材料,测定了不同叶位叶面积、旗叶光合速率以及小麦生物和经济产量。研究小麦叶面积、旗叶光合速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顶三叶面积与单株生物产量、经济产量显著正相关,而下部三片叶叶面积与单株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旗叶光合速率与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之间呈正相关,但相关不显著,而旗叶光合速率与旗叶面积的乘积与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提高小麦顶三叶面积和光合速率有利于提高产量,旗叶面积和光合速率乘积与产量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小麦主栽品种抗叶锈病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选用14个具有不同毒性基因组合的叶锈菌系,推导分析了来自山西省6个育种单位和种子部门的24个重要小麦品种所携带的抗叶锈病基因状况。在供试的44个已知抗叶锈病基因(或基因组合)中,推导出了Lr1,Lr3,Lr13,Lr23,Lr26,Lr30等6个抗叶锈病基因,以单基因或基因组合形式分别分布在19个小麦品种中,其中Lr1,Lr3,Lr26是供试材料的主要已知抗叶锈病基因。成株期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在24个供试品种中,仅有晋麦62号和鲁麦14号两个品种表现出对叶锈病良好的抗性,晋麦31号、晋麦56号和晋麦61号3个品种表现为中抗至中感(杂合类型),晋春9号、晋春13号、晋偃746—9等12个品种具有慢叶锈病特征。  相似文献   

18.
晋麦68号是由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利用有性基因转移方法选育而成。由于其亲本聚合了胜利麦与燕大1817及早洋麦等黄土高原核心种质特性,因而具有抗旱、优质、稳产的突出特点。山西省区试结果:产量超过对照晋麦5号15.5%,产量构成三要素比晋麦5号更合理。国家品质测试中心分析结论为:结构成分合理、品质优良、抗病性能强,是山西省中部、陕西省延安地区及甘肃庆阳地区种植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19.
1 品种来源:由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杂交选育而成。其亲本和组合方式为沙瑞克/临汾302913174(100)//蚰包—036/小僵759,原名临汾87—7203。1993年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审定,定名“晋麦45号”。 2 特征特性:芽鞘绿色,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旗叶上举。株高85厘米左右,株型紧凑,穗层较整齐。穗长方形,小穗排列较紧,颖肩为方肩形,颖嘴为锐  相似文献   

20.
种子市场经营现状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 种子市场经营管理现状 1.1种子市场品种现状 韩城市是以农业为基础的新兴能源化工城市,共有作物播种面积2.87万hm^2,其中灌区面积占到65%左右,耕作上推行一年两熟制,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豆类等农作物,常年小麦播种面积1.57hm^2,玉米播种面积0.93hm^2,历年经营推广小偃6号、小偃22号、晋麦47、晋麦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