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D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在番茄品种综合评价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筛选适宜南通市设施栽培的番茄品种,同时探索综合评价品种的新方法;对8个参试番茄品种的12个性状分别采用D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苏粉9号等3个品种综合性状最优,可在南通地区推广应用;采用DTOPSIS法与灰色关联度法的综合评价结果一致;DTOPSIS法中Ci值的最大差异达到80.2%,灰色关联度法中加权关联系数ri的最大差异仅有11.0%;DTOPSIS法是综合评价番茄品种的新方法,且比灰色关联度法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综合评价玉米新品种(系)提供依据和方法,本试验采用方差分析法、灰色关联度法、DTOPSIS法和同异分析法对2019年黑龙江省玉米联合体试验的15个品种(系)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优劣排序,并对4种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方差分析法与灰色关联度法和同异分析法的秩相关系数分别为0.829和0.661,相关达极显著水平,与DTOPSIS法显著相关(0.557),说明4种分析方法都能反映玉米品种的优劣表现;方差分析法较其他3种综合分析方法,分析产量单一性状,综合能力差;在离散程度越大说明分析方法越准确的区分度检验中,区分度由大到小依次为DTOPSIS法(0.6371)、灰色关联度法(0.2838)、同异分析法(0.2152)、方差分析法(0.0579),由此可以看出本试验条件下DTOPSIS法综合评价效果更适合用来评价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DTOPSIS法在玉米新品种多因素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DTOPSIS法分析1999~2000年度河南省玉米区域试验(直播组)汇总资料,探讨DTOPSIS在玉米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法比单用产量分析更为合理.并对DTOPSIS法在玉米新品种综合评价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南疆棉区应用DTOPSIS法综合评价棉花新品种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 DTOPSIS法在棉花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结果表明该法比单用产量分析更为合理 ,并对 DTOPSIS法在棉花品种综合评价中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适宜在鲁南地区种植的饲用燕麦品种及探讨燕麦新品种综合评价的方法,利用基于熵值赋权的DTOPSIS法对11个燕麦品种的株高、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茎叶比、粗蛋白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相对饲草品质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熵值赋权法客观评价了各指标在该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程度,指标中权重最大的是茎叶比,其余依次是鲜草产量、粗脂肪含量、相对饲草品质、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株高、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粗灰分含量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符合对燕麦饲料的要求。Ci值排名前5的品种是燕王、牧王、魄力、贝勒和甜燕麦。这5个品种产量较高,综合性状表现优良,适宜在鲁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适宜鲁南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及探索一种新的玉米品种综合评价方法,利用基于熵值赋权的DTOPSIS法对在鲁南地区常见的23玉米个品种的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等穗部产量性状及出籽率和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浚单20’(Ci=0.99745)、‘良玉99’(Ci=0.47061)、‘郑单958’(Ci=0.47059)、‘金博士509’(Ci=0.47059)。‘先玉047’(Ci=0.29413)综合性状表现优秀,推荐作为鲁南地区优先种植的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7.
以1999年宁夏水稻区域试验晚熟组的结果为资料,根据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并对各参试水稻品种的10个农艺及品质性赋以权重,得到加权灰色决策综合效果矩阵。依灰色局势决策的原则,对5个参试品种在5个参试点的综合表现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利用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对各参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是为品种审定提供了一种较客观的量化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和DTOPSIS法的肾茶种质资源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肾茶种质,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DTOPSIS法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15份肾茶种质资源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肾茶参评种质各指标在其综合性状评价中关联度顺序依次为熊果酸干叶茎比迷迭香酸株高茎粗单株干重,灰色关联度和DTOPSIS法对肾茶种质资源评价结果显示,Cs8、Cs2、Cs15种质排序在前3位,表明它们综合性状好,与理想种质最接近,在进一步优良品种选育中优先考虑。2种分析方法综合评价排序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且灰色关联度法加权关联度ri’差异最大为23.27%,种质间差异小,DTOPSIS法利用了灰色关联度法中的权重ωk值,种质间接近度Ci的差异最大为55.33%,差异大,可以优先考虑此方法给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DTOPSIS法在亚麻新品种评价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加准确地、有效地对亚麻新品种进行综合评价,此文以2004~2005年度云南省亚麻区域试验汇总资料为分析材料,应用DTOPSIS法对区试的10个亚麻新品种的各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同时与传统单纯产量评价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DTOPSIS法综合评价 值排序结果比单纯产量排序结果有所不同,但DTOPSIS法分析更为合理,它在全面评价亚麻品种的综合性状方面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此外,该文还对DTOPSIS法在亚麻品种进行综合评价中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玉米姊妹系,本研究分别利用灰色关联度、DTOPSIS法与模糊概率法,通过加权关联度值、Ci值与P值对玉米自交系‘ZOL-1’及其19个姊妹系的16个主要性状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并筛选。结果表明,灰色关联度和DTOPSIS法的计算结果显示均有5个姊妹系位列前七,分别为:L18、L17、L6、L16和L5;而模糊概率法排在前七位的姊妹系为L2、L18、L6、L15、L19、L16和L3,并且这3种方法的分析结果与产量结果均存在差异,说明综合性状表现良好的姊妹系并不代表其产量也高。本研究通过分析得出L18、L6和L16姊妹系综合表现较好,可将其作为组配玉米杂交种的优良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1.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杂交组合灰色评判原理与方法,对60个玉米组合的产量和9个产量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及综合评判,以明确不同玉米杂交组合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秦巴山区玉米杂交组合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大小排序为穗粗>百粒重>穗长>穗位高>穗行数>行粒数>出子率>株高>秃顶长。组合46综合性状最好(G=0.881),组合52次之(G=0.861),组合54综合性状最差(G=0.552),综合评判结果与杂交组合在生产实际中表现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不同基因型玉米间混作的效应,以6个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组成3对组合、9个处理,利用基于熵值赋权的DTOPSIS法对其单作和间作效应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比较,探索比较分析的新方法,得到不同基因型玉米间作的优势配型新模式。结果表明:处理4的Ci值最大,C4=0.9829,处理5的Ci值最小,C5=0.0330,其余2对组合的间作Ci值均大于单作Ci值,‘DH605’与‘WK702’、‘DH618’与‘DH371’间作配型模式,具有增产增效的作用,可在生产推广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对区域试验参试品种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采用模糊数学和信息熵理论,提出了作物品种模糊熵权综合评价方法。该法利用作物品种区试的综合性状指标,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矩阵,然后借助信息论中的熵权理论,利用各评价指标的变异程度计算权重,实现品种的综合评价。最后结合棉花区试资料,介绍了该法的应用,验证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侯静静  晋芳  赵利  王斌 《作物杂志》2022,38(5):42-85
为筛选油用亚麻新品种,提高育种效率,以张亚2号和陇亚13号为对照,连续2年对16个油用亚麻新品系的农艺和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相关性分析和DTOPSIS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中,株高的变异系数最小,分茎数的变异系数最大。品质性状中,亚油酸变异系数最小,硬脂酸变异系数最大。相关性分析显示,单株果数和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单株果数、单株粒重和株高呈显著正相关;亚麻酸与硬脂酸、棕榈酸与油酸呈极显著负相关;粗脂肪与分茎数和单株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工艺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DTOPSIS综合评价分析得出,6个新品系的相对接近度(Ci)均大于2个对照品种;品系R104的Ci大于张亚2号,低于陇亚13号;其余9个品系的综合性状均低于2个对照品种。品系R161、R99、R46、R96、R104-1和R41综合性状优良,高产优质,适宜在西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部分玉米杂交种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杂交种的综合评价是新品种选育、审定和推广的重要依据。以黑龙江省种植的部分玉米杂交种为试验材料,测定其产量(14%含水量)、籽粒含水量、容重、秃尖长、出籽率、轴粗/穗粗、百粒重和穗长8个性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对28个供试玉米杂交种的8个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德美亚3号、先玉696和先玉335加权关联度排在前3位,综合表现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