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花生蛴螬损失率的测定与经济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花生受蛴螬为害已成为花生生产上的严重减产因素。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morosa Waterhouse)在黄淮海地区是优势种之一。一年一代,主要以老熟幼虫过冬。幼虫(蛴螬)嗜食花生荚果。花生亩产与每平方米的蛴螬数量呈负相关,其回归方程为 y=441.38-6.32x(r=0.977~(**)),损失率为1.43%。通过研究认为,花生蛴螬为害花生的经济允许受害水平以2~3%为宜。每亩用50%辛硫磷乳利0.5斤撒毒土防治一次蛴螬时,其经济阈值为每平方米有蛴螬2.58头;如以同样剂量的药液浇毒水时,其经济阈值为每平方米有蛴螬3.65头。  相似文献   

2.
卵孢白僵菌[Beauveria tenella(Sacc)Siemaski或Beauveria hrougniartii(Sacc)Petch]是土栖昆虫病原真菌,主要寄生蛴螬。1984年我们在鲁西南豆区调查,有的地块对蛴螬自然寄生率在50%以上,对豆田蛴螬优势种群(大黑和暗黑金龟幼虫)具有明显的自然控制作用。为探索白僵菌防治大豆蛴螬的可能性,1985年~1987年我们做了田间防治试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使用八号菌(苏云金杆菌库斯塔变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var.Kurstaki)拌种防治花生田蛴螬,在单中型种蛴螬发生田(刘荆等,1988),经济损害允许水平为花生收获期每亩虫量1672头;在中型种和小型种蛴螬混合发生田,其中型种蛴螬占三分之一左右的田块,经济损害允许水平可定为花生收获期每亩虫量6498头。根据蛴螬自然孵化率和花生收获时的生存率,可制定蛴螬卵期和孵化期的药剂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4.
长江下游沿江北岸高沙土地区,是花生主要产地,素受蛴螬为害,近几年来随着种植绿肥和施肥水平的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加,为此蛴螬大面积猖獗发生,损失率平均36%以上。1978年田间残留虫量达15,000—28,000头,平均21,000头,1979年未防田块每平方米平均有虫40.17头,危害损失率平均36.50%,最高40.96%。1980年卵孵高峰期,每亩最高有虫卵283,200(粒)头,平均37,000头(粒)。  相似文献   

5.
东北大黑鳃金龟幼虫在我省分布厂,为害重。为了将蛴螬为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给大面积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于1988年在省植保植检站、鞍山市园艺科学研究所分别进行了蛴螬为害玉米、花生防治指标研究。试验分二步进行,一是室内饲养观察东北大黑鳃金龟幼虫3龄期食量;二是田间接虫测定为害玉米、花生后的产量损失,并制定出防治指标。研究结果证明东北大黑鳃金龟3龄幼虫平均取食玉米胚乳1.74克或花生种子1.58克。当允许损失率5%时,防治指标为:玉米每平方米1.67头,花生每平方米0.63头;当允许损失  相似文献   

6.
蓟马危害苜蓿的产量损失及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人工接虫的方法,研究了蓟马的虫口密度与苜蓿产量损失之间的关系和防治指标。结果表明,苜蓿干草产量损失率(Y)与20枝条虫量(X)的关系为Y=0.1021X-2.2461,相关系数r为0.9874,两者相关性极显著。按照防治的直接收益与成本,确定了宁夏旱地苜蓿和水地苜蓿蓟马的防治指标,即旱地苜蓿蓟马第1茬的防治指标为560头/100枝条,水地苜蓿蓟马第2茬的防治指标为390头/100枝条,第3茬的防治指标为580头/100枝条。  相似文献   

7.
我县为害花生的蛴螬有16种之多,其中发生量大为害重的有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Fold。)和暗黑鳃金龟H.pa-rallela(Motsch.)两种,1981—1984年,对其发生规律和防治办法进行了系统地调查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效益,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1979~1983年在郑州采用田间笼罩接虫和大田调查的方法,进行了穗期稻纵卷叶螟危害损失的研究。试验资料经协方差分析导出:虫量(X)与卷叶率(R)之关系式为:R=0.95+0.082X±0.77;卷叶率(R)与损失率(Y)之关系式为:Y=-13.09+21.69lgR±3.99;虫量(X)与损失率(Y)之关系式为:Y=-30.92+20.63lgX±4.65在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为2%时,其防治指标为百丛三龄幼虫40~50头,卷叶率为5%,并根据各地经济允许损失水平和所用农药种类的防效不同,建立了计算防治指标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暗黑鳃金龟生殖力和卵巢发育的观察发现,食物对暗黑鳃金龟产卵量影响显著,取食榆树叶的暗黑鳃金龟产卵量最高,平均单雌产卵量为39.30粒;取食桃树叶的暗黑鳃金龟产卵量最低,平均单雌为4.72粒;两者相差8倍。食物对暗黑鳃金龟的卵巢发育也存在明显影响,取食榆树叶的暗黑鳃金龟卵巢最长,平均为9.34mm;取食桃树叶的暗黑鳃金龟卵巢最短,平均为6.12mm,与取食榆树叶的卵巢长度差异显著。产卵量(Y)与其产卵前期(X1)和卵巢长度(X2)存在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并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群体产卵量的计算公式:Y=-713.82-9.23 X1+160.53 X2(P0.01)(R2=0.79)。  相似文献   

10.
花生播种期施用绿僵茵防治蛴螬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anisopliaeM202.1菌株对花生蛴螬的防治效果。室内生物测定表明,在含有绿僵菌5×10^6、10×10^6和20~10。孢子.g^-1土壤中,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parallela幼虫死亡率分别为22.4%、41,1%和74.4%,高浓度下LT50为11.9d。盆栽试验中,在播种花生时进行土壤施菌。施药处理,并在花生开花时进行接虫对比处理,结果显示:对照土壤中接虫处理的蛴螬为害可造成花生好果数减少29.2%,果重减轻26.1%,虫果增加率达28.1%;土壤施菌后接虫条件下虫果增加率为20.7%,比对照减少7.4%;但不论接虫与否,花生好果数及果重与对照土壤不接虫处理的差异均不显著;辛硫磷处理对蛴螬有较好的直接控制作用,但使花生结荚数减少;1/2剂量绿僵菌加1/2剂量辛硫磷混合处理不能很好控制虫害。田间试验显示,播种时绿僵菌能有效控制蛴螬为害,收获期花生的好果数和果重都提高40%左右,显著高于对照,虫果率降低10.9%;绿僵菌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辛硫磷。  相似文献   

11.
为研制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的植物源引诱剂,选取7种植物挥发物单体,筛选各单体最佳引诱浓度并据此设计35个三元配方,通过华北大黑鳃金龟成虫触角电位反应试验及进一步的趋势行为反应试验筛选出对华北大黑鳃金龟雌、雄成虫引诱作用较强的配方,并通过笼罩引诱试验测试所筛选配方对成虫的引诱效果。结果表明,趋势行为反应试验中配方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芳樟醇+苯甲醇)、配方14(肉桂醛+苯甲醇+顺-3-己烯基乙酸酯)、配方27(1-己醇+肉桂醛+苯甲醇)和配方35(1-己醇+顺-3-己烯基乙酸酯+顺-3-己烯基异丁酸酯)对雌成虫引诱效果较好,选择反应率分别为62.09%、62.79%、60.22%和85.13%;配方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肉桂醛+顺-3-己烯基乙酸酯)、配方6(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芳樟醇+顺-3-己烯基乙酸酯)和配方35对雄成虫引诱效果较好,选择反应率分别为69.12%、64.22%和89.05%。笼罩引诱试验结果表明,成虫对配方3、配方6和配方35的选择反应率分别为68.16%、60.24%和70.59%,均高于其它配方;配方3、配方6和配方35引诱的成虫数量分别为61、61和72头,均显著高于其对照引诱的成虫数量(29、40和30头)。表明配方3、配方6和配方35对华北大黑鳃金龟成虫具有显著引诱效果,可作为其引诱剂备选配方应用于生态防控。  相似文献   

12.
为获得对大黑鳃金龟甲幼虫具有较高杀虫活性的菌株,利用拌土法测定了本实验室分离的500株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对大黑鳃金龟甲的杀虫活性,建立Bt菌株比较鉴别技术来进行多样性分析,并对菌株的晶体形态及幼虫感染Bt后的中肠组织切片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从500株Bt菌株中筛选到42株对大黑鳃金龟甲幼虫具有不同程度活性的菌株,分属于14个菌株类型;其中有10株校正死亡率大于60%,261-1菌株杀虫活性最高,7 d校正死亡率达100%。从14个菌株类型中各选取1个代表菌株进行基因鉴定,仅P65-1、1126-1、FCD114和78-2菌株分别含有cry8Ma、cry8Ca、cry8Ab、cry8Ga、cry8Ea共5个cry8类新基因,其它10个菌株均不含cry3、cry8、cry18、cry23、cry37、cry43等对鞘翅目害虫有效的杀虫基因。14个菌株中,78-3、127-2和1198-1菌株能产生双锥体型晶体,261-1、FCD114、P65-1、FTL84、78-2和1126-1菌株能产生球形晶体。幼虫感染261-1、1198-1、FCD114、1126-1、QDL40-2菌株后,中肠组织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2 d时肠壁细胞明显出现空洞化,排列疏松,4 d时受到严重破坏并脱离底膜。表明筛选到的Bt菌株具有防治大黑鳃金龟甲幼虫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果蔬灰葡萄孢对啶酰菌胺的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4—2006年从浙江、江苏等地采集的灰葡萄孢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基线[EC50 = (1.07 ± 0.11) mg/L]为依据,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连续监测了浙江省果蔬灰葡萄孢群体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变化。结果表明:浙江省果蔬灰葡萄孢对啶酰菌胺的抗性发展迅速,2012—2013年和2017—2018年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 (5.23 ± 7.79) 和 (24.30 ± 49.33) mg/L。其中,2012—2013年的抗药性菌株频率为15.3%,且均为低水平抗性 (LR) 菌株;而2017—2018年的抗药性频率上升至53.2%,并出现了7.5%的中等水平抗性 (MR) 菌株和1.3%的高水平抗性 (HR) 菌株。啶酰菌胺抗性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产菌核数和致病力与敏感菌株相比均无显著差异。抗药性分子机制研究表明:啶酰菌胺抗性菌株的琥珀酸脱氢酶B亚基 (SDH B) 均发生了点突变,共包括H272R、P225F和N230I 3种类型,其中H272R型突变占88.5%;其SDH A和SDH D均未发生点突变;而SDH C的突变 (G85A + I93V + M158V + V168I) 与对药剂敏感性之间无明显联系。  相似文献   

14.
红铃虫为害棉铃的损失分析和经济阈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大田取样调查资料分析了第二代和第三代红铃虫对棉铃的为害损失。被害样本的损失表现在铃重减轻和品级下降。样本单铃活虫数与重量损失率具有幂函数回归关系。二代为y=6.65x~(.9763),三代为y=5.42~(.9575)。虫量与品级具直线回归关系,二代为y’(级别)=1.4x(虫量)+1.3,三代为y’=1.2x+1.3(不计小数)。经济阈值(经济允许虫量)和防治指标是按Chiang,H.C.(1979)模式按照幂函数关系修正为由于棉花产量随时间进程渐增,因而经济阈值和防治指标也呈动态交化。设计了微机运算程序以适应在防治方法、防治次数、产量、价格变化时的运算。  相似文献   

15.
1992~1995年进行了大豆灰斑病田疃小区接种试验,获得了病叶率、病荚率、病粒率及大豆产量的系统资料。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灰斑病病叶率与病英率、病粒率之间及病英率与病粒率之间均呈直线相关 叶率、病英率、病粒率与产昨损失率之间亦呈直线相关,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拟合率在80%以上。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品种的抗生对这一相关关系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7种林木植物对华北大黑鳃金龟取食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Faldermann)的嗜食植物,优化其室内人工饲养技术及为诱虫植物提供候选材料,以花生叶片为对照,研究了7种林木植物叶片对华北大黑鳃金龟取食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华北大黑鳃金龟对8种植物日均取食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金叶女贞、刺槐、核桃、榆树、花生、柳树、香椿、毛白杨,其中金叶女贞、香椿和毛白杨与花生间有极显著差异,金叶女贞与刺槐、核桃、榆树间无显著差异;单雌产卵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金叶女贞、柳树、核桃、香椿、花生、榆树、毛白杨、刺槐,其中金叶女贞、柳树、核桃、刺槐与花生间有极显著差异,而金叶女贞与柳树间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饲养华北大黑鳃金龟成虫适宜饲料植物为金叶女贞,日均取食量最高为4.70 g,产卵期最长为56.00 d,单雌产卵量最多为58.88个,其次为核桃和柳树。  相似文献   

17.
采用离体叶段法,分别测定了从河北、河南、湖北、陕西和四川5省分离的53个小麦白粉病菌单孢菌株对苯菌酮和喹氧灵的敏感性,并分析了白粉病菌对三唑酮和苯菌酮以及喹氧灵之间的 交互抗性。结果表明:小麦白粉病菌群体对苯菌酮和喹氧灵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0.001 9±0.000 6) 和(0.013 1±0.002 0) mg/L,苯菌酮比喹氧灵具有更高的抑菌活性;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酮和苯菌酮与喹氧灵之间均不存在交互抗性(R2值分别为0.102 6和0.491 9);室内盆栽试验结果显示:接种前1 d和接种后1d施药,苯菌酮和喹氧灵对小麦白粉病的保护与治疗作用防效分别为92.21%、84.25%和82.43%、70.25%,表明这2种药剂不仅具有优异的保护作用,同时还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中下游梨黑星病前期发病程度预测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江中下游梨黑星病病菌多于病芽鳞片内越冬,从芽萌动至鳞片脱落是初侵染的主要时期。至5月中旬(前期)的病叶率与上年7月的降雨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9765,n=16),从而建立直线回归方程(?)=-3.575 0.0586X,以此方程依据7月的降雨量(X)预测次年前期的病叶率((?))。因此,花序露出期喷洒铲除剂和花期雨后(尤其流行年份)及花谢80%喷洒保护剂是控制前期发病与全年为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布氏白僵菌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70年代以来布氏白僵菌的生物学、致病性、生理生化特性等基因研究以及该菌的规模征税和田间防治应用地综述。目前已发现该菌能寄生7个目的70种昆虫,特别对鞘翅目害虫具有独特寄生效果,已在林区、农田、草地、果园中用于防治各种金龟子和天牛。在法国、瑞士等地,用布氏白僵菌连续多年防治林区的西方五月鳃金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防治效果和生态效果,日本用该菌防治杉树天牛、我国用该菌防治农田及苗圃蛴螬都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