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氮磷钾平衡施用对水稻产量及化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氮60%,磷、钾肥全作基肥,氮肥30%作穗肥,氮肥10%作粒肥的处理能较好地满足水稻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求,改善水稻的经济性状,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磷,钾肥的利用率,产量达717.4kg/667m^2,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51.4%,42.2%,73.9%。比氮20%,磷,钾肥全作基肥,氮肥80%作蘖肥的处理增产10.13%,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提高12.1,9.9,17.4个百分点(绝对差);比磷肥作基肥,氮肥作分蘖肥的处理增产31.87%,氮,磷肥利用率分别提高21.2,20.6个百分点(绝对差),比不施化肥处理增高64.54%。  相似文献   

2.
生物质炭基肥对水稻生长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农学性状和氮素利用率等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置生物质炭基肥(低氮量炭基肥,BCF1;高氮量炭基肥,BCF2)和常规复合肥(常规肥,CF)处理。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复合肥相比,虽然BCF1处理施氮总量显著降低了30%,但对水稻产量无显著影响。BCF1处理谷草比最高,较CF处理显著提高了23.6%;BCF1处理水稻茎蘖成穗率为86.1%,较CF处理显著提高14.6%;施用生物质炭基肥氮素吸收利用率均有增加,而以BCF1处理最为显著达36.3%,较CF处理提高10.2%。氮素偏生产力和氮素收获指数仍以BCF1处理为最高,分别提高了37.4%~54.7%和6.3%~ 10.4%。生物质炭和化肥混合造粒施用可降低氮肥施用量,维持水稻正常产量,显著提高水稻氮素利用率,有效降低氮素的损失,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和市场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水稻氮、磷、钾的肥料利用率,在咸宁市向阳湖农场开展了肥料利用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氮肥利用率为33. 54%,磷肥利用率为14. 10%,钾肥利用率为37. 49%。氮肥产量贡献率为27. 92%,磷肥产量贡献率为16. 66%,钾肥产量贡献率为22. 21%,配方肥产量贡献率为40. 89%。  相似文献   

4.
控释掺混专用肥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保证控释肥在水稻生产中的安全施用和水稻专用控释肥的生产改进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控释肥处理对水稻产量、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肥相比,等量控释肥、减量控释肥、减氮控释肥、种子保姆肥不能显著提高水稻株高和叶绿素含量;施肥量相近下,控释掺混肥处理土壤养分含量较高;水稻吸收氮磷钾量分别提高5.0%~20.3%、2.7%~40.8%、-8.2%~39.9%;水稻籽粒增产6.90%~15.3%,达显著或不显著水平;氮磷钾利用率分别比普通肥增加6.07%~29.91%、41.86%~85.57%、38.57%~95.43%;田间控释掺混肥处理比普通肥处理每公顷多收入537~1296元。控释掺混肥能有效简化水稻栽培,今后应大力研制和推广水稻专用控释肥料。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怀化市洪江区水稻种植情况,本研究对水稻种植过程中肥料利用率变化趋势进行了相关试验(以氮肥、磷肥、钾肥为主),研究发现,钾肥利用率为75.15%,氮肥利用率为13.09%,磷肥利用率为0.12%。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科学配比与合理使用磷肥、氮肥、钾肥对增加水稻产量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并且这3种肥料缺少任何一种都会导致水稻产量降低,其中钾对产量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河南黄泛区农场丰润农业示范场的冬小麦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现状,为今后小麦合理化施肥提供依据,进行了小麦肥料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氮肥是影响小麦性状、产量、效益的主要因素,氮肥、磷肥、钾肥的肥料利用率大小为氮磷钾,分别为36.6%、0.17%、1.8%。  相似文献   

7.
江淮地区稻田基础土壤肥力与水稻合理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摘要:针对江淮地区杂交中籼稻生产中由于重氮轻磷钾,养分运筹不合理等现象,对江淮地区5个不同地点通过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江淮地区稻田的基础地力、农民习惯施肥以及专家推荐施肥与产量的关系,为提高稻农的施肥水平,为安徽省江淮地区稻区制定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江淮地区稻田基础地力、施肥增产幅度、肥料贡献率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江淮地区农民习惯施肥肥料结构水稻生产具有氮磷钾数量不足、比例不适、不同区域差异较大的特点。专家推荐施肥在减少氮用量,采用适宜的氮肥运筹方式,增加磷钾肥用量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能协调养分平衡,适时满足水稻高产对养分的需求,提高肥料的效益和利用率,达到以对高产高效的目的。根据本田间试验结果,安徽省江淮地区推荐水稻600-650公斤/亩产量水平的氮磷钾用量:氮肥(N)150~180 kg/hm2,磷肥(P2O5)60~90 kg P2O5 kg/hm2,钾肥(K2O)75~105kg K2O kg/hm2。在氮肥运筹上氮肥总量的40-50%作基肥,20-30%作分蘖肥,20-30%作穗肥施用,磷肥全部做基肥,钾肥60%作基肥,40% 作拔节肥。  相似文献   

8.
不同施肥量对稻田一年生黑麦草产量及氮磷钾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施肥量对黑麦草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找到南方稻田种植黑麦草的最佳基肥肥料配比。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设4个水平,试验设11个处理。测定每次刈割黑麦草的干草产量和氮、磷、钾养分含量,计算氮磷钾的养分吸收量。结果表明:花岗岩发育的水稻土上种植黑麦草,施肥尤其是氮肥能增加黑麦草的株高和产量;基施磷肥和追施氮肥能促进黑麦草的再生。增加氮、磷肥施用量,黑麦草氮、磷含量也增加,钾肥施用达到一定量后,再增加施用量,黑麦草钾含量变化不大。增加氮、磷、钾肥的施用能提高黑麦草氮、磷、钾的吸收量。南方花岗岩发育的水稻土上种植黑麦草的N、P、K肥基肥最佳施用量(折纯)分别为:210.0 kg/hm2 N、108.0 kg/hm2 P2O5、117.5 kg/hm2 K2O。  相似文献   

9.
宁夏银北引黄灌区灌淤土壤养分丰缺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提出适合宁夏银北引黄灌区农地种植水稻、小麦和玉米的合理施肥量,以氮素、磷素、钾素为试验因子,设无肥(N0P0K0)、无氮(N0P2K2)、无磷(N2P0K2)、无钾(N2P2K0)、氮磷钾(N2P2K2)全施5个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对土壤养分丰缺状况的试验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本地区农地种植水稻,化肥对水稻产量的贡献率是36.5%,其中氮肥对水稻产量的贡献率是11.9%,磷肥对水稻产量的贡献率是10.5%,钾肥对水稻产量没有影响。本地区农地种植小麦,化肥对小麦产量的贡献率是56.3%,其中氮肥对小麦产量的贡献率是28.0%,磷肥对小麦产量的贡献率是9.2%,钾肥对小麦产量的贡献率是1.2%。本地区农地种植玉米(套种),化肥对玉米产量的贡献率是62.4%,其中氮肥对玉米产量的贡献率是53.2%,磷肥对玉米产量的贡献率是15.5%,钾肥对玉米产量的贡献率是6.9%。因此得出,本地区种植农作物对化肥的依赖性较大,施用化肥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其中氮肥对农作物产量起主要作用,磷肥对农作物的产量影响较小,钾肥对农作物的产量影响不大,可以不施或少施。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超级稻晚稻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及指导相应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研发,研究了氮钾养分不同优化运筹技术下超级稻晚稻吸肥特征和土壤供肥特征及晚稻产量和氮磷钾利用效率变化。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较,氮钾优化运筹处理均提高了稻谷产量、有效穗数量、千粒质量、氮磷钾利用效率及水稻群体单株干物质累积量和氮磷钾累积量,其中,优1处理(氮钾基追比为基肥∶分蘖肥∶穗肥=5∶3∶2)的稻谷产量和氮磷钾利用效率最高,其稻谷实际产量、有效穗数量、千粒质量、氮肥利用效率、磷肥利用效率、钾肥利用效率、干物质累积量、氮素累积量、磷素累积量、钾素累积量较常规施肥处理分别依次提高了5.3%,17.3%,3.4%,30.4%,21.2%,28.4%,4.4%,15.0%,4.2%,12.9%,并且,优1处理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在晚稻整个生育期内的变幅较其他施肥处理小,变化曲线波动较为平缓,说明其氮钾的利用量和利用效率较其他处理高,氮钾适量适时的供应,也协同促进了晚稻对磷素的吸收,提高了磷素利用效率。前述试验现象均表明该处理的氮钾养分运筹下水稻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特征和相应土壤养分供应特征更吻合超级稻晚稻的养分需求特性。研究结果为超级稻晚稻化肥减施增效及相应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1.
华南地区主要蔬菜磷钾肥料利用率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华南地区蔬菜高效生产问题,以华南地区主要蔬菜为试验材料,总结了近年来在该地区主要蔬菜生产区进行的田间试验结果,分析了施磷钾肥对叶菜、瓜类、豆类蔬菜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以及目前条件下华南地区蔬菜磷钾肥的偏生产力、农学效率、肥料表观利用率、生理利用率、肥料贡献率和地力贡献率。结果表明:叶菜、瓜类和豆类蔬菜施用磷钾肥均能促进蔬菜产量的增加和磷钾养分的吸收。叶菜、瓜类、豆类蔬菜磷肥偏生产力分别为781.9、257.6、211.9 kg/kg,农学效率为30.5、64.1、23.1 kg/kg,表观利用率为17.2%、9.7%、6.1%,生理利用率为222.3、370.6、292.7 kg/kg,肥料贡献率为16.4%、19.4%、12.9%,地力贡献率为83.6%、80.4%、87.1%。叶菜、瓜类、豆类蔬菜钾肥偏生产力分别为298.8、164.3、165.8 kg/kg,农学效率为29.5、39.5、25.8 kg/kg,表观利用率为24.8%、24.3%、13.0%,生理利用率为152.3、218.6、229.1 kg/kg,肥料贡献率为13.8%、21.6%、17.4%,地力贡献率为86.2%、78.3%、82.6%。分析肥料利用率分布频率可以看出,磷肥表观利用率<20%的试验样本和钾肥表观利用率30%的试验样本均占总样本的80%以上,表明目前试验条件下各类蔬菜的磷钾肥利用率较低,生产上需同时解决蔬菜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提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研究旨在探索最佳的化肥农药双减绿色生产技术,以期提升马铃薯产量及品质,进而指导实际生产。本研究以‘青薯9号’为试验材料,设计了4个肥料处理,每个肥料处理又设A、B两个农药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处理2减施化肥、增施商品有机肥(750 kg/hm2),可改善品质,较对照增产6460.2 kg/hm2;处理3减施化肥、增施有机肥(600 kg/hm2)+菌肥(300 kg/hm2),改善了马铃薯的部分品质;处理4减施化肥,增施有机肥(600 kg/hm2)+腐殖酸肥(45 kg/hm2),可改善品质,增产32.24%;农药处理未对马铃薯块茎产量及品质造成不良影响。试验证明,处理4在减少化肥用量、增施腐殖酸肥后增加马铃薯结薯数量,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Effects of N, P and K Fertilizers on the Yield of Cauliflower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花椰菜“厦雪100天”品种为试材,采用通用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田间试验,对氮、磷、钾肥用量与花椰菜产量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建立了花椰菜产量函数模型;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均能显著地影响花椰菜产量,其作用大小依次为氮肥>钾肥>磷肥;在此项试验条件下,施肥量为N:319.58~371.48kg/hm2,P2O5:202.20~261.45kg/hm2,K2O:288.15~339.15kg/hm2时,花椰菜产量可达57000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1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  相似文献   

15.
早稻种子包衣肥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获得早稻种子包衣肥的制备条件,探明其理化性质,探讨了肥料用量、种子负载率、包膜剂用量、包衣方式、烘燥时间等单因素对早稻种子包衣肥制备效果的影响,用正交实验L9(34)确定了早稻种子包衣肥制备的最佳条件;并测定其pH、黏度、成膜性、成膜时间、丸衣水中裂开时间、包衣均匀度、包衣脱落率等理化性质。早稻种子包衣肥的最佳制备条件为:肥料用量100 g/kg,种子负载率500 g/kg,包膜剂用量1 g/kg、包衣方式A-B,烘燥时间40 min。理化性质测定结果显示:pH为6.90,黏度为9.23 mPa/s,成膜性中等,成膜时间7.5 min,丸衣水中裂开时间6.5 min,包衣均匀度95.0%,包衣脱落率9.2%,表明制备的早稻种子包衣肥理化性质良好。  相似文献   

16.
高油大豆东农46号脂肪含量的氮磷钾肥效应回归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了解氮磷钾肥对高油大豆油分含量的综合作用,指导高油大豆优质高效生产。【方法】采用正交回归旋转设计方法,建立了氮、磷、钾肥对高油大豆东农46号脂肪含量的综合作用模型,根据该模型探讨氮、磷、钾肥对大豆脂肪含量影响的规律。【结果】氮、磷、钾肥对大豆脂肪含量的单因素效应、二因素互作效应受到其它因素水平的影响。氮肥对脂肪含量的影响均为增加效应,增加速度随着氮肥编码值增高而加快。磷肥和钾肥对脂肪含量的作用有正有负。获得23%以上的脂肪含量,相应的施肥措施为:施氮量为0.068~0.117 g/kg,施P2O5量为0.274~0.536 g/kg,施K2O量为0.060~0.109 g/kg,采用这个比例施肥有95%的可能使大豆品种东农46号的脂肪含量高于23%。【结论】对于高油大豆品种,通过不同肥料施用量和施用比例的调节可以实现高油目标。  相似文献   

17.
论常用肥料类型与绿色食品的生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阐述了常用的肥料类型,有机肥料、无机肥料和有机无机复合肥料的特点与绿色食品生产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创新地把有机肥分为传统有机肥和现代有机肥两大类,并加以分类说明,明确尿素是一种合成有机肥。生产绿色食品必须在产地空气、水质和土壤环境达标的基础上,以优质无害的有机肥料、无机肥料相结合才能生产出相应的绿色食品,同时可使土壤的保肥、供肥能力和自净能力等得到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前有关蔬菜作物有机无机肥的配施比例等有关施肥种类不合理的问题依然存在,为获得蔬菜生产上合理施用有机肥的用量,通过对菜心等叶菜和苦瓜开展田间试验,考察施不同量有机肥对菜心等叶菜和苦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获取2类蔬菜的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时的合适用量,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菜心等叶菜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时,产量较高和品质较优的有机肥合适施用量为每茬50 kg/667 m2,若产量水平特别高的叶菜可适当增加至每茬100 kg/667 m2。(2)苦瓜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时,产量水平一般的苦瓜使用商品有机肥合适用量约为300 kg/667 m2,产量水平特别高的可增至500 kg/667 m2;若使用农家有机肥的合适用量约为750 kg/667 m2。  相似文献   

19.
结合当前生产实际,2012-2013年在贵州省的金沙县安洛乡、玉屏县朱家场镇、荔波县朝阳镇、黄平县浪洞乡,以脱毒马铃薯中薯系列品种为试验材料,对目前贵州省脱毒早熟马铃薯不同覆盖物(黑色农膜、稻草)及肥料(缓释肥料、单质混配肥料)处理进行对比试验,以探索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生长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比覆草、施用缓释肥比施用混配肥更能优化马铃薯的农艺性状,有利于其生长,同时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可见,在马铃薯生产中,应该根据生产实际,适宜的运用免耕覆膜栽培和缓控释肥料技术,以实现马铃薯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20.
辣椒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辣椒为研究对象,在增施有机肥料的基础上,开展最佳目标产量水平下的减量化施肥试验,根据不同水平试验区组产量进行分析,确定可以接受的减量水平.结果表明: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减少,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辣椒产量呈逐渐递增的趋势,以施有机肥600kg/667m2,单产2103.81 kg/667m2的处理显著高于施化肥、化肥配施有机肥的处理.综合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以施有机肥600kg/667m2为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