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野葛块根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野葛块根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进行了探讨。方法: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SOD活性的测定采用连苯三酚法,POD活性的测定采用愈创木酚法,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采用蒽酮比色法。结果表明,野葛块根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 NAA 0.5 mg/L 6-BA 1.0 mg/L 2,4-D2 mg/L;野葛块根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SOD活性整体呈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在诱导的第6天和第18天分别出现两个高峰;POD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诱导的第18天出现高峰。  相似文献   

2.
野葛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森荣  尹明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493-3494
对野葛叶片和茎段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BA 2 mg/L+NAA 0.5 mg/L对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最好,6-BA 2 mg/L+NAA 1 mg/L对茎段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最好,出愈率均达100%;6-BA 2 mg/L+NAA 1 mg/L有利于叶片形成的愈伤组织分化为芽,6-BA 2mg/L+NAA 0.5 mg/L则有利于茎段形成的愈伤组织分化为芽.  相似文献   

3.
黄芪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分化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黄芪叶片和茎段愈伤组织进行诱导及分化培养,确定黄芪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培养最佳培养基分别为MS+2.0 mg/L 6-BA+1.0 mg/L 2,4-D+1.0 mg/L NAA和MS+2.0 mg/L 6-BA+0.2 mg/L IBA+0.5 mg/L NAA,选择叶片作为外植体优于茎段,愈伤诱导率和直接分化出...  相似文献   

4.
不同激素配比对茶树苗组织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312-3313
利用茶树苗的叶片、茎段、茎尖等外植体为材料,探讨不同激素配比对叶片、茎段产生愈伤组织,以及对茎尖产生丛生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茎段都能产生愈伤组织,但茎段的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叶片的愈伤组织诱导率较低。叶片、茎段愈伤组织培养的最适培养基是MS+2,4-D(2mg/L)+6-BA(0.4mg/L)。  相似文献   

5.
以双单倍体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DM1-3-516-R44的无菌茎段、叶片作为材料,构建马铃薯离体再生体系。结果表明,茎段愈伤组织适宜的诱导培养基BI为MS+0.5 mg/L IAA+2.5 mg/L 6-BA,叶片愈伤组织适宜的诱导培养基BN为MS+1 mg/L NAA+0.5 mg/L 6-BA,愈伤的平均诱导率均达95%以上,甚至可以全部诱导愈伤形成;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适宜的培养基BZ为MS+3 mg/L 6-BA+0.5 mg/L ZT,分化率也达到90%左右。  相似文献   

6.
洪森荣  尹明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272-1272,1407
对野葛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其可溶性糖的含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6-BA 2mg/L+NAA 0.5 mg/L对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最好.愈伤组织诱导形成期间可溶性糖含量均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绿萝组培快繁技术要点,为绿萝再生体系建立和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绿萝叶片和无节茎段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探讨不同浓度的激素组合(1.0~3.0 mg/L 6-BA、0.1~0.3 mg/L NAA、0.1~0.3mg/L IBA)对愈伤组织诱导及其分化、不定芽诱导、生根培养等的影响.[结果]两种外植体均能产生愈伤组织,但茎段产生愈伤组织较快,产生不定芽也快.叶片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3.0 mg/L+NAA 0.3 mg/L,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2 mg/L.茎段诱导愈伤组织及其分化的最适培养基均为MS+6-BA 2.0mg/L+NAA 0.2 mg/L,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2 mg/L.[结论]绿萝叶片和茎段可作为愈伤组织培养的较好外植体,茎段培养效果优于叶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崇左金花茶组织培养中诱导愈伤组织的途径和方法。[方法]用崇左金花茶的幼嫩叶片、幼嫩茎段和种子作为外植体,在不同激素组合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试验。[结果]幼嫩叶片愈伤组织诱导最佳培养基为改良MS+5 mg/L 6-BA+0.1 mg/L2,4-D;幼嫩茎段愈伤组织诱导最佳培养基为改良MS+3 mg/L 6-BA+0.1 mg/L 2,4-D;种子愈伤组织诱导最佳培养基为改良MS+4mg/L 6-BA+0.6 mg/L 2,4-D。[结论]该研究获得了崇左金花茶的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崇左金花茶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将脱分化与再分化过程分开,探讨不同培养基和激素配比对黑暗条件下84K杨叶片及茎段外植体产生愈伤组织及愈伤组织诱导出芽的影响.结果表明,84K杨叶片产生愈伤组织的高效培养基为MS+KT 0.5 mg/L+2,4-D 0.2 mg/L;茎段为WPM+KT0.5 mg/L+2,4-D 0.1 mg/L.愈伤组织诱导出芽的高效培养基为WPM+TDZ 0.05 mg/L+6-BA 0.5 mg/L.为下一步获得高效的84K杨转基因体系提供一个高效受体系统.  相似文献   

10.
川芎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探索川芎的不同组培条件,优化其诱导和分化培养基。以川芎根、茎段和叶片作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获得了大量的组培苗,建立了相应的植株再生系统。川芎根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0.8 mg/L+NAA 1.2 mg/L;茎段及叶片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均为MS+6-BA 0.5 mg/L+NAA 1.5 mg/L;根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2 mg/L+IAA 0.3 mg/L;茎段及叶片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KT 2.0 mg/L+IAA 0.5 mg/L。根外植体在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和生根方面的诱导率分别为84%、86%和87%;茎段和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达到92%和96%,其不定芽分化率为98%,生根率为93%。经炼苗后,获得的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达98%。提出了优化激素搭配的培养基,得到了高效的诱导率、分化率和生根率。  相似文献   

11.
农业的多功能性评价指标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及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业的功能已经不仅局限于生产功能,而是集产品供给、社会安全保障、产业奉献、就业保障、生态功能与生活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产业。本文根据农业的多功能特点,筛选了若干评价指标,初步建立了农业多功能性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Recently, artificially constructed metamaterials have become of considerable interest, because these materials can exhibit electromagnetic characteristics unlike those of any conventional materials. Artificial magnetism and negative refractive index are two specific types of behavior that have been demonstrated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illustrating the new physics and new applications possible when we expand our view as to what constitutes a material. In this review, we describe recent advances in metamaterials research and discuss the potential that these materials may hold for realizing new and seemingly exotic electromagnetic phenomena.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与物流业景气指数间的关系,选取2011年12月—2019年1月我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和物流业景气指数月度数据,进行马尔可夫区制转移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分析。结果表明: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与物流业景气指数间存在明显的“双区制”动态变化特征;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作为先导性指标,显著影响物流业景气指数,且累积影响为正。  相似文献   

14.
基于无人机RGB图像颜色及纹理特征指数的小麦产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无人机获取小麦孕穗期和开花期的RGB图像,通过图像处理获取小麦图像颜色指数和纹理特征指数,并在小麦收获后测定实际产量.通过分析各颜色指数、纹理特征指数与小麦产量之间的相关性,筛选出各生育期与小麦产量相关性最高的颜色指数和纹理特征指数,建立小麦产量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小麦孕穗期和开花期图像颜色指数与产量相关性均较好,纹理特征指数与产量相关性不够理想.孕穗期与产量相关性最高的颜色指数为VARI,相关系数达0.862,利用单一颜色指数VARI构建小麦产量预测模型验证的决定系数(R2)为0.725,模拟均方根误差(RMSE)为494.52 kg·hm-2;开花期与产量相关性最高的颜色指数为ExR,相关系数为-0.851,利用单一颜色指数ExR构建小麦产量预测模型验证的R2为0.709 2,模拟RMSE为499.72 kg·hm-2;使用孕穗期颜色指数VARI和纹理特征指数CON相结合构建的产量预测模型验证得到R2和RMSE分别为0.740 6和489.19 kg·hm-2,较单一颜色指数模型分别提升2.15%和减小1.08%.使用开花期颜色指数ExR和纹理特征指数ASM相结合构建的产量预测模型验证得到R2和RMSE分别为0.735 4和491.24 kg·hm-2,较单一颜色指数模型分别提升3.69%和减小1.70%.上述结果说明,用无人机图像颜色指数可以建立有效的产量估测模型,将颜色指数和纹理特征指数相结合建立的估产模型较单一颜色指数建立的模型精度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与脑卒中关系.方法 选取200例脑卒中患者和200例无脑血管疾病患者或健康人,分析体质指数、血压、血脂、AIP与脑卒中相关性.结果 两组中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AI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SBP、TG、LDL-C、HDL-C是AIP的影响因素(P<0.01或0.05).AIP异常者发生脑卒中危险性是AIP正常者24倍.结论 AIP反映了脑卒中患者脂蛋白代谢紊乱,可用于评估脑卒中风险.  相似文献   

16.
The energy index     
《Science (New York, N.Y.)》1988,242(4886):1639
  相似文献   

17.
选择体重、胎次、泌乳量均接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32头,研究不同温湿指数(THI)条件下奶牛生理常数、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以及血液抗氧化指标的变化,探讨血液抗氧化指标与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表明:(1)夏季热应激时期奶牛的呼吸频率和直肠温度极显著高于冬季非热应激处理组(P<0.01).(2)热应激可明显地增加奶牛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率,淋巴细胞凋亡率在THI为83.58时达到最高,为17.79%,与非热应激处理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3)在THI为78.09时,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到最低,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达到最高,与非热应激处理组相比较差异均极显著(P<0.01);同时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指数在此时达到最大值.(4)奶牛外周血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在夏季高温季节比非热应激处理组均呈极显著下降(P<0.01);丙二醛(MDA)含量在夏季高温季节时呈极显著上升(P<0.01);抗活性氧(抗ROS)活性在THI为83.58时最低.(5)血液中SOD、GSH-Px和抗ROS的活性与奶牛淋巴细胞凋亡率均呈中等强度负相关(P<0.01);MDA含量与淋巴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P<0.01).可见:(1)热应激显著提高了奶牛的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2)热应激对奶牛血液抗氧化指标与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影响显著;(3)奶牛外周血抗氧化指标的变化与淋巴细胞凋亡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生态旅游及其评价指标探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随着社会消费水准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更新,涉足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的人数逐年增多.如何使旅游与对资源的低影响利用、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一定区域内,能永久保持活力的旅游,当推生态旅游.它不只是一种旅游形式,更应是旅游开发的一种战略,其战略目标就是使以资源为基础的旅游业能够可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约束选择指数的通径分析化模型,分析其实质为约束选择指数的相关遗传力分解模型。进而运用通径分析的决策分析方法对约束选择指数进行决策分析,定义各性状对聚合遗传值的决策系数,各性状的决策系数代表其对聚合遗传值的综合决定作用。通过各性状的决策系数可以确定主选性状、限制性状和辅助性状, 使育种者在育种时,可直接选择个体的表型就能达到使复合育种值进展最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灌溉用水效率评价指标及模型构建与实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灌溉用水效率尚未形成一套能够全面反映灌区灌溉工程状况、用水管理和灌溉技术水平,且概念合理、易于推广应用的指标体系等问题,在对不同类型灌区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灌区用水实际,从种植结构、工程状况、管理水平、用水指标等方面探讨农田灌溉用水效率指标,明确各指标的计算方法。依据现有规划、规范及发展现状,借鉴国内外农业用水的先进水平,界定了灌溉用水效率的评价等级,分别针对大、中、小型灌区提出了单项指标的分级标准,构建评价模型。选取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的11个典型灌区进行实例应用,结果表明:干桥湾灌区用水效率接近高效,双树西渠灌区和塘角渠灌区用水效率较高效,白崖渠灌区和北川渠灌区为中等水平,其他灌区用水效率均为低效和较低效水平。所得结论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验证了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及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