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基于DPSIR-灰色关联模型的重庆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重庆市土地生态安全定量化评价做出初步探索,为重庆土地生态安全研究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方法借鉴和理论参考。[方法]构建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概念框架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灰色关联模型进行赋权,构建土地生态安全指数对重庆市1997—2012年土地生态安全指数进行评价。[结果]1997—1998年重庆土地生态安全处于敏感状态,1999—2002年处于较安全状态,2003—2009年处于敏感状态,2010,2011年为不安全状态,2012年为敏感状态。重庆市土地生态安全整体呈现缓慢的下降趋势,形势不容更乐观;重庆市土地生态安全的驱动力生态安全指数和压力生态安全指数呈现出轻微波动的整体下降趋势;状态指数和响应指数呈现整体增长趋势;影响安全指数呈现波动变化状态。[结论]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环境保护力度及资金投入的加大以及技术的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改进,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对土地生态安全的响应力度,是重庆市土地生态安全的根本保障。该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适用性较强,评价结果较为客观,是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可用方法。  相似文献   

2.
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安全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近70年纸坊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为基础,利用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中所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纸坊沟流域不同发展阶段标志年份的农业生态经济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得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在1938、2000、2005年处于亚安全状态,1958、1975年处于极端不安全状态,1985、1990、1995年处于不安全状态。通过对农业生态经济安全变化驱动力的分析,预测了纸坊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安全的发展趋势,提出了黄土丘陵区实现农业生态经济安全的策略:以培育主导产业为中心,完善农业系统循环链网,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农业资源的有效、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能值分析的武安市农业生态安全预警(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所控制和管理的自然-人工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的变化预测对区域农业生态安全和控制农业系统退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分析,预测区域生态安全能够为农业生态安全提供借鉴和预警,从而可以尽早提出警报,采取措施有效地抑制、减轻、控制和规范农业生态系统的恶化,最终使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河北省武安市1997年至2008年的农业生态系统内的能量输入输出,采用灰色预测系统模型,建立了河北省武安市农田的预警系统,为农田的正确使用提供借鉴。结果表明河北省武安市农业的发展仍然依赖于非再生资源的输入和高排放的环境压力,从而使武安市农田系统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它从1997年的安全降低到2008年的预警,而且在2015年,2020年仍将处于预警的农业生态安全。此外,各区域的农业生态安全存在明显的差异。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可持续的农业发展对策,为土地使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黄土丘陵区是一个特定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对这个地区的生态安全评价显的尤为重要。采用层次分析法研究建立了黄土丘陵区农业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延安市宝塔区和安塞县为典型区,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出这2个区域的农业生态安全指数,以此表征黄土丘陵区的农业生态安全现状,并针对此区域的生态安全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安全动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省为研究区,依据PSR框架模型,结合河南省区域环境及土地利用特点,构建了河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对研究区1990年、1995年、2000年、2003年、2005年、2007年、2008年7个时段的农业生态安全进行了动态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生态安全呈现...  相似文献   

6.
黄土丘陵区是一个特定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对这个地区的生态安全评价显的尤为莺要.采用层次分析法研究建立了黄土丘陵区农业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延安市宝塔区和安塞县为典型区,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出这2个区域的农业生态安全指数,以此表征黄土丘陵区的农业生态安全现状,并针对此区域的生态安全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重庆市丰都县十直镇18个村(居委)为例,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2011年数据为基础,运用综合分析法对其进行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以期判定影响其土地生态安全主要因素的重要性程度,并提供其土地生态安全未来的发展方向。结果表明:(1)总体上十直镇18个村(居委)的土地生态安全存在风险,但各村(居委)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土地生态安全处于良好级的村1个,处于临界安全级的村(居委)13个,处于敏感级的村4个。(2)从空间分布来看,十直镇18个村(居委)的土地生态安全度从镇中部分别向西北方向和东南方向递减。(3)十直镇土地生态安全主要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程度有差异,即地形条件 > 土地利用 > 土地质量安全 > 土地承载力安全,且各村(居委)之间有着明显的空间差异。(4)根据各个村(居委)的发展目标和实际情况,可把十直镇划分为城镇生态区、现代农果生态区、生态保护区和农业生态区共4个生态功能区。  相似文献   

8.
枣庄市水环境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枣庄市水环境现状,按照“状态—压力—响应”模型要求,建立了枣庄市水环境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综合指数法对枣庄市水环境生态安全水平进行了评价,通过确定评价标准进行综合指数分级处理,与五个水环境生态安全等级进行关联,分别对应重警、中警、预警、较安全和安全状态。在时间上以1999年~2005年的数据为依据,进行枣庄市水环境生态安全的年际演变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9年~2005年枣庄市水环境生态安全评价综合值总体趋势下降,水环境生态安全已经进入预警状态;状态评价值逐年下降,表明枣庄市水环境生态系统持续受损,水环境压力特别是农业面源污染逐年增加是枣庄市水环境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值下降趋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湖南省怀化市农业生态安全进行评价,为推动该市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持。[方法] 基于PSR指标框架,构建了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合作博弈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建立基于可拓云模型的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并以怀化市农业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评价该市2010—2019年农业生态安全状况。[结果] 2010—2019年期间,怀化市农业生态系统从“比较安全”状态向“安全”状态转化,安全等级有所上升,但是整体安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结论] 为了进一步提升怀化市农业生态安全等级,必须减少单位GDP能耗,兴建农业水利设施,提升土地产出水平,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同时应优化农村生活环境,以促进怀化市农业生态系统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足迹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海  刘长城  陈春 《水土保持研究》2013,20(1):193-196,201
土地生态安全是区域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但目前缺乏系统、有效的评价方法。采用生态足迹方法探讨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问题,提出了土地生态压力指数概念及计算方法,并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计算了2006—2010年这一区域的生态足迹、土地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与土地生态压力指数。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土地生态承载力呈下降趋势,生态赤字明显,土地生态压力指数呈上升趋势;(2) 5 a间研究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处于极不安全状态;(3)土地生态需求与生态供给矛盾日益突出。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的对策。研究表明,采用生态足迹法进行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是科学、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典型农业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了解三峡库区农业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环境风险水平,该文以重庆市8个典型农业区县(铜梁、云阳、万州、丰都、城口、垫江、南川和江津)土壤为研究对象,共采集表层(0~20 cm)土壤样品160个,依照《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分析了土壤样品中8种重金属(As、Cd、Cr、Cu、Hg、Ni、Pb和Zn)的含量,比较了不同区县8种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差异,应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探讨了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的累积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等级。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农业土壤8种重金属含量平均值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二级标准,与土壤背景值相比,Cd、Cr、Cu、Hg和Zn均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As、Ni和Pb差异不显著,8个区县Cr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1),城口区多种重金属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1),8种重金属地累积指数平均值均小于0,研究区土壤受重金属污染水平为未污染等级,单个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顺序为HgCdAsHgCuNiCrZn,Hg元素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为43.840,属中等生态风险等级,其余元素生态风险指数值均小于40,属于低生态风险等级,8种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为108135,为低生态风险等级。综合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典型农业区土壤Cd、Cr、Cu、Hg和Zn具有一定程度的累积,且表现为多种重金属复合累积现象,Cr累积具有普遍性,Hg是影响三峡库区农业土壤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的主要元素,但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总体处于低生态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不同经济类型区土地整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整理目标具有多层次性,特别是不同区域土地整理目标不同。采用文献综合法和归纳分析法,在对土地整理目标的区域配置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重庆三大经济区的区域差异,阐明了不同区域土地整理所服务的目标和重点:都市发达圈服务于重庆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结合经济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着力加强农地整理和非农建设用地整理;渝西经济走廊服务于重庆粮食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强调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治理和中心村建设及工矿用地复垦;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圈服务于重庆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强调生态退耕和低效林、园和牧草地整理,并结合流域治理,复垦灾毁废弃地,改造中低产田土。  相似文献   

13.
面源污染下三峡库区农业生态环境效率及影子价格测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将农业的生态环境效应纳入农业生产效率评价框架是研究的新方向。采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DEA模型,结合方向性距离函数,考察了2003-2015年期间重庆三峡库区农业生态环境效率,引入影子价格测算了各区(县)农业面源污染的边际减排成本。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5年期间,重庆三峡库区农业生态环境效率趋于稳步提升态势,但整体水平较低,平均值仅为0.508,全样本期投入无效率和非期望产出无效率平均值分别为27.3%和24.7%。农业生态环境效率较高的地区集中在都市核心区和库尾都市外围区,江北和大渡口的农业生态环境效率值为0.7;而库尾低山丘陵区、库中平行岭谷区、腹地山地丘陵区和腹地外围山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效率相对较低,尤其是巫溪、万州与开县农业生态环境效率值仅为0.4左右。从效率损失的原因看,化肥、农药的过度投入及其相应的逆生态环境效应表现突出,在投入无效率的来源分解中贡献最大,达35.82%;大渡口、南岸、江北、北碚与渝北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的影子价格居前,分别为3.503、3.478、3.370、3.317、3.302亿元/万t,污染减排空间较小;万州、丰都与开县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影子价格较低,分别为2.167、2.321和2.492亿元/万t。在制定区域排放目标时,应考虑区域农业生态环境效率的空间异质性,针对不同区域的农业生态环境效率和影子价格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减排策略,尤其应当把生态环境效率改进余地较大和边际减排成本相对较低的地区作为减排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4.
重庆三峡库区可持续农业发展中的生态环境约束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深入分析了重庆三峡库区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水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农业面源污染、生物多样性破坏以及自然灾害频发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发展生态农业、控制和治理库区及上游的各种工业和生活污染、建立法律约束机制等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证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以重庆市39个区县为对象,采用系统分析方法,构建表征循环农业特征的三级指标体系。根据重庆市"一圈两翼"发展区域,对比研究各区县循环农业的发展度、协调度和障碍度。结果表明,重庆市循环农业的发展度和协调度基本上体现了农业生产低投入和资源循环利用低水平的特征;而障碍度表明对循环农业发展制约程度最高的二级指标为资源循环利用,最弱的为农业生产投入。因此,重庆市发展循环农业时,应增加水患意识,发展节水农业,同时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提高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重庆市循环农业按经济地理分类,一小时经济圈属于良好型,东北翼、东南翼分别属于中等型和一般型。按照发展度、协调度和障碍度等指标,将39个区县的循环农业特征分为良好、中等、一般和欠缺等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6.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是指农业赖以发展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处于不受威胁、无危险的健康、平衡状态,具有战略性、整体性、区域性、层次性、动态性和阶段性等特点。研究提出生态安全评价4项基本原则及其指标体系。并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研究提出生态安全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保障山地城市区域生态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以重庆市都市区为研究区,采用2018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遥感数据,构建了生态服务重要性与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通过粒度反推法测算最优条件的栅格粒度,从而综合确定生态源地;以坡度、起伏度、土地利用类型确定阻力值,采用电路理论构建生态廊道,最终形成了重庆市都市区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1)200粒度下连通性最优,此粒度下的生态源地面积为1616.98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9.76%,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六纵分布态势。(2)生态源地之间存在生态廊道共计29条,关键廊道22条,总长度约为50.83 km,潜在廊道7条,总长度约为108.21 km。(3)生态源地与生态廊道构成了“一圈两带两中心”的生态安全格局。可见,必要的设置生态提升带,切实保护了区域内的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18.
农用地土壤重金属超标评价与安全利用分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土地资源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独特珍品,承载万物。开展区域农用地土壤重金属超标评价与安全利用分区、分类利用管控,促进区域土地资源合理、高效利用是新常态下耕地保护的基本要求。该文分不同p H值区间、8种不同地类,基于现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食品安全评价的众多标准集成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标准,以江苏省某市为例,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开展土壤重金属超标评价,进而提出了安全利用等级划分方案和分区、分类利用与管理的管控策略。结果表明:将研究区农用地分为安全、基本安全、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5种综合分区,分别采取优先保护、综合监控、预警防控和限制利用等措施,以精细化管理思想为出发点,从源头控制、农艺措施调控、种植作物调整、地类转换以及土壤修复、综合整治等方面提出了各综合分区的安全利用管控策略。因此,开展区域农用地土壤重金属超标评价与安全利用分区研究为确保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保护耕地提供了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