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7 毫秒
1.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国内外在农药的微生物降解方面的研究概况,系统地讨论了几种常见农药(有机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等杀虫剂)的微生物降解途径,其中包括了农药的微生物降解概况,降解微生物的种类,微生物降解农药的作用机理及微生物降解代谢类型。最后介绍了微生物降解农药今后的主攻方向及前景。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有机磷农药的广泛和大量使用给环境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危害,作为有机磷农药的主要降解方式之一,微生物降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综述了近年来有机磷农药的种类、降解有机磷农药的微生物种类、降解有机磷农药微生物的获得途径、影响微生物降解农药的因素及其降解机理,并对有机磷农药微生物降解作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降解是农药污染生物修复的重要手段之一。介绍了微生物降解农药的相关机制、7大类农药微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以及微生物降解农药的应用性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降解农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微生物降解土壤中残留的农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从降解农药的微生物种类、降解机理、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微生物降解农药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且对今后微生物降解农药的应用前景和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农药的微生物降解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综述了在环境中降解农药的微生物、微生物降解农药的机理、在自然条件下影响微生物降解农药的因素以及农药微生物降解研究方面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指出了现在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认为在农药的微生物降解研究中,应重视自然状态下微生物对农药的降解过程,分离构建由天然的微生物构成的复合系,利用微生物复合系进行堆肥或把堆肥应用于被污染的环境,是消除农药污染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有机磷农药的微生物降解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婵  廖晓兰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10):1079-1082
目前有机磷农药是应用广泛、品种最多的农药,传统的物理和化学方法降解有机磷农药虽然效果好,但成本高且易造成二次污染,而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生物在农药降解方面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文章介绍了有机磷农药的生产和应用现状、降解有机磷农药的微生物种类、影响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的因子、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的途径等,指出降低或消除环境因素对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的不利影响,使微生物发挥最大的作用,是未来农药降解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农药,尤其是高毒、高残留、难降解的化学农药是重要的环境污染物,而用微生物治理农药污染是一项有效手段,几十年来,在这方面已进行了大量研究.有机磷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均三氮苯类农药是三种最常见的农药,本文综述了降解这三种农药的常见微生物种类和国内外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微生物降解农药的降解机理,并在高效农药降解工程菌的构建、混合菌的培养、降解酶或降解基因的改良、降解菌的固定化等方面展望了微生物降解农药的研究方向,最后指出了农药微生物降解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生物降解是有机磷农药在环境中去毒或减毒降解的主要方式,利用微生物或微生物源酶制剂来降解有机磷农药是一个主要努力方向。文章综述了有机磷农药降解菌的筛选、降解机理、降解酶及其基因、影响降解速率的因子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当前降解有机磷农药微生物的研究热点,为解决环境中的农药污染和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有机磷农药的微生物降解技术具有快速、无残留无毒、有效、无二次污染、成本低、生态恢复性好、代谢繁殖快、净化处理效果显著等优点,逐渐为人们所关注。该文综述了降解有机磷农药的微生物种类、有机磷农药微生物降解酶的种类及其特性和新技术在有机磷农药微生物降解中的应用,并对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是环境中去毒或减毒降解的主要方式,利用微生物或微生物源酶制剂降解有机磷农药是一个主要努力方向.综述了有机磷农药降解菌的筛选、降解机理、降解酶及其基因、影响降解速率的因子以及有机磷农药降解研究趋势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1.
12.
13.
本文对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计算,从数值上对古典风险模型与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说明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4.
15.
猪大肠杆菌病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猪的大肠杆菌病主要由产肠毒大肠杆菌(ETEC)引起,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猪水肿病等就ETEC的毒力因子和O抗原群,猪的日龄及其肠道受体与这些疾病的关系作了比较详尽的综述并讨论了可能存在的其它猪大肠杆菌病病型  相似文献   

16.
17.
18.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用比较组织学方法,观察大量舌组织切片,初步发现:舌感受器随着动物进化发展在种类与形态结构上有较明显的差异,两栖类最为简单,只看到游离神经末梢;啮齿、偶蹄和食肉类较复杂,有游离神经末梢、丛束状神经末梢、味蕾和肌梭等;人类最为高级,结构最为复杂,增加了肌间结缔组织感受器、肌束膜感受器、血管旁感受器和肌腱感受器等。此外,本文还对上述感受器进行了生理机能、组织发生和生物进化方面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