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木霉菌对植物病原真菌拮抗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3,(4):369-371
木霉菌是重要的植物病害生防菌。通过对峙培养法,测定了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菌株NF9和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菌株TY对3种土传植物病原真菌的体外拮抗作用。结果表明,这2株木霉菌对黄瓜枯萎病菌、西瓜枯萎病菌及茄子白绢病菌均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不同木霉菌株间拮抗效果存在差异,哈茨木霉菌株NF9优于绿木霉菌株TY。  相似文献   

2.
保护地土壤生防木霉菌种群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传统的形态学特征和分子方法(ITS、TEF序列和UP-PCR)研究了蔬菜保护地土壤中木霉菌种群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提交genbank 11个木霉种的序列,分别为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黄绿木霉(Trichoderma aureoviride)、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非钩木霉(Trichoderma inhamatum)、微孢木霉(Trichoderma minutisporum)、长孢木霉(Trichoderma longipile)和粘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木霉菌24个菌株经UP-PCR扩增,引物AS4、AS19、L45扩增出一条500 bp大小的木霉菌种的特征性谱带,其他谱带则为多态性谱带,多态性达93.5%;营养条件、杀菌剂及土壤因素对不同种木霉菌的影响不同,得到2株适应性较强的木霉菌株,有望成为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3.
对采集于辽宁省药用植物62份土壤样品的木霉属真菌进行分离,获得木霉属真菌78株,采用形态学方法从中鉴定出9种木霉属真菌,分别是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绿色木霉(T.viride)、粗壮木霉(T.strigosum)、长枝木霉(T.longibrachiatum)、卷曲木霉(T.spirale)、钩状木霉(T.hamatum)、康氏木霉(T.koningii)、顶孢木霉(T.fertile)和多孢木霉(T.polysporum).其中哈茨木霉分离到34株,占分离到木霉菌总数的43.6%.采用对峙培养法,共筛选出对5种靶标菌抑制率大于70%,对靶标菌菌丝抑制作用明显的菌株4株,其中哈茨木霉2株,绿色木霉1株,钩状木霉1株.  相似文献   

4.
为了优化高效拮抗生防菌哈茨木霉T2-16的EMS诱变条件,构建哈茨木霉T2-16突变体库,为哈茨木霉功能基因组研究奠定材料基础,以哈茨木霉T2-16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以0~0.6 mol·L-1 EMS溶液分别处理不同浓度孢子0~6 h,明确适于哈茨木霉诱变的EMS最佳浓度、处理时间和孢子浓度。以最适参数诱变处理野生型菌株,进行生长势、拮抗能力和生防效果比较。结果显示,0.4 mol·L-1 EMS溶液处理浓度为106 ·mL-1的孢子4 h,其致死率接近70%,诱变效果最佳。经生长势、拮抗能力和生防效果比较发现,生长势呈正向突变占有率达46.20%,其中,16株突变菌株拮抗作用明显增强,T42和T62的生防效果分别高出野生型菌株31.64%和27.91%,为研究哈茨木霉与生防相关的功能基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前期形态学分类及大量RAPD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在RAPD扩增45号哈茨木霉菌株获得的1条特异性片段,将其成功转化为1个稳定的SCAR标记.结果表明,该SCAR分子标记具有种的特异性,可将哈茨木霉属与其他木霉属分开.利用该标记对供试的45个木霉菌菌株进行PCR特异性扩增时,哈茨木霉菌菌株均能扩增出1条779 bp的DNA条带,不属于哈茨木霉的菌株则无扩增产物.  相似文献   

6.
哈茨木霉菌株WY-1对番茄的促生防病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菌株WY-1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方法,测定不同浓度及施用方式对番茄幼苗的促生作用及常见病害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哈茨木霉菌剂浸种、灌根处理对番茄植株均有较好的促生作用,相对较为适宜的处理浓度为106CFU/m L;孢子浓度为106CFU/m L的哈茨木霉菌剂对番茄白粉病、灰霉病、叶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喷药后15 d对白粉病的相对防效为82.15%,对灰霉病、叶霉病喷药后接种、接种后喷药的相对防效分别为77.98%、56.82%和82.66%、72.37%。  相似文献   

7.
木霉既能够防治植物病害,还能促进植物生长,具有较高田间应用价值。为促进促生性木霉菌株的开发利用,以不同地区采集到的土壤和树皮样品中分离到的137株木霉菌株为参试菌株,利用平板对峙法初步筛选出对枯萎病菌、灰霉病菌拮抗效果较好的40株,根据菌株产滤纸酶活性、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几丁质酶活性测定结果进一步复筛出20株木霉菌,用于温室试验效果评估。结果表明:在番茄上接种各木霉菌株的孢子悬浮液,接种后45d测量、比较各菌株对番茄促生效果,最终筛选出的7株木霉菌可明显提高番茄株高、增加茎粗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具有高效促进番茄生长作用,鉴定结果显示其中4株为哈茨木霉,2株为深绿木霉,1株为未知木霉属菌株。  相似文献   

8.
土壤中木霉的分离纯化以及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土壤中分离纯化获得3个木霉集合种: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和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用这3种木霉菌分别与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a)和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作平板对峙培养及显微观察,测定木霉菌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3种木霉菌对供试的2种病原菌抑菌强度不同,其中绿木霉对小麦纹枯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都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显微观察到木霉菌对病原菌菌丝的缠绕、使病原菌菌丝细胞质变稀薄、菌丝解体等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提高木霉菌的生物防治效果。[方法]研究了哈茨木霉T2菌株对3种病原真菌(齐整小核菌、立枯丝核菌和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分析其对7种杀菌剂的耐药性,并探讨了哈茨木霉T2菌株与杀菌剂联用对立枯丝核菌和齐整小核菌的抑制作用。[结果]哈茨木霉T2菌株对病原真菌的抑制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处理后120 h其对齐整小核菌、立枯丝核菌、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率最高,分别为63.10%、65.64%和33.84%。哈茨木霉T2菌株对多菌灵的耐药性最强,EC50为4 345.32 mg/L。在浓度为800 mg/L时多菌灵对哈茨木霉T2菌株的抑制率为13.73%,当浓度在50 mg/L以下时抑菌率几乎为0。哈茨木霉T2菌株对代森锰锌、露星较敏感。[结论]哈茨木霉T2菌株与甲霜灵联用,能明显抑制齐整小核菌、立枯丝核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利用农业废弃物制备生物腐植酸的工艺条件,本研究筛选具有木质纤维素腐殖化功能菌株并复配高效微生物菌剂,研究发酵条件对生物腐植酸产量的影响,探究制备获得的生物腐植酸产物的结构特性。本研究以小麦秸秆为主要底物共筛选获得14株腐殖化功能菌株,其中哈茨木霉DLT21、绒毛木霉DLS32、裂褶菌JLD3和拟康氏木霉DLS12腐植酸产量显著高于其他菌株,4株菌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并且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系互补。利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发酵获得的最佳生物腐植酸制备条件为:麸皮为碳源、豆粕为氮源、麸皮与豆粕质量比为1∶0.8、初始含水率为70%、接种量为107个·g-1(以干质量计),在此条件下发酵20 d,腐植酸产量达338 mg·g-1。与商品腐植酸相比,本研究制备获得的生物腐植酸具有更高的N、H元素含量以及更多的羟基、亚甲基和酰胺基官能团。  相似文献   

11.
常瑾  陶贵荣  陈玉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608-10610
[目的]研究青菜的水培技术,筛选青菜最适营养液配方。[方法]以上海青为试材,采用静止营养液培养方式,设置5种营养液配方,定期测定青菜的株高、根长、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叶绿素及硝酸盐含量等指标,比较青菜在5种配方中的生长状况。[结果]5种营养液配方中,以配方4(N11.4mmol/L,P2.2mmol/L,K6.8mmol/L,Ca2.0mmol/L,Mg3.5mmol/L,S4.3mmol/L)对青菜生长的效果最好,在配方4中生长的青菜的株高、根长、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平均值高1.06cm、4.60cm、8.80g/株、769.80mg/株、0.54mg/g;硝酸盐含量低于平均值8.00mg/kg。[结论]配方4由于营养液成分较均匀,更有利于青菜的生长,因此可作为水培条件下青菜高质丰产的最佳营养液配比。  相似文献   

12.
在形态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分子鉴定手段对芽孢杆菌NY3进行分类鉴定;并将芽孢杆菌NY3进行液体发酵培养,在温室条件下,研究NY3菌株对鸡毛菜(Brassica chinensis)的促生效果。依据NY3的培养性状、显微特征描述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菌株NY3属于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在温室盆栽试验中,添加NY3菌剂的各处理生物量、叶绿素均比CK增加,其中,添加1.0 mL(T_3,有机无机复混肥+NY3菌剂1.0 mL,含芽孢杆菌1.0×10~9 CFU)增产最高,鲜重、干重比对照组分别提高20.28%、14.34%。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比较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抗药性标记菌株TUV-13和野生型菌株T2-16对水稻生长影响的差异,筛选出对水稻生长有更好促进作用的菌株,进一步推动木霉生防菌株在水稻上的应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TUV-13和T2-16孢子悬浮液对水稻进行人工接种(浸种处理),确定最适浸种浓度;室外盆栽试验采用常规方法测定水稻各个生长势指标。[结果]确定TUV-13和T2-16最适浸种浓度均为1×105个/ml;用此浓度的孢子悬浮液浸种均能提高种子活力,且TUV-13对水稻萌发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幼苗鲜重比经T2-16浸种处理增加4.85%,活力指数提高5.96%。盆栽试验显示,2个处理均能促进水稻植株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经TUV-13孢子悬浮液浸种的效果最显著。[结论]TUV-13对T优6135的生长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显示出TUV-13在水稻应用上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4.
木霉生防菌对大豆幼苗的促生作用及对根腐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木霉菌对大豆幼苗的促生作用及对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方法]用6株木霉菌剂处理土壤进行盆栽试验,测定大豆植株的形态指标及根腐病的发生情况。[结果]供试木霉菌株均能促进大豆植株生长,其株高、茎粗、根长、干物质积累均比对照增加。木霉菌株制剂均可减轻根腐病的发生,当浓度为5×108个/g时,防效均在70%以上。不同菌株对大豆植株的促生和对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不同。[结论]木霉菌能促进大豆的生长和降低根腐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NaCl胁迫对不同生育时期小白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进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9):4278-4279,4283
研究了NaCl胁迫对不同生育时期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L.)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白菜幼苗对NaCl胁迫的反应最敏感,50 mmol/L的NaCl胁迫下根系活力显著下降,100 mmol/L的NaCl胁迫下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150 mmol/L的NaCl胁迫下小白菜地上部鲜重和植株鲜重显著降低;200 mmol/L以内的NaCl胁迫对种子发芽无显著影响;成株期NaCl胁迫反而对小白菜根系活力和产量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在Cd、Pb、Zn污染的土壤上,石灰和泥炭配施对小白菜生长状况及对营养元素(N、P、K)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L)、石灰加低量泥炭(LP1)、石灰加高量泥炭(LP2)处理都消除了重金属的毒害症状,显著促进小白菜的生长,生物量较对照提高2—5倍。茎叶鲜重总体上看LP1>LP2>L。L、LP1、LP2处理显著降低小白菜N、K的含量,而P的含量则没有显著降低。小白菜N、P、K含量的降低主要是生长稀释效应引起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Fe、Zn对上海青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生化的影响。[方法]以上海青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Fe、Zn污染对上海青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低浓度(≤0.05mmoL/L)的Fe^2+、Zn^2+对上海青白菜萌发率、鲜重、叶绿素含量无明显影响;浓度过高就会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Fe^2+、Zn^2+浓度增大,上海青白菜的鲜重、叶绿素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随Fe^2+浓度的增高,上海青白菜植株内的过氧化氢酶活性逐渐升高;Zn^2+表现出先促进后抑制,在浓度为0.25mmol/L处酶活性最大。[结论]Fe、Zn胁迫对上海青种子的萌发影响不大,对幼苗的生长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田间条件下小白菜对外源Cd的动态吸收特征,为Cd污染土壤上蔬菜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微区试验,共设4个Cd浓度处理,即0(CK)、1、2、5 mg/kg,每处理3次重复,研究外源Cd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及小白菜对外源Cd的动态吸收特征。[结果]随着外源Cd浓度的升高及生长时期的延长,Cd对小白菜生长的抑制加重。5 mg/kg处理55 d时,小白菜的根长、株高、生物量较CK下降幅度均达到最大。任一Cd浓度下小白菜的Cd含量在前45 d快速增加,45 d后增速放缓,地下部Cd含量在55 d达到最大值,地下部平均Cd含量是地上部的1.62倍。[结论]Cd对小白菜的生长作用受Cd污染浓度、生长时期双重影响,且不同外源Cd浓度下小白菜各部位对Cd的吸收在不同生长时期呈现动态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外源水杨酸浸种对盐胁迫下小油菜幼苗根系生长和生理特征的影响。[方法]以"五月慢"小油菜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砂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SA浸种对盐胁迫下的小油菜幼苗地下部干重、根长、根表面积、地下部SOD和POD活性的影响。[结果]清水浸种时,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大,根长、根表面积和地下部干重逐渐减少,50 mmol/L盐胁迫处理SOD和POD的活性增加。在无胁迫条件下,随着水杨酸浸种浓度的增加,各项指标均呈现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当水杨酸浸种浓度为1.0 mmol/L时,增加的幅度最大,效果最佳。不同浓度的SA浸种对盐胁迫具有不同的缓解效果。[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小油菜抗盐胁迫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藻毒素对青菜生长的影响及其在幼苗体内的积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青菜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藻毒素(MC)对其发芽、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及MC-LR和MC-RR在幼苗体内的积累.结果表明:随着MC浓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没有显著差异,但发芽势受到明显抑制.与对照相比青菜幼苗的株高、根长、鲜重和干重均显著降低.MC对青菜幼苗体内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具有不同影响,高浓度MC对酶活性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幼苗体内MC-LR和MC-RR积累含量随着MC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但MC-LR和MC-RR的生物富集系数(BCF)随着MC浓度的增加而减小.结果显示MC可在青菜幼苗体内积累,这可能产生潜在食品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