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棉铃虫危害调查方法,分析了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转育的3个转基因棉花品系(4830,4877,4786)和美国构建的Bt基因棉花品系新棉33B的不同器官的抗虫性,结果表明,棉花不同器官抗虫性不同,功能叶抗虫性最强;转基因棉花4830和新棉33B抗虫性强弱没有显差异,并均高于转基因棉4877,4786,这说明中国转基因抗虫棉与美国抗虫棉具有等同的杀虫效果,转基因棉花的蛋白毒性在棉铃虫体内具有一定的残效。在田间小区种植中,4830,4877,4786和33B均表现出了对棉铃虫幼虫较高的抗虫效果,两次调查中(7月5日,7月14日),4830,4786,33B品系均未发现棉铃幼虫,顶尖蕾铃也未发现受害现象,在4877品系中发现了少理的低龄棉铃幼虫,蕾铃受害率为3.01%,辽棉15号(CK)蕾铃受害率为10.6%,各品系之间抗性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选育的大部分棉花品种(系)都具有良好的丰产性、适应性及抗病性,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分析了我国1999~2005年黄河流域抗虫春棉品种区试材料,以期为我国黄河流域抗虫春棉育种提供参考。1参试品种主要性状分析1·1产量1999~2005年参加黄河流域抗虫春棉品种区域试验的品种(系)有52个[1~7],其中杂交种20个,彩色棉杂交种1个。区试中籽棉比对照增产10%以上的品系,杂交棉占61·9%,皮棉比对照增产10%以上的品系,杂交棉占58·8%。杂交棉单产水平均处于领先位置,其中,在2000年区试中,鲁H9513皮棉产量为1 491·0 kg/hm2,比对照增产9·2%。…  相似文献   

3.
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系)生育特点与种植效益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对3类抗虫棉品种(系)生长发育和种植效益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抗虫杂交棉6H1和H9513在生长发育上有明显的优势,常规抗虫棉美国33B表现苗弱、前期生长慢、后发性强的特点。两个抗虫杂交棉品系的产量显著高于对照中棉所9418,两个常规抗虫棉的产量比对照低5%~20%。抗虫棉品种(系)的总治虫用工可减少57%,其中减少防治棉铃虫用工70%;总治虫用药投入减少70%,其中防治棉铃虫用药投入减少90%。  相似文献   

4.
高品质抗虫棉花新种质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野生棉种质渐渗系为基础材料,通过与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系)杂交,利用常规育种程序,开展高品质抗虫棉花新种质的培育.通过对9份杂种后代的高世代品系进行抗虫性状的标记基因检测、抗虫性鉴定、农艺性状鉴定和纤维品质检测,培育出4份高品质抗虫棉花新种质.高品质抗虫棉花新种质系可以作为高品质、高产、抗病虫棉花新品种选育的桥梁亲本,多目标性状聚合到同一亲本中,有利于加速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5.
抗虫棉抗虫特性及产量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治虫和不治虫2种处理的泗棉3号为对照品种,研究了6个抗虫棉的抗虫特性和产量性状。结果表明,6个抗虫品种对棉铃虫具有高度抗性,产量性状也表现较好。籽棉产量,除5号品种外,其余5个抗虫棉品种匀优于CK1或CK2;2号,6号和1号品种皮棉产量高于CK2。  相似文献   

6.
江苏盐城农区4个Bt棉品种的抗性与生育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外对比试验的方法 ,就江苏盐城农区 4个转Bt基因抗虫棉主栽品种对棉铃虫的抗性与生育特性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室内饲养结果表明 ,与对照品种苏棉 9号相比 ,4个Bt棉主栽品种对棉铃虫的抗性都达到极显著水平 ;饲喂Bt棉组织 ,能使棉铃虫幼虫发育延缓 ,蛹期缩短 ,蛹重减轻 ;1~ 3龄棉铃虫幼虫对Bt棉的敏感程度高于 4龄以上幼虫。田间调查结果证明 ,Bt棉田棉铃虫的虫量和蕾铃被害量与对照品种差异极显著 ,其趋势与室内试验一致 ;Bt棉的种植比例与棉铃虫的虫卵量分布呈极显著负相关。在棉花品种的生育特性方面 ,4个Bt棉品种的株高和果枝数与苏棉 9号相近 ;蕾铃数量与成铃率高于或接近于常规棉对照 ;各品种间生长发育指标的差异均达不到显著水平。Bt棉品种间亦存有差异 ,供试的 4个Bt棉品种在当地的抗虫及丰产性状的优劣依次表现为鲁棉研 15号 >中棉所 2 9>南抗 3号 >科棉 1号  相似文献   

7.
为了给定西地区选育抗旱、优质、多抗的理想干旱生态类型小麦提供骨干材料,于2019年在定西市以M0806-1等11个旱地春小麦新品系为试验材料进行品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11个参试品种(系)中,M0812-1农艺性状突出,抗逆性强,产量较高,亩产量313.63 kg,较对照定西42号增产40.76%,居参试品种(系)第1位。建议参加甘肃省旱地春小麦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8.
1品种来源 GK-12系由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合成BT杀虫基因,江苏农科院导入泗棉3号中,所获抗虫品系,由梁山县项目办进一步纯合、加代、试验、示范、鉴定选育而成的我国新一代抗虫棉新品种,1999年4月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相似文献   

9.
笔者对3个陆地棉抗虫品种在两年间的农艺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抗虫棉品种的产量性状年份间表现基本一致,而纤维品质性状差异较大。新棉33B在3个抗虫棉品种中产量性状表现最好。品种与年份的互作极为显著,2002年新棉33B在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上显著高于对照品种中棉所12号,而在2003年则与对照品种产量相当。JS166在单株籽棉产量和单株皮棉产量、单株铃数、单铃重等性状上两年间表现均较好,2003年还有较低的蕾铃脱落率。99035两年间在产量性状上与对照相比略有提高,但差异并不明显。所有3个抗虫棉品种2002年的纤维品质指标与对照相当,而2003年纤维长度和纤维整齐度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0.
转Bt基因抗虫棉晋棉26号的生产特性及其配套技术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运用农杆菌介导法将Bt抗虫基因导入晋棉7号,获得抗虫棉品种晋棉26号。其纤维品质、产量性状与对照相当,属于高抗棉铃虫类型。棉铃虫防治不治2代,适当防治3代和4代。栽培措施是宜早浇水,早施肥,密植,不化控。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我国宋代植棉和棉纺织业的发展概况,指出宋代是我国大规模植棉的分界期,宋以前主要是引进,集中于边疆种植,发展缓慢,宋以后是逐渐推广至江南、陕西等地种植,发展很快。在宋代棉业的基础上,元代及明、清棉业得到较大的发展,全国普遍植棉。如今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棉国,棉花成为首要的纺织原料,可以说是宋代棉业拓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麦棉套种棉田棉蚜棉铃虫的防治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棉套种田害虫为害对棉花生育及产量的影响比单作棉田大,因此单作棉田的防治指标在套种田无法应用。研究证明,适合套种田棉蚜棉铃虫的单独防治指标是苗蚜卷叶株率20%,2代棉铃虫百株幼虫12头;相继两次为害的复合指标为苗蚜卷叶株率5%,2代棉铃虫百株幼虫12头;相继3次为害的复合指标为苗蚜卷叶株率5%,棉铃虫百株幼虫2代为8头,3代为6头;相继4次为害的复合指标为苗蚜卷叶株率5%,伏蚜百株三叶蚜量1万头,棉铃虫2代、3代百株幼虫均为6头。  相似文献   

13.
14.
新疆棉区适宜推广的自育棉花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棉区4个亚区气候条件差异显著,能生产多类型、多用途原棉,且均是枯、黄萎病疫区。因此,推广品种必须是优质早熟、高强力、抗枯萎病、抗(耐)黄萎病的高产品种,才能满足纺织部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陆永跃  尹楚道 《安徽农业科学》1999,27(4):380-382,385
研究了棉铃虫卵在棉株的垂直方向上及在不同器官上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各代分布以上部4~6 层果枝为主,而且在空间格局上都是聚集的;(2)2 代时以嫩叶、顶心及边心为主,淮北3、4 代,沿江3、4、5 代顶心及边心、嫩叶、老叶处卵量分布比例减小而繁殖器官上比率明显增大;(3)适时摘除顶心、边心及无效花蕾是减轻棉铃虫为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麦棉间套棉田害虫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生态学、经济学和环境保护学的观点出发,结合耕作栽培制度和地域特点,地麦棉间套田棉花全生育期主要害虫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棉蚜Aphis gossypii、棉红蜘蛛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和三点盲蝽Adelphocoris fasciaticollis等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面积对比试验,并进行有效选择,编制出以生  相似文献   

17.
18.
山东棉花病害主要有19种,根据其发病部位和为害特点,一般分为四大类:苗期病害、枯黄萎病、铃部病害及叶部病害。在抗虫棉田,苗期病害、黄萎病和红叶茎枯病尤为突出,选用种衣剂,可提高苗病防治效果,用抗病品种防治黄萎病是重要措施,对红叶茎枯病采取追施和喷施磷钾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立枯病俗称棉花黑根病或腰折病,主要危害棉花苗。立枯病菌主要是寄生生活,也可腐生。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在土壤中形成的菌核可存活数月至几年。因此对棉花立枯病的防治是提高棉花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