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于2008年3月研制成功了土壤侵蚀实时监测仪,仪器的基本思路是从径流中取样、称重并与清水比较,从而计算出径流中的泥沙含量。介绍了监测仪的工作原理和方法,重点探讨了双斗连续称重法和单斗取样称重法的比较。采用单斗取样制成的土壤侵蚀实时监测仪经过多次控制性实地监测应用,证明可以满足野外环境下的水土流失监测要求。  相似文献   

2.
地表微地形测量及定量化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表微地形测量是地表粗糙度定量化的基础,对地表形态动态监测、水文过程模拟以及土壤侵蚀过程模型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微地形测量方法主要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2大类,前者包括测针法、链条法、差分GPS法等,后者包括超声波测距法、红外线传感器法、结构光激光扫描法、激光测距扫描法、三维激光扫描仪法、近景摄影测量法等。在全面回顾各方法原理、优缺点及其应用的基础上,分析地表粗糙度定量化常用方法:统计方法指数、地统计学指数和分形及多重分形模型。认为:1)差分GPS法、结构光激光扫描法、三维激光扫描仪法和近景摄影测量法将在亚毫米一,厘米级地表微地形测量及地表粗糙度多尺度特征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简单、方便的测针法可能在野外测量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2)以地表微地形测量技术为基础,在土壤侵蚀过程模型中亟需形成一套完整的“测量一定量化一模型应用”范式,同时应加强对地表微地形空间异质性和各向异性的研究,发展新的统一的地表粗糙度定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3.
适用于测钎法的土壤侵蚀最低模数阈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钎法具有布设简单、实施灵活、选材方便、成本低廉的优点,在土壤侵蚀监测,特别是生产建设项目土壤侵蚀监测工作中应用广泛,但在实际使用中具有局限性.根据测纤法可测量的精度及其测定原理,从理论上推算适用测钎法的土壤侵蚀模数最低阈值,对提高土壤侵蚀监测精度具有现实意义.结果表明:使用测纤法进行土壤侵蚀监测,月度、季度和年度的监测值可适用的土壤侵蚀模数最低阈值分别为1 452、484和121 t/(km2 ·a),低于该阈值,监测数据精度不能保证.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在土壤侵蚀监测中,土壤侵蚀强度低于此阈值的地区或时段,宜采用其他监测方法,以确保土壤侵蚀监测结果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4.
REE示踪条带施放法研究坡面土壤侵蚀垂直分布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室内模拟和野外小区试验,采用中子活化分析手段,进行了运用REE 示踪条带施放法研究坡面土壤侵蚀垂直分布的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示踪元素条带施放法研究土壤侵蚀,可定量分析黄土坡面不同坡段的相对侵蚀量,具有满意的试验精度,并揭示了产沙强度随坡长存在3 种变化模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土壤侵蚀的^137Cs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土壤侵蚀研究的 13 7Cs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的优点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土壤侵蚀和泥沙来源研究。中国土壤侵蚀的 13 7Cs法研究经历了 :模仿与个体探索、群体深入研究和国际合作研究、推广应用几个阶段。在世界上占据了应有的地位。中国 13 7Cs研究主要集中于 :13 7Cs本底值、土壤侵蚀量计算模型、土壤侵蚀速率和相对产沙量等几个方面。今后 13 7Cs与其他核素结合研究土壤侵蚀 ,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在一定的降雨条件下,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法与测钎法计算土壤侵蚀量并进行对比,分析两者相关性,对测钎法进行校准,以提高该方法的精确度。在雨强40 mm/h、降雨历时30 min、坡度8°、地表覆盖度0、初始土壤容重1.23g/cm~3、土壤含水量14.79%的试验条件下,测钎法计算的土壤侵蚀量结果小于人工模拟降雨法计算的结果,两者相差19%~30%。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测钎法结果与人工模拟降雨法结果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981,P0.05)。通过建立回归模型方程y=1.431x-27.237,可对同类条件下运用测钎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校正,使之更加接近真实的土壤侵蚀量。未来,进一步研究在不同条件下两者之间的关系,将为利用测钎法进行野外堆土坡面水土流失监测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持和决策指导。  相似文献   

7.
土壤侵蚀调查中的航空137Cs测量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放射性核素示踪法是土壤侵蚀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对土壤侵蚀放射性示踪测量方法国内外研究进展的介绍和分析,提出于航空放射性测量的土壤 蚀定量监测方法,并介绍了测量系统的组成,数据处理流程,放射性元素137Cs含量的计算方法以及土壤侵蚀模数的相关计算模型,为土壤侵蚀调查工作提供了一套高效,快捷方案,并指出当前有谱土壤侵蚀调查应用和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土壤侵蚀调查和绘制土壤侵蚀类型图,是制定水土保持规划和国土整治的基础工作。土壤侵蚀类型图是土壤侵蚀调查研究成果的综合反映。绘制土壤侵蚀类型图,用常规方法需要大量的野外调查和搜集资料工作,时间长,耗资多,而且在数据的可靠性和资料的适时性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如果利用航空象片与常规调查方法相结  相似文献   

9.
土壤侵蚀垂直分带是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分布的重要规律。本文通过野外细沟、浅沟侵蚀实测,航片判读和量算,小区域调查与制图等方法,对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垂直分带作了系统研究和划分,并提出两个水土保持重点带。通过系统的测量发现了以往被忽视但很重要的一个侵蚀带:细沟、浅沟侵蚀过渡带。提出浅沟、切沟侵蚀混交带的新概念。本文对塬区与丘陵区分别进行研究与划分,补充了塬区分带研究这一薄弱环节,对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制图和水土保持措施布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用稀土元素示踪法研究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空间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介绍一种利用核素示踪技术研究黄土高原不同地形部位土壤侵蚀量的监测新方法。试验结果表明,与中子活化分析技术相结合的REE示踪法可以定量地测定坡面不同地形部件瓣相对侵蚀量,且有较高的精确度及灵敏度,同时也可揭示侵蚀过程中相对锓蚀量沿坡面的变化趋势;还可反映野外全坡长小区土壤锓蚀的分布模式。室内我试验证明,该方法为土壤侵蚀的量化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动用REE示踪法对土壤侵蚀垂直分布的模拟试验研究,讨论了REE示踪法的基本原理,REE的选择与施放方法,模拟试验布设技术及示踪法的应用前景,室内试验表明:REE示踪法不仅可定量测定不同地形部位的相对侵蚀量,而且可提示降雨过程中各地形部位相对侵蚀量的变化趋势,为野外试验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土壤侵蚀影响因子的基础上,采用植被覆盖率、地面坡度、沟谷面积占坡面面积比、沟谷密度、崩塌面积占坡面面积比5个因素作为评价特征指标,建立了基于逼近于理想解的排序法(TOPSIS法)的土壤侵蚀等级划分的综合评判模型,并根据评判结果确定了土壤侵蚀等级。以某输变电工程建设开发项目为案例对该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原理简单,计算简便,评价结果合理,可为相关部门制定水土保持规划和治理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径流流量及含沙量自动动态测量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γ射线在泥沙中的衰减规律和水位测量方法,设计了径流泥沙含量和径流流量全自动测量系统。该系统包括自动采样、自动测量、数据分析输出及查询、操作控制系统等4个子系统。实现了实时、快速、动态地测量坡面径流流量与泥沙含量以及测量数据自动存取和远距离传输。大量试验测试表明该系统测量历时短、数据传输快捷、测量结果准确。系统不仅适合于室内土壤侵蚀试验中泥沙含量与流量的测量,而且可用于野外坡面土壤侵蚀试验小区长期定点监测和其他各种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用^137Cs法探讨苏南坡地的土壤侵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与黄土和红壤地区相比 ,学术界对苏南丘陵区土壤侵蚀的关注要少得多 ,也许是这里的土壤侵蚀的绝对数量不大 ,然而 ,苏南地区的土壤侵蚀引起的生态影响却不容忽视 ,如因土壤侵蚀造成的养分流失对水体的影响及土层减薄都远超过黄土区。为了探讨苏南土壤侵蚀的生态影响 ,首先是要了解土壤侵蚀的状况 ,在这方面 13 7Cs示踪法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 ,可是要使用此法 ,必须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确定研究区的背景值 ,二是建立估算土壤侵蚀的模型。经过较长时间的研究 ,确定苏南地区的 13 7Cs背景值为 2 2 0 0 Bq/m2 ;并根据基本物理含义 ,建立了耕地与非耕地的土壤侵蚀模型 ,用这 2个模型并借用其他学者提供的土壤沉积模型 ,对宜兴竹园及茶园两个坡地的土壤侵蚀与沉积作了估算。在此基础上 ,又尝试着简单探讨了土壤侵蚀引起的土层及养分流失的生态影响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南方Cass软件方格网法计算原理,并通过Trimble GPS RTK全站仪野外测量,Cass读取全站仪数据转换成.dat文件格式,展开野外测量点,生成里程文件,用方格网法计算土石方量。  相似文献   

16.
土壤侵蚀研究中核示踪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核示踪技术是研究土壤侵蚀的一种新技术。本文简述了土壤侵蚀研究中核示踪技术的应用现状,并介绍了一种新方法———稳定性稀土元素(REE)示踪法。该方法可定量测定坡面不同地形部位的相对侵蚀量,揭示侵蚀过程中相对侵蚀量沿坡面的变化趋势,还可反映野外全坡长小区土壤侵蚀的分布模式。应用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在土壤侵蚀时空分布、泥沙运移、沉积过程以及小流域泥沙来源等研究领域均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径流小区集流桶(池)泥沙含量快速测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径流小区作为土壤侵蚀监测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土壤侵蚀模型及预报中具有重大意义.快速准确地测量径流小区集流桶(池)中的泥沙含量直接决定了土壤侵蚀规律研究的科学性与土壤侵蚀预报的可靠性.搅拌法取样测量含沙量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传统含沙量测量方法.但据实际观测,北京土石山区的粗砂多砂区采用该方法测得的含沙量明显偏小,土壤侵蚀量观测精度受到严重影响.为此,在北京地区,采用北京师范大学研发的全深剖面采样器来采集径流小区集流桶(池)水样以测量含沙量,并对设备进行更新.本研究拟根据北京地区的实际工作经验,简要探讨该设备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实验室水样的快速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张加琼    尚月婷  白茹茹  殷敏峰  党真    杨明义    肖海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3):55-61
[目的]掌握稀土元素(REE)示踪土壤侵蚀和泥沙来源的方法,明确其不确定性来源,对正确运用该方法获得可靠的侵蚀速率和泥沙源地贡献结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前人运用REE示踪土壤侵蚀速率和泥沙来源的研究成果,总结了REE示踪土壤侵蚀的基本技术路线及其在水蚀、风蚀和泥沙来源研究中的应用,探讨了REE示踪土壤侵蚀和泥沙来源研究中的不足。[结果]分析认为REE虽是理想的示踪剂,但REE示踪法仍存在影响示踪土壤侵蚀和泥沙来源准确性的关键方面需要改进,包括REE与土壤结合方式与机理、长期监测或复杂环境下随淋溶、径流的迁移以及植被吸收利用等。在未来研究中应重点关注大量释放REE对土壤、植物、环境健康的影响以及REE示踪法与复合指纹识别法的结合运用等。[结论]研究结果为提高REE示踪土壤侵蚀结果的准确性,运用该方法开展其他侵蚀类型研究,与复合指纹识别法结合辨别大区域的泥沙来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聂国辉  叶永棋  叶碎高  开美玲 《土壤》2009,41(2):303-307
Cs-137示踪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的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土壤侵蚀研究.本文在非耕地土壤侵蚀模型的基础上,在浙江省天台县典型区域内,得出Cs-137基准值为2382.02 Bq/m2,土壤Cs-137剖面分布函数为 Cs = 243.73e-0.113z,同时分析了非耕地典型坡面上不同部位的侵蚀与沉积规律.结果表明: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土壤表层20 cm以内的范围,坡地土壤净流失上部大于中下部,在距坡脚附近有土壤沉积现象.坡面不同部位的土壤侵蚀速率并不随着坡长的增加而简单地增大,而是随地表植被结构和覆盖度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20.
土壤侵蚀稀土元素示踪法操作技术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作为研究土壤侵蚀垂直分布的一种新方法,较详细地描述了稀土元素示踪法的原理与操作技术;通过实例说明了诸如示踪元素的选择原则,施放量的计算,施放方法及其注意事项等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给出了利用本法研究土壤侵蚀的精度计算公式。室内外试验的结果表明:我们所提出的REE示踪法研究土壤侵蚀操作技术是正确可行的,能够满足研究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