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土丘陵区是一个特定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对这个地区的生态安全评价显的尤为重要。采用层次分析法研究建立了黄土丘陵区农业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延安市宝塔区和安塞县为典型区,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出这2个区域的农业生态安全指数,以此表征黄土丘陵区的农业生态安全现状,并针对此区域的生态安全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黄土丘陵区是一个特定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对这个地区的生态安全评价显的尤为莺要.采用层次分析法研究建立了黄土丘陵区农业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延安市宝塔区和安塞县为典型区,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出这2个区域的农业生态安全指数,以此表征黄土丘陵区的农业生态安全现状,并针对此区域的生态安全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的概念框架研究   总被引:124,自引:1,他引:1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左伟  周慧珍  王桥 《土壤》2003,35(1):2-7
在全球区域和我国范围内,生态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局部地区的生态安全态势甚至已经损坏了社会经济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但是从学术层面上的区域生态安全研究,尚未真正开展起来。本文研究建立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的概念框架和提出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将为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和生态环境管理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农业生态安全综合评价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层次分析法研究建立了重庆市农业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出重庆市1998年和2 0 0 0年农业生态不安全度。简析了重庆市农业生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其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生态安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基础。从生态安全的概念、特性、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等方面,对生态安全研究进行了评述。以湖南省为案例,运用层次分析法,从资源—生态—环境压力,资源—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生态—环境整治及建设能力3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对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湖南省农业生态安全状况呈现出较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其空间格局大致从东向西,从南向北逐渐降低,但局部地区有差异。说明生态环境质量是湖南省农业生态安全空间分异的基础,但资源—生态—环境压力及整治、建设能力等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空间格局。提出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6.
洞庭湖区农业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生态安全是一定时间尺度内,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保持其自身正常结构与功能和满足人类持续发展需要的状态。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在分析农业生态安全面临的问题、构建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和GIS技术,采用“农业生态不安全指数”对洞庭湖区各县(市)的农业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湖泊调蓄功能衰退,洪涝灾害威胁加剧,水土流失严重,环境蒋染加重是洞庭湖区农业生态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洞庭湖农业生态安全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生态农业生态不安全指数由湖边向丘陵、山地区递减。本研究成果可直接为洞庭湖区生态环境保护及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其研究方法可为区域农业生态安全评价借鉴。  相似文献   

7.
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安全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近70年纸坊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为基础,利用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中所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纸坊沟流域不同发展阶段标志年份的农业生态经济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得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在1938、2000、2005年处于亚安全状态,1958、1975年处于极端不安全状态,1985、1990、1995年处于不安全状态。通过对农业生态经济安全变化驱动力的分析,预测了纸坊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安全的发展趋势,提出了黄土丘陵区实现农业生态经济安全的策略:以培育主导产业为中心,完善农业系统循环链网,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农业资源的有效、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金塔绿洲近20年来农业生态安全动态评价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亚兰  刘普幸  王枫叶 《土壤》2010,42(2):184-189
根据世界经济合作和开发组织(OECD)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共同提出的环境指标P-S-R(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从金塔绿洲农业生态环境压力、生态环境状态和生态环境响应3方面构建了一个4层次的绿洲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层次多目标决策和模糊优选理论,建立金塔绿洲农业生态安全评价的模糊优选模型。最后,对其1988—2007年农业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20年来,金塔绿洲农业生态安全决策优属度小,生态安全总体水平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生态安全形势严峻,正变得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此,提出保护绿洲生态环境,促进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安全动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省为研究区,依据PSR框架模型,结合河南省区域环境及土地利用特点,构建了河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对研究区1990年、1995年、2000年、2003年、2005年、2007年、2008年7个时段的农业生态安全进行了动态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生态安全呈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湖南省怀化市农业生态安全进行评价,为推动该市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持。[方法] 基于PSR指标框架,构建了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合作博弈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建立基于可拓云模型的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并以怀化市农业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评价该市2010—2019年农业生态安全状况。[结果] 2010—2019年期间,怀化市农业生态系统从“比较安全”状态向“安全”状态转化,安全等级有所上升,但是整体安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结论] 为了进一步提升怀化市农业生态安全等级,必须减少单位GDP能耗,兴建农业水利设施,提升土地产出水平,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同时应优化农村生活环境,以促进怀化市农业生态系统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国际持续农业运动中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状况,论述生态农业的概念与内涵;世界性持续农业产生的背景、过程及其与生态工程、生态农业的关系,生态农业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其国  黄国勤  钱海燕 《土壤学报》2007,44(6):1127-1134
食品安全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我国食品安全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证人民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等密切相关。维护食品安全,就是维护生态安全、维护经济安全、维护国家安全。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食品数量不足,合格率不高;二是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高,食物中毒事件增多;三是资源、生态、环境问题突出,食品可持续生产能力面临潜在威胁;四是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执法与管理力度不够。生态农业是当今社会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增效和环境保护功能,对改善和优化农业生态环境、生产健康优质的安全食品具有重大意义。生态农业在解决当前及今后我国面临的食品数量、质量安全及食品可持续生产能力等方面,将发挥着重要与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保障新世纪我国的食品安全,必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主要措施包括:提高对生态农业的认识;大力普及生态农业知识;全面应用与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加强生态农业的科学研究;重视实行生态农业的产业化。  相似文献   

13.
信江是江西省“五大河流”之一,位居第3。信江流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该地区各市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且对江西全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影响甚大。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指出目前信江流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面临着生态破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自然灾害及经济贫困等一系列问题。为促进新世纪新阶段信江流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作者提出应发展生态工业、推广生态农业、倡导生态旅游、搞好生态治理、加快生态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生态高值农业的内涵、模式及其研发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其国  黄季焜  段增强 《土壤》2012,44(5):705-711
"生态高值农业"是集约化经营与生态化生产有机结合的现代农业。它以健康消费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兼有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特性,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集中体现。本文主要对其内涵、模式及其研发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经过十多年的生态农业建设实践,从规划、研究、建设、管理、推广等角度,总结出十大特点。实践表明,在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指导下的生态农业,只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群众积极参与,认真实施总体规划,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功能和配套技术,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就能建立起一个整体协调,持续良性循环的农业生产体系。为进一步开展和推广生态农业建设提供良好经验。  相似文献   

16.
生态农业是在世界和我国经济持续发展要求的背景下出现的一个新事物,农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持续发展首先在农业有了突破.生态农业的建立体现了经济与生态结合的要求,它的重要意义在于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生态农业是在生态经济学的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现代农业生产形式,它的发展也应当以生态经济学的理论为指导。为此应当明确树立生态经济系统的观念、生态经济平衡的观念和生态经济效益的观念,并明确认识农业的生态经济本质。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生态农业建设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简述了浙江省生态农业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并提出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重庆三峡库区可持续农业发展中的生态环境约束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深入分析了重庆三峡库区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水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农业面源污染、生物多样性破坏以及自然灾害频发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发展生态农业、控制和治理库区及上游的各种工业和生活污染、建立法律约束机制等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证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武威地区开展中药生态农业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效益、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为促进武威地区中药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开展中药生态农业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对武威市现有中药材种质资源、生态栽培技术以及中药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把中药生态产业作为武威市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聚焦产业开展多学科联合攻关、开启“中药景观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推进中药材种子种苗生态栽培基地建设、强化GAP规范化生产管理和中药材种植生态化等适宜武威市中药生态农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鄱阳湖流域生态足迹与生态环境协调度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足迹是一种基于消费度量区域是否可持续发展的新参考方法,而经济与环境协调度从横向角度衡量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介绍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及生态足迹和生态环境协调度的计算评价方法,并对鄱阳湖流域2003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环境协调度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鄱阳湖流域存在生态赤字,人均生态协调系数DS=1.3802<1.414,生态环境协调度为43,表明本地区2003年的发展模式是基本不协调和基本不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