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充分利用油菜下部阴凉潮湿的环境空间,基于羊肚菌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介绍油菜套种羊肚菌的关键栽培技术,分析油菜-羊肚菌套种模式的效益。结果表明,油菜套种羊肚菌的投资回报率最高,减少单种羊肚菌中搭建遮阳大棚的费用,降低投资风险,保障种植户的利益。油菜套种羊肚菌将成为油菜种植户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2.
青海高原祁连山羊肚菌生态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省境内祁连山,属典型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低(-5~9℃),雨量稀少,蒸发量大.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漫长,夏季凉爽短促,却盛产羊肚菌。笔者在大通县祁连山麓进行羊肚菌资源调查时.于1999年6月3日.在宝库山区采得四枚羊肚菌,经鉴定分别为粗腿羊肚菌、小顶羊肚菌、羊肚菌。现将其形态、种类与分布、生态环境报告如下:1 种类分布 调查发现.祁连山区分布有粗腿羊肚菌、小顶羊肚菌、羊肚菌三种。另据刁治民报道,青海境内还有小羊肚菌。这些羊肚菌大部分分市在海拔2700m以上的山坡、一般生长在小白…  相似文献   

3.
聊城市羊肚菌菌种出现的质量问题制约着羊肚菌产业的发展,分析羊肚菌菌种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提出促进羊肚菌菌种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沂蒙山区境内野生羊肚菌资源的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分布有3种羊肚菌:粗柄羊肚菌、尖顶羊肚菌和普通羊肚菌。依据调查情况,结合室内观察分析,介绍了其生物学特征、生境条件、分布规律并提出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5.
羊肚菌菌核及营养型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翠  崔晋龙  刘磊  范黎 《食用菌》2008,30(2):1-3
珍稀食药用菌羊肚菌的营养生理、人工栽培一直受到菌物学学术界、食用菌工作者和栽培者的关注,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其中引起争议的焦点是羊肚菌的营养方式以及菌核的形成及其作用。有学者认为羊肚菌菌核的发生是子实体形成的必要前提,但在野外采集时很少见到菌核,实验室研究的菌株也并非全部产生菌核,羊肚菌是否形成菌核可能与羊肚菌种类、菌株有关。此外,不同的羊肚菌菌株形成菌核的条件也不尽相同;羊肚菌的营养方式一直被认为是腐生型,但近年来一些实验结果表明羊肚菌能够形成前菌根或菌根结构,越来越多的试验证明羊肚菌可能兼有腐生型和菌根型两种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6.
羊肚菌是一种珍稀食(药)用菌,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羊肚菌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十堰市区域性特色食用菌主导产业之一,同时十堰市也是国内重要的羊肚菌产区之一。通过对十堰市羊肚菌产业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了十堰市羊肚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选育优良品种、优化栽培模式、合理规划、发展精深加工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茫茫林海中,珍藏着世界上一种很珍贵的药食兼优的食用菌一羊肚菌。羊肚菌俗称羊肚蘑、羊肚菜、狼肚菌、狼胜菜,以其菌盖表面生有许多小四坑,外观极似羊肚而得名,是一种野生珍贵食用菌,也是一种高级营养滋补品。它多生长在潮湿的针阔叶混交林中,其主要品种有尖顶羊肚菌、粗柄羊肚菌、短柄羊肚菌等7~8种。用羊肚菌烹制的菜肴,不仅口感好,而且风味独特,营养价值极高。据分析测定,每100g干品羊肚菌中含水分12.86%,脂肪3.82%,蛋白质22.06%。其中蛋白质含量是木耳的2倍,香菇的1.5倍,且极易被人体…  相似文献   

8.
针对羊肚菌小拱棚栽培模式栽培形式单一、土地利用率低等问题,从茬口安排、土壤处理、羊肚菌栽培技术、辣椒栽培技术等开展小拱棚羊肚菌与露地辣椒轮作技术研究,并分析其经济效益。该技术不仅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而且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羊肚菌和辣椒的双丰收,具有实际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羊肚菌深层发酵菌株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适宜于深层发酵的羊肚菌菌株,是进行羊肚菌发酵生产的先期工作之一。本文报道以羊肚菌、尖顶羊肚菌和粗柄羊肚菌3个种的5个菌株为材料,经三次摇瓶对比试验的结果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来源 羊肚菌(Morchellaesculenta)405引自四川绵阳食用菌研究所。尖顶羊肚菌(M-conica)采自甘南迭部野生株,经组织分离获尖柄(柄部分离株)、尖核(菌核分离株)和尖孢(孢子分离株)3个菌株。粗柄羊肝菌(M-crassipes)引自迭部王法渠同志,为菌索分离株。1-2 母种培养 采用PDA培养基…  相似文献   

10.
羊肚菌在南方不易获得500 kg/667 m2以上的高产,主要原因是适宜羊肚菌生长低温时段短,易受高温影响。江西省广昌县采用子母双棚模式,配套其他技术措施,获得较高羊肚菌产量,该栽培技术在南方地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2006年~2010年,对徐州地区野生羊肚菌资源进行了连续系统性调查,对本地区羊肚菌种类、分布范围、发生地环境条件、发生季节和发生规律等进行了详细调查研究。调查发现,本地区野生羊肚菌有粗腿羊肚菌、羊肚菌、普通羊肚菌、小羊肚菌、小球羊肚菌、肋脉羊肚菌、淡褐色羊肚菌、薄楞羊肚菌和尖顶羊肚菌,共9种。此研究对全面了解我国野生羊肚菌自然分布情况,对徐州地区乃至全国羊肚菌资源开发利用、资源保护提供依据,也为下一步更深入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南泥湾羊肚菌资源调查初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羊肚菌属Morchella又俗称羊肚菜、羊肚蘑。因其子实体形态酷似羊肚而得名。据分析,羊肚菌含有19种氨基酸、丰富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羊肚菌含有C-3-氨基-L-脯氨酸、α-氨基异丁酸和2,4-二氨基异丁酸等稀有氨基酸而赋予其独特的风味,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珍贵食药用菌之一。它的人工驯化栽培也一直是菌物学家和菌学业余爱好者最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之一。现知世界上有20多种羊肚菌。我国目前已报道有12种羊肚菌,分布于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然而,迄今为止,尚无人对陕北南泥湾的羊肚菌资源进…  相似文献   

13.
采用PDA—Bavendamm平板和PDA—RB亮蓝平板对13个食用菌菌株进行显色试验,得到广草和羊肚菌可以同时产生漆酶和过氧化物酶的菌株.对其进行液态产酶试验,结果表明它们产木质素降解酶类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羊肚菌(Morchella spp.)成功实现大田栽培后,其栽培过程中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而形成菌霜。纯培养条件下羊肚菌分生孢子的产生及萌发成为研究重点。为实现羊肚菌分生孢子的室内获取,通过模拟六妹羊肚菌(M. sextelata)室外栽培条件,从培养容器、培养基组分、覆盖物种类、覆盖厚度及覆盖时间这5个方面研究六妹羊肚菌分生孢子产生的室内条件。结果显示:用六棱形玻璃罐头瓶(底径7.6 cm,口径6.6 cm,高9.8cm,容积280mL)为容器,以体积比1︰1的土壤(含水量20%)和PDA为培养基,接种六妹羊肚菌菌丝块20d后,在菌落表面覆盖厚度为1.5cm的无菌湿润河沙,可在室内获得分生孢子,每平方厘米分生孢子产量为(2.37±0.63)×106个。  相似文献   

15.
《浙江食用菌》2014,(3):139-139
近日,从四川省阿坝州农业局农科所和甘肃舟曲县白龙江林业管理局传出喜讯,羊肚菌人工栽培获得成功,羊肚菌整体长势良好,正破土出菇。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甘南州野生羊肚菌的资源分布、种类研究、自然生态环境,营养成分及药用成分研究,人工栽培技术、分类分子鉴定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而提出了甘南州野生羊肚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野生羊肚菌种质资源与遗传多样性研究、资源利用和保护、人工驯化和合理开放利用方面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甘南州野生羊肚菌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云南羊肚菌rDNA的ITS序列与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序列比对技术分析了根据形态挑选的14个羊肚菌子实体(其中11个来自云南,3个来自浙江)。结果表明,云南的11个羊肚菌子实体(M1~M11)可分为4个种:高羊肚菌(Morchella elata),尖顶羊肚菌(Morchella conica),粗柄羊肚菌(Morchella crassipes)和大孔(宽肋)羊肚菌(Morchella costata)。浙江的3个羊肚菌子实体(M12~M14)经鉴定为未知羊肚菌种。14个羊肚菌子实体样品和GenBank中黑脉(小顶)羊肚菌[Morchella angusticeps(AJ698476)]、美味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AJ698475)]以及羊肚菌科常见属钟菌属Verpa conica(AJ544206)的ITS序列聚类,以钟菌(AJ544206)作为外类群,可分为三大聚类群:高羊肚菌、大孔(宽肋)羊肚菌和黑脉(小顶)羊肚菌为第1类群(Group1);美味羊肚菌和尖顶羊肚菌为第2类群(Group2);粗柄羊肚菌和浙江的3个羊肚菌为第3类群(Group3)。  相似文献   

18.
通过产品流通跟踪调查、定点社区调查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贸易、市场、产品流通3个方面调查了我国主要羊肚菌产区的产业现状,总结了该产业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以期有助于正确认识我国羊肚菌业的现状和未来,促进我国羊肚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探索羊肚菌外源营养袋应用最优方案,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分别对温室栽培六妹羊肚菌外源营养袋的摆放量、摆放时间及撤出时间进行优化。结果外源营养袋的最佳摆放量为5袋/m2、最佳摆放时间为接种后的第9天,最佳撤出时间为摆放外源营养袋后第30天。通过对外源营养袋的摆放量、摆放时间及撤出时间的优化,提高六妹羊肚菌的产量、品质,同时最大程度降低羊肚菌栽培成本。  相似文献   

20.
羊肚菌是一种珍稀食用菌,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野生羊肚菌较为难得,数量稀少,培育人工羊肚菌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人工羊肚菌一般无法达到理想的产量以及质量。因此,大力研究羊肚菌人工培植技术是发展羊肚菌的重中之重,本次研究对羊肚菌人工培植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