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苹果主产地物候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黄土高原苹果产区是我国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地区,开展气候变化对苹果物候期的影响研究,可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指导该地区苹果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万荣、洛川和西峰作为黄土高原苹果产区代表站,利用1994—2018年各地苹果芽开放期、展叶始期、始花期、可采成熟期、叶变色末期和落叶末期物候数据,分析不同物候期及生长阶段长度的变化趋势,并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从日尺度层面,分析气温和降水变化对各物候期的影响。【结果】近25年来,黄土高原苹果主产地气候呈暖湿变化特征,受其影响,春季物候期呈提前趋势,秋季物候期呈推迟趋势,果实生长发育期和果树生长季呈延长趋势。平均气温对春秋两季物候期均有显著影响,影响时段内气温每升高1℃,春季各物候期将提前2.20~4.15 d,秋季落叶期将推迟3.58~7.77 d;降水量主要影响秋季物候期,影响时段内降水量每变化1 mm,叶变色末期将提前0.07~0.40 d,落叶末期将推迟0.12~0.55 d。各主产地间,万荣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其次是西峰和洛川。【结论】气温对物候期的影响大于降水,且气温主要影响春季物候期,而降水主要影响秋季物候期;各物候期中,芽开放期、展叶始期和始花期主要受气温影响,叶变色末期主要受降水影响,落叶末期受温度和降水共同影响,而可采成熟期与气温和降水均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以玉兰花与广玉兰花为试材,研究了花苞期、花蕾期、初花期、盛花期、终花期2种玉兰花总黄酮含量和总酚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同一花期广玉兰花中总黄酮含量高于玉兰花中的含量,不同花期表现不一;玉兰花在盛花期中总黄酮含量达到最高,为7.63mg/g,而广玉兰花总黄酮含量在花蕾期最高,为19.3mg/g;但总酚含量在花苞期和花蕾期的广玉兰花要高于玉兰花,而在初花期、盛花期和终花期的广玉兰花总酚含量低于玉兰花的;玉兰花中总酚含量在盛花期达到最高,为56.61mg/g,广玉兰花中总酚含量在花蕾期最高,为76.80mg/g。  相似文献   

3.
赵华 《现代园艺》2009,(7):82-83
对东方百合品种西伯利亚和索蚌、麝香百合品种罗瑞拉、亚洲百合品种布鲁拉诺共4个切花百合品种在温室栽培中的形态特征、物候期和生长发育动态进行调查和观测。结果表明,布鲁拉诺最早进入开花期,为5月初,其次是罗瑞拉,5月末进入开花期,而西伯利亚和索蚌最晚,为6月末;西伯利亚植株最高,达60cm,其次是罗瑞拉,约50cm,索蚌和布鲁拉诺相对较矮;单朵花期以西伯利亚最长,为9.0天,罗瑞拉最短,为6.5天,其余2种相近;西伯利亚的花径最大,为19.7cm,布鲁拉诺的花径最小,为11.5cm;从出苗期到现蕾期期间,布鲁拉诺的生长速度较快,索蚌的生长速度最慢。  相似文献   

4.
温度对设施栽培甜樱桃花芽物候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种温度模式管理温室栽培甜樱桃.结果表明:模式3与模式1相差较显著,模式3可以使甜樱桃花芽物候期提前,初花期早11 d,盛花期提前13 d.模式3与模式2相差不明显,初花期及盛花期分别比模式2提前3 d、4 d.揭帘时间和放帘时间对控制花芽物候期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苹果花期霜冻规律及预防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宽  杨鉴普 《山西果树》2005,(1):27-27,29
宁夏银川平原自然条件虽十分适宜苹果生长 ,但花期霜冻对苹果生产形成了一定的威胁。现将多年来我们预防苹果花期霜冻积累的一些经验介绍于下。1 苹果花期霜冻危害的一般规律苹果花期霜冻与降温幅度、低温延续时间及苹果树的物候期关系十分密切。据资料介绍 ,苹果的花蕾、花朵和初受精的幼果对低温的忍受力是逐渐减弱的。在低温持续 3 0min(分钟 )条件下 ,苹果现蕾期、花期和幼果期所能经受的低温临界期分别是 -4.0℃、-2 .3℃和-1 .7℃ ,这正是苹果中国光和金冠一般受霜冻影响小的原因。国光开花迟 ,在大多数情况下 ,霜冻发生时别的品种正…  相似文献   

6.
通过定株对7种壳斗科常绿树种的物候期进行定期观察,基本掌握了各树种在南京地区的物候期和各生育期维持的时间,为壳斗科常绿耐寒树种在江苏地区的推广利用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7种植物生长适应性良好,6种植物开花结果正常,东南柯未见坐果期。不同属间壳斗科常绿树种的物候期存在差异,2种青冈属常绿树种花期较短,平均11.50 d,2种石栎属常绿树种果实次年发育成熟,且花期较长,平均为36 d;栎属常绿树种(乌冈栎)花期出现较早,为4月,时长较短为18 d;栲属常绿树种(苦槠)花期较短,为15 d。石栎属3个种间物候期差异最大,表现为石栎萌芽最迟,绵石栎花期较长,东南柯物候期不完整。  相似文献   

7.
乌鲁木齐秋色叶树种在园林彩色叶中比例最大,并在园林彩色叶景观中作用很大,因此掌握秋色叶树种的物候期,对园林造景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乌鲁木齐市几种观赏性较强的秋色叶树种在叶秋季变色时期进行物候期观测,秋季观叶时间持续80d左右,其中秋叶开始变色期到秋叶全部变色期达69d左右。依据各种树木秋色叶变色的情况对其物候期特点进行总结,同时归纳了秋色叶树种在园林景观应用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花卉》2018,(24)
通过对韶关市小坑林场油茶引种区内51个油茶无性系进行连续花期物候观测,以探究油茶花期物候规律,为今后油茶良种选育、造林配置和施肥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油茶无性系盛花期时间不同,大多数集中出现在10月份;盛花期早的无性系,平均开花数量较多,盛花期晚的无性系,平均开花数量较少;从油茶品种来看,"长林"系列盛花期开花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9.
2014年以国家果树种质重庆柑桔圃中保存的50份枳Poncirus trifoliata种质为研究对象,对其现蕾、初花、盛花、着果、萌芽、展叶、叶片变黄和落叶等生物学过程进行了调查,并以不同生物学现象发生的时间为指标进行了聚类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枳在3月上旬进入现蕾期和萌芽期,3月中旬或4月上旬进入初花期,4月中旬进入盛花期和着果期;展叶主要发生在3月中下旬,9月下旬叶片变黄,10月下旬叶片大量脱落。不同的枳种质在物候期上有差异,聚类结果显示,50份枳种质可以聚为三类或五类,其中少刺枳和74-1枳分别单独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10.
叶面喷施多效唑对醉蝶花的生长和开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 a生草本醉蝶花为材料,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对其生长和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其它处理组植株株高、主茎高随之降低,且处理浓度越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越显著;基径除1 000 mg/L处理外,其它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主花枝长也无显著差异;花枝基茎随浓度增大,差异性越显著;在群落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其它处理组的花蕾期和盛花期与对照相比差异不大,而始花期和凋谢期均有一定时间的推迟和延长,各处理始花期比对照推迟了6~9 d不等;凋谢期比对照延长了14~24 d不等;其中盛花期持续时间和平均每株的花数量均以800 mg/L为最好。  相似文献   

11.
铁线莲品种群的花期观赏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9个观赏铁线莲(Clematis)栽培品种为对象,对Ⅰ次花的现蕾日期、孕蕾期天数、始花日期、盛花日期、落花日期、末花日期、单朵花期天数、花期天数和观赏期天数等9个性状进行了连续3年的系统观察和分析。以始花日期相差16 d为级差,将供试品种划分为极早花、早花、中花、晚花和极晚花等5大类群;以观赏期天数相差5 d为级差划分为极短花期、短花期、中长花期、长花期和超长花期5大花期长短类群。通过观赏多度指数(CDI)分析确定了铁线莲的最佳观赏期为4月中下旬至5月中下旬。温度是影响铁线莲花期的主要因素,孕蕾期天数、花期天数、观赏期天数与气温均显著相关,而单朵花期与气温相关性不显著。本结果可为铁线莲在园林应用中的品种组合配植、专类园建设、定向育种亲本选配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越橘品种‘瑞卡’为试材,分别于初花期、盛花期、落花期与果实膨大期喷施25、50、75、100 mg·L^-1赤霉素(GA3)和5、10、15、20 mg·L^-1氯吡苯脲(CPPU)以及GA3+CPPU(25+5、25+10、50+5、50+10 mg·L^-1)的组合处理,研究不同时期和不同处理对越橘‘瑞卡’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GA3与CPPU在越橘栽培生产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果实膨大期各处理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优于开花期,并且GA3与CPPU组合处理的效果优于二者单独处理,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50 mg·L^-1 GA3+10 mg·L^-1组合处理综合得分最高,与对照比较,单果质量提高33.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花色苷含量分别提高15.3%、13.9%、20.6%和14.4%;可滴定酸含量和种子数量分别降低15.9%和16.9%,果实综合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3.
阳韶昆  蔡璇  邹晶晶  王彩云 《园艺学报》2012,39(10):1967-1974
 以自然栽培条件下的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品种‘柳叶金桂’花瓣为试材,对其铃梗期、初花期、盛花期、盛花末期和萎蔫期的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及蛋白酶的活性和种类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伴随开花进程,花瓣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先增后减,游离氨基酸含量则持续上升37 ℃,最适pH为8.0;分光光度计法及底物胶电泳法检测时均发现,桂花开花与衰老过程中,花瓣总蛋白酶活性持续上升,在盛花末期达到峰值,至萎蔫期迅速下降;利用专一性酶抑制剂检测到花瓣衰老过程中的丝氨酸蛋白酶、半胱氨酸蛋白酶和金属蛋白酶3种蛋白酶,其中丝氨酸蛋白酶活性最强,约占总活性的65% ~ 75%;花瓣蛋白酶检测的最适温度为,是影响桂花花瓣衰老最主要的蛋白酶。  相似文献   

14.
根据甘蓝自交不亲和性雌蕊决定因子SRK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克隆23份甘蓝自交不亲和系SRK基因并测序。利用NCBI数据库进行克隆序列的Blast比较以及序列之间的相似性分析,初步确定23份甘蓝自交不亲和系分属于SRK3、SRK7、SRK8、SRK16、SRK28、SRK36、SRK45、SRK46、SRK58、SRK68等10种S单倍型。其中有5份甘蓝自交不亲和系属于SRK36单倍型,占参试自交不亲和系的22%;SRK7、SRK16和SRK58单倍型均只有1份甘蓝自交不亲和系。进一步对不同自交不亲和系之间花期杂交后花粉萌发及花粉管伸长情况进行荧光显微观察,并对20个杂交组合的花期杂交亲和指数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根据SRK基因序列所确定的相同S单倍型自交不亲和系之间花期授粉表现为不亲和,花粉在柱头上萌发受阻,花期亲和指数低;而不同S单倍型自交不亲和系之间花期授粉表现高度亲和,花粉管伸入雌蕊正常,花期亲和指数高。表明基于SRK基因序列分析确定甘蓝自交不亲和系所属单倍型是一种简单而可靠的快速鉴定方法,有利于育种时有针对性地设计甘蓝自交不亲和系杂交组合配制,从而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5.
甜椒始花期氮素分配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15N 示踪技术研究了营养液培养甜椒始花期吸收的氮素在体内的动态分配规律。结果表明: 根与果实中氮的含量在始采期以后保持稳定; 而叶片中氮的含量则随生育进程迅速下降, 盛采期时与果实和根相近, 且两倍高于茎和侧枝。始花期由根吸收的标记氮主要贮存在叶片中, 2 周后向新生器官的运转率高达50. 6%, 4 周后达到57. 1%, 6 周后为58. 0%, 说明越是新近吸收的氮素越容易被再度运转到其它器官, 随着在体内时间的延长, 氮的再运转能力逐渐降低。开花后2 周收获的果实中标记氮占始花期吸收总量的3. 24%, 第3、4、6 周分别为11. 12%, 9. 49%和4. 75%。果实是甜椒体内氮的强力库, 氮素竞争力最强。  相似文献   

16.
种子春化对不同品种大白菜当年现蕾和开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夏大白菜品种催芽至露白的萌发种子为试材,在4℃的条件下进行不同的春化天数处理,研究不同品种和不同春化时间对大白菜当年现蕾和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品种春化时间越长,现蕾率和开花率越高;3个供试品种在春化处理时间相同时,现蕾率和开花率也有一定的差异,最佳春化时间均以25~35 d为佳。  相似文献   

17.
以肋柱花[Lomatogonium rotatum(L.)Fries ex Nym.]为材料,通过野外定点观察其花器官形态特征、开花动态和传粉昆虫,并采用花粉活力、柱头可授粉性、花粉/胚珠比(P/O)与杂交指数(OCI)估算及人工控制授粉等方法对其繁育系统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肋柱花单花花期6 ~ 7 d,单花开放分为花蕾期、初开期、盛开期、衰落期和凋落期,整个开放过程中柱头始终高于花药,开花后2 ~ 3 d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均较强;(2)花粉/胚珠比(P/O)为551.02,杂交指数(OCI)为4,繁育系统以异交为主,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以蓟马为主要传粉媒介;去雄后套袋不授粉,果实结籽率为0,说明不存在无融合生殖。  相似文献   

18.
‘三月红’荔枝不同温度处理的成花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控温室研究‘三月红’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成花诱导期和形态分化期不同的温度对成花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期较低温(15℃/8℃,昼12h/夜12h),或者中度低温(18℃/13℃)处理,转移到高温(28℃/23℃)条件下,植株成花枝率低,而且也减少了每穗花的小花数和雌花质量。诱导期18℃/13℃,形态分化期15℃/8℃有利于成花。与18℃/13℃和15℃/8℃下发育的花芽相比,28℃/23℃下发育的花芽玉米素(ZRs)含量较低,而生长素(IAA)含量较高。高温处理下花芽中荔枝LEAFY同源基因(LcLFY)表达明显弱于低温处理。对不同温度下的成花与激素,以及与LcLFY表达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9.
桂花不同品种开花过程中香气活性物质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2个桂花品种盛花期的花瓣为材料,用气质联用法检测到59种挥发物,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萜烯类化合物。选择相对含量均高于0.05%的21种挥发性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12个桂花品种可分成3类,花色为黄色或金黄色的金桂和四季桂(6个品种)为一类,花色为白色或浅黄色的银桂(3个品种)为一类,花色为橙色或红色的丹桂(3个品种)为一类。黄色桂花中以‘柳叶金桂’香气活性物质贡献率最高,达56.75%;白色桂花中以‘厚瓣银桂’贡献率最高,达51.91%;橙色桂花中以‘镉橙丹桂’贡献率最高,达58.88%。以此3个品种为代表材料,用气相色谱—嗅闻技术测定了其开放过程中香气活性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3个品种在铃梗期都以释放具有罗兰香/木香/果香型的物质为主。初花期到盛花期,橙色花的‘镉橙丹桂’以释放花香型物质为主,白黄色花的‘厚瓣银桂’以释放香草香型物质为主,黄色花的‘柳叶金桂’以释放紫罗兰香/木香/果香型物质为主;到了末花期,‘镉橙丹桂’与‘柳叶金桂’中都是青草香/清新香型的物质占主导地位,而‘厚瓣银桂’中依然是香草香型物质居多,这可能是银桂香气更持久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41个菜薹(菜心)品种的生物量及硝酸盐含量。结果表明:菜心的生物量与成熟期呈极显著正相关,晚熟品种的生物量大,早熟品种的生物量较小|菜心不同品种间硝酸盐含量差异显著,并且薹茎的硝酸盐含量明显高于叶片。聚类分析将41个菜心品种划分为硝酸盐含量高、中、低的3个类群,硝酸盐含量高的类群(11个品种)生物量低,硝酸盐含量低的类群(18个品种)生物量高,硝酸盐含量中等的类群(12个品种)生物量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