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苯并[a]芘[Benzo(a) pyrene,BaP]是一种在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有毒的环境污染物,珊瑚是构成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基石,具有重要的价值。本研究以南海3种典型的造礁石珊瑚:鹿角杯型珊瑚(Pocillopora damicornis)、指状蔷薇珊瑚(Montipora digitata)和美丽鹿角珊瑚(Acropora formosa)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二甲基亚砜(DMSO)溶剂对照组和1.0、12.5、25.0、50.0、100.0 μg·L?1的BaP胁迫组。分别在胁迫第0天、第3天、第5天、第7天后取样。测定了珊瑚?虫黄藻共生体的共生虫黄藻密度及其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并通过“Logistic模型”拟合出共生虫黄藻逃逸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结果表明:BaP胁迫7 d的EC50分别为指状蔷薇珊瑚47.00 μg·L?1、鹿角杯型珊瑚22.15 μg·L?1、美丽鹿角珊瑚5.38 μg·L?1。综合分析各项生理指标,在BaP胁迫下,美丽鹿角珊瑚更敏感,3种珊瑚耐受力排序为:指状蔷薇珊瑚>鹿角杯型珊瑚>美丽鹿角珊瑚。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海水悬浮物质量浓度的升高对造礁石珊瑚的生存影响,于2020年5?9月期间,调查了三亚3个礁区(崖州湾、凤凰岛和西岛)的海水悬浮物质量浓度,测定了礁区中普哥滨珊瑚(Porites pukoensis)及其共生虫黄藻的生理指标,并筛选了敏感生物标志物,用以评价悬浮物对普哥滨珊瑚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崖州湾礁区的海水悬浮物月均质量浓度为13.7~19.4 mg·L?1,其含量显著高于凤凰岛(1.9~8.8 mg·L?1)和西岛(0.7~5.3 mg·L?1)。相关性分析表明,海水悬浮物浓度与共生虫黄藻的密度(R = 0.27,P < 0.05)和一氧化氮合成酶活力(R = 0.27,P < 0.05)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共生虫黄藻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呈显著负相关。因此,普哥滨珊瑚可能通过共生虫黄藻密度和NOS活力的诱导及其GST活力的抑制来适应悬浮物浓度较高的礁区环境。此外,本研究构建的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IBR)指数具有崖州湾>凤凰岛>西岛的特征,与礁区悬浮物含量趋势相一致,提示IBR指数能够为珊瑚礁生态风险评估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根据2012—2016年海南三亚国家级珊瑚礁自然保护区珊瑚礁资源以及水质的监控数据,探讨5年内保护区珊瑚礁资源多样性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造礁石珊瑚种类保持在50余种,与2009年前相比,种类数有所下降;到2016年该区域石珊瑚平均覆盖率恢复到24%,死珊瑚平均覆盖率较低,未发现或很少有病害发生;礁石底质平均覆盖度几乎达到60%;珊瑚补充量从2015年开始有明显上升;2012—2016年,优势种有丛生盔形珊瑚、澄黄滨珊瑚、多孔鹿角珊瑚、二异角孔珊瑚、精巧扁脑珊瑚、鹿角杯形珊瑚和十字牡丹珊瑚;结合历史数据显示保护区内珊瑚群落结构存在由分枝状逐渐向团块状珊瑚转变的趋势;海水水质均在第1类海水水质标准要求范围内。总体而言,保护区生态环境相对较好,珊瑚礁资源正处于逐渐恢复的过程,在无人为条件影响的情况下,有望得以全面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广西涠洲岛珊瑚礁海域鱼类物种组成及其优势物种,为广西涠洲岛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及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5年10月—2016年9月,采用三重刺网结合潜水和垂钓的方法逐月对广西涠洲岛珊瑚礁海域5个采样点进行鱼类采样调查,通过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确定优势物种,并采用相似度指数(Sc)、非加权平均聚类法(UPGMA)及无度量多维排序(NMDS)比较分析不同珊瑚礁海域的鱼类物种组成结构.[结果]从广西涠洲岛珊瑚礁海域共采集鱼类标本2051尾,经鉴定隶属于2纲12目49科84属114种,其中,软骨鱼纲有2目2科2属2种,硬骨鱼纲有10目47科112种.硬骨鱼纲中以鲈形目种类最多(85种),占采集物种总数的74.56%.广西涠洲岛珊瑚礁海域四季的鱼类物种数存在一定差异,春季有88种、夏季有63种、秋季有76种、冬季有50种;从鱼类栖息水层来看,底层鱼类有53种,中下层鱼类有45种,中上层鱼类有16种,分别占采集物种总数的46.49%、39.47%和14.04%;该海域鱼类以暖水性鱼类为主(102种),暖温性鱼类仅12种,未见冷温性和温水性鱼类.广西涠洲岛珊瑚礁海域鱼类物种组成与同纬度徐闻珊瑚礁海域的相似性最高,与海南岛珊瑚礁海域的相似性相对较低,而与西沙赵述岛珊瑚礁海域的相似性最低.[结论]广西涠洲岛珊瑚礁海域鱼类以暖水性为主,四季鱼类物种组成存在一定差异,以底层和中下层鱼类为主,但鱼类物种相对丰度较低且数量相对偏少,与受人类活动干扰有一定关系.因此,为更好地保护广西涠洲岛珊瑚礁海域鱼类物种多样性,建议有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减缓过度捕捞或旅游区开发等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北部湾中北部海域鱼类群落种类组成、密度分布及多样性指标等参数的时空演变特征,为后续开展北部湾海域鱼类群落结构长时间序列变化和时空分布规律研究积累基础资料,同时为该海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及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于2016年2月(冬季)、5月(春季)、8月(夏季)和11月(秋季),在北部湾中北部沿岸海域采用底拖网方式进行4航次渔业资源调查,采用面积法计算各季节的鱼类资源生物量和丰度,依据Pinkas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确定鱼类群落结构中的优势种,并通过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 )、Pielou均匀度指数(J' )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分析各调查站位的鱼类群落结构多样性。【结果】北部湾中北部近岸海域4个季节共渔获鱼类152种,隶属于15目55科96属,均为暖水性或暖温性种类。北部湾中北部海域的鱼类资源生物量和丰度分布不均匀,但二者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现为春夏季的生物量和丰度均明显高于秋冬季。北部湾中北部海域各季节鱼类的H'在1.952~2.590,其排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J'在0.481~0.699,各季节排序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D以夏季最高(3.114)、冬季最低(2.303),各季节排序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北部湾中北部海域各季节的鱼类资源优势种(IRI≥1000.00)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春季有3种、夏季有5种、秋季有4种、冬季有2种;二长棘鲷(Parargyrops edita)为4个季节鱼类资源的共有优势种,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是春季和冬季鱼类资源的共有优势种,鹿斑鲾(Secutor ruconius)是夏季和秋季鱼类资源的共有优势种。【结论】北部湾中北部海域鱼类资源时空变化明显,群落多样性指数较历史水平偏低,鱼类资源处于过渡开发状态,且鱼类资源优势种更替的总体趋势表现为k选择种类被r选择种类所替代。鱼类资源季节变动与鱼类洄游习性、海水温度变化及伏季休渔制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广西喀斯特地区甘蔗园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进行调查,了解其多样性特征及季节动态规律,为指导喀斯特地区开展甘蔗科学种植和充分发挥喀斯特土地潜力提供基础资料。【方法】2012年3月~2013年2月采用手捡法、干漏斗法和湿漏斗法逐月12次对广西喀斯特地貌下甘蔗园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全年捕获土壤动物5090只,隶属于3门10纲20目23类,其中,优势类群为弹尾目(53.08%)、蜱螨目(18.84%)和泄管纲(15.99%),常见类群为双尾目(2.24%)、膜翅目(1.93%)、双翅目幼虫(1.69%)、颤蚓目(1.59%)和蜘蛛目(1.12%)。甘蔗园土壤动物类群数季节动态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个体数季节动态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多样性季节动态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结论】广西喀斯特地区甘蔗园土壤动物群落优势类群为弹尾目、蜱螨目和泄管纲3类,常见类群和稀有类群多度较低,群落多样性的季节变化受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耕作活动的双重影响,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广西桑园害虫及天敌的群落结构及季节动态,为广西桑园害虫综合防治及天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不同季节广西桑园节肢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Brilloui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以及Simpson优势度指数对其群落结构及季节动态进行分析,并采用群落相似性系数分析一年四季群落的相似性。【结果】共采集桑园节肢动物17371头,鉴定为26种,隶属13目26科,其中植食性害虫18种,优势种为朱砂叶螨和桑粉虱;天敌昆虫5种,优势种为稻红瓢虫;蜘蛛2种,以狼蛛科为主;中性昆虫1种。多样性指数以春季最大,其次是夏季,冬季最小;群落均匀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一致,而优势度指数一年四季均较小,以春季最小;春季与夏、秋、冬季间的相似水平均极低(Rj=0.2329、0.0000、0.2077),夏季与秋季为中等相似(Rj=0.5461),夏季与冬季间为中等不相似(Rj=0.3322),秋冬季间为极不相似水平(Rj=0.1297)。【结论】广西桑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较高,优势度指数较低,群落结构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广西桑园害虫及天敌的群落结构及季节动态,为广西桑园害虫综合防治及天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不同季节广西桑园节肢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Brilloui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以及Simpson优势度指数对其群落结构及季节动态进行分析,并采用群落相似性系数分析一年四季群落的相似性。【结果】共采集桑园节肢动物17371头,鉴定为26种,隶属13目26科,其中植食性害虫18种,优势种为朱砂叶螨和桑粉虱;天敌昆虫5种,优势种为稻红瓢虫;蜘蛛2种,以狼蛛科为主;中性昆虫1种。多样性指数以春季最大,其次是夏季,冬季最小;群落均匀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一致,而优势度指数一年四季均较小,以春季最小;春季与夏、秋、冬季间的相似水平均极低(Rj=0.2329、0.0000、0.2077),夏季与秋季为中等相似(Rj=0.5461),夏季与冬季间为中等不相似(Rj=0.3322),秋冬季间为极不相似水平(Rj=0.1297)。【结论】广西桑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较高,优势度指数较低,群落结构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广东中山四药门花自然与栽培种群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广东省中山市五桂山四药门花(Loropetalum subcordatum)与栽培地植株的生态适应性,为该种的保护和迁地保护提供依据。【方法】应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其光合特性。【结果】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天然林群落优势种四药门花、山油柑(Acronychia pedunculata)和铁榄(Sinosideroxylon wightianum)的光响应曲线趋势相似,但山油柑的光响应更快且强度更高。四药门花最大净光合效率和光饱和点与铁榄相似,为耐阴型植物,适应弱光环境。3个树种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型,但冬季与夏季的峰值点出现时间不同,以山油柑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最高。与原生环境的种群比较,栽培地四药门花在冬季和夏季的光响应曲线特征较低,对光的利用幅度较小,反映了该种的光利用幅度变窄,生态竞争变弱。【结论】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适当的人工辅助措施促进四药门花自然种群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福州左海湖细菌群落的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通过构建16SrRNA基因克隆文库对全湖水体细菌群落进行了调查,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探讨影响细菌群落季节性变化的环境因素。结果表明:左海湖细菌群落组成中β-变形菌门β-Proteobacteria和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为优势类群,α-变形菌门α-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为亚优势类群。细菌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春、夏季Cyanobacteria为优势类群,秋、冬季β-Proteobacteria为优势类群。春季水体细菌群落结构主要受pH、叶绿素a(Chla)、透明度(SD)和总氮(TN)的影响,夏季水体受pH、Chla、SD、总磷(TP)影响较大,秋季水体受TP、Chla、TN影响较大,冬季水体则受水温(WT)、pH、SD影响较大。本研究发现,左海湖细菌群落结构的季节动态与水温及营养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选取功能叶好的嫩枝,剪取约20 cm的插穗,长节位的留2节就可以,保留全叶或剪去每个叶片的1/3叶即可,扦插深度为最下面节位与基质接触即可,节位短的插穗要插下土1/3的长度,每个花盆扦插2~3个插穗,用手压紧插穗周围的基质,浇足水,再用白色塑料袋罩住花盆,放置在遮荫率75%处,投入成本低,景观效果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可供热带地区推广反季节珊瑚藤快繁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脑珊瑚(Diploria strigosa)主要分布在大西洋的加勒比海地区的美属维尔京群岛圣约翰岛Great Lameshur Bay,种类很少,珊瑚白化现象严重。该文采用样带场地调查脑珊瑚数量和白化率统计法,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试技术对海水中微量元素检测分析,对脑珊瑚白化率与微量元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温27.83~28.88℃、p H值8.5~8.7、盐度32.74%~34.04%,海水深度0~4m,微量元素有V、Cr、Rb、Sr、Ag。钒(V)含量低于99.1 ng/ml,脑珊瑚白化率与钒(V)元素含量有弱相关性;铬(Cr)含量低于23.5 ng/ml,脑珊瑚白化率与铬(Cr)元素含量有相关性;银(Ag)含量在34.1~56.3 ng/ml范围,脑珊瑚白化率与银(Ag)元素含量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三亚鹿回头岸礁区4种造礁珊瑚及其周围海水中的细菌,并基于16S r RNA基因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从而探讨造礁珊瑚中可培养细菌的物种多样性。从澄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鹿角珊瑚(Acropora sp.)、盔形珊瑚(Galaxea sp.)、扁脑珊瑚(Platygyra sp.)样品中分别分离获得细菌60、61、54、20株,从珊瑚周边海水中分离获得细菌31株。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珊瑚来源的细菌分布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在属级水平上对4种珊瑚及海水来源细菌群落组成分析,发现在4种珊瑚中均有分布的属有3个,为Brachybacterium、Microbacterium和Ruegeria,珊瑚来源细菌类群有一定差异。同时发现4种珊瑚来源细菌与海水来源细菌类群差异较大。在分离的菌株中,有7株菌与已有效描述的细菌物种典型菌株的全长16S r RNA基因相似性低于97%,代表着潜在新属或新种。试验结果表明,三亚鹿回头岸礁区珊瑚中存在较为丰富的细菌多样性,并潜藏较多的新物种资源。  相似文献   

14.
系统地叙述了黄菠椤母树林林下栽植龙牙楤木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栽培密度为行距3m,株距2m,每穴栽3株,最适宜栽植坡向为北坡和东北坡.栽植后第3年开始净收入945元/hm^2,其根、茎、叶都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其中锌的含量特别高,1g干样品中含锌2.90~55.00μg.  相似文献   

15.
以海南省近岸海域的鼻形鹿角珊瑚(Acropora nasuta)和箭排孔珊瑚(Seriatopora hystrix)2种硬珊瑚为研究对象,比较了TRIzol试剂提取法和BP-酚提取法在珊瑚蛋白质提取量、双向蛋白点数量和分布上的差异。结果表明,BP-酚抽提法的蛋白质得率相对较高。通过1-DE及2-DE电泳比较分析发现,2种方法获得的蛋白样品存在较大差异。BP-酚抽提法能够获得更多蛋白条带和点数,并且具有较少的拖尾现象。在低相对分子质量蛋白的提取方面,TRIzol试剂提取法具有优势;在高相对分子质量的提取方面,BP-酚抽法具有明显优势。研究结果有望为硬珊瑚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海洋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修复等提供有效途径。[方法]探索肉质软珊瑚的人工快速扩繁方法。[结果]肉质软珊瑚具有快速的修复能力,能很快在肉质层的伤口处形成愈伤组织。通过该方法成功实现了肉质软珊瑚的快速人工扩繁。[结论]肉质软珊瑚内可能含有许多活性物质,具备一定的药物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7.
2004年5—7月和2005年3—4月采用深水三重刺网在南海的羚羊礁、华光礁、银砾滩、东岛、滨湄滩、排洪滩、本固暗沙、比微暗沙、武勇暗沙、海鸠暗沙、双子群礁、中业群礁、鲎藤礁、美济礁、仁爱礁、仙宾礁、南方浅滩、棕滩、大渊滩、永署礁、南薰礁、牛轭礁、道明群礁等23座重要珊瑚礁过渡性水域进行了2个航次专业调查,其中有21座岛礁共渔获到7目15科33种408尾软骨鱼类,而美济礁和南方浅滩没有渔获到软骨鱼类。根据调查资料,通过物种各分类阶元的分布、优势度(IRI)和单位努力量渔获量等几个方面分析南海重要珊瑚礁过渡性水域软骨鱼类的组成与分布,旨在为南海珊瑚礁渔业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西沙群岛的重量单位努力量渔获量范围为73~499kg/10^4m^2,其优势种类是迈氏条尾虹、灰六鳃鲨和黑梢真鲨;中沙群岛的重量单位努力量渔获量范围为114~245kg/10^4m^2,其优势种类是迈氏条尾虹、灰三齿鲨;南沙群岛除了美济礁和南方浅滩外其重量单位努力量渔获量范围为51~846kg/10^4m^2,其优势种类是黑梢真鲨、灰三齿鲨。  相似文献   

18.
南海重要珊瑚礁过渡性水域软骨鱼类的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5—7月和2005年3—4月采用深水三重刺网在南海的羚羊礁、华光礁、银砾滩、东岛、滨湄滩、排洪滩、本固暗沙、比微暗沙、武勇暗沙、海鸠暗沙、双子群礁、中业群礁、鲎藤礁、美济礁、仁爱礁、仙宾礁、南方浅滩、棕滩、大渊滩、永署礁、南薰礁、牛轭礁、道明群礁等23座重要珊瑚礁过渡性水域进行了2个航次专业调查,其中有21座岛礁共渔获到7目15科33种408尾软骨鱼类,而美济礁和南方浅滩没有渔获到软骨鱼类。根据调查资料,通过物种各分类阶元的分布、优势度(IRI)和单位努力量渔获量等几个方面分析南海重要珊瑚礁过渡性水域软骨鱼类的组成与分布,旨在为南海珊瑚礁渔业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西沙群岛的重量单位努力量渔获量范围为73~499kg/10^4m^2,其优势种类是迈氏条尾虹、灰六鳃鲨和黑梢真鲨;中沙群岛的重量单位努力量渔获量范围为114~245kg/10^4m^2,其优势种类是迈氏条尾虹、灰三齿鲨;南沙群岛除了美济礁和南方浅滩外其重量单位努力量渔获量范围为51~846kg/10^4m^2,其优势种类是黑梢真鲨、灰三齿鲨。  相似文献   

19.
根据西沙和中沙群岛海域鱼类调查研究的历史资料,对鱼类物种组成进行了系统整理,发现该海域记录的鱼类种类有620种,隶属于26目98科301属。地理分布以印度-太平洋、印度-西太平洋、西太平洋3种类型为主,典型珊瑚礁鱼类的科属类型突出,证实了该水域高生物多样性、丰富生物量以及高生产力的特性。采用分类阶元包含指数分析得出,西沙和中沙群岛海域鱼类组成目、科、属所分别拥有的(科、属、种),(属、种)和(种)的平均数目分别为(3.77、11.58、23.85),(3.07、6.33)和(2.06),与东沙群岛海域较为接近,且明显高于东海陆架区海域,证明低纬度海域的鱼类分类多样性低,种类组成主要集中分布于较少数的分类类群。使用PRIMER5.2软件计算了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数值分别为60.0和164.0,其中△+低于东海陆架区(65.7),高于东沙群岛海域(55.2),说明西沙和中沙群岛海域鱼类组成之间的亲缘关系比东海陆架海区近而比东沙群岛海区远,这可能与西沙和中沙群岛海域主要受南海反气旋式环流系统所支配,环境因子变化大有关。对比我国同处于海洋生物物种多样性最高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海区的东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海域,并对10科典型的珊瑚礁鱼类进行相对丰富度和相似性指数分析,发现任意两海域之间典型珊瑚礁鱼类科的相对丰富度差异均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同处西太平洋地区物种多样性中心,起源同源有关。西沙和中沙群岛与南沙群岛珊瑚礁海域较为相似,基本体现了距离越远,相似性系数越小的特点;其鱼类组成的多样性符合以世界物种多样性高的三角区为中心,呈降低的梯度分布的特点。研究结果支持西沙和中沙群岛海域鱼类地理位置靠近世界物种多样性高的三角区。  相似文献   

20.
The present study has been performed to understand the location of the virus, type of apoptotic cells, and their relation to lymph nodes of piglets infected with porcine circovirus type Ⅱ (PCV-2). Nine 32-day-old conventional piglets free of infection with PCV-2 were used, and distributed into three groups: control group (n = 3), piglets inoculated with PCV-2 alone (PCV-2, n = 3), and PCV-2 inoculated and KLH immunostimulated group (PCV-2 + KLH, n = 3). Superficial inguinal lymph nodes from all piglets were collected for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after 32 days postinoculation,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for PCV-2 detection. Location of apoptotic cells was detected with 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 (TUNEL) and cell cycle, and the apoptotic rates were measured by flow cytometry. The characteristic histopathological lesions of the piglets in PCV-2 and PCV-2 + KLH were lymphocyte depletions in the cortex and paracortex of the lymph nodes, epithelioid-like macrophage infiltration, and intracytoplasmic inclusion bodies presented in epithelioid-like macrophages. PCV-2 was mainly found in epithelioid-like macrophages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the lymph nodes, lymphocytes presented higher apoptotic rates in the cortex by TUNEL, special B-cell areas, and similar apoptotic cells were found in this compartment in the control. The apoptotic rates of the lymph nodes were 0.41, 3.34, and 4.88% in the control, PCV-2, and PCV-2 + KLH groups by flow cytometry, respectively. The apoptotic rates of lymph nodes for PCV-2 and PCV-2 + KLH pigle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for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P〈0.01). The proliferation index (PI) was 0.17_+0.01, 0.12_+0.01 and 0.12_+0.04 in the control, PCV-2, and PCV-2 + KLH group, the PI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groups, but without the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CV-2 can induce lymphocyte depletion in lymph nodes of piglets by blocking cell proliferation and promoting apoptosis. This is one 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