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无损检测技术主要是运用物理学方法如光学、电学和声学等手段对产品进行分析,不破坏样品,在获取了样品信息的同时保证了样品的完整性。无损检测技术与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相比较不但速度快,而且还能有效地判断出从外观无法得到的样品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
果蔬中富含维生素、矿物质、有机酸、糖、植物纤维等营养和功能性成分,是维持人体生理活动和增进健康的重要食物。目前,果蔬采后分级主要依靠人力,成本较高;其营养功能成分指标采取抽样破坏性检测的方法。无损检测技术作为一种经济、快速、方便的质量检测方法,在果蔬分级、成分检测和损伤快速鉴别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常见的果蔬品质无损检测方法及研究现状,阐述了各类无损检测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并综合分析提出了果蔬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水果成熟度无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损检测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有别于有损检测手段的新兴高科技技术,得到了众多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并且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工业,在水果成熟度检测方面,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现通过文献调查及统计分析的方法综述了目前对水果成熟度的几种无损检测技术方法的技术原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对各种检测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与预测。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无损检测技术在植物检疫中的应用方法,并提出相应的应用建议,为促进未来植物检疫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经过10多年的研究,聚光科技公司最近推出水果无损检测仪。该仪器是光谱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化学计量学技术与基础测量技术有机结合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新产品,能够对各种水果进行无损检测,并能够对水果中的糖度、酸度进行快速测定。SUP-NIR-1000系列便携式水果无损检测仪具有无损(不破坏水果)、快速(检测只需3秒钟)、环保(无需化学试剂)和全面(多指标同步检测)等特点,适用于苹果、番茄的糖酸度检测以及桃、梨、葡萄、柿、草莓、甜瓜等果品的糖度检测,对于果树栽培指导、成熟度监控、水果生产检测、  相似文献   

6.
陈小央 《中国蔬菜》2011,1(10):10-15
甜瓜内在品质的主要指标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空心和成熟度等,内在品质的无损检测对甜瓜的生产及流通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利用声学、电磁和近红外光谱技术等3种无损检测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和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果品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霞  谢永红 《西南园艺》2006,34(3):27-29
无损检测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高科技技术,在农业和工业中都得到广泛应用。对国内外果品无损检测的技术方法原理和应用现状进行概述,并对该技术在果品检测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果实无损伤检测技术是在不破坏待测果实原有外观和内在品质的前提下,利用待测果实的光特性、声特性、挥发性等性质,为获取与待测果实品质有关的信息数据所采用的检测方法,具有简单,快速,无损伤等优点,在果品分析中广泛应用。无损伤检测技术包括可见/近红外光谱法、机器视觉法、电子鼻法、超声波法和激光诱导荧光法等。  相似文献   

9.
《现代园艺》2019,(23):201-202
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我国各行各业在新的政策发展格局下取得了新的发展,但也要看到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造成危害破坏等影响,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提高我国的环保技术水平,有助于更好地推动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简要论述了加强生态环境检测和环保技术应用的重要意义,结合当前生态环境及相关检测技术应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生态环境检测及环保技术优化升级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郭立新 《北方园艺》2011,(7):181-184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能引起西瓜果斑病和哈密瓜果斑病等,由于病菌危害果实而成为一种毁灭性病害,常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对于该细菌病害,较为可行的控制措施是实行检疫控制其扩展,而这有赖于准确、快速、灵敏的检测技术的应用。该文章较为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的分布与危害、生物学特性及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近红外光谱技术已经伴随着微波光谱技术、化学计量学研究和电子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进一步发展而日益得到迅速的完善,该技术以其快速、无损、简便、高效等优点已被各领域广泛应用。农产品是目前人类生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营养组成部分,产品质量的优劣对人们健康生活具有重要影响。主要从近红外光谱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通过光谱技术对农产品进行感官品质检测鉴定、掺假成分鉴别、品种鉴别、产地溯源等方面,详细探讨了目前此技术在各类农产品品质鉴定检测产品上取得的成果应用,并对今后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果实品质无损伤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检测设备和分析软件的快速发展加快了果实检测技术的发展。在总结果实品质常规检测方法的基础上,综述了无损伤检测技术在果品生产和科研中的应用进展。根据测试原理不同,包括机器视觉技术测定果实颜色、形状、大小,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力学和声学技术测定果实质地,电化学技术测定果实香气和成熟度,利用电学特性测定果实成熟衰老,核磁共振/磁共振成像技术测定内部病变等。还报道了这些技术在其他方面如干物质含量、酸度、含水率、生理病害、衰老等检测中的应用。并注重商业化生产中仪器装备在线应用情况。最后提出应注意问题并对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近红外光谱技术具有快速无损、无需前处理以及可实现多组分同时检测的优点,因此在柑橘病害检测、内部品质测定以及品种鉴别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在柑橘品质无损检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检测原理和特点,以及在柑橘无损检测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其前景。  相似文献   

14.
我国作为柑橘的第一生产大国,发展柑橘无损检测技术对增强我国柑橘在水果市场的竞争力十分重要。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绿色、无损检测技术,因无需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分析速度快且重现性好等优点,近年来在柑橘无损检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原理及优点出发,对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柑橘可溶性固形物、酸度与维生素C等内部品质检测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5.
辣椒是我国最重要的农副产品之一,已发展成为除白菜之外的第二大蔬菜。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辣椒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对辣椒的品质分级与品种鉴别仍以传统分析方法为主,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快速无损的检测要求。近红外光谱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绿色无损检测技术,在食品、医药、环境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从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辣椒的辣度分级、品质分析与品种鉴别等方面入手,对近十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辣椒无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总结和综述,并对该技术在辣椒无损检测中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电学参数和机器学习建立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预测模型。使用LCR测试仪检测0.1、1、10、100、1 000 kHz频率下的番茄并联等效电容、并联等效电阻、品质因子等9项电学参数,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并确定电学特性的特征变量,基于特征变量构建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3种无损检测模型:BP神经网络(BpNN)、多元线性回归(MLR)、支持向量回归(SVR)。结果表明,在10kHz频段下,品质因子、损耗因子、偏转角、并联等效电容及并联等效电阻5个电学参数与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关性显著。将这5个电学参数作为模型输入变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作为输出变量,经验证SVR模型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预测效果最好,决定系数R2为0.951,均方根误差RMSE为0.122,平均绝对误差MAE为0.082。本研究为番茄采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快速无损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了建立快速、无损、精确的在线近红外光谱检测迁西板栗内腐病的技术模型及分检设备,通过光源设置(强度、入射角、光程等)等手段,设计了板栗内腐病在线近红外光谱检测设备;以正常品和内腐品为分类,采用偏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判别法建立定性检测模型;通过光谱采集实验和验证集实验确定设备与模型的准确度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在1 450 nm和1 900 nm处的C-H键和O-H键组合频吸收峰分离度较好;随后通过验证集测试了模型在1 450 nm的迁西板栗内腐识别率达到98.3%,检测速度最高可达300 t/月,确定的近红外光谱检测模型稳定、精确度高。因此,板栗内腐病在线近红外光谱检测设备能够实现迁西板栗内腐的快速、无损的定性检测和分拣。  相似文献   

18.
微RNA(MicroRNAs,miRN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具有调控功能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分子,miRNA表达谱系的差异与各种各样的生物调节途径有关。对目前果树miRNA研究中常见的检测方法——Northern blotting检测、ISH检测、miRNA芯片检测、测序检测和基于RT-PCR的检测做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9.
林木植原体病害危害日趋严重,对林业经济和生态造成了巨大损失,但国内林业工作者及相关研究者对其关注较少。为了对林木植原体病害致病机理的深入研究和其快速检测提供理论依据,在对相关文献研究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综述了主要林木植原体病害传播特性和PCR及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的研究进展,同时展望了林木植原体病害PCR检测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20.
基于电子鼻无损检测技术的桃果实香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无损评价桃果实的香气品质差异,【方法】以19个桃品种八成熟的果实为试材,应用FOX4000电子鼻研究了品种间果实香气的差异。【结果】电子鼻18个金属氧化传感器对不同样品的感应值存在差异,LY2/LG、LY2/AA、LY2/GH、LY2/gCT1和LY2/gCT传感器的感应值为负值,其余13个传感器的感应值为正值;判别因子分析(DFA)方法可将桃果实大致分为4个小组,而主成分分析(PCA)方法的区分效果不明显,统计质量控制(SQC)方法显示样品间的香气品质具有差异;18个传感器在PCA与DFA分析方法中的权重存在不同。【结论】基于电子鼻的无损检测,应用DFA和SQC方法能较好呈现桃果实香气品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