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银杏叶片光响应下的气孔运动规律及相关机理。【方法】运用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技术对不同光照强度(0、200、400、600、800、1200、1500、2000、2500μmol·m-2·s-1)下银杏叶片气孔变化规律及机理进行研究,并进行相关性拟合分析。【结果】保卫细胞与副卫细胞中K元素浓度差与光照强度拟合方程为:y=0.296812076E-9x3-0.144161791E-5x2+0.171319903E-2x+1.33226634,R2=0.812892,呈极显著相关性,光照强度的极值点为784.036μmol·m-2·s-1;气孔开张度与光照强度关系拟合方程为:y=0.594592916E-9x3-0.307151239E-5x2+0.371863248E-2x+3.74379325,R2=0.915096,呈极显著相关性,光照强度的极值点为783.674μmol·m-2·s-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几种元素中K元素对气孔开张度的直接作用最大,S和Cl元素对气孔开张起负作用;保卫细胞中K、Ca、S、Mn、Fe、Cl、Cu元素高于副卫细胞,副卫细胞中O、Mg、P含量高于保卫细胞;电镜观测发现银杏叶片气孔外围副卫细胞有角质唇形物突起(乳突),气孔内陷,是抗旱能力较强的形态特征之一。【结论】银杏叶片气孔开张度及保卫细胞、副卫细胞中营养元素差异与光照强度相关,气孔及其外围副卫细胞结构与抗旱性相关。  相似文献   

2.
了解银杏叶片光响应下气孔运动规律及相关机理.运用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技术对不同光照强度(0、200、400、600、800、1200、1500、2000、2500 μmol· m-2·s-1)下银杏叶片气 孔变化规律及机理进行研究,并进行相关性拟合分析.保卫细胞与副卫细胞中K元素浓度差与光照强度拟合程为:y=0.296812076E-9x3-0.144161791E -5x2+0.171319903E -2x+ 1.33226634,R2=0.812892,呈极显著相关性,光照强度极值点为784.036μmol·m-2·s-1;气孔开张度与光照强度关系拟合程为:y=0.594592916E-9x3-0.307151239E-5x2+0.371863248E-2x+3.74379325,R-0.915096,呈极显著相关性,光照强度极值点为783.674 μmol·m-2·s-1.通径分析表明,几种元素中K元素对气孔开张度直接作用最大,S和Cl元素对气孔开张起负作用;保卫细胞中K、Ca、S、Mn、Fe、Cl、Cu元素高于副卫细胞,副卫细胞中O、Mg、P含量高于保卫细胞;电镜观测发现银杏叶片气孔外围副卫细胞有角质唇形物突起(乳突),气孔内陷,是抗旱能力较强形态特征之一.银杏叶片气孔开张度及保卫细胞、副卫细胞中营养元素差异与光照强度相关,气孔及其外围副卫细胞构与抗旱性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玉米气孔副卫细胞中H_2O_2的来源,以阐明禾本科植物气孔运动过程中保卫细胞和副卫细胞协同调节的机理。【方法】采用细胞化学方法对H_2O_2进行亚细胞荧光定位,以Tubulin和GAPDH为内参基因,利用qPCR技术,对玉米水孔蛋白基因ZmPIP2;4、ZmPIP2;5和ZmPIP2;6表达量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水孔蛋白协助玉米副卫细胞中H_2O_2的跨膜转运。【结果】光暗处理组,加水孔蛋白抑制剂AgNO_3与不加AgNO_3副卫细胞中的H_2O_2积累相反;外源H_2O_2引起副卫细胞中H_2O_2积累,先加入水孔蛋白抑制剂AgNO_3再加外源H_2O_2处理后副卫细胞中H_2O_2不积累;短细胞发生后,副卫细胞中的H_2O_2开始积累,同时ZmPIP2;5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上调;随着水分胁迫程度增加,ZmPIP2;4、ZmPIP2;5、ZmPIP2;6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随短细胞发生上调。【结论】水孔蛋白具有转运H_2O_2的功能,玉米叶片下表皮副卫细胞中的H_2O_2是外源的,其积累和清除可能与水孔蛋白ZmPIP2;5的转运有关。  相似文献   

4.
李惠民  胡洁  贺军民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20):4246-4253
【目的】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催化产物磷脂酰肌醇3-磷酸(PI3P)对紫外线B(UV-B)诱导保卫细胞中过氧化氢(H2O2)产生和气孔关闭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植物细胞转导UV-B辐射信号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蚕豆(Vicia faba L.)表皮条为材料,采用PI3K的抑制剂沃曼青霉素(WM)和LY294002(LY)来抑制PI3P的形成,采用二苯基碘(DPI)和水杨基氧肟酸(SHAM)分别抑制H2O2形成的NADPH氧化酶途径和细胞壁过氧化物酶途径,通过气孔开度分析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确定PI3P在0.8 W•m-2 UV-B辐射诱导蚕豆保卫细胞H2O2产生和气孔关闭中的作用。【结果】WM和LY能显著抑制UV-B诱导的保卫细胞H2O2产生和气孔关闭;外源H2O2处理能显著逆转WM和LY对UV-B诱导气孔关闭的抑制效应,但WM和LY不能抑制外源H2O2诱导的气孔关闭;UV-B诱导的保卫细胞H2O2产生和气孔关闭能被活性氧清除剂和SHAM显著抑制,但不能被DPI抑制。【结论】PI3P通过诱导蚕豆保卫细胞中产生于过氧化物酶途径的H2O2形成来介导UV-B辐射诱导的气孔关闭。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大果油茶的ISSR-PCR适宜扩增反应体系和程序,为其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大果油茶嫩叶片为供试材料,采用改良的SDS法提取其基因组DNA,并对其ISSR反应体系条件进行筛选及优化。【结果】提取的基因组DNA纯度和完整性较好,OD260/OD280 值在1.8~2.0之间,DNA无降解现象,完全可以满足ISSR-PCR扩增要求。在25.0 μL ISSR-PCR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适宜浓度配比为:40 ng/μL模板DNA 1.0 μL、2.5 mmol/L dNTPs 2.0 μL、5 U/μL TaqDNA聚合酶0.2 μL、10 μmol/L引物1.0 μL、10×PCR Buffer 2.5 μL(含有Mg 2+),加ddH2O至25.0 μL。PCR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40 s,52℃和53℃退火40 s,72℃延伸90 s,40个循环;最后72℃延伸7 min。由此可获得带型丰富和清晰可辨的DNA指纹图谱。【结论】建立的ISSR-PCR反应体系可用于研究大果油茶遗传变异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NO对缺氮胁迫下棉花幼苗生理生长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对氮素胁迫下棉花幼苗生长和叶片生理性状的影响,为NO的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调控棉花生长发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培处理,设置两个对照:以全营养素Hoagland营养液培养棉花幼苗为对照1(CK1),缺氮Hoagland营养液培养棉花幼苗为对照2(CK2)。在CK2的基础上,利用SNP处理棉花幼苗,设置5个处理,每个处理SNP浓度分别为50、100、200、500和1 000 μmol•L-1,研究NO对氮胁迫下棉花幼苗生理生长的调控效应。【结果】氮素胁迫对棉花幼苗产生抑制作用,导致棉苗的光合系统及蛋白质、脯氨酸含量产生变化。低浓度外源NO能明显促进氮素胁迫下棉花幼苗的生长,显著提高叶绿素、脯氨酸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其中以100 μmol•L-1 SNP缓解胁迫效果最好。而高浓度的外源NO则加剧氮素胁迫对棉苗的抑制。【结论】低浓度外源NO(SNP:50—100 μmol•L-1)的确能缓解氮素胁迫对棉花幼苗造成的伤害,提高棉花幼苗对氮素胁迫的耐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明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对植物生长毒害的机理,以及PAHs中不同物质毒害效应的差异。【方法】采用非损伤微测技术测定平邑甜茶幼苗根毛经多环芳烃菲和芘处理后Ca2+、 K+、H+流速变化。【结果】经过菲处理后,Ca2+、K+、H+流动性发生明显逆转,平均流速由对照的(-63.53±9.30) pmol•cm-2•s-1、(-60.56±14.56) pmol•cm-2•s-1、(+44.38±5.19 ) pmol•cm-2•s-1分别改变为(+127.18±39.95) pmol•cm-2•s-1 、(+109.97±25.68) pmol•cm-2•s-1、(-10.35±1.57 ) pmol•cm-2•s-1。经芘处理后,Ca2+、K+、H+流动性同样发生逆转,平均流速分别改变为(+220.29±60.42) pmol•cm-2•s-1、(+140.21±27.87) pmol•cm-2•s-1)、(-14.42±3.16) pmol•cm-2•s-1。【结论】PAHs破坏了细胞膜通透性,降低了离子通道活性,活化了根细胞质膜 Ca2+-ATPase 及 Ca2+/ H+反向转运体,扰乱了平邑甜茶根系对Ca2+、K+离子的吸收过程,造成相应元素缺失,并且芘造成的毒害效应显著高于菲,成为PAHs毒害植物体的机理之一。说明多环芳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可以追溯到离子吸收及离子通道的改变上,为进一步研究PAHs对植物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ABA诱导的玉米保卫细胞胞质钙离子浓度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以玉米第二真叶下表皮为材料,研究ABA诱导的保卫细胞胞质Ca2+浓度的变化,并探讨Ca2+来源。【方法】通过数字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ABA诱导的胞质钙离子浓度变化,并通过异搏啶、EGTA[乙二醇双(2--氨基)乙基醚-N,N,N’,N’四乙酸]药理实验探讨钙离子的来源。【结果】ABA不能诱导所有的保卫细胞胞质钙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可被ABA诱导的保卫细胞中又表现了不同的钙离子浓度变化形式。异搏啶预处理后,不能改变保卫细胞对ABA的反应,但EGTA预处理,则抑制了ABA诱导的胞质钙离子浓度升高。此外,气孔运动观察结果显示:ABA可以明显的诱导气孔关闭,但EGTA、异搏啶的预处理延缓了ABA诱导的气孔关闭速度。【结论】ABA作用下,保卫细胞胞质Ca2+浓度或不发生变化,或持续高浓度,或发生逐渐升高,形成不同的钙信号,最终造成气孔不同步关闭;ABA诱导的胞质钙离子升高主要源自胞外钙离子内流。  相似文献   

9.

通过无土栽培试验,测定番茄各个时期叶片中Ca、Mg、Fe、Mn、Cu、Zn的含量,旨在发现番茄各时期矿质元素的吸收规律。结果表明:用不同基质配方栽培,除Mg以外,番茄叶片中其他元素的含量没有极显著性差异。番茄叶片中的Ca元素在整个生长期内呈先下降后迅速升高的趋势,最高出现在移栽后180 d,为18.410 1 mg·g-1,最低出现在移栽后60 d,为4.789 8 mg·g-1; Mg元素含量在波动中上升,最高出现在移栽后180 d,为30.515 1 mg·g-1,最低出现在移栽后60 d,为12.637 8 mg·g-1;Fe呈上升趋势,最高出现在移栽后240 d,为0.478 7 mg·g-1,最低出现在移栽后60 d,为0.193 8 mg·g-1;Mn元素含量在波动中上升,最高出现在移栽后240 d,为65.942 9 μg·g-1,最低出现在移栽后,为40.928 6 μg·g-1;Cu元素含量先迅速下降,后迅速上升,最高出现在移栽后300 d,为13.785 7 μg·g-1,最低出现在移栽后240 d,为5.3143 μg·g-1;Zn元素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后期又升高的趋势,最高出现在移栽后120 d,为116.8 μg·g-1,最低出现在移栽后240 d,为26.357 μg·g-1。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逆境信号水杨酸(SA)刺激条件下,蚕豆气孔保卫细胞中H2O2的产生及其对气孔运动的影响。【方法】以蚕豆为材料,利用表皮条生物分析、膜片钳等方法研究SA诱导蚕豆气孔关闭过程中质膜内向K+电流的变化。【结果】SA可以浓度依赖的方式诱导蚕豆叶片的气孔关闭。质膜NADPH氧化酶抑制剂二亚苯基碘(DPI)可削弱SA作用的45%~60%。借助膜片钳手段记录SA处理条件下全细胞内向K+电流的变化,胞外0.1mmol/L SA处理后20 min可抑制内向K+电流的70%左右。电极液中10μmol/L DPI作用20 min可逆转SA抑制全细胞内向K+电流的46%左右。【结论】SA诱导的气孔关闭可能与H2O2的产生有关,DPI逆转SA对保卫细胞内向K+电流的抑制作用暗示,H2O2可能通过抑制质膜内向K+电流而介导SA诱导的气孔关闭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73% 2甲4氯钠·莠灭净·敌草隆WP对甘蔗田杂草的防除效果,确定其最佳用药量。【方法】设73% 2甲4氯钠·莠灭净·敌草隆WP 876、1314、1752、2628 a.i.g/ha和56% 2甲4氯钠SP 840 a.i.g/ha、80%莠灭净WP 1440 a.i.g/ha、80%敌草隆WP 1440 a.i.g/ha,以及清水对照,药后20、40 d调查药剂对杂草的防效。【结果】药后20、40 d,73% 2甲4氯钠·莠灭净·敌草隆WP对杂草的总体株防效、鲜重防效均超过90.00%,在876~2628 a.i.g/ha剂量下均可有效防除大多数蔗田单、双子叶杂草,防效优于56% 2甲4氯钠SP、80%莠灭净WP和80%敌草隆WP单剂。【结论】73% 2甲4氯钠·莠灭净·敌草隆WP可有效防除大多数蔗田杂草,且对甘蔗安全,推荐用量为1314~1752 a.i.g/ha。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动物可食性组织中克拉维酸残留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方法】1 g组织样品用3 mL 0.01 mol•L-1乙酸铵和3 mL乙腈提取后,经二氯甲烷反相提取净化,取水相定容到4 mL,正己烷除脂后上机检测。流动相为乙腈和0.1%甲酸水,梯度洗脱,经Luna 5μ C8色谱柱分离,采用电喷雾电离,多反应监测负离子模式对克拉维酸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采用基质匹配法对组织中克拉维酸的含量进行标准校正,克拉维酸质量浓度在5—500 μg•L-1范围内与峰面积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组织中加标样品的检出限(按信噪比S/N≥3计)为10 μg•kg-1,定量限(按信噪比S/N≥10计)为20 μg•kg-1。在定量限、1/2最高残留限量、最高残留限量、2倍最高残留限量4个添加水平下,组织中克拉维酸的平均回收率为76.39%—89.26%,日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89%—6.20%。【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动物可食性组织中克拉维酸残留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13.
李继军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1):49-50,106
用采自孝感学院各校区的离体银杏叶片为实验材料,研究光照强度、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和银杏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光强约为1000μmol.m-2.s-1时光合作用速率最高,200μmol.m-2.s-1以下和1000μmol.m-2.s-1以上的光强均会使光合速率下降;温度对银杏光合速率同样有明显的影响,最适温度约为25℃,15℃以下的低温和35℃以上的高温会使光合作用速率降低;银杏光合作用的日变化呈现双峰曲线,中午时光合速率最低,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树形调整对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树冠光照强度和光合速率的影响,阐明不同骨干枝数目和开张角度处理下香榧种实中碳水化合物、油脂等变化规律,揭示树形调整对香榧种实品质的影响,为香榧树形培养、提质增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不同骨干枝数目和骨干枝开张角度单因素和交互处理试验,测定树冠光照强度、叶片光合速率,分析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含油率及脂肪酸组分变化。【结果】骨干枝开张角度调整对香榧树冠光照强度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60°处理下5—9月香榧树冠中层和下层的光照强度显著增加(P<0.05),7月树冠中层光照强度最高达到40 klx,但80°开张角度则会降低树冠光照强度。同时,骨干枝数目和开张角度的交互处理下,5、7和9月香榧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显著提高(P<0.05)。碳水化合物检测发现,3和4条骨干枝与60°开张角度(N3-A60°和N4-A60°)处理下香榧种实中可溶性糖和淀粉质量分数显著增加(P<0.05),5月香榧种实可溶性糖和淀粉质量分数分别达到609.05和576.63 mg·g...  相似文献   

15.
叶子  黄聪聪  于荣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21):4351-4360
【目的】探讨在气孔运动的信息传递通路中,保卫细胞微管骨架与蛋白丝氨酸/苏氨酸磷酸化两种因素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进而深入了解气孔运动机理。【方法】以拟南芥野生型及GFP-α-tubulin-6植株为材料,利用药理学试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免疫印迹等细胞学及生物化学方法研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化对保卫细胞气孔运动及微管骨架的影响。【结果】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星型孢菌素(staurosporine,STS)能促进光照下气孔开放,微管特异性抑制剂长春花碱(vinblastine)和微管稳定剂紫杉醇(taxol)分别减弱和增强其作用;1/2A型磷酸酶抑制剂冈田酸(okadaic acid,OA)、花萼海绵诱癌素A(calyculin A,CalA)抑制光照诱导的气孔开放,微管特异性药物长春花碱和紫杉醇又能分别增强和削弱该抑制作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观察,两种磷酸酶抑制剂OA和CalA处理后,正常开放气孔保卫细胞中整齐有序的辐射状微管数量显著减少,变为以交错网状及解聚态为主;蛋白激酶抑制剂STS处理则增加了辐射状微管的比例。微管特异性药物紫杉醇、长春花碱分别与以上3种抑制剂共同处理,同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其对保卫细胞微管骨架组织排布的影响。提取保卫细胞原生质体总蛋白进行免疫印迹检测,55 kD分子量处的微管蛋白发生明显的蛋白丝氨酸磷酸化。【结论】蛋白丝氨酸/苏氨酸磷酸化可以通过调节保卫细胞微管骨架的动态排布进行气孔运动的信息传递。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对芒果红点病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杀菌剂,为芒果红点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12种国内常见杀菌剂对芒果红点病菌的抑菌效果,以灭菌水为对照。【结果】45%咪鲜胺水乳剂(450 μg/mL)、25%丙环唑乳油(250 μg/mL)、12.5%腈菌唑乳油(250 μg/mL)、25%苯醚甲环唑乳油(100 μg/mL)处理的菌落生长抑制率均达100.00%;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600 μg/mL)、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73.5 μg/mL)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 μg/mL)处理的菌落抑制率分别为89.83%、76.34%和75.79%。【结论】45%咪鲜胺水乳剂、25%丙环唑乳油、12.5%腈菌唑乳油、25%苯醚甲环唑乳油、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等7种杀菌剂均可在芒果红点病防治中交替或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40%毒死蜱·噻嗪酮有机硅乳油对螺旋粉虱的防治效果和持效期,为螺旋粉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设40%毒死蜱·噻嗪酮有机硅乳油500、1000、20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10%啶虫脒微乳剂、20%噻嗪酮乳油、2.5%联苯菊酯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以及清水和空白对照处理;在螺旋粉虱成虫高峰期进行喷药试验。【结果】 40%毒死蜱·噻嗪酮有机硅乳油1000倍液药后1、7、35 d对螺旋粉虱的防效分别为100.00%、93.83%、和86.70%;药后2、7、14 d观察,未见番石榴树出现药害现象。【结论】40%毒死蜱·噻嗪酮有机硅乳油对螺旋粉虱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且对番石榴生长无不良影响,可作为螺旋粉虱的防治药剂在番石榴生产上推广应用。建议在螺旋粉虱成虫高峰期使用40%毒死蜱·噻嗪酮有机硅乳油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稻米支链淀粉链长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高效液相体积排阻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HPSEC)的测定方法。【方法】先采用丁醇沉降法分离提纯稻米支链淀粉,纯化后的支链淀粉经异淀粉酶酶解切开分支糖苷键,然后运用HPSEC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建立了稻米支链淀粉链长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HPSEC分析方法:Shodex SB-G、Shodex SB-803(1 000—100 000)、Shodex SB-802.5(300—10 000)3根凝胶色谱柱串连,柱温40℃;流动相为0.1 mol•L-1 Tris+0.1 mol•L-1 NaCl,pH=7.40,流速0.5 mL•min-1;采用示差折光检测器(Differential refractive index detector, RI),检测器温度为37℃;待测样品浓度为5 mg•mL-1,进样量20 μL。【结果】本法提纯的稻米支链淀粉:淀粉含量为99.4%、蛋白残余为0.02%、支链淀粉碘复合物最大吸收峰为517 nm,为高纯度支链淀粉。供试大米样品脱分支支链淀粉的平均聚合度(DP)分布在2—120,无杂峰干扰。【结论】试验结果和方法验证表明本方法数据可靠、重复性好、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甘蓝类蔬菜游离小孢子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倍性与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的相关性,为甘蓝类蔬菜提供一种快速、简易、经济、实用而又可靠的倍性鉴定方法。【方法】采用分布型分析和t测验,对结球甘蓝、青花菜和芥蓝不同倍性的小孢子再生植株的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进行统计分析。以根尖染色体计数法和田间形态学观察法的倍性鉴定结果,对叶绿体数分界法的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同一倍性植株上的不同叶片间及同一叶片的不同部位间,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平均值及变异幅度非常接近。同一小孢子再生植株群体内的不同倍性植株的叶绿体数平均值差异极显著。不同倍性植株间的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均呈正态分布。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根据甘蓝类蔬菜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进行染色体倍性鉴定的方法,即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10的为单倍体,10<叶绿体数≤15的为二倍体,>15的为多倍体。该方法经花期形态学观察和根尖染色体计数法验证,其吻合率达93.93%,且此倍性鉴定方法稳定,不受植株生长环境等外界因素影响。【结论】甘蓝类蔬菜游离小孢子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倍性,可于幼苗期根据气孔叶绿体数目的多少进行鉴定,而且此倍性鉴定方法简单、快捷、经济而又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柑橘煤烟病杀菌剂供柑橘生产使用。【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6种杀菌剂对柑橘煤烟病菌的室内毒力作用。【结果】6种杀菌剂对柑橘煤烟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不同,50%多菌灵WP的抑菌作用最强,其EC50为1.8165×10-4 μg/mL;70%甲基硫菌灵WP次之,其EC50为0.2051 μg/mL;80%代森锰锌WP的EC50值为1.3470 μg/mL,其抑菌作用也较强;75%百菌清WP的抑菌活性最差,其EC50为348.2487 μg/mL。【结论】50%多菌灵WP、70%甲基硫菌灵WP和80%代森锰锌WP对柑橘煤烟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进一步进行大田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