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地沟油是一种再生油,地沟油中引入了大量酸败、游离产物,含有大量的细菌毒素、过氧化脂质、苯并芘、烷类和黄曲霉素等致癌物质,以及重金属离子,致使地沟油的电导率是一般食用油的几倍或十几倍。长期摄入地沟油将导致人体发育障碍等。针对传统理化方法步骤复杂,不宜进行快速鉴别的问题,提出将电化学阻抗测量与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技术结合,研究利用压电生物传感器实现地沟油的快速鉴别。模拟地沟油物性特点筛选最佳鉴别条件,分析QCM谐振参数、阻抗参数的变化情况,建立地沟油鉴别模型,进行快速的地沟油鉴别。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地沟油的报道走进大众视野,大家也越来越关心食用油的安全问题。到目前为止,对于地沟油的检测都是基于特性指标的定性及定量鉴别。方法主要包括理化特性鉴别、电化学法鉴别、波谱法鉴别、色谱法鉴别及原子光谱法鉴别等。  相似文献   

3.
地沟油是对各类劣质油的统称,一般包括潲水油、煎炸废油、食品及相关企业产生的废弃油脂等"。地沟油"一旦流入市场,消费者该怎样鉴别呢?一看。合格的油是透明状,而地沟油会混浊和不透  相似文献   

4.
既然地沟油来自生活污水,日本当然也有.但好像在日本的食品问题上,还没有见到关于地沟油的报道.那么,日本的地沟油去了哪里呢? 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台湾也曾发生过"日本地沟油"事件.  相似文献   

5.
胡万鹏  郁亚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411-12412
[目的]探索基于氧弹法测定液态样品的方法,并以此测定地沟油的燃烧热.[方法]将点火电热丝弯曲成U型或绕成螺旋状,浸没入盛有地沟油样品的坩埚中,充氧测定.[结果]测得的地沟油燃烧热值与已报道的油类物质燃烧热较接近.[结论]测定出的地沟油燃烧热数据可为地沟油的燃料化研究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6.
民以食为天.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老百姓总想让餐桌更丰盛更美味.而在追求色香味之前,更重要的是把好安全关.地沟油事件是近来社会上讨论最热烈的话题,媒体报道的大大小小地沟油上餐桌的事件更是层出不穷.地沟油事件考验国人的道德底线,地沟油回流餐桌,其中含有的大量细菌,一旦到达人的肠道,则会引起人们恶心、呕吐等一系列肠胃疾病.假冒五常香米, “是用别的大米加工出来的”.  相似文献   

7.
《农村百事通》2011,(8):6-6
当大家都在为地沟油回流餐桌而感到不安时.诸暨人杨建国却瞅准了地沟油带来的商机。他成立了一家公司,大量回收地沟油.将地沟油变废为宝。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一年吃掉300万吨地沟油",这一说法再次拨动了公众的神经,引起极大愤慨.一口大铁锅,一把大勺子,几个脏油桶,昼伏夜出的"油耗子"竟能躲过城管、公安、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围堵,堂而皇之地将地沟油摆上餐桌,人们愤慨之余不免心生疑虑--地沟油为何屡禁不绝?  相似文献   

9.
介绍地沟油的危害,分析地沟油产生及泛滥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提出治理地沟油的措施,以促进食品安全的发展,确保人类生活健康。  相似文献   

10.
2010年3月底,一场围剿地沟油的战斗在全国餐饮界展开。一时之间,关于地沟油的来龙去脉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地沟油背后的非法利益链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宋宇 《农业考古》2020,(1):123-131
油脂分为动物脂肪与植物油脂,油脂不仅是人类的主要营养品和食物之一,也是重要的生产资料。人类很早就利用油脂满足各种生活需要。动物脂肪首先被广泛应用于烹饪、照明、润滑、仪式活动、艺术等方面。汉代以来,随着油料作物的广泛种植,植物油品种不断增多,生活用油更加多元化。中国古人非常重视油料作物的栽培,在榨油工具方面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多元化的生产技艺,油脂的应用也深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梳理并总结目前古代油脂研究的成果,对减少油料进口、实现粮食供给安全,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塔河超深层中质油对稠油降粘的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业  敬加强  陈朝刚  代科敏 《油气储运》2012,31(7):504-506,511,94
针对塔河油田超深层油藏地质特点和原油性质,以TK1073、TH10227及TH12312井稠油和4种塔河稀油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变学方法,测试分析原油的流变特性及粘温特性,评价不同塔河稠油分别掺入不同量的一厂DK4、一联、1#和2#混合油4种塔河稀油的降粘效果,探讨轻质油及混配中质油对塔河稠油降粘的适应性,以达到扩大稀油源、节约轻质油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TK1073与TH12312井稠油属超稠油,TH10227井稠油属特稠油,其生产与集输必须采取掺稀等降粘措施;一厂DK4轻质油、一联中质油及1#混合中质油对塔河稠油掺稀降粘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而2#混合中质油则相对较差。实际应用证实了室内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Pd/C为催化剂,对大豆油氢化并进行单因素与正交实验,以矿物基础油的粘度为基准,确定了大豆油用作润滑油基础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即温度70℃,压力2 MPa,时间25 min,催化剂添加量0.07%.结果表明,此条件下氢化大豆油的碘值为101.8 g·100 g-1,粘度为26mpa·s,大豆油的氧化稳定性和粘度有所提...  相似文献   

14.
李东风 《油气储运》1994,13(2):43-45
在输油泵站中,对于用空气雾化的加热炉,只要把工艺流程稍加改造,使燃料油系统和水循环系统各成系,就可以重油代替原油作燃料,这一措施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投资省、见效快,并能充分利用烟气余热,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改造方案是以泰京线昌黎输油站加热炉为例,分析加热炉结构特点,提出改烧重油的实施方案,通过热力计算,按生产要求确定改烧重油的主要工艺参数,最后了经济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5.
魏荆线添加BEM-6N原油流动性改进剂现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旦夫 《油气储运》1999,18(7):27-29
介绍了魏荆线应用BEM-6N原油流动性改进剂的工业性试验情况,探讨了剪切对加剂原油改性效果影响的原因。现场试验表明,BEM-6N流动性改进剂对魏荆线原油具有较好的降凝降粘效果,加剂后可降低管道的运行温度,并相应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主要油料作物及植物油的起源与发展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油料作物和植物油作为农业和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经济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中国古代油料作物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以前,油料作物(包括脂麻、油菜、花生等)和植物油(包括菜油、花生油、豆油等)的出现、加工、生产、使用及商品化,先后经历了从无到有(包括引进)由小面积种植到大范围普种、由自食自用到进入市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三种植物精油抑菌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新疆薰衣草、玫瑰和葡萄籽精油对7种供试菌种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滤纸片扩散法.[结果]不同浓度的薰衣草、玫瑰和葡萄籽精油对7种供试菌种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3;的薰衣草和玫瑰精油对供试菌抑菌效果最好,其中3;薰衣草精油对7种供试菌种抑菌5种菌的活性强度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葡萄球菌>植物乳杆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戊糖片球菌,3;玫瑰精油为:粪肠球菌>戊糖片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植物乳杆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葡萄籽精油的抑菌效果相对其它两种精油较弱.[结论]薰衣草和玫瑰精油对上述细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可作为天然抑菌剂.  相似文献   

18.
油指纹鉴别中特征比值的t检验比较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基于油品特征比值进行油指纹鉴别的t检验比较法,包括方法原理、特征比值的筛选及鉴别原则,并分别以某原油及其风化样品的油指纹鉴别和2种不同原油的油指纹鉴别为例,说明了t检验法在两个油品鉴别中应用的有效性,该方法将传统油指纹鉴别中繁杂的谱图比较或抽象的数值比较转化直观简洁图形判别,减小了目视谱图比较的主观随意性和人为差别,并提出了量化指标,使得鉴别结果更加可靠,利于油指纹鉴别方法的标准化和推广.同时综合文献也给出应用t检验法进行油指纹鉴别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根据油田稠油脱水的实际需要,利用稠油初馏点较高的特点,设计并制造了一台小型稠油蒸发脱水器,通过环道试验所获得的大量技术数据,论证了稠油蒸发脱水工艺的经济性和可行必,根据经济性评价,确定了该工艺的适用范围,在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操作温度和滞留时间对脱水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了稠油蒸发脱水器的合理工作参数,为今后稠油 蒸发脱水器的设计及现场应用提供了初步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油库(站)发油时出现损耗的问题,除正确安装计量仪器,满足流量计工作条件,定期维护、检定、校正外,还应正确运用计算公式,加强发油密度的跟踪计量。不同品种、不同批次油料的标准密度不同,在转罐、转批次发油时,要及时测定油品的密度。温度也是影响发油计量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发油时也要及时准确地测定所发油品的温度。油品中的水分与杂质,不仅造成油品短少,还会影响流量计正常运行,计量失真。为此要定期清洗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