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从山东省养蚕户发生的软化病病蚕中收集、分离、纯化山软化病病毒,经病原性和抗原性两个方面的分析,初步证明为家蚕浓核病病毒,说明在我国长江以北地区也有浓核病的存在.七十年代初,日本学者从养蚕农家发生的软化病病蚕中,曾分离出与传染性软化病病毒(infectious flacherie virus——IFV)不同的另一种浓核病病毒(densonucleio virus—DNV).  相似文献   

2.
Ⅰ、研究目的对养蚕业给与很大危害的软化病病原病毒,知有传性软化病病毒(IPV)和浓核病病毒(DNV)。关于此等病毒,已由最近的化学性状研究判明,前者具有单链RNA,属pyrna病毒科,后者具有单链DNA属pa-  相似文献   

3.
家蚕的病毒病是一种对养蚕业危害最大而又在防治上比较困难的蚕病。现已知蚕有4种病毒病。引起这些病的病毒有核多角体病病毒(NPV)、细胞质多角体病病毒(CPV)、传染性软化病病毒(IFV)和最近发现的浓核病病毒(DNV)。核多角体病病毒(NPV) NPV在蚕细胞核内形成大量包埋着许多  相似文献   

4.
家蚕病毒性软化病和胃肠型脓病是当前蚕桑生产上危害比较严重的病毒性蚕病。为了控制这两种蚕病的危害,各地正在广泛开展对这两种蚕病的病原特性、传染规律,药物防治等研究工作。因此收集和纯化这两种病原就成了首要的任务。对于胃肠型脓病病毒(简称CPV)来说,由于它形成病毒包函体—多角体,所以比较容易获得纯的病毒材料,而病毒性软化病病毒(简称FV)由于它不形成病毒包函体,一般即以患病蚕的肠组织为病原材料,但因患病毒性软化病的蚕儿,往往并发胃肠型脓病,这就给获取纯碎的  相似文献   

5.
家蚕浓核病     
<正> 一、发现浓核病的经过软化病历来是威胁养蚕的主要蚕病。凡病蚕出现体躯失去弹性、停食、毙死后尸体软化腐烂等症状的蚕病统称为软化病。我国与日本先后在1959年、1960年查明了这类软化病中。有的起因于病毒感染,此后把这类软化病称为传染性软化病(或称病毒性软化病)。后来,日本把各地发现的病毒进行分离继代,研究了不同病毒株的化学性状,弄清  相似文献   

6.
为害蚕儿的主要蚕病有软化病、硬化病及脓病.从最近的动向看来,软化病和脓病成为危害的主体.根据养蚕统计年报,1979年蚕作良好,蚕病危害损失率降低到1.8%,其中软化病和脓病所造成的损失率占85%,它的为害85%以上发生在初、晚秋蚕期.统计上所指的软化病,按病原不同可分两类.由病毒引起的中肠型脓病及病毒性软化病等一类软化病占为害的大多数,由细菌引起的所谓细菌性软化病为害较少.鉴于脓病(核多角体病)也是病毒病,所以本文打  相似文献   

7.
<正> 蚕的病毒病包括脓病、中肠型脓病和传染性软化病二种蚕病,其中传染性软化病的病原十分复杂,最近已知至少有两种病毒:一种是我们原来知道的软化病病毒,它寄生在中  相似文献   

8.
感染了DNV的蚕显示所谓软化病的症状,没有特异的病征,外观不能和空头性软化病区别。感染病毒病至发病的日数,因病毒浓度、蚕品种、接种龄期等而不同,大概7~12天。比空头性软化病稍快,病毒如第1表所示,是具有单链DNA核酸的直径22nm的球状病毒。增殖部位是中肠的圆筒  相似文献   

9.
对从广东、浙江及江苏等地收集得到的7个家蚕软化病病毒样品,与本所浓核病毒(DNV)进行抗原性及病原性比较试验,并鉴定了核酸性质。结果证明,从以上地区所收集的软化病病毒,其抗原性,病原性均与本所浓核病毒相同,核酸均为单链DNA,因而确认都是浓核病毒。  相似文献   

10.
在蚕室内外的土壤中或蚕室内的尘埃中,大量存在着各种蚕病病原。因此,养蚕现场在收蚁前或蚕期结束后,要对蚕室、蚕具类进行消毒,人为地使病原失活,以求得蚕作安定。现在蚕病中为害最严重的是核多角体病、细胞质多角体病、传染性软化病和浓核病等病毒病。采用现行标准的消毒药剂进行消毒,都可以使这些病原病毒失活,把蚕与病原隔离开来进行饲育。另一方面,这些病原在目光、紫外线、干燥、高温等自然细件下也能失活。从蚕病的预防和防治来看,充分掌握病毒的这种自然失活现象很重要。为此,本  相似文献   

11.
胶乳凝集反应能检查出蚕的细胞质多角体病病毒(cpv)、软化病病毒(IFV)和浓核病病毒(DNV)。但是,为了检测灵敏度比较高,则要求其抗血清具有高的特异性(shimizu清水1982;清水·荒川1986)。 Carter(1973)用微量板测试胶乳凝集反应检出大蛟病毒,两小时以上的反应可以  相似文献   

12.
前言蚕的软化病,是蚕儿呈现软化黑腐病征的蚕病的总称。在呈现这类病征的蚕病中,除由病毒及细菌引起的以外,也包括微粒子病和农药中毒等蚕病,但由于核多角体病、微粒子病以及中毒症等各有其明确的识别病征,所以不包括在软化病之列。作为所谓软化病的一种病毒性软化病,是1960年由山崎博士发现的。  相似文献   

13.
空头性软化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绪言 家蚕软化病(Flacherie),这一名词,包含着许多种蚕的疾病,一向认为受细菌为害而发生的蚕病,统属于软化病。其中如败血性软化病,由蚕的败血菌侵入血液繁殖而引起,卒倒性软化病,由于食下卒倒病菌毒素而引起等,病原早经确定,研究也比较祥尽;但空头性软化病(旧称糊菌性胃肠病)的病原,虽经长时期以来多方研究,至今还未能确切肯定,因此在生产上尚不能有效地加以控制,发生极为猖獗,为害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4.
家蚕浓核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家蚕浓核病与传染性软化病由于其外部症状,发病规律及病毒形态均十分相似,因而长期以来两者混淆不清。七十年代中期日本把家蚕浓核病毒(DNV)作为传染性软化病病毒(FV)的一个毒株,七十年代后期通过对病毒的生化分析才确认这是两类完全不同的病毒,最近在日本除浓核病毒伊那株外,又分离出了山梨标及佐久株,这些病毒虽然都是以单链DNA为核酸的浓核病毒,但其抗原性、病原性及病毒结构蛋白分子量则各不相同。我国在1959年先于日本证实生产上所发生的家蚕空头性软化病是由病毒引起,1979年起我们开始对本病毒进行了较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 国内外迄今为止从病蚕体内分离到的浓核病病毒(Densovirus,简称 DNV)已有六株,其中伊那株、松井株和古田株病毒在对不同蚕品种的感染性、病毒本身的理化性状和血清学性状方面完全一样,属于同一种病毒,而佐久株和山梨株则同属于另一种与前者不同的浓核病病毒(松井等,1977;川濑等,1982;渡部等,1986)。对于我国目前生产上流行的 DNV,在对蚕品种的感染性  相似文献   

16.
现在,由软化病病毒引发的蚕病,往往被认为危害较小。但是,最近在熊本县感染了浓核病,因而观察了蚕病的发生。关于软化病病毒的研究很多,但关于新指定的蚕品种对软化病病毒的敏感性,有许多不清楚的地方。因此,作者从有利于熊本县的蚕造收成稳定出发,以本县饲养的蚕品种为材料,对新品种的抗病性进行调查;从现行普通蚕品种中选定五个品种,从具有某种特征的蚕品种中选定二个品种,调查软化病病毒的敏感性。另外,去年作者报导了现行蚕品种对多角体病毒的敏感性及品种间敏感性无差异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空头性软化病的病原,近几年来经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研究,已肯定它是一种在病蚕体内不产生多角体的病毒。这种病毒,大量的存在于病蚕体的消化管组织和蚕粪内。在饲养期间,即成为最接近的传染源,而具有传染蔓延的危险。目前,对于这种病毒对各种理化因素的抵抗力,特别是对现行几种主要消毒药剂与消毒法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18.
我国每年因蚕病损失的产茧量高达数千吨,其中70~80%都是由病毒引起的蚕病所造成的.通过样品纯化后进行核酸性状分析,确认为都是DNV.从而证明我国主要蚕区的“病毒性软化病”应是DNV所引起的浓核病.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有的放矢地在病毒增殖过程中,切断其中的任何环节就有可能抑制病毒增殖,从而产生治疗效果.以蚯蚓为原料的第一代蚕宝素中,添加“扶正”“祛邪” 的十味中草药,配制成《四号蚕宝素》.1987年在铜梁初试,1988年经西南农大蚕学系和四川省蚕丝学校作了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四号蚕宝素》对防治DNV病效果显著,对CPV病有一定抑制作用,对NPV病无作用.《蚕宝素》经检测,富含蛋白质、氨基酸、核酸、维生素和无机盐钾等.所含游离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比例,与桑叶蛋白的十分相似,添食后改善蚕体营养,提高抗病力.蚯蚓是息风清热、通络利尿的传统中药,还有增强体液免疫之作用.加入补虚、壮阳、清热等中药后,在各地各季蚕的试用中,从未发现对蚕体有任何药害,且普遍反映添食后蚕喜吃、蚕体壮、蚕病少,能防治“水亮蚕”故而颇受欢迎.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分离获得的四川西充蚕区类似浓核病的病原病毒,直径为20±2nm、含SSDNA和四种结构蛋白亚基的球状粒子,各蛋白亚基分子量为VP_1 31000、VP_2 52000、VP_3 58000、VP_4 72000,这些性状同BmDNV基本相似。笔者认为,西充蚕区发生的类似浓核病的病蚕中,所含的病原为浓核病毒,定名为四川株浓核病毒(四川株DNV),该病毒感染蚕称为浓核病蚕。DID试验证明该病毒的抗原性与中国株相同。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日本的家蚕DNV的血清学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家蚕的浓核病是家蚕的病毒病之一,其病原为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的浓核病毒(Densonucleosis Virus—DNV).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共同协作,利用硫酸铵盐析及差速离心技术,从以往保存的DNV感染患病蚕的中肠分离纯化得到了纯度较高的病毒样品(中国镇江保存株),在电镜下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