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0 毫秒
1.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13(1):178-178
生态城市是由经济、社会、自然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在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的前提下。可以保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最优化,人对生态系统的调节、控制最自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厦门市提出加快实现由海岛城市向海湾城市转变以及“生态优先”的战略思想,大力推进生态市建设。根据“开发未动、规划先导、生态先行”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定量研究混料配方问题的分析,根据混料试验设计理论、最优化分析理论及数学规划理论,构建了定量研究混料配方的系统模型,给出了试验设计方案、目标函数模型及最优化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清凉峰自然保护区景观生态规划与管理初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有关理论和规划原则,对清凉峰保护区各生态系统开展进一步的合理规划及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旅游度假区规划环评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技术路线,并将其应用于苏州太湖旅游度假区规划环评,以期为度假区开发规划提供实践指导。[方法]在综合考虑旅游度假区规划特点基础上,运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开展研究。[结果]通过调整旅游开发建设规模,维护水域、湿地的服务功能,度假区可以维持原有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规划调整后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比原规划提高了0.53亿元。[结论]建设用地增长是导致水域、湿地面积减少,以至整个度假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降低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山区城市,人类活动强烈,生态系统脆弱;又位于长江三峡水库的库尾,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开展重庆都市圈生态系统健康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在详细阐述都市圈生态系统健康受胁迫现状的基础上,从地质地貌结构、河谷型气候、土壤性状、植被与生物多样性、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了都市圈生态系统健康受胁迫因子及影响机理、影响途径,并探讨了生态系统健康受损对都市圈环境、气候变化、人体健康等的胁迫效应及趋势,为制定都市圈生态系统健康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定量分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过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预防或减轻规划实施过程中产生的不良环境影响.[方法]以河北省沧州市渤海新区为研究区,以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和2009—2013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基础,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敏感性指数、灰色预测模型,分析研究区2009—2013年土地利用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预测2015和202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与规划目标进行比较。[结果](1)2009—2013年,研究区建设用地增加量已经超过规划期建设用地的增加总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了1.11×107元,说明规划实施过程中过于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生态效益;(2)预测结果显示,到202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7.08×10~7元,规划实施过程中,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逐渐减弱。[结论]当地政府应高度重视规划实施过程中生态环境退化的问题,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系统动力学在水土保持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系统动力学(简称SD、亦称动态仿真)是现代最新的系统分析方法,即模拟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动态行为的计算机仿真技术,是科学决策和预测的有效工具。该根据水土保持规划的特点,论述了动态仿真的基本原理、水土保持规划中的SD建模方法和水土保持规划SD软件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应用定量化的珠江三角洲农业现代化标准评价体系,对神山镇进行农业现代化评价与规划,同时探讨构建适宜该镇农业生产的农业生态系统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9.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理论、评价尺度、核算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其结果的应用方面研究较少,以河北省易县为例,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应用到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效益定量研究中,这对维持生态平衡,采取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建立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模式具有指导意义。依据易县1997年、2001年和2010年的3期土地利用规划数据,估算了土地利用规划所引起的易县及其28个乡镇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易县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1997年的16.87×108元增加到2010年的20.06×108元,增加值为3.20×108元,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每年增长率为1.46%。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价值呈上升趋势,表明该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基本是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又提高了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但此规划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未利用土地面积占的比例较大,应对此规划进行修改,提高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西安浐灞生态区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绿地系统组成、植物体系规划的分析,展现了浐灞生态区绿化生态系统规划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1.
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进行实证研究,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提供依据,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为基础,结合研究区实际确定的大庆市各种土地利用生态系统的单位面积服务功能价值,根据大庆市规划期内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预测大庆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实施前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的变化,评价实施规划将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大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是切实可行的,方案的实施将给大庆市带来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研究表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的引入,实现了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的结合,对正确制定土地利用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结合文登市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研究,作者应用生态学基本原理,对文登水环境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阐明了文登水环境污染的现状以及存在的生态问题,提出文登市区域水环境保护与发展的生态农业建设方案与策略。  相似文献   

13.
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对湿地的保护、规划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湿地公约》的分类,我国湿地类型多样,本文从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种湿地类型综述了我国现有的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阐述了不同类型湿地生态系统的作用,指出了现有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生态政策对于区域的生态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借助遥感信息从地表植被动态变化、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3个角度对《石羊河重点治理规划》实施的生态效应进行分析。遥感数据选用了2000—2018年MODIS-NDVI数据及中国多时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遥感监测数据集(CNLUCC)。通过分析政策实施前后植被覆盖变化趋势、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等信息,获得了政策驱动下石羊河流域生态效应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0—2018年间,石羊河流域植被覆盖情况明显改善。2007年《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实施后,流域NDVI明显增加,区域比例从27.41%增加到41.44%,严重退化区域从37.86%下降为12.14%;流域内水域、耕地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明显增加,林地、草地面积略有下降;19年间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232.82亿元增加到236.89亿元,其中2015—2018年间的增长趋势最为显著。研究成果对于衡量生态保护政策对石羊河流域生态系统恢复的促进作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生态服务价值理论为指导,从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和生态价值敏感度等方面评价固原市市辖区土地利用规划(2006-2020年)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耕地、园地和林地在规划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都呈增长趋势,但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却减少2131万元,土地利用规划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固原市市辖区是宁夏南部山区唯一的重点开发区,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将得到进一步加快,建设用地的增长成为必然.在规划地制定过程中,要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兼顾,集中布局建设用地,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相似文献   

16.
许策  李超  张天柱  束继年 《水土保持通报》2017,37(5):198-204,212
[目的]从地形梯度角度,对区域生态系统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提出基于地形梯度的区域生态系统保护对策建议,为制定山区生态规划及实现山区生态系统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遥感解译获得的1993,2003,2013年生态系统类型空间分布数据为基础,选取高程级别、地形起伏度和坡度变率为地形梯度表征指标,采用分布指数,对区域农田、水域与湿地、森林、草地、聚落和荒漠6类生态系统的地形梯度差异分布情况及优势位进行分析,并结合1993—2013年各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变化特征,探讨区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对策。[结果]农田、水域与湿地、聚落、草地生态系统集中于低地形梯度区;森林集中于高地形梯度区;荒漠生态系统分布特征随地形梯度差异不明显;在低地形梯度区,农田、水域与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草地、聚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在高地形梯度区,虽然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较为剧烈,但总体呈现出持续增加的趋势。[结论]在制定针对山地的区域生态规划时,应考虑对位于优势位上的生态系统实行特殊保护,禁止被侵占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较弱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以保证生态系统能够持续、健康地提供生态服务。  相似文献   

17.
前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水土保持规划治理的历史,源远流长。作者结合自身的参与经历,回顾了建国40余年来的研究进展与评估:土地分类的系统化、学科化;土地合理利用配置的镶嵌模式;人-地-物经济生态系统的平衡分析法;遥感在土地资源清查及治理监测上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应用等。在展望中,提出水土保持规划应是山区扶盆和奔小康的经济、社会、科教全面发展的战略性规划;水保科技工作者应面向世界,特别是面向南半球,走出国门去开拓  相似文献   

18.
开封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苏朝阳  苗长虹 《水土保持研究》2008,15(5):116-119,124
选取开封市1990-2010年四期土地利用的动态数据,采用Costanza、谢高地等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公式和系数,对开封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0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51.714 86亿元减至50.294 62亿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年均变化率为0.137%,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生态服务价值呈下降趋势,年均减少7.101 2万元。表明该市土地利用规划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却导致了土地生态效益的降低。因此,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采取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建立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模式,从而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农田生态系统是支撑与维持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直接供给农产品功能,又具有调节、支持、文化服务等间接功能。研究选取河北省北戴河区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切入点,运用生态经济学方法,综合测算研究区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研究表明,2014年研究区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所产生的间接价值为直接价值的1.09倍,说明农田生态系统不仅具有高效的、直接的生产功能,而且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环境支撑功能。鉴于此在北戴河区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要对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各项指标价值量由大到小排序为农田生产供给价值休闲旅游价值固碳释氧价值废弃物处理价值涵养水源价值社会保障价值土壤形成与保护价值秸秆还田价值净化大气价值。因此,研究认为:北戴河区在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过程中,要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全力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合理调整农田利用方式,应注重提高调节、支持、文化服务功能价值,使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达到最优化。通过对北戴河区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测算,为北戴河区有效保护和永续利用农田生态系统提供决策基础和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20.
晋东豫西旱农类型区农业综合持续发展优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毓汾 《中国农业气象》1997,18(3):11-13,32
根据晋东豫西旱农区旱地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综合发展的优势条件,通过对当地农业资源综合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和农业生态系统能流分析,建立了农林牧优化结构及技术体系。并根据本类型旱农区自然和社会经济特点制订出农业结构调整的技术路线,从种植业结构调整入手,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为中心,通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保护粮食总产稳步增长。在此基础上,增进林牧业发展,模式运行结果,农牧结合优化增收效果显著,农业生态系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