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研究盐度对紫海胆受精、孵化、胚胎发育、浮游幼体生长发育、摄食和变态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实验室培养幼体的方法,设置了不同盐度(15、20、25、30、35和40)的水体,对紫海胆的胚胎和浮游幼体进行实验。结果显示,紫海胆在盐度20~35范围内的受精率超过95%,但在盐度15和40下无法受精;盐度30下胚胎发育最快,孵化率显著高于其他盐度,为89.8%;浮游幼体期适宜盐度为25~35,最适盐度为30,盐度20和40下幼体仅能发育至八腕幼体Ⅰ期,而盐度15下幼体发育受抑制,一直停留在四腕幼体阶段,7 d后死亡;盐度为15~40时的八腕Ⅳ期幼体在72 h的变态率超过21.4%,其中盐度30下幼体变态率最高,为54.7%,且变态速率最快,能在24 h时出现稚胆。浮游幼体在盐度35时前侧腕和口后腕生长最快,胃面积在盐度30时最大,摄食率在盐度30时最大。研究表明,盐度对紫海胆的早期发育有较显著的影响。本研究能够为紫海胆人工育苗培育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以光棘球海胆为母本,中间球海胆为父本进行杂交试验及苗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筛选同时得到自然成熟的父母本精、卵,在比正常海胆自交精子量高40倍以上的精子作用下,杂交受精率为2.5%.在适宜的水温、光照及饵料等的培养条件下,杂交海胆能够生长附着变态,变态时间与母本相近.培育出的杂交海胆外部颜色及棘色、棘长介于两亲本之间.杂交海胆经过6~7个月的中间暂养,出苗量为0.6×10~4个/m~3,个体壳径3~30 mm,平均壳径8.8 mm.  相似文献   

3.
中间球海胆与光棘球海胆杂交及子一代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8,自引:8,他引:8  
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中间球海胆与光棘球海胆的繁殖时间有差异。但通过筛选能够同时得到自然成熟的精卵,在比正常海胆自交精子量高20-40倍的精子作用下,中间球海胆为母本,光棘球海胆为父本,杂交受精率为47.1%,而反交的受精率为1.9%,正反交受精率均低于自交组。在适宜的水温,光照及饵料等培养条件下,两杂交组均能够生长,附着变态,并且变态时间与母本相近。  相似文献   

4.
四种海胆杂交的可行性及子代的早期发育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常亚青 《水产学报》2000,24(3):211-216
报道了中国北部沿海马粪海胆、海刺猬、光棘球海胆三种主要海胆与引自日本的中间球海胆四种海胆之间的不同组合的杂交试验及其子代浮游幼体及幼海胆的早期生长发育.结果表明,采用生殖调控可使不同海胆达到同步繁殖,在8~24℃下各种海胆杂交组合的受精率与亲本亲缘关系有关,同时受到双亲繁殖适宜温度的影响,受精率介于0~69.6%之间,均低于自交组.以马粪海胆和海刺猬为亲本的正反交、以马粪海胆和中间球海胆为亲本的正反交以及马粪海胆()×光棘球海胆()各组杂交胚胎均可发育至四腕幼虫,但畸形率较高,浮游时间比自交组延长3~10d,在其中的3个杂交组得到了幼海胆,经过14个月的室内培育,杂交组成活率低于自交组,壳直径达2.59~2.88cin.  相似文献   

5.
通过室内试验和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了光棘球海胆受精卵发育的生物学零度及有效积温。试验结果表明:光棘球海胆受精卵发育的生物学零度为4.66℃;受精卵发育至棱柱幼体的有效积温为482℃.h;受精卵发育至初期稚胆的有效积温为350℃.d。  相似文献   

6.
海胆规模化杂交育苗,受精率为33%,适宜的水温、光照及饵料等培养条件下,杂交海胆能够正常生长和附着变态,变态时间与母本相近。用0.1mol/L的KCl诱导5 min,杂交海胆全部变态。杂交海胆壳径>2~3 mm剥离进入网箱培育,有利于快速生长。稚胆培养温度以12~15℃为宜。  相似文献   

7.
采用二氧化碳法和强酸法模拟海水酸化效应,研究两种海水酸化模式对中间球海胆早期发育及存活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两种海水酸化模式均能降低中间球海胆胚胎的上浮率和四腕浮游幼体的存活率;显微观察得知,两种海水酸化模式下,中间球海胆四腕浮游幼体均出现对称性缺失和骨针外露现象,且对称性缺失程度随海水pH的降低而升高;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两种海水酸化模式下,中间球海胆四腕浮游幼体骨针的表面及横截面均有溶蚀痕迹,且溶蚀程度随海水pH的降低而加剧。结果提示,海水酸化可通过降低胚胎上浮率、浮游幼体存活率以及破坏幼体对称性和骨针结构影响中间球海胆的早期发育及存活。  相似文献   

8.
大连紫海胆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本文就大连紫海胆人工育苗的主要技术环节以及种海胆成熟度鉴别等进行了探讨。1988的试验结果表明:使用0.5M的KC1诱导采卵并按卵与精子1:1000的密度人工授精,受精卵按1~2个/毫升孵化,浮游幼体按0.2~0.8个/毫升培育并以牟氏角毛藻为主单一或混合投喂,稚海胆前期以底栖硅藻,后期加喂石莼或者剥离后投喂石莼或人工配合饲料,整个育苗工艺基本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盐度对菲律宾蛤仔浮游幼体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研究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受精卵在26℃水温下的最适孵化盐度为23 8~34 8,孵化率平均在80%以上;盐度38 3和21 2组,对受精卵的孵化有一定负面影响,孵化率为30%~60%;盐度低于15 9,受精卵基本上不能孵化;盐度29 5为幼体生长的最适盐度,8d可生长成下潜幼体,平均日生长16μm,成活率90%,盐度高于或低于29 5,其幼体的存活和生长都受到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盐度对克氏原螯虾受精卵孵化的影响.水温25 ℃条件下,盐度0~8时克氏原螯虾的受精卵均可孵出幼体.但以盐度0~4时孵化率较高,每个亲体平均孵出的幼体数量较多,高出此盐度范围时孵化率明显降低,且随着盐度升高,孵化时间延长.试验表明,0~4的盐度为克氏原螯虾孵化的适宜盐度,孵化率较高,孵化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1.
王波 《齐鲁渔业》2002,19(9):3-3
球海胆属(Sh。楷叫优。ntrotu抓9海胆世界上共有十几种,光棘球海胆(S.n。;d u s)和中间球海胆(S.fll。。。。巾l。)是我国北方主要的经济品种,其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开展海胆人工育苗和增养殖是海胆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而掌握其胚胎和幼虫生长发育的区别,不仪对苗种生产有帮助,而且对海胆资源的保护利用十分有利。 1卵及胚胎 光棘球海胆的卵径为106 pITI左右,黄色;中间球海胆90 pill左右,橙色,其卵径比光棘球诲胆小一点。受精膜举起后,光棘球海胆的卵径为  相似文献   

12.
中间球海胆饥饿代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 2 0 0 2年 4月至 5月测定了饥饿状态下中间球海胆 (Strongylocentrotusintermedius)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变化情况 ,得出海胆饥饿后耗氧率、排氨率及氧氮比变化曲线 ,并对海胆性腺主要成分进行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表明 :随饥饿时间的延长 ,中间球海胆的耗氧率呈“稳定、急速下降、再稳定”的阶段性变化 ,在整个饥饿期间内下降了 4 5 .6 % ;排氨率经短暂稳定后 ,先上升再阶段性下降 ,实验结束时共下降了 32 .33% ;氧氮比则表现出平稳、下降、上升的趋势。组织化学的测定结果是海胆饥饿前后性腺的主要变化成分为蛋白质和糖类 ,综上可认为 ,海胆饥饿后能源物质利用顺序为 :蛋白质 糖类、蛋白质、蛋白质 糖类  相似文献   

13.
(续上期)1 9 海胆育苗常用的设施与器材海胆的人工育苗过程大致可以分为浮游幼体培育和稚海胆培育两个不同的培育阶段,两阶段使用的设施、器材以及培育方法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浮游幼体阶段的培育方法和设施器材与海参的前期培育相似,稚海胆阶段的培育方法和设施器材与鲍的  相似文献   

14.
1.4.1受精卵的孵化:经洗卵后的受精卵,既可在原水槽中进行小水体孵化,也可移至培育水池中进行大水体孵化。在生产性育苗中,受精卵的孵化密度一般控制在10~20个/ml左右,水温高则孵化密度应适当减少。另外,海胆的卵为沉性卵,孵化时受精卵都沉积于孵化容器的底部,因此,受精卵的孵化密度还与孵化容器的形状及其底面积大小相关,若孵化容器深且底面积小,  相似文献   

15.
中间球海胆(♀)×光棘球海胆(♂)F1代的生殖腺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中间球海胆(♀)与光棘球海胆(♂)杂交F1代的生殖腺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与母本中间球海胆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间球海胆的生殖腺颜色一般呈橙色或橘黄色(不同发育时期有所不同),结构致密;杂交海胆中有约90%表现为橙色和橘黄色,约10%呈黄色和浅棕色,约20%的个体生殖腺结构疏松,且和发育周期及色泽无关。杂交海胆的生殖腺指数与中间球海胆的变化基本一致,并且雌雄个体差别不明显。杂交海胆在生殖腺发育的整个过程中,生殖腺指数虽然也出现周期性的变化,但组织切片观察发现杂交海胆生殖腺发育不能象母本一样有明显分期,只有个别雌性个体能产生成熟卵细胞,雄性个体未见成熟精子。  相似文献   

16.
采用静态毒性试验方法,在水温(21±0.5)℃、盐度32条件下,研究Zn、Hg、Cu、Pb、Cd单独暴露对光棘球海胆的精卵结合和胚胎发育的毒性作用。观察了5种重金属对光棘球海胆精子超微结构的损伤。试验结果表明,3个暴露浓度下,5种重金属均可导致光棘球海胆受精率极显著下降,胚胎延滞率和胚胎畸形率极显著上升,并呈剂量—效应关系。5种重金属对海胆精子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可能是导致海胆受精率降低、胚胎延滞率和畸形率升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纤细角毛藻(Chaetoceros gracilis)、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及混合藻(金藻和角毛藻1∶1混合)投喂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研究了微藻饵料对紫海胆浮游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饵料对紫海胆浮游幼体生长发育的效果有差异,金藻是最佳饵料品种,角毛藻次之,其后分别为巴夫藻、小球藻和混合藻,扁藻不适于作为紫海胆浮游幼体的开口饵料。就饵料种类而言,金藻作为紫海胆浮游幼体饵料的成活率可达(23.12±1.8)%,显著高于其他单胞藻类(P<0.05)。就发育速度而言,以角毛藻和金藻混合喂食的海胆浮游幼体整体发育速度最快,幼体平均体长为(885.25±30.49)μm,显著高于其他5种处理(P<0.05);投喂巴夫藻的浮游幼体前期生长较慢,体长为(337.98±24.56)μm,后期较其他单胞藻类生长快,体长可达(580±32.95)μm,适宜作为紫海胆浮游幼体后期饵料。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高温和低盐对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早期胚胎发育进程的影响, 本研究利用中心复合设计(CCD)和响应曲面分析法(RSM), 开展不同温度(12~26 ℃)和盐度(22~34)对中间球海胆胚胎发育早期进程的联合效应研究, 旨在建立温度和盐度对中间球海胆胚胎发育进程的定量关系模型, 并通过统计优化方法得出温度和盐度的最佳组合。结果显示, 在实验设定的温度和盐度范围内, 随着温度的升高, 中间球海胆早期胚胎发育时间呈现出先缩短后延长的趋势; 随着盐度的降低, 中间球海胆胚胎发育早期时间延长。温度的一次效应、二次效应和盐度的一次效应均显著影响(P<0.05)中间球海胆胚胎发育早期进程; 温度一次项系数的绝对值均大于盐度的一次项系数; 温盐的联合效应对中间球海胆胚胎发育早期进程的影响不显著(P>0.05)。实验建立的 2 细胞期、8 细胞期、16 细胞期、囊胚期、上浮期和四腕幼虫期发育进程模型方程决定系数分别为 0.9576、0.9508、0.9689、0.9932、 0.9681 和 0.9763。模型优化和验证试验得出, 温度 20.47 ℃和盐度 31.46 时, 中间球海胆 2 细胞期、8 细胞期、16 细胞期、囊胚期、上浮期、四腕幼虫期的发育时间最短, 分别为 1.28 h、2.07 h、3.31 h、4.14 h、11.28 h 和 47.31 h。 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和低盐会延长中间球海胆早期胚胎发育时间。  相似文献   

19.
本对紫海胆工厂化育苗的主要技术环节以及海胆成熟度鉴别等进行了探讨。2001年4月~6月的生产结果表明:使用0.5mol/LKcl诱导海胆排放。经过人工授精,并进行洗卵措施后,受精卵按1~2个/ml的密度进行孵化。浮游幼体按0.4~0.7只/毫升培育,以牟氏角毛藻为主,单一或混合投喂金藻、扁藻。稚海胆前期以底栖硅藻为食,后期加喂藻浆、江蓠浆或剥离后投喂石莼、江蓠等。如此可达到海胆苗8~10mm,3000粒/m^2的生产水平。整个育苗工艺达到工厂化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20.
采用7种单胞藻饲育杂交海胆浮游幼体以研究其饵料效果。结果表明:简单角刺藻是最佳的饵料品种,牟 氏角毛藻稍次之,再次分别为:盐藻,湛江叉鞭金藻。而小新月菱形藻,扁藻,小球藻均不适合作为杂交海胆浮游幼体的 饵料。对优选出的几种饵料进行混合投喂时,则以简单角刺藻与盐藻混合的饵料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