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用启动子探针载体pECE7,从多粘类芽胞杆菌(Panebacillus polymyxa)菌株M-1基因组克隆到一系列启动子活性片段,通过氯霉素(chloramphenicol chloromycetin,Cm)浓度梯度筛选出Cm抗性较强的3个片段。将这3个具有启动子活性的片段与来自GFP表达载体pGFP78的gfpmut3a基因插入Escherichiacoli-Bacillus穿梭载体pHY300PLY中,获得GFP表达载体pGFP5,pGFP8和pGFP17。通过热激转化E.coliDH5α,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明亮的绿色荧光,表明筛选到的启动子片段具有良好的启动外源基因gfp转录的功能。同时利用此表达载体标记本实验筛选得到的生防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cereus)菌株B905,获得了GFP标记的工程菌Bacillus cereus B905(gfp-5、gfp-8和gfp-17),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转入GFP表达载体pGFP5和pGFP8后,菌体有明亮的绿色荧光,而转入pGFP17的菌体荧光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2.
低毒病毒-板栗疫病菌组合是研究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一个优秀的模式系统。我们构建了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的载体pCPXHY2GFP与含红色荧光蛋白基因rfp的载体pCPXG418RFP,并用于转化野生型菌株EP155,获得了以潮霉素为筛选标记、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转化株pCPXHY2GFP/EP155和以G418为筛选标记、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的转化株pCPXG418RFP/EP155。将载体pCPXG418RFP转化pCPXHY2GFP/EP155,获得的转化株能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与红色荧光蛋白共定位的现象。板栗疫病菌绿色荧光与红色荧光共定位载体pCPXHY2GFP与pCPXG418RFP的构建,为深入研究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强有力的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3.
平泉瑞  陆艳娜  黄为一 《土壤学报》2012,49(6):1194-1201
通过三亲结合对缩二脲降解菌GW-1菌株成功进行了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基因标记,标记菌株命名为GW-1-GFP。实验证明外源质粒对宿主菌的生长未带来不利的影响,且经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该标记菌株降解缩二脲的能力与出发菌株无显著差异(p<0.05)。经抗生素抗性和荧光追踪证明标记菌株GW-1-GFP能够很好地在土壤中定殖,第25天时在不同处理的土壤中标记菌株对缩二脲的降解能力都超过50%,45天后该标记菌株在土壤中已难以检测。经标记菌株GW-1-GFP菌悬液浸润的小麦种子发芽后,通过荧光观察显示降解缩二脲的标记菌株GW-1-GFP在小麦根部定殖良好,且该标记菌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缩二脲对小麦的毒害作用。该研究为验证、追踪土壤中功能微生物菌剂与作物根部的亲和性和生态有效性提供了简易、直观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用PCR方法从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鱼源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基因组DNA和质粒pGFP-2中,分别扩增P43启动子、不含信号肽的外膜蛋白基因ompTS和不含启动子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各PCR产物经测序、酶切、连接到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胞杆菌穿梭载体pNW33N相应位点分别构建了穿梭表达载体pNWP43gfp和pN-WP43omp。电转枯草芽胞杆菌构建菌株BS01(pNWP43gfp),在荧光显微镜下发出明亮的绿色荧光;电转枯草芽胞杆菌构建菌株BS01(pNWP43omp),表达的外膜蛋白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穿梭表达载体pNWP43gfp和pNWP43omp构建成功。构建的枯草芽胞杆菌在P43启动子的调控下,分别实现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和外膜蛋白基因ompTS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用PCR方法从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鱼源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基因组DNA和质粒pGFP-2中,分别扩增P43启动子、不含信号肽的外膜蛋白基因ompTS和不含启动子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各PCR产物经测序、酶切、连接到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胞杆菌穿梭载体pNW33N相应位点分别构建了穿梭表达载体pNWP43gfp和pN-WP43omp.电转枯草芽胞杆菌构建菌株BS01(pNWP43gfp),在荧光显微镜下发出明亮的绿色荧光;电转枯草芽胞杆菌构建菌株BS01(pNWP43omp),表达的外膜蛋白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穿梭表达载体pNWP43gfp和pNWP43omp构建成功.构建的枯草芽胞杆菌在P43启动子的调控下,分别实现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和外膜蛋白基因ompTS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弹性蛋白酶基因(PAE)的克隆及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株产弹性蛋白酶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基因组DNA为模板,经PCR扩增得到的铜绿假单胞菌弹性蛋白酶(P.acruginosa elastase,PAE)基因,与GenBank中的序列对比发现同源性为99%.成功地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PIC3.5K/PAE,莺组质粒Sac Ⅰ线性化后转化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菌株KM71中,通过PCR和表型鉴定表明,PAE基因已经整合到毕赤酵母染色体上.经大量筛选获得48株含高拷贝的重组毕赤酵母转化子.在甲醇诱导下,经过毕赤酵母高密度发酵进行PAE的表达,经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上清中含有一明显特异性蛋白条带,大小为34kD.活性检测结果,酶活为1 060 U/mL,是出发菌株的26倍.  相似文献   

7.
邱珊莲  崔中利  王英  王兴祥  李顺鹏 《土壤》2005,37(1):100-104
将 GFP 基因标记的甲基对硫磷降解菌 DLLBR 接入 100 ml LB 培养基,过夜培养达到 1010cfu/ml,浇灌到盆钵试验的 800 g 土壤中,20 天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其在小青菜植株根部和植株内的定殖及分布。结果表明标记菌株能够在植株根圈较好地定殖,也能在植株内定殖。30 天后将植株各段研磨破碎,涂布 LB 平板计数发光菌落数,在根内的定殖数为 104cfu/g 根,在茎内的定殖数为 102cfu/g 茎。结果还发现与不接菌的对照相比,处理促进了植株内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尤其是芽孢杆菌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接菌 45 天后通过土壤计数检测发现,标记菌株在土壤中的存活力很高,能达到 106cfu/g 土,同时也发现与对照相比,接菌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明显发生了变化,细菌种类变化不大,但芽孢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自水稻根面分离的产酸克雷伯氏菌SG-11为出发菌株,分别用携带gfp和nifH-gfp的质粒转化SG-11进行基因标记,得到了转化子SG-11A和SG-11B。对两转化子的生长曲线和质粒稳定性进行了测定,在LB培养基中,SG-11的倍增时间为0.815h,对数期是3.20-5.28h,样品各点与其曲线的相关系数R^2=0.9975;SG-11A的倍增时间为1.02h,对数期是3.27-5.37h,R^2=0.9987,在无选择压力的条件下,连续传80代时质粒的保存率为0%。在K中这培养基中,SG-11的倍增时间为1.159h,对数期是2.50-4.92h,相关系数R^2=0.9922;SG-11B的倍增时间为1.163h,对数期是2.50-4.92h,相关系数R^2=0.9698,连续转100代时质粒的保存率为65.6%。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在试管限菌培养条件下,SG-11A主要定殖在水稻根部的伸长区和根毛区,并且在次生根形成处有菌团存在,在水稻根通气组织的细胞间隙和维管束导管内发现了SG-11A,在根的伸长区只是偶尔观察到了表达nifH-gfp的SG-11B。砂培条件下,在水稻根伸长区观察到了少量SG-11A的定殖,未检测到SG-11B。稻田土盆栽实验中,在水稻的根部既未检测到SG-11A也未检测到SG-11B。  相似文献   

9.
广宿主稳定表达载体pQMV和pGMP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Eschedchia coli高效表达载体pET-29a为基础,将广宿主载体pUCP19中稳定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质粒DNA复制子和自行分离克隆的荧光假单胞菌(P.fluorescens)P303组成型表达启动子PP303插入其中,分别获得了重组载体pQMV(4.6kb)和pGMP(5.6kb)。它们均含有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复制子、荧光假单胞菌内源强启动子,以及包含8~11个限制性内切酶多克隆酶切位点;此外,载体pGMP还含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作为辅助检测标记。连续培养和继代培养测定,这两种载体在荧光假单胞菌中的稳定性均为100%(120h)。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三亲本杂交方法,将luxAB发光酶基因标记至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CP1108上,研究标记菌株CP1108L的个体生态学特征及其在棉花根圈的定殖动态.结果表明,标记菌株连续传代20次均未发生质粒丢失现象,标记质粒在受体菌株中较为稳定,CP1108L菌株的生长及部分生理生化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