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不同保存方式对扁桃花粉保存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干燥法和玻璃化法2种方法,对新疆莎车县扁桃品种晚丰18号花粉进行了超低温保存研究。结果表明:晚丰18号花粉最佳干燥方式为4℃硅胶干燥,适宜干燥时间为68 h,干燥6h和8 h的花粉含水量分别为53.74%、52.74%,超低温保存后花粉萌发率为61.22%、63.77%,相对保存率为91.68%、97.13%;在室温(20±1)℃下以玻璃化液PVS2(30%甘油+15%乙二醇+15%二甲基亚砜+0.4 mol/L蔗糖)处理208 h,干燥6h和8 h的花粉含水量分别为53.74%、52.74%,超低温保存后花粉萌发率为61.22%、63.77%,相对保存率为91.68%、97.13%;在室温(20±1)℃下以玻璃化液PVS2(30%甘油+15%乙二醇+15%二甲基亚砜+0.4 mol/L蔗糖)处理2030 min后,超低温保存的花粉萌发率最高,为40.88%30 min后,超低温保存的花粉萌发率最高,为40.88%41.53%;不同解冻方式间花粉萌发率差异极显著,以35℃解冻70 s的萌发效果最好;干燥法保存效果较玻璃化法保存好,超低温保存时间对花粉萌发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香蕉皮中多酚氧化酶(PPO)的特性。结果表明,香蕉皮PPO的最适温度为35℃,最适p H值为6.5,75℃以上水浴5min、100℃水浴20s可以完全钝化香蕉皮PPO的活性,香蕉皮PPO存在同工酶。香蕉皮PPO的最适反应底物浓度为0.125mol/L。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香蕉皮PPO的Km=0.087922mol/L,Vmax=0.00924OD404/min。考查了柠檬酸、亚硫酸氢钠、抗坏血酸、EDTA-2Na对PPO的褐变抑制效果和PPO酶液4℃保存时间与其活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以青岛百合茎尖为试材,研究了外植体的选择、预培养的蔗糖浓度、预培养时间、包埋预处理方法、PVS2处理时间对百合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鳞茎在4℃冷锻炼培养28d后,剥取2~3mm的茎尖为试验材料,在蔗糖浓度0.4mol/L的MS+100g/L海藻糖+1mg/LABA的培养基上,预培养3d,然后加0.4mol/L蔗糖和2mol/L甘油、3%褐藻酸钠进行包埋预处理,在0℃条件下用PVS2处理60min,投入液氮保存1h,38℃解冻2min、洗涤后转接至恢复培养基上暗培养7d,用TTC检测存活率最高可达到67.5%。  相似文献   

4.
以山东特有野生花卉山东银莲花为试材,对其种子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东银莲花种子萌发启动时间长,萌发过程中无发芽高峰;最适发芽温度为20℃;赤霉素处理能明显提高种子发芽率,最适赤霉素浓度为500 mg/L;低温层积20 d后再用200 mg/L赤霉素处理效果最好,发芽率达90.67%。  相似文献   

5.
宋尚伟  闫锋  苗红霞  王娟 《果树学报》2007,24(5):689-691
为探讨杏花粉种质保存的方法,进而为花粉培养、遗传转化和杂交育种提供材料,以杏品种金太阳的新鲜成熟花粉为试材,采用干燥法和玻璃化法2种超低温保存技术,对花粉干燥时间、解冻方式和贮藏时间等影响保存后花粉萌发率的有关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干燥时间对金太阳杏花粉超低温保存后的萌发率有显著影响,其中干燥法宜在4℃下硅胶干燥8h、玻璃化法宜在(20±1)℃下以玻璃化液PVS2(体积分数15%二甲基亚枫+15%乙二醇+30%甘油+0.4mol/L蔗糖)处理60min;干燥法保存后分别以4℃2h、20℃30min和40℃70s等3种方式化冻,花粉萌发率无明显差别,而对玻璃化法则以40℃70s化冻后的花粉萌发率最高;以2种方法分别保存1、10、30、60d后花粉萌发率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6.
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猕猴桃离体茎尖及其植株再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中华猕猴桃矮型种质为离体培养材料, 建立试管无性系, 对其离体茎尖的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技术进行研究, 探讨猕猴桃种质长期保存的适宜途径。结果表明, 含1~2个叶原基(1.5~2.5 mm) 的茎尖, 在5%二甲基亚砜(DMSO) + 5%蔗糖+MS培养基上预培养4 d后, 于室温下用2 mol/L甘油+ 0.4 mol/L蔗糖预处理30 min, 再在0℃下用玻璃化液(PVS2 ) 脱水处理40 min并迅速投入液氮中, 保存24 h后接种至继代培养基上再培养, 成活率和再生率分别为56.7%和51.6%。再生植株生根后可移栽成活。  相似文献   

7.
以扁桃休眠芽为试材,采用玻璃化超低温保存的方法,研究了休眠芽大小、蔗糖预处理浓度/时间、装载处理时间、PVS2脱水处理时间对扁桃休眠芽超低温保存后的影响,以期为扁桃种质资源的保存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从健康的扁桃植株上剥取0.6~1.5mm(含有1~2个叶原基)休眠芽茎尖,放入含MS的0.5mol·L~(-1)蔗糖预处理液中预培养1d后,室温下用装载液(含2mol·L~(-1)甘油和0.4mol·L~(-1)蔗糖)装载20min,0℃下用PVS2处理70min,加入少量新鲜的PVS2后迅速投入液氮罐,保存15d后取出,在40℃水浴锅中化冻2~3min,用1.2mol·L~(-1)蔗糖+MS的洗涤液卸载30min,无菌纸吸干洗涤液后转至恢复培养基中,在24℃条件下暗培养7d后进行正常光照培养,2周后成活率可达61.01%。  相似文献   

8.
以菊花品种"神马"为试材,采用单因素逐级优化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蔗糖浓度、预培养时间、装载时间、玻璃化处理时间、茎尖大小以及冻存时间对茎尖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菊花茎尖玻璃化超低温长期保存最佳处理组合为预培养蔗糖浓度0.25mol/L,预培养时间3d,装载处理温度25℃、40min,玻璃化处理温度0℃、60min,菊花茎尖大小1.5~2.0mm。采用此体系保存菊花茎尖180d后,经卸载及恢复培养,存活率可达71.33%。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扁桃休眠茎尖为试材,探讨小滴玻璃化法对扁桃离体超低温保存的影响,为扁桃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提供有效途径。【方法】采用小滴玻璃化法,通过正交设计试验和单因素试验对预培养蔗糖浓度、预培养时间、装载时间和PVS2[30%(ω,后同)甘油+15%二甲基亚砜+15%乙二醇+0.4 mol·L~(-1)蔗糖]脱水处理时间这4个因素影响扁桃休眠茎尖超低温保存后成活率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预培养时间对休眠茎尖超低温保存后成活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而预培养蔗糖浓度、装载时间和PVS2处理时间的影响不显著。建立了以‘莎车14号’为代表的扁桃茎尖小滴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体系,最佳处理方案是:用0.5 mol·L~(-1)预培养蔗糖液处理2 d,装载液处理20 min,PVS2脱水处理120min,放入含新鲜PVS2小滴的铝箔纸上投入液氮24 h后,浸入用40℃温水预热过的洗涤液(1.2 mol·L~(-1)蔗糖的MS)中30 s,然后再将休眠茎尖转入新鲜的洗涤液中洗涤30 min。恢复后接种在MS+0.3 mg·L~(-1)6-BA+0.5 mg·L~(-1)IAA+0.3 mg·L~(-1)GA3培养基上,扁桃成活率达80.44%。运用优化的方案对‘莎车1号’‘莎车11号’和‘莎车18号’3个扁桃品种进行超低温保存,平均成活率分别为87.41%、85.44%和83.02%。【结论】利用小滴玻璃化法可提高扁桃超低温保存成活率,建立了适合扁桃休眠芽超低温保存技术方法,为扁桃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丝瓜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酶学特性,本研究应用分光光度计开展温度、pH、酶体积、反应底物浓度等对酶反应的影响,为丝瓜酶促褐变的研究提供基础。结果表明,CAT最适反应体系:以H_2O_2为底物,最适底物浓度为0.33 mol/L H_2O_2,Km值为0.1818 mol/L,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值为7.8,最适酶液体积为0.1 ml。  相似文献   

11.
大蒜茎尖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山东‘苍山大蒜’进行了茎尖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技术的研究。5~8 mm大蒜茎尖在MS +0.7 mol/L蔗糖的固体培养基上预培养7 d, 切取3.0~3.5 mm的茎尖, 在20℃下经60% PVS2 处理60 min,再于0℃下用PVS2 处理5~60 min后, 换适量新鲜PVS2 , 浸入液氮。保存2 d或1个月后取出, 在37℃水浴中解冻2 min, 用MS + 1.2 mol/L蔗糖液体培养基洗涤2次, 每次10 min, 经过恢复培养, 茎尖成活率最高可达到100%。  相似文献   

12.
以马铃薯试管苗为试材,对其茎尖小滴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对再生植株进行了遗传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马铃薯茎尖依次在含有0.3 mol · L-1和0.5 mol · L-1蔗糖的液体MS培养基中预培养各1 d后,在0 ℃下PVS2处理30 min,转到铝箔条上PVS2小滴上(约15 μL),将粘有茎尖的铝箔条在液氮里蘸一下,然后直接装入盛满液氮的冷冻管中,投入液氮至少保持1 h。室温下用含有1.2 mol · L-1蔗糖的MS液体培养基解冻并洗涤30 min后,接种到MS + 0.5 mg · L-1 Zeatin + 0.1 mg · L-1 NAA+1.0 mg · L-1 GA3恢复培养基上,存活率和再生率最高达79.91%和62.52%。通过SSR分子标记检测,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没有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3.
番木瓜茎尖的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及其植株再生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研究了番木瓜( Carica papaya L. ) 茎尖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的一些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无菌试管苗在MS + BA 0.5 mg/L + NAA 0.1 mg/L + GA3 1.0 mg/L 的培养基上生长较好。番木瓜茎尖超低温保存较佳体系是: 3~5 cm的茎尖在含有5 %二甲基亚砜(DMSO) 培养基上预培养3 d , 解剖镜下剥取含1~2 个叶原基的茎尖(1.5~2.5 mm长) , 先在室温下于60 %的玻璃化溶液(PVS2) 中装载40~50 min , 再用PVS2于0 ℃下处理30 min , 换1 次PVS2 溶液后迅速投入液氮。保存24 h 后, 在40 ℃水浴中化冻, 用1.2 mol/L 的蔗糖培养液洗涤两次, 转入继代培养基上再培养, 成活率和再生率分别达53.7 %和52.6 %。再生植株生根后可移栽成活。  相似文献   

14.
美人指葡萄不定芽离体诱导再生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6-BA、TDZ与IBA不同浓度组合对美人指葡萄叶片、叶柄和茎段不定芽离体器官发生途径诱导再生植株有不同的影响。以茎段为外植体在MS+6-BA1.0mg/L+IBA0.01mg/L培养基上分化效果最好,再生率75.00%;叶片、叶柄分别在MS+6-BA3.0mg/L+IBA0.10mg/L和MS+6-BA2.0mg/L+IBA0.05mg/L培养基上分化效果较好。TDZ和IBA研究的几种组合都能诱导不定芽再生,但再生率不高。  相似文献   

15.
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柑桔茎尖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60,自引:7,他引:60  
王子成  邓秀新 《园艺学报》2001,28(4):301-306
 采用玻璃化法对柑桔茎尖的离体超低温保存进行了研究。约10 mm 长的柑桔茎尖于含5 %二甲基亚砜(DMSO) 的培养基上预培养3 d , 切取2~2. 5 mm 长的茎尖, 室温下60 %玻璃化溶液2 (PVS2) 装载20~30 min , 然后用PVS2 于0 ℃处理50~60 min , 换入新鲜的PVS2 , 迅速投入液氮中, 24 h 后在40 ℃水浴中迅速化冻, 再用1. 2 mol/L 蔗糖培养基洗涤2次, 接种于含BA 1. 0 mg/L 的MT培养基上, 26 ℃暗培养1 周后转于正常光下培养。枳壳茎尖超低温保存后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 法检测, 成活率为100 % , 培养再生率达到90 % ,再生后的苗能正常生根, 与对照没有形态上的变异, 移栽可成活。  相似文献   

16.
电导法研究盐类对黄瓜冻害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5种无机盐常温浸泡黄瓜,以电导法测定黄瓜冻害伤害率,研究了盐的种类、盐液pH值、盐浓度、浸泡时间等因素对黄瓜冻害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所选5种盐KNO3,MgSO4,NaCl,CaCl2和MgCl2中,经MgCl2浸泡后黄瓜耐冻害能力最强,最佳浸泡工艺为:MgCl2浸泡浓度为0.03 g/100 mL,pH值8.0,浸泡时间20 rain.在-18℃冷冻100 min后.空白组伤害率为57.8%,经MgCl2浸泡组为30.7%,伤害率降低了27.1%,抗冻害能力提高了46.8%.经浸泡后黄瓜呼吸强度明显降低,浸泡20min后黄瓜的呼吸强度由对照的33.8mg·(kg·h)-1降低到15.8mg·(kg·h)-1,显示盐类提高黄瓜抗冻害能力与降低其呼吸强度之间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7.
通过玻璃化超低温处理脱除草莓轻型黄边病毒(SMYEV)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草莓品种明宝为材料,取茎尖做初代培养,继代扩繁5次后,取2mm左右的茎尖,利用玻璃化超低温技术对SMYEV进行脱除,并利用结合内标的多重RT-PCR技术对再生植株进行病毒检测。结果表明,在病毒脱除过程中,预培养蔗糖浓度为0.5mol/L,处理3d;装载处理为25℃,60min;玻璃化处理为0℃,120min;液氮处理60min后,进行40℃水浴2min,草莓茎尖的存活率为76%,而草莓轻型黄边病毒的脱除率为95%。只有通过液氮处理才可以脱除该病毒,液氮处理前的玻璃化处理脱毒率为0。利用超低温脱毒法可以简便有效地脱除SMYEV。  相似文献   

18.
香蕉茎尖的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及其植株再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香蕉(Musa spp. ) 为试材, 对其离体培养茎尖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不定芽在MS + 3.0~5.0 mg/L 6-BA + 0.1 mg/L NAA的培养基上分化较好。香蕉茎尖超低温保存较佳体系是: 2.0~3.0 cm的茎尖在含0.4 mol/L蔗糖培养基上预培养2 d, 剥取带1~2个叶原基的茎尖(长1.0~1.5 mm) , 室温(25℃) 下装载液(MS + 2 mol/L甘油+ 0.4 mol/L蔗糖) 装载20~30 min, 然后用玻璃化溶液( PVS2 ) 于0℃下处理40 min, 换1次PVS2后迅速投入液氮。保存至少1 h后, 在40℃水浴中化冻90 s, 用1.2 mol/L蔗糖培养液洗涤2次, 每次10 min, 然后转入含0.3 mol /L蔗糖的MS培养基上,暗培养10~15 h后转移到含0.5 mg/L 62BA的MS培养基中, 暗培养1周后转移到正常光下, 3个香蕉品种(巴西蕉、广东香蕉2 号、广东粉蕉1 号) 的成活率分别为75.9%、40.0%和69.6% , 再生率分别为63.4%、35.0%和63.4%。再生植株生长和分化正常, 生根后可移栽成活。  相似文献   

19.
葡萄果皮花色素的提取及其理化性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红地球葡萄品种为试材,研究了葡萄果皮中花色素的提取方法及色素理化性质。结果表明,1%盐酸-无水甲醇的提取葡萄果皮色素效率最高,其次是95%乙醇-4.7%盐酸(v/v=85/15)、1%盐酸-无水乙醇;以1%盐酸-无水乙醇为提取液,葡萄果皮质量与提取液的料液比宜为1∶5~1∶10(m∶v,g/mL)。光谱特性分析表明,葡萄皮花色素属于花色素苷类,其稳定性受溶液的pH值影响最大,当溶液pH≥9时,特征光谱消失。葡萄花色素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但在光下降解速度加快,受热后在光下降解更快;Fe3+对葡萄花色素的不良影响大于Zn2+、Ca2+;高浓度的蔗糖、果糖对花色素有一定的护色效应,而葡萄糖对其影响不明显;维生素C、苯甲酸钠对花色素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