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城市小型斑块环境下喜鹊育雏前期巢内行为,2010年4月份,试验以南京城市小型斑块绿地为观察样地对喜鹊育雏前期巢内行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喜鹊的育雏前期行为包括暖雏、喂食、理巢、理羽、警戒等5类行为。喜鹊全天的育雏行为频次依次为理羽(75次)、理巢(69次)、喂食(46次)、警戒(38次),8:00—10:00与17:00—18:00二个时间段各类行为频次较高;就各类育雏行为持续时间而言,成鸟大多数行为时间用于暖雏,占观察时长的79.31%,而其他行为所占比重分别为理巢7.04%、理羽5.73%、警戒4.99%、喂食2.93%;亲鸟暖雏时头朝南、北和东三个方向最多,分别为26%、27%、23%。在与相关研究结果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提出关于城市绿地规划的鸟类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旱养对种鸭行为的影响,选择健康、体重相近的1 200只樱桃谷肉种鸭(母鸭1 000只、公鸭20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水养组)和试验组(旱养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0只。每天6∶00~7∶00对采食行为进行观测,7∶00~8∶00对采食以外的其他行为进行观测。结果:试验组种鸭采食、饮水频次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休息、行走以及攻击行为频次试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站立、展翅、梳羽、抖尾等行为频次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持续时间和时间比例上,休息、其他行为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抖尾行为在持续时间上,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饮水、站立、行走、梳羽、展翅、攻击行为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表明,种鸭旱养可降低采食、饮水频次,提高种鸭的休息和抖尾的时间,但攻击行为频次增加,生产中要慎重选择种鸭旱养。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白腹蓝姬鹟的繁殖行为特点,于2004—2012年5—6月份试验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焦点动物观察法、全事件记录法,在黑龙江省海林市威虎山影视基地对白腹蓝姬鹟(Cyanoptila cyanomelana)的繁殖行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白腹蓝姬鹟5月末6月初开始营巢,巢为开放式碗状,巢材主要为苔藓。窝卵数为5~6枚,与巢高呈极显著正相关(r=0.948,P0.01)。孵卵任务主要由雌鸟承担,孵化期为12~13 d,平均孵化率为(88.89±11.11)%,卵未孵化的主要原因是未受精。育雏前期,日坐巢时间累计达到256~305 min,平均巢内温度为(33.79±1.06)℃,双亲共同育雏,以雌性为主,喂食模式有三种,即雌鸟喂食、雄鸟喂食、雄鸟将食物交给雌鸟再由雌鸟喂食。食物大多为鳞翅目幼虫,雏鸟喂食次数与日龄呈极显著正相关(r=0.969,P0.01)。亲鸟每日喂食总次数为96.67±10.32,雌、雄亲鸟日喂食次数差异显著(t=3.245,P0.05)。喂食频次大多呈双峰型,喂食高峰主要在07:00—09:00、15:00—17:00,喂食次数受外界干扰影响。雏鸟为晚成鸟,平均成活率为(66.67±21.08)%,主要损失原因来自天敌(占71.43%)。警戒行为以雄性为主。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不同繁殖性能种鸽的行为学差异,选取同一鸽舍的种鸽12对,根据实际生产记录数据分为2组,繁殖性能好组和繁殖性能差组,每组6对,以重复为单位统计种鸽各行为的总次数。结果显示:种鸽在8:00—9:00采食及啄保健砂行为次数显著多于其他时间段(P0.05),种鸽玩耍行为次数在8:00—9:00和13:00—14:00显著多于其他时间段(P0.05);繁殖性能好组种鸽玩耍行为、亲吻行为和相互梳羽行为次数显著多于繁殖性能差组(P0.05),繁殖性能差组种鸽间打斗行为次数显著多于繁殖性能好组(P0.05),2组间其他行为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可根据种鸽玩耍行为、亲吻行为、相互梳羽行为以及打斗行为初步判断种鸽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选取农大3号节粮小型蛋鸡为试验对象,采用两种饲养模式:单层栖架系统与自由散养。研究单层栖架系统中密度和垫料对农大3号节粮小型蛋鸡行为的影响,并与自由散养模式下舍外运动场中蛋鸡的行为进行对比,从而为单层栖架系统中适宜的饲养密度和合适的垫料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在5.5只/m2、9.7只/m2、13.8只/m2三种密度中,刨垫料、沙浴、抖身、梳羽和啄羽等行为均可以得到满足,当饲养密度为13.8只/m2时,进攻啄发生率最低;在砂土、沙子和稻草三种垫料中,刨垫料、沙浴、抖身、梳羽和啄羽等行为均可以得到满足,当沙子作为垫料时,进攻啄发生率最低。单层栖架系统不设运动场,刨垫料、沙浴、抖身、梳羽和啄羽等行为可以基本得到满足,与自由散养模式相比,进攻啄行为显著减少(P0.05)。  相似文献   

6.
采用扫描取样法对秦皇岛野生动物园40只笼养绿孔雀繁殖期的行为进行了为期58d,325h的观察,结果显示繁殖期各行为所占的比例分别为休息31.31%、取食22.03%、理羽16.37%、游走15.93%、警戒9.79%和繁殖4.59%。方差分析和μ检验表明:天气状况对笼养绿孔雀的休息、取食、理羽和游走行为的时间分配的影响明显,但对繁殖和警戒行为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种,在新疆主要分布在与青海、西藏相邻的阿尔金山、东昆仑山地区。2011年9–11月,我们对该地区黑颈鹤的种群分布、数量变化、行为活动及生存状况等进行了详细调查。利用样点调查法和直接计数法,对黑颈鹤的分布和种群数量进行了记录。在若羌县(祁曼塔格乡、铁木里克乡)和且末县(吐拉牧场、车尔臣河流域)等地区的湿地中,都观察到有黑颈鹤分布。在依协克帕提湿地(37°15′–37°23′N,90°11′–90°20′E,海拔3903m)最多一次记录到126只黑颈鹤集群,在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共有黑颈鹤180–200只左右。结合早期的科学考察记录,推测整个新疆的黑颈鹤数量在260只以上。10月中旬,黑颈鹤开始大规模集群,10月29日达到最大值并开始迁徙,11月6日黑颈鹤全部迁徙离开。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黑颈鹤的时间分配和昼间活动节律进行了系统观察。我们将黑颈鹤的日间行为分为8种类型,各行为所占的比例分别为:取食(58.9%)、理羽(13.2%)、警戒(9.5%)、行走(8.2%)、飞行(3.5%)、休息(3.4%)、鸣叫(2.7%)和其他(0.6%)。  相似文献   

8.
杨乐  丁伟  李斯 《野生动物》2012,33(4):180-183
为了分析各种行为的时间预算分配以及小(辟鸟)(?)的亲代育雏行为,2010年10月11日~2011年1月11日共93 d,以曲靖师范学院南湖的所有小(辟鸟)(?)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冬季日各种行为的活动时间分配分为觅食行为、游动行为、休息行为、理羽行为、争斗行为、振羽行为、飞行行为和起舞行为,所占比例依次为36.9%、30.2%、17.7%、9.7%、2.9%、1.3%、1.0%、0.4%,都呈明显的节律性变化,其中觅食行为与游动行为、休息行为与理羽行为的发生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起舞行为与游动行为的发生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在不同育雏期的亲鸟喂雏次数是不同的,一天中12:30~13:30时段喂食活动的频次达到最高值,各个年龄组之间的喂食频次除了第1期和第3期(每1期为10 d)相比为显著差异(P<0.05),其他各种行为都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雏鸟的成长发育,亲鸟与雏鸟的距离变化都呈现抛物线的变化,雌性亲鸟对雏鸟的保护及警戒投入多于雄性亲鸟。  相似文献   

9.
李晓民 《野生动物》2004,25(1):23-24
环颈雉 Phasianus colchicus 别 名 雉鸡、野鸡、七彩山鸡 分类地位 鸡形目 雉科 利用性质 无限制 环颈雉体长为78厘米(雄),62厘米(雌)。嘴灰色,跗跖污灰;雄鸟夏羽头侧裸部朱红;枕侧有一对闪绿辉羽簇;颈绿有白环;长尾具黑、栗横斑;肩和翼覆羽羽缘锈红;胸橙棕闪金辉;腹黑;跗跖后缘有距。雌鸟上背锈红,余上体(含尾、翼)灰棕杂褐斑;下体棕黄。食嫩叶、芽、浆果、谷类、豆类、昆虫等。  相似文献   

10.
红嘴蓝鹊(Cissa erythrorhyncha)是典型的山地鸟类,为我省常见的留鸟。有关红嘴蓝鹊繁殖习性的资料,以往虽有些简略记述,但未见有专题报道。作者于1977和1978年4—8月,在黄山地区的汤口、苦竹溪、寨西和芳村等地,对其繁殖习性作了初步观察,后又于1980年5—7月作了补充观察。现将所获资料整理报道如下。繁殖前期红嘴蓝鹊两性羽色相似,不易区分,但雄鸟体形稍大,羽色较鲜艳,性活泼而善鸣;雌鸟体形较小,羽色较暗淡,头颈部的白斑不如雄鸟显著,平时较少鸣叫,声调也较低  相似文献   

11.
野生石鸡舍饲生活习性观察及生理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宗运  陈永刚 《家畜生态》2000,21(1):24-26,42
1999年3月下旬~5月上旬在塔农大鸡场对野生石鸡舍饲的生活习性作了初步观察,并对石鸡的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舍饲石鸡在生活习性方面仍保持有野生时的鸣叫、沙浴、梳羽、占区、登高、群集等习性。在生理指标方面,雄性体重大于雌性,差异极显著(P<0.01);雄性石鸡胫长指标、强壮指数均高于雌性石鸡,且差异显著(0.010.05)。  相似文献   

12.
2014年12月—2015年2月,采用目标取样法和即时记录法对福建归真堂黑熊生态养殖基地的24头圈养黑熊进行了行为观察和记录。通过预观察到的行为构建的行为谱包括休息、食粪、饮水、排粪、排尿、走动、咂舌、攀爬、舔舐、搔痒、啃趾甲、张望、嗅闻、玩耍、示警、打斗、刻板动作、探究、育幼,对相关行为进行归类,包括休息、饮水、排遗、运动、警戒、体表护理、社群、育幼、刻板、其他计10类行为。为尽量避免人为干扰对试验的影响,避开饲养员饲喂、取胆时间段,选取9:00—15:55对目标黑熊进行正式观察。观察结束后经统计分析,圈养黑熊冬季昼间用于休息的时间最多,为50.43%,其次是刻板行为25.35%、运动行为8.63%、警戒行为8.42%。表现较为明显的行为节律,11:00—11:55时是黑熊的主要昼间休息时间。产仔雌性黑熊冬季昼间行为的时间分配和节律和其它黑熊保持一致,同样用于休息的时间最多,且最高峰在11:00—11:55时。  相似文献   

13.
1999年3月下旬~5月上旬在塔农大鸡场对野生石鸡舍饲的生活习性作了初步观察,并对石鸡的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舍饲石鸡在生活习性方面仍保持有野生时的鸣叫、沙浴、梳羽、占区、登高、群集等习性.在生理指标方面,雄性体重大于雌性,差异极显著(P<0.01);雄性石鸡胫长指标、强壮指数均高于雌性石鸡,且差异显著(0.01<P<0.05).其它生理指标雌雄个体差异不大(P>0.05).  相似文献   

14.
三趾啄木鸟西南亚种(Picoides tridactylus funebris)是青藏高原的特有鸟类。自从1870年被发现后,未见关于该鸟生活史的报道。在2007年4月至7月,我们对一对三趾啄木鸟西南亚种的取食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通过无线电遥测跟踪,共获得117个取食记录样本,其中28个是雄鸟的,89个是雌鸟的。结果显示,该鸟更加偏好在云杉和枯树上取食,胸径平均为32.7±9.2cm该鸟主要采用啄取的方式进食(39.8%),其次是剥皮(13.2%)。在关于取食基质的4个调查参数中有3个存在差异显著,因此推断该鸟存在雌雄鸟生态位分离现象。这可能与二者喙的性二态有关,雄鸟喙略微大于雌鸟。三趾啄木鸟吸取树汁的比例(4.1%)要高于高山亚种(P.t. alpinus),说明西南亚种的生活环境由于缺乏食物,更加依赖吸食树汁来维持生存。总体来讲,三趾啄木鸟西南亚种的取食行为与其他亚种还是十分相似的。  相似文献   

15.
2010和2016年分别通过扫描法和目标取样法对比了长春动植物园笼养和图牧吉保护区半散放大鸨发情期的行为,结果表明:两种环境下雌鸨静站,觅食、游走、理羽、趴卧、警戒行为都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P≤0.01);雄鸨静站、游走、理羽、觅食、求偶炫耀和警戒行为都表现出了极显著差异(P≤0.01),趴卧行为表现为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测量取样比对,笼养大鸨单只平均活动区域面积明显小于半散放大鸨,笼养笼舍中的天然植物和昆虫的种类数量明显较半散放区域单一。  相似文献   

16.
越冬黑颈鹤的时间分配、家庭和集群利益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李凤山  马建章 《野生动物》1992,(3):36-41,29
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d在冬期的行为活动按占用时间多少依次为取食、警戒、理羽、行走、搜寻、休息、社群。每日取食的第一个高峰是在9:00—11:00,第二个高峰在17:00—傍晚。集群鹤和家庭鹤获得了各自的利益。集群鹤以它相对较少的警戒时间(12.59%对16.52%)而赢得了较多的取食时间(77.63%对70.98%);而具有领域的家庭鹤尽管在建立和守卫领域方面消耗了较多能量,但是领域保证了食物供应。在三种类型的家庭中,二成一幼家庭可能是获益最大的家庭。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即时取样和扫描法对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朱鹮笼舍的3对朱鹮行为进行了45 d,计585 h的观察。结果显示:(1)朱鹮非繁殖期昼间各行为休息(40.12%)占比例最大,其次是理羽(17.45%)、刨啄(14.03%)、运动(12.32%)、取食(11.30%)、剧烈运动(3.99%)、水浴(0.54%)、其他(0.26%)。(2)朱鹮活动呈一定的节律性,休息的2个显著高峰分别在6:00和18:00,另外2个小高峰分别在10:00和14:00;运动小高峰在12:00;取食2个显著高峰分别在9:00和15:00;理羽有4个小高峰,分别在7:00、10:00、14:00和17:00;水浴的2个高峰分别在13:00和14:00;刨啄的2个高峰分别在12:00和16:00。(3)两性昼间行为峰值也存在着一些差异,雌鸟和雄鸟相比之下,运动早,中午休息少,洗浴早,创啄多,取食强度较小。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养模式对肉鸡生长性能、行为、步态评分及羽毛状况的影响。将200只7日龄混合性别的健康817白羽肉鸡随机分成笼养组与地养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地养组饲养密度为10只/m~2,笼养饲养密度为20.4只/m~2。试验期42 d。每2周测定各组肉鸡的体重和采食量,每周观察各组行为;在第4、6周进行恐惧试验;第7周测定步态评分和羽毛评分。结果显示:总体而言,与笼养组肉鸡相比,地养组肉鸡表现更多的行走行为和舒适行为(梳羽、伸展、觅食和沙浴),而饮水和趴卧行为较低(P<0.05)。地养组肉鸡的采食、饮水和站立行为在6~7周较笼养组低(P<0.05);趴卧行为在2~3周和4~5周较低,在6~7周则较高(P<0.05)。在第2~3周和第6~7周,地养组肉鸡采食量、体重和平均日增重较笼养组均增高(P<0.05)。在羽毛状况方面,地养肉鸡肛门羽毛得分较笼养肉鸡差,其他部位无显著差异。2组间步态评分无差异。在恐惧试验中,地养组肉鸡在第4周时紧张性不动状态持续时间更短(P<0.05)。这些结果表明地养模式提高了肉鸡的生长性能,增加了一些重要的行为表现,...  相似文献   

19.
2014年3月6~12日(第1期,丰容前),2014年3月27日~4月2日(第2期,丰容后)和2014年5月9~14日(第3期,丰容1月后),采用目标动物瞬时扫描法对成都动物园救护的7~12只普通鵟环境丰容前后的行为变化进行了观察和记录。结果发现:丰容前普通鵟昼间的休息行为所占的比例最高(65.2±14.6)%,其次为警戒行为(26.4±13.5)%。但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丰容后,第2期),警戒行为发生比例(73.6±23.8)%显著升高(P0.01),并远超过休息行为比例(24.9±22.8)%。丰容1个月后,休息和警戒行为与第1期(丰容前)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运动行为显著低于第1期(P0.01)。普通鵟在不同丰容设施上停留时间有显著差异(P0.01),80%以上的时间停留在巢箱和栖架上。普通鵟昼间休息行为高峰期(3个时期行为峰值基本没有变化)为16:00~17:00,低谷期是9:00~10:00和12:00~13:00;警戒行为的高峰期为9:00~10:00,次高峰为12:00~13:00,低谷期为16:00~17:00;运动的高峰期是13:00~15:00,低谷期是10:00~11:00;修饰行为的高峰期为15:00~16:00,低谷期为9:00~10:00和11:00~12:00。总之,圈养普通鵟在观察时间段不活跃,很机警,但通过扩大圈舍面积,升高高度,搭建适宜的丰容设施(栖架和巢箱),可以降低它们的紧迫感,提高它们的福利。  相似文献   

20.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仔鸡健康状况和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饲养方式对肉仔鸡健康状况和行为的影响.选择健康状况良好、体重为(367.66±1.12) g的480只22日龄爱拔益加肉公鸡,随机分在地面平养、网上饲养及散养3个处理中,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鸡.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各处理间肉仔鸡的饮水、采食、修饰和休息行为的次数、紧张不动性的持续时间、腿长、腿宽的不对称性(FA)及腿长、腿宽和翅膀长的综合FA、羽毛质量评分(FCS)无显著差异(P>0.05).与其他2个处理相比,散养组肉仔鸡日常的觅食、沙浴及运动行为的次数显著增加,步态评分值显著降低(P<0.05).与网上饲养相比较,散养显著降低了肉仔鸡翅膀宽的FA(P<0.05).由此可知,散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肉仔鸡的健康状况,丰富了肉仔鸡的自然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