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荔枝蝽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荔枝蝽[Tessaratoma papillosa(Drury)]是为害荔枝、龙眼的重要害虫之一,主要以若虫和成虫吸食荔枝嫩梢、花穗和果实,还传播龙眼鬼帚病,严重影响果树生产和果品品质.本文从种植抗性品种、预测预报、人工防治、药剂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面总结了目前防治荔枝蝽的主要方法,介绍了蝽类和荔枝蝽信息素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并对荔枝蝽的防治方法进行了展望,探讨其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
2002~2015年,在良垌镇、新民镇、青平镇、石颈镇、河唇镇的不同类型果园,定期调查荔枝第一次生理落果至采果期结束的落地果实,采集回室内观察。结果表明:廉江市荔枝蒂蛀虫发生世代数和主害代稳定;不同荔枝品种发生期及受害时间差异较大;不同荔枝品种虫口密度及受害程度差异大;虫口密度和种群数量变动与荔枝花果期密切相关。建议采取荔枝园间伐回缩技术,改善荔枝园生态环境等农业措施及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于成虫羽化高峰期和卵孵化高峰期喷施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
荔枝裂果原因及防治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庆其 《福建热作科技》2005,30(4):32-32,31
通过对莆田市荔枝裂果的情况进行观察与研究,并通过田间防治实践,初步筛选并提出了荔枝裂果的原因和适宜当地的荔枝裂果防治方法,为大田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总结蜜丁香荔枝高接换种及其栽培技术,包括砧木的培育、嫁接、肥水管理、保花保果与疏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为改良荔枝品种及解决荔枝生产上存在的丰产不丰收等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天牛在龙眼荔枝的发生为害及防治沈育才(诏安县农业局363500)天牛是龙眼、荔枝的重要害虫,主要有龟背天牛和星天牛等,均属于鞘翅目,天牛科.近年来,在龙眼、荔枝发生普遍,为害日趋严重,笔者对其不同虫态发生为害情况进行观察并提出防治方法.1、害虫来源为...  相似文献   

6.
介绍荔枝花期调控、放蜂或进行人工授粉和用生长调节剂保花、保果,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可使荔枝坐果率明显提高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如何提高荔枝干的加工与保存质量,是提升荔枝干的市场知名度,扶持荔枝干产业化生产的一个重要课题,作者结合多年来第一线的生产经验,就荔枝干的加工与保存操作要点做详尽介绍,并提出在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意在通过规范生产与操作,提高荔枝干的整体质量水平和市场信誉度.  相似文献   

8.
介绍荔枝尖细蛾、荔枝蒂蛀虫、龙眼亥麦蛾梢果三种蛀虫的不同为害特点,阐述其发生规律,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龙眼幼果期荔枝蝽的防治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龙眼幼果期荔枝蝽(TessaratomapapilosaDrury)若虫密度与落果率的相关性及防治指标。结果表明,龙眼幼果期幼龄树及成龄树2龄若虫密度防治指标分别为1.6头/果穗和1.2头/果穗,而相应的有虫果穗率分别为33%和26%。同时,根据福建龙眼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同产量、价格相应的虫口密度及有虫果穗率的防治指标,为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海南儋州特色果园荔枝、柚子等热带果树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的试验和调查数据为例,对热带果树的绿色防控模式从控制潜能和环境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对比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绿色防控模式下柚子园内柑橘红蜘蛛、柑橘蚧壳虫、柑橘潜叶蛾及荔枝园内荔枝蒂蛀虫、荔枝蝽象、荔枝卷叶蛾、龟背天牛等优势害虫的控制效果明均显优于常规防控区;每667 m2果园实施绿色防控的柚子和荔枝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均比常规防治下有所增长,总效益分别增长1 603.8元和1 125.5元。因此,科学应用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用量,改善生态环境,逐步增强天敌对优势害虫的控制能力,这在果树害虫生态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荔枝是我国南方一种重要的热带、亚热带水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商业潜力.然而,在高温高湿季节,采后荔枝果实极易发生腐烂变质、果皮褐变、病原菌侵染等品质劣变现象.因此,荔枝果实除鲜食外,常被加工成不同的商业产品,特别是荔枝果干.干制荔枝由于干制加工时间较长,易发生果皮褐变,导致其外观色泽、产品质量和风味丧失,最终限制荔枝...  相似文献   

12.
荔枝褐变损失估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荔枝褐变损失估计是荔枝褐变控制的重要环节,以兰竹荔枝为材料,研究由于果皮褐变导致荔枝的损失;在调查兰竹荔枝褐变情况的基础上,分析果皮褐变对荔枝感官品质和销售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褐变等级达到Ⅲ级时会对荔枝的感官品质和销售价格产生显著影响.按照不同褐变等级与损失率之间的关系,采用回归分析,建立的兰竹荔枝果肉风味、可溶性固形物和经济的损失率最佳估测模型分别为:逻辑斯蒂模型FALR=62.279 8/[1+EXP(5.086 8-1.241 0X)]、逻辑斯蒂模型TSSLR=37.120 6/[1+EXP(5.474 0-1.689 7X)]和线性模型ELR=-24.671 0+19.347 0X.采用上述模型对福建省兰竹荔枝常温下贮藏的逐日经济损失进行了量化估计,结果发现,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兰竹荔枝的经济损失逐日加重.本研究为荔枝褐变的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荔枝叶瘿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荔枝叶瘿蚊(Mayetiola sp)是国内首次报导的荔枝新害虫。在广州一年发生6代,以幼虫在被害叶上越冬。蛹期11—14天,成虫寿命1—2天,卵期2—4天,幼虫期14—39天。越冬幼虫期可达240余天。成虫产卵于嫩叶背面,幼虫孵出后侵入叶肉并发育形成疱状突起的虫瘿,通常一叶多瘿。幼虫老熟后离瘿入土化蛹,大多数是被蛹,但也有围蛹。本文描述了各期虫态的形态特征。温湿度及荔枝品种对叶瘿蚊种群数量影响极大,“三月红”对其幼虫有高度的生理抗性。目前已发现5种瘿内幼虫的寄生蜂。每年春天,于越冬幼虫离瘿入土或成虫羽化出土前用辛硫磷进行土表施药,对压低第一代虫口密度效果显著;氧化乐果或喹硫磷、杀虫双、杀虫单、敌杀死等与敌百虫混合喷雾对卵及初孵幼虫均有明显的防效。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四川泸州2004~2011年荔枝产量与同期光、温、水等气象条件的对比发现,泸州荔枝产量丰歉与荔枝结果母枝的生长发育、花芽分化、开花以及果实发育等不同生长阶段的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深入分析气象因子与泸州晚熟荔枝生长发育的关系,找出制约泸州荔枝丰歉的气象指标,在未来荔枝种植布局和防御措施上,主动避开不利气象因子的影响,充分发挥泸州晚熟荔枝优势,提高荔枝产量。  相似文献   

15.
在建设热带现代农业中,如何把特色产业尤其是荔枝产业纳入旅游岛产业结构体系下优化发展,满足游客需求,促进职工增收。东路农场积极发展“东妃”荔枝产业,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品质,努力使游客吃得到、吃的放心、吃的美、吃得有品位。为食者造福,为种者谋利。  相似文献   

16.
In an attempt to obtain shelf-stable litchi fruit with preserved nutritional quality and good sensory features, quarters of peeled and pitted fruits were vacuum dried at 50, 60 and 70 °C at a constant pressure of 8.0 kPa. The product was assessed for its vitamin C, total phenolics and texture (hardness). In addition, the product with the best texture was assessed for its shelf-life by means of accelerated testing. Results suggest that vacuum dried litchi retained almost 70% of the vitamin C and total phenolics when compared to frozen fruits (control). Vitamin C and phenolic compounds content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ith drying, while no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different drying temperatures. Hardness increased with drying temperature. The sample dried at 70 °C presented crispness, which is a desired quality feature in dried fruit products. This sample was subjected to shelf-life evaluation, whose result suggests a shelf-life of eight months at 23 °C. Total color change (CIE ΔE00) was the expiry criterion. Vacuum drying was a suitable technique for producing shelf-stable litchi fruit with good texture while preserving its desirable original nutrients. Consumption of vacuum dried litchi may be beneficial to health due to its remarkable content of phenolic compounds and vitamin C.  相似文献   

17.
影响荔枝花芽分化与形成的叶温及其调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冬春气温偏高的年份,妃子笑荔枝树冠不同方位叶温存在着显著差异,使各方位的花芽分化与形成受到直接影响,从而导致各方位结果母枝抽穗率和挂果量也存在着显著差异。从理论上对荔枝叶温调节研究的结果表明,叶温与光强里线性正相关关系。用75%遮阳网遮荫树冠或对叶片喷洒2%-3%石灰水,均有极显著降低叶温的作用。在光强越高,叶温越高的情况下,其降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8.
荔枝是无患子科荔枝属的亚热带常绿果树,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荔枝果皮色泽由多种色素决定,是影响消费者需求的重要品质性状。果实着色是花色苷积累的结果,荔枝果皮花色苷的生物合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由遗传背景决定,同时受内外环境影响。本文重点介绍荔枝果皮花色苷的生物合成途径,从外界环境、生理生化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对花色苷积累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并展望该领域的研究方向,为提升荔枝果实的色泽品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采集华南典型荔枝园酸性土壤[pH(4.2±0.2)],分别在土壤中添加石灰(1 g/kg)、白云石粉(2 g/kg)和2个用量(0.625、4 g/kg)钙镁磷肥,以不添加改良剂为对照,进行土壤培养和荔枝盆栽试验,比较不同物质改良土壤的效果及对荔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pH改良剂均可不同程度提高土壤pH,影响土壤的大、中、微量元素养分有效性和酶的活性,土壤性质的变化与改良剂种类、用量及土壤属性本身有关;施用石灰、白云石粉和高量钙镁磷肥均能显著促进荔枝生长,其中石灰和白云石粉的综合作用优于高量钙镁磷肥,但施用低量钙镁磷肥抑制荔枝生长。建议石灰和白云石粉可用作荔枝园酸性土壤pH 改良剂,可否选用钙镁磷肥及其合理用量,则需根据土壤性质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