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凉山州马铃薯杂交育种的障碍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的有性杂交育种一般分为品种间杂交及种间杂交,目前凉山州马铃薯育种主要采用品种间杂交。据统计,一个新品种的育出机率是二十万分之一,一个重要品种的育出机率是百万分之一[1]。因此需要种植大量的实生苗,即必须获得大量的实生种子。马铃薯由于长期进行无性繁殖,使开花和结实特性发生很大的变化,不仅容易落蕾落花,而且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致使杂交成功率结实率低,浆果内种籽形成数量少。近年来,凉山州种植的亲本材料开花少,有些品种(系)甚至不开花,杂交困难,座果率低,这种现象日趋严重。再加上历史的原因,马铃薯遗传基础狭窄,难以创…  相似文献   

2.
克山马铃薯研究所杂交育种的障碍及解决途径李成军张生(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克山161606)马铃薯的有性杂交育种,一般分为品种间杂交及种间杂交,目前克山马铃薯研究所主要采取品种间杂交。马铃薯遗传规律比较复杂,新品种出现的机率为十万分之一。因此...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育种的进展常受开花较少和座花率较低的影响,尤其是两个不同倍性水平材料间进行杂交,这种影响更为显著。本文对如何延长花的寿命的若干方法进行了讨论,包括番茄砧木上嫁接马铃薯接穗;双重嫁接;种植在石  相似文献   

4.
谈离体杂交     
朱世峰 《中国马铃薯》1989,3(4):225-226
<正> 离体杂交在马铃薯遗传与育种的品种研究工作中已被广泛采用。应用离体杂交技术,对进一步探讨和研究育种的新方法,新途径,尤其是对困难组合的杂交及自然环境和气侯条件不利于马铃薯的杂交或有困难的地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很多。1987年,加拿大农业部新布省费德瑞克顿农业试验站的马铃薯离体杂交试验,杂交组合座果率很高,效果非常好。这个离体杂交试验是在费德瑞克顿农业试验站办公大楼的地下室进行的,场地和试验规模都很大,授粉花朵约在10万个以上,比1958年夏  相似文献   

5.
<正> 1 前言目前国内外马铃薯育种工作仍以利用马铃薯普通栽培种进行品种间杂交为主要育种途径,但由于亲缘关系较近,基因库不丰富,加之马铃薯四倍体遗传的复杂性,入选率很低,难于育成突破性品种。短日型安第斯栽培种(Solanum andigena)具有很多优良的基因。然而,用它直接同普通栽培种  相似文献   

6.
张国栋  王金陵 《大豆科学》1989,8(2):123-128
本文研究了大豆种间杂交(G. max×G. gracilis, G. max×G. soja)后代的遗传力、遗传进度。结果表明:种间杂交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规律基本上与栽培种内品种间杂交相类似,可利用类似于处理栽培品种杂交后代的方法处理种间杂交后代;种间杂交后代的遗传进度较大,选择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野生种资源非常丰富 ,在育种工作中的巨大潜力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种间杂交是扩大马铃薯栽培种遗传背景、引进新种质的重要手段 ,但由于杂交存在着严重的不亲和性 ,因此利用于马铃薯育种上成功的种也只是极少数 ,据统计不超过 5 % [1,2 ] 。如何提高结实率一直是开展马铃薯种间杂交研究中一项主要内容。本试验旨在通过染色体人工加倍技术 ,探索提高马铃薯种间杂交结实率的可能性 ,为开展马铃薯种间杂交工作奠定基础。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从本所品种资源圃中选用二倍体Solanumchacoense (简称S chaco…  相似文献   

8.
澳洲坚果开花与座果习性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澳洲坚果开花及座果习性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澳洲坚果花日开放率与开花进程呈极显著直线正相关关系;品种间花序的开放天数差异显著,花序花朵数差异极显著;澳洲坚果座果率与开花进程呈极显著直线的负相关关系;澳洲坚果落果量最大的是花后20~50d,落果占总座果数的76%;其次是花后60~100d,落果占总座果数的14.5%。  相似文献   

9.
<正> 1 前言掌握亲本特征特性、配制最优杂交组合并于实生苗世代进行有效选择,是马铃薯育种工作的关键.本试验采用的杂交亲本在熟期方面有早熟、中熟和中晚熟3种;在品种和品系方面,包括有普通栽培种和新型栽培种,因此,使杂种后代能在广泛的遗传基础上进行重组.弄清亲本与后代间主要性状遗传相关性,可提高实生苗及以后各无性世代的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10.
四川凉山州种植金太阳、凯特两个鲜食杏品种由于授粉树配置不合理和花期气候条件的影响,存在“花而不实”,产量低的问题,必须进行人工辅助授粉。2010年春在凉山州西昌进行了金太阳、凯特两个品种的人工辅助授粉试验,结果:大幅度提高了座果率,达93.0%以上,比自然座果率提高50.0%以上;产量提高2倍。人工辅助授粉是凉山州杏树栽培提高座果率和产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鄂薯和华薯系列马铃薯品种是由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和华中农业大学马铃薯团队选育而成的品种.鄂薯系列马铃薯品种大多为中晚熟品种,适合西南山区种植;华薯系列马铃薯品种多为早熟品种,适于华中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区种植.研究对2个系列品种部分晚疫病抗病基因进行了分子标记检测,同时对几个水平抗性相关基因SNP位点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12.
以高EGCG茶树新品系为杂交亲本,利用“剪花瓣显花丝、剪花丝去雄蕊”的人工杂交授粉法,获得了1619个茶树新种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的杂交授粉技术,操作简便,座果率较高,平均为28.28%±16.26%,最高达46.34%,能够顺利实现茶树杂交育种目标,克服了杂交座果率低的难题;杂交亲本组合对座果率影响最大,其次是杂交苗炭疽病感染率和成苗率,而对种子饱满率和果实种子数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3.
王淑菊  秦昕  石瑛 《中国马铃薯》2002,16(2):113-115
有性杂交在马铃薯育种中占有重要地位 ,亲本材料的开花多少、坐果与否 ,除了受环境条件的制约外 ,还受杂交技术和方法的影响。本文综述了自然条件下马铃薯杂交所面临的困难以及促进马铃薯开花和坐果的几种方法 ,并在理论上对应用气雾栽培法促进马铃薯开花和坐果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品种块茎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Mira等 10个马铃薯品种的 2 2个杂交组合无性一代的块茎产量等 8个块茎性状的群体遗传参数和配合力效应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淀粉含量的遗传受母本加性效应和亲本间非加性效应控制 ;单个块茎重的遗传受父本加性效应的控制 ;皮色、结薯数和块茎产量的遗传受非加性效应控制 ;薯形、肉色和块茎外观的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同等重要。两个亲本 (至少有一个 )的一般配合力高的杂交组合后代的群体表现优于双亲具有一般配合力平均值的杂交组合 ;而双亲具有一般配合力平均值的杂交组合的群体表现优于双亲一般配合力都很低的杂交组合。根据一般配合力选择亲本配制大量杂交组合 ,并从中筛选优良单株和优良TPS组合的方法非常适合于马铃薯育种  相似文献   

15.
我国马铃薯育种方法的研究应用现状及其展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随着生物技术的兴起和发展 ,我国马铃薯育种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前我国马铃薯的育种方法 ,从技术方面大体可分为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生物育种三类。现将这三种育种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做以比较分析 ,以便于我们更好的开展马铃薯育种工作。1 研究现状1 1 杂交育种1 1 1 品种间杂交品种间杂交是我国目前最为常用的育种方法。它一般包括品种 (系 )间的杂交、自交、回交和杂种优势 (指纯自交系间的杂交 )等四种方式。我国于 4 0年代中期便开始了马铃薯的品种选育工作 ,50多年来已育成了 10 0多个品种 ,其中大多数品种都是通过品…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花粉采收后在室温下保存,经过几天就丧失生活力,使杂交产生一定的困难。马铃薯品种通过开花期的时间不一致,造成特殊的生物学障碍,不能进行所需要的杂交,特别是早熟和晚熟品种之间杂交。对于最后这种情况,如果用晚熟品种作为授粉品种,那么它的花粉应当在经过11个月后到早熟品种开花时,即到第二年仍然是有育性的。在自然条件下,  相似文献   

17.
自1959年以来,我们以品种间有性杂交作为花生育种主要手段共组配杂交组合320个,观察与探讨主要性状的遗传变异,初步了解和掌握花生杂交后代的几个主要性状遗传变异,并依此来指导我们的育种实践,先后选育出“徐州68—4”、“徐系1号”等品种,现将我们初步掌握的花生杂交后代几个主要性状的遗传变异情况简述如下,供作参考; (一)株丛性状的遗传与变异 1、株 型 蔓生与直立这一对性状杂交,F_2分离出直立、蔓生、半蔓3种类型,以不完全显性的中间型“半蔓”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马铃薯种植农户的生产效益,通过对云南省马铃薯种植投入产出入户调查数据分析,认为马铃薯种植能够获得较好的投资收益,马铃薯不同品种间的产量、投入、产出和利润存在明显差异;可以通过品种的选择,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在减少马铃薯投入成本方面,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是降低马铃薯种植人工成本的最好途径;发展当地的种薯培育基地,降低种薯的购买价格,能较大地降低马铃薯种植成本。  相似文献   

19.
 利用12个DNA微卫星标记分析了浙江省近年来主要的44个常规水稻品种和54个杂交水稻组合,共检测到等位基因68个,每个标记2~10个;带型数共127种,每个标记3~18种;平均多态性频率0.752,变幅为0.567~0905。常规品种和杂交组合均表现为亚种间遗传差异明显、亚种内遗传差异较小,籼型遗传多样性高于粳型。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常规品种籼型为0.672,粳型为0.711,籼粳间为0.103,杂交组合籼型为0.636,粳型为0.669,籼粳间为0.343。聚类分析显示,以遗传相似系数0.618为阈值将常规品种分成6类,以0.601为阈值将杂交组合分成7类,且多数同类型品种或组合聚为同一类。  相似文献   

20.
天水市属于马铃薯北方一季作区,年播种面积为5.4万hm2,种植品种以中晚熟和晚熟品种为主,早熟品种为辅.在山旱地早熟马铃薯品种主要采用夏播种植方式,能够合理有效地利用水热资源.在川水地采用地膜覆盖种植方式,具有成熟早、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特点.近年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引进和选育适宜天水市种植的早熟马铃薯品种成为生产上的迫切需要,为此我们从省内外引进了6个马铃薯品种进行品比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