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并两度造访台湾,纵深考察台湾咖啡的过去和现在。得出台湾早期引种咖啡的准确年代为1884年的结论,认为台湾咖啡早期引种扩种和后来形成特有的咖啡文化,与国外通商和日本占领统治台湾有关,也与台湾本土自身的特色和天时地利有关。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国咖啡早期引种扩种历史的考察论证,发现海南岛咖啡最早引种的年代应该是1898年。从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起,海南岛咖啡早期引种扩种的规模是全国最大的,并最先实现咖啡产业化。这是中国人自己早期在海南岛大规模引种扩种咖啡,为中国咖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海南岛咖啡种植规模逐年萎缩,以致目前就其种植面积及产量来看是全国最小的,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3.
通过查阅史料及实地深入调查,证实云南瑞丽景颇族早期引种咖啡的年代应锁定在1893年,与景颇族开始有文字的历史同步,景颇族引种咖啡和景颇文(即缅甸克钦文)的创制同是外国传教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咖啡种植者对咖啡品种的商品性及杯品质量认识不足、盲目引种而造成的生产中咖啡品种混乱,咖啡豆质量下降等问题,对普洱普遍种植的小粒种咖啡品种咖啡豆的商品性及杯品质量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不同小粒种咖啡品种生咖啡的商品性及杯品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性;Catimor系列品种之间杯品质量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介绍世界和国内咖啡产销情况、海南咖啡生产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就海南中粒种咖啡生产的发展战略提出8点看法,包括①加强对咖啡生产的宏观组织管理;②制订扶持咖啡生产发展的优惠政策;③发展规划;④加强科研与生产密切结合:⑤加快良种的引种和选育种;⑥提高产品加工质量;⑦疏通产品销售渠道;⑧加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6.
6年的引种研究结果表明,兴隆气候条件适宜喀麦降中粒种咖啡正常生长,年植株平均增高60.6cm,年平均增长一级分枝13.2对;初期鲜果产量在3800-600kg/hm^2的种质有3个,优异种持单株15个。  相似文献   

7.
建设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咖啡产业的客观要求。本文分析了海南咖啡产业社会化服务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主体多元化、内容多样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海南咖啡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格局的思路和对策,以期支撑海南特色咖啡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咖啡规模化种植历史不足百年,从国外引进品种的渠道窄,品种少,规模化种植的品种不足20个,种植区对各品种的根源及特性了解也不多。阐述各品种的特性,为今后咖啡引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德宏州旱地分布和气候特点,采取咖啡/乔木作物/农作物三元复合栽培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咖啡/乔木作物二元复合栽培模式存在的成本回收期长、咖啡幼树成活率低、长势弱、虫害严重等问题。二元复合栽培模式的综合效益超过了二元复合栽培模式和橡胶、咖啡、柠檬、茶叶等单一栽培模式的,充分展示了咖啡产业与其它产业协调发展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统阐述了云南农垦咖啡产业的40年来,在咖啡生态类型区区划上,栽培规程、高产早产栽培经验、引进、选育抗锈良种、病虫害防治研究、研制加工工艺及质量标准以及科技普及等八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科技成果,并在生产实践中应用推广这些科技成果,大幅度地提高了咖啡的产量和质量,使我省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咖啡生产、加工、出口基地。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全球咖啡产业已经进入“精品”和“4C”等认证时代。中国的咖啡产业历经60余年的规模化发展,特别是云南省近20余年的规模化种植,小粒种商品咖啡豆的质量已经被国内外客商知晓。“十二五”云南的咖啡产业进入大发展阶段,普洱和临沧两市将新增种植面积6.67万hm2。今后各种植区在生产大宗商品豆的同时,可在局部种植生产“精品”商品豆,以提升云南咖啡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增加种植户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2.
咖啡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具有广泛的营养价值、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咖啡产业已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优势产业之一.咖啡是多年生经济作物,随着其种植年限的增加,老咖啡园更新换代的时候,咖啡产生了严重的再植病,已成为影响咖农增收,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亟待解决.为揭示咖啡再植病产生机理,本研究分别在澄迈、琼海和万宁选择代...  相似文献   

13.
农业产业链发展战略的关键在于找到能够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环节。咖啡是海南传统和优势的热带作物,但受着不同因素的影响,咖啡产业无法做大做强。通过对海南咖啡产业链影响分析,提出以销售和服务为主导的战略环节,不断拓宽和延伸咖啡产业链,走原产地保护和品牌化建设之路,培育“兴隆咖啡”和“福山咖啡”两大产业集群主体,大力发展咖啡科研、种植、加工、销售和旅游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模式的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14.
咖啡果皮中矿质养分含量较高,可作为潜在的有机肥源用于农业生产,但果皮直接还田会抑制咖啡幼苗生长,需腐熟后还田。本研究设置咖啡果皮、咖啡果皮添加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粉碎咖啡果皮、粉碎咖啡果皮添加纤维素酶和果胶酶4个堆沤处理,研究不同堆沤处理的养分含量及对咖啡植株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果皮的肥料化利用提供依据。室内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咖啡果皮粉碎或粉碎后添加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堆沤处理对果皮养分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果皮粉碎后添加酶的处理有机质含量与果皮直接堆沤腐熟相比下降7.90%。温室盆栽试验显示:施用不同堆沤腐熟处理后的咖啡果皮均可显著促进咖啡幼苗生长,提高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氮平衡指数,但促生效果有差异。与对照相比,施用腐熟果皮添加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处理,植株生物量、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及氮平衡指数分别增加了50%以上,促生效果最好。因此,建议生产上采用果皮粉碎后添加一定比例的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堆沤,以利于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15.
立体栽培可以为咖啡生长提供适宜的荫蔽条件。综述目前咖啡生产中的立体栽培模式,并从减少种间竞争等方面对优化模式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当我们把中国人自己的第一粒樱桃样的咖啡红果采摘下来,第一次烘焙、第一次研磨、第一次冲调、第一杯热咖啡飘散出醇香的时候,有关中国咖啡种植业和新中国咖啡产业60年的崛起历程就永久载入史册,成为一段动人的历史佳话。本文总结中国咖啡产业60年的崛起所经历的4个历史时期,农业科研院所对中国咖啡的助推以及对外开放和国外企业挺进对中国咖啡产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总结2010年以来云南河口民族地区小粒种咖啡技术创新亮点,分析认为:近年研究制定的《河口小粒咖啡综合技术规范》(DG5325/T 5.1-5.6—2013)标准,规范了本地区小粒种咖啡栽培技术;试验筛选出的高抗锈良种CIF7963(6),加快了本地区良种化进程;“水压自动补偿”灌溉系统,解决了本地区传统灌溉问题;对传统湿法加工实施背压式热风穿透风干燥技术(设备)改造,改变了传统上利用水泥晒场自然晾晒咖啡豆。这些创新亮点促进了本地区小粒种咖啡产业的可持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思茅南岛河咖啡试验示范场,调查研究不同时间和不同微生境咖啡灭字脊虎天牛(Xylotrechus quadripes Chevr)的发生危害。结果表明:咖啡灭字脊虎天牛主要危害定植后5 a以上的咖啡树。在思茅一年发生1代,幼虫期296~322 d,由于发育进度不同,世代重叠严重,一年四季均有成虫。在不同微生境中,咖啡灭字脊虎天牛主要分布于靠近杂木林及阳坡的咖啡地。成虫喜在温度高的中午及阳光直射的咖啡树上活动。天敌黑足举腹姬蜂(Prislauacus nigripea Kieff)寄生灭字脊虎天牛幼虫,对咖啡灭字脊虎天牛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