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鸭胚骨骼肌生肌调节因子MyoD1和Myf5发育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Real-timePCR分析生肌调节因子MyoD1和Myf5在不同鸭品种(高邮鸭和金定鸭)胚胎期及初生早期(13、17、21、25、27日胚龄和出雏后7日龄)骨骼肌发育中的表达模式以及表达差异。结果表明,MyoD1mRNA和Myf5mRNA在两个品种鸭胸肌早期发育中表现出一致的表达规律,均呈"波浪"型;在腿肌早期发育中均呈近似"反√"型的表达趋势,在27日胚龄时表达量最低,出生后7日龄表达量又上升,但MyoD1mRNA的表达量仅有小幅增加,与27日胚龄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Myf5mRNA的表达量有大幅增加,与27日胚龄的表达量差异极显著(P<0.01),胸肌和腿肌中两基因的mRNA表达量在同一胚龄不同品种间差异均不显著。结果提示:骨骼肌中MyoD1和Myf5基因表达具有显著的时空性,但不存在品种差异,为进一步深入研究MyoD1和Myf5基因在胚胎期骨骼肌发生过程及其调控机理中的功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MRFs (Myogenic regulatory factors,MRFs)家族包括肌分化因子MyoD、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生肌决定因子Myf5和Myf6,它们参与肌肉发生发育的各个环节.研究采用Real-time PCR方法研究了金定鸭胚胎期13、17、21、25和27日胚龄MRFs家族基因在骨骼肌中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表达变化与胚重、骨骼肌发育的相关性.金定鸭胚重及骨骼肌重发育模式显示胚重在胚胎期呈持续增加趋势,但胸肌在胚胎中后期显示出较腿肌滞后的增重变化.MRFs家族基因在胚胎期骨骼肌中均能检测到表达,MyoD mRNA在21日胚龄前腿肌中的表达量高于胸肌,而在胚胎发育后期(25及27日胚龄)胸肌中表达量渐渐高于腿肌.胸、腿肌中myogenin mRNA的表达与胚重、胸、腿肌发育重量变化均呈强的负线性相关.上述研究结果首次揭示了鸭胚胎期骨骼肌中MRFs家族基因表达具有显著的时空性,推测MyoD mRNA在胸、腿肌中的表达变化可能与胸、腿肌增重表型差异有关,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MRFs家族基因在胚胎期骨骼肌发生过程及其调控机理中的功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克隆了黑龙江籽鹅IGF-Ⅰ基因,并检测了生长期间该基因mRNA在各组织中的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鹅IGF-Ⅰ基因与鸡、鸭IGF-Ⅰ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7.6%、99.3%;鹅肝组织中IGF-ⅠmRNA的表达水平在30日龄和60日龄较高,而30日龄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22、28日龄鹅胚和1日龄籽鹅,显著高于10日龄雏鹅;30日龄雏鹅IGF-ⅠmRNA在肝、卵巢、胸肌、肺、脾、腿肌、垂体、肌胃、肾、心等组织中都有表达,其中肝、卵巢、胸肌、肺的表达量较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qPCR分析生肌调节因子MyoD1基因在高邮鸭和金定鸭胚胎期及初生早期(13、17、21、25、27胚龄和出雏后7日龄)胸肌发育中的表达模式以及与胚胎和胸肌发育的相关性。结果表明,MyoD1 mRNA在两个品种鸭胸肌早期发育中表现出一致的表达规律,均呈“波浪形”,在13胚龄时表达量相对较高,17胚龄时下降,21胚龄时上升到最高,随后下降,出雏后又维持较高水平;品种间比较结果显示除了在25胚龄时金定鸭胸肌中MyoD1 mRNA表达量稍低于高邮鸭,在其他所检测的胚龄/日龄中,金定鸭胸肌中MyoD1 mRNA表达量均高于高邮鸭胸肌中的表达量(P>0.05);高邮鸭胸肌MyoD1 mRNA表达与胚胎和胸肌发育无显著相关性,而金定鸭胸肌中MyoD1 mRNA的表达与其胚胎和胸肌发育呈强负相关(P胚重=0.048;P胸肌重=0.006)。MyoD1基因参与鸭胚胎期及出雏早期胸肌的发育,胸肌中MyoD1基因表达分析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MyoD1基因在胚胎期胸肌发生过程及其调控机理中的功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CSRP3在鸡骨骼肌早期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探讨了CSRP3mRNA在生长速度不同的花山鸡和清远麻鸡胚胎期胸肌中以及体外培养的鸡成肌细胞中的表达,并分析2个品种鸡胚胎期胸肌中CSRP3 mRNA的表达与其胸肌质量、体质量的相关性。体内外研究结果均表明,CSRP3基因的表达随着鸡骨骼肌肌纤维分化进程逐渐升高;同一胚龄时,比较CSRP3mRNA在2个品种鸡胸肌中的表达,均是慢生型清远麻鸡显著高于快大型花山鸡;相关性结果表明,2个品种鸡胚胎期胸肌中CSRP3mRNA表达量与其胸肌质量、体质量均呈正相关,与胸肌质量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结果提示,鸡胸肌中CSRP3基因的表达具有品种特异性,与胸肌肌纤维的生长和分化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探讨肌肉生成抑制素(myostatin,MSTN)和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MyoG)基因对鹅骨骼肌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以莱茵鹅和籽鹅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MSTNMyoG基因在籽鹅和莱茵鹅胸肌、腿肌中的差异表达情况,运用统计软件对基因表达情况与屠宰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莱茵鹅胸肌重和胸肌率极显著高于籽鹅(P<0.01),籽鹅胸肌MSTN、MyoG 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莱茵鹅(P<0.01);在腿肌中,籽鹅MSTN mRNA表达量极显著低于莱茵鹅(P<0.01),籽鹅与莱茵鹅MyoG mRNA表达量间无显著差异(P>0.05)。同一品种MSTN mRNA表达水平也存在差异,在籽鹅胸肌和腿肌中表达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莱茵鹅胸肌和腿肌中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就MyoG mRNA而言,在籽鹅和莱茵鹅胸肌和腿肌中表达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MSTN基因表达与屠宰性能相关性分析表明,胸肌中MSTN mRNA表达量与活重、胸肌重和胸肌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胸肌和腿肌中MyoG mRNA表达量与活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MSTNMyoG基因可能对肌肉生长分别起正负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IGFBP-3基因表达与鸡生长性状的相关性,以生长速度差异较大的花山麻鸡和清远麻鸡两个黄羽肉鸡品种为研究素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胚胎期和出雏后两个品种鸡胸肌和肝脏中IGFBP-3基因的表达规律,并将其与体重、胸肌重和肝脏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9胚龄时两个品种鸡胸肌和肝脏中均可检测到IGFBP-3基因表达,同一胚龄或日龄品种内组织间比较,胚胎期两个品种鸡胸肌IGFBP-3 mRNA表达量均高于肝脏,出雏后肝脏IGFBP-3 mRNA表达量迅速上升,胸肌IGFBP-3 mRNA表达量下降,两个品种鸡肝脏IGFBP-3 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胸肌(P0.01);组织中IGFBP-3 mRNA表达量与组织重量和体重相关研究表明,两个品种鸡肝脏IGFBP-3 mRNA表达量与其胸肌重、肝脏重和体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P0.01),胸肌IGFBP-3 mRNA表达量与其胸肌重、肝脏重和体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研究结果揭示,IGFBP-3 mRNA在鸡中的表达具有品种、年龄和组织特异性,出雏前肝脏并不是鸡产生IGFBP-3的主要器官,出雏后鸡IGFBP-3可能主要由肝脏合成,肝脏中IGFBP-3 mRNA水平差异是导致两个品种鸡出雏后体重和胸肌重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MyoG)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基因表达量对家禽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以体型差异较大的盐津乌骨鸡和大围山微型鸡为材料,分别测定300日龄鸡的体重、体尺和屠宰性状来进行比较分析,检测胸肌、腿肌和肝脏中MyoG和IGF-1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将生长、屠宰性状与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进行两两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盐津乌骨鸡体重、体尺和屠宰性状等指标均高于大围山微型鸡,同时盐津乌骨鸡胸肌、腿肌和肝脏中MyoG和IGF-1基因的表达量也高于大围山微型鸡,表达量趋势为:胸肌腿肌肝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个品种鸡胸肌、腿肌和肝脏中MyoG和IGF-1基因的表达量与体重、体尺和屠宰性状等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MyoG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除胸深外的所有性状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而IGF-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体重、体斜长、胸深、胸骨长均呈显著相关(P0.05)。因此,MyoG、IGF-1基因可作为盐津乌骨鸡和大围山微型鸡的生长性状候选基因来进行选育。  相似文献   

9.
鸭胚骨骼肌不同组织Myf6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Myf6基因对鸭肌肉发育的影响,本试验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绝对定量技术检测Myf6基因在高邮鸭和金定鸭胚胎期第13、17、21、25、27天及出生后7日龄胸肌、腿肌发育过程中的表达量。结果显示,Myf6基因在2个品种的胸肌和腿肌中均有表达,在不同品种同一肌肉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规律一致,而在不同肌肉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不同,其中在胸肌组织中21胚龄时表达量最高,随后表达量下降,维持相对较高表达水平;在腿肌组织中13胚龄时表达量较高,17胚龄时达到最高,随后表达量有所降低,并在21胚龄后急速下降至极低水平,但其表达在胚胎期后期(27胚龄)及初生期(7日龄)又有缓慢上升趋势。上述结果表明,Myf6基因参与了胸、腿肌组织的发育,在胸、腿肌中表达模式不同,推测Myf6基因在胸、腿肌中的调控存在差异,可能与其胸、腿肌不同肌纤维的发育与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活化T细胞核因子3(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s 3,NFATc3)是NFAT家族的重要成员,在肌纤维类型转换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探讨NFATc3 mRNA在不同品种鸡不同类型肌肉中的表达情况,以生长速度具有较大差异的清远麻鸡和隐性白羽鸡为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不同发育时期趾长伸肌和比目鱼肌中NFATc3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NFATc3 mRNA在两个品种骨骼肌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1日龄时,NFATc3在趾长伸肌和比目鱼肌中的表达量都较高,7日龄时显著下降,21日龄时出现上升,之后表达量趋于平稳;品种间比较,比目鱼肌中在21、49日龄时,清远麻鸡的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隐性白羽鸡(P0.05),趾长伸肌中则在1、21日龄时,清远麻鸡的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隐性白羽鸡(P0.05);同一品种不同类型肌肉间比较,总体上都是趾长伸肌的表达量高于比目鱼肌。提示,鸡骨骼肌中NFATc3 mRNA表达变化规律不存在品种差异,NFATc3可能在鸡不同类型肌肉肌纤维的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IGFBP-3基因表达与鸡生长性状的相关性,以生长速度差异较大的花山麻鸡和清远麻鸡两个黄羽肉鸡品种为研究素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胚胎期和出雏后两个品种鸡胸肌和肝脏中IGFBP-3基因的表达规律,并将其与体重、胸肌重和肝脏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9胚龄时两个品种鸡胸肌和肝脏中均可检测到IGFBP-3基因表达,同一胚龄或日龄品种内组织间比较,胚胎期两个品种鸡胸肌IGFBP-3 mRNA表达量均高于肝脏,出雏后肝脏IGFBP-3 mRNA表达量迅速上升,胸肌IGFBP-3 mRNA表达量下降,两个品种鸡肝脏IGFBP-3 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胸肌(P<0.01);组织中IGFBP-3 mRNA表达量与组织重量和体重相关研究表明,两个品种鸡肝脏IGFBP-3 mRNA表达量与其胸肌重、肝脏重和体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P<0.01),胸肌IGFBP-3 mRNA表达量与其胸肌重、肝脏重和体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研究结果揭示,IGFBP-3 mRNA在鸡中的表达具有品种、年龄和组织特异性,出雏前肝脏并不是鸡产生IGFBP-3的主要器官,出雏后鸡IGFBP-3可能主要由肝脏合成,肝脏中IGFBP-3 mRNA水平差异是导致两个品种鸡出雏后体重和胸肌重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一个拷贝数变异区域与鸡的重要经济性状显著相关,并且该区域与Sox6编码区域重叠,提示Sox6基因对骨骼肌生长发育具有调控作用。研究首先采用RTqPCR分析Sox6基因在不同胚龄隐性白母鸡的胸肌和腿肌中的表达情况和表达差异。接着在原代成肌细胞中过表达Sox6基因,通过RT-qPCR、免疫荧光和HE染色观察Sox6对原代成肌细胞的肌纤维类型调控情况和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Sox6 mRNA表达量在不同胚龄的胸肌和腿肌上的表达趋势相近,但在胸肌上的表达量高于腿肌,并且在E14、E17和7W时,胸肌表达量显著高于腿肌(P0.05),提示Sox6可能对快肌起到重要作用。原代成肌细胞上面过表达Sox6后定量快慢肌特异基因发现Sox6能够促进MyH1B,抑制sMyHC1的表达;免疫荧光和HE染色观察发现Sox6能够促进成肌细胞的分化和肌管的形成,从而证明了Sox6对骨骼肌的分化和肌纤维类型调控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BMP10基因对鸡肌肉生长发育的影响,利用定量PCR方法对BMP10基因在大恒肉鸡不同组织、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表达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并绘制1~10周龄的体重曲线和增重曲线。结果显示:BMP10基因在胸肌、腿肌、肝脏组织的2、6、10周龄均有表达,其中6周龄腿肌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胸肌(P0.01)和肝脏组织(P0.01),10周龄肝脏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胸肌(P0.05)和腿肌组织(P0.05);胸肌与腿肌具有相似的基因表达模式,其中胸肌6周龄显著高于2周龄(P0.05)、极显著高于10周龄(P0.01),腿肌6周龄极显著高于2周龄(P0.01)和10周龄(P0.01),推测BMP10基因在孵化后肉鸡生长发育过程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生长轴激素对猪繁殖性能发育的影响,随机选取0、3、20、30、90、120、180日龄纯种二花脸公猪和大白公猪各4头,屠宰并采取睾丸组织样,以18S rRNA为内标,用相对定量RT-PCR法研究睾丸IGF-Ⅰ和IGF-IR mRNA的表达及发育性变化。结果表明,二花脸猪与大白猪睾丸IGF-ⅠmRNA表达的发育模式在30日龄前完全相同,即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呈极显著增加(P〈0.01);二花脸猪睾丸IGF-Ⅰ mRNA相对表达量在30-180日龄无显著变化;大白猪睾丸IGF-Ⅰ mRNA相对表达量在90日龄有所下降,而在120和180日龄又恢复到30日龄水平。二花脸猪睾丸IGF-Ⅰ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大白猪(P〈0.05)。二花脸猪与大白猪睾丸IGF-IR mRNA表达的发育模式不同。二花脸猪睾丸IGF-IR mRNA相对表达量在90-120日龄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大白猪IGF-IR mRNA相对表达量在0日龄较高,随后显著下降(P〈0.05),并在观察期内持续保持较低水平。二花脸猪IGF-IR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大白猪(P〈0.05)。睾丸IGF-Ⅰ mRNA和IGF-IR mRNA相对表达丰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575,P〈0.01)。结论:(1)不同品种猪睾丸IGF-Ⅰ和IGF-IR mRNA表达具有特定的发育模式;(2)猪睾丸中IGF-Ⅰ和IGF-IR mRNA的协同表达可能对猪繁殖性能的发育有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重要的生长因子,参与机体生长发育的多个进程。研究利用蛋内注射技术处理孵化前高邮鸭受精蛋,以揭示外源注射IGF-1对雏鸭发育及骨骼肌生长的影响;同时在细胞水平分析外源重组人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rhIGF-1)对成肌细胞活性影响和内源IGF-1/IGFR mRNA表达影响。结果显示:孵化前蛋清内注射rhIGF-1显著增加育雏期6~21日龄雏鸭体重水平,骨骼肌解剖后称重发现,14日龄处理组胸肌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水平试验结果显示,细胞培养体系中添加不同浓度rhIGF-1,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处理组和对照组细胞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但成肌细胞处理组和对照组IGF-1/IGFR mRNA表达水平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揭示,孵化前蛋清内注射rhIGF-1增加高邮鸭出壳前后的体重,显著提高育雏中期胸肌增重水平,影响成肌细胞中IGF-1/IGFR 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6.
以四川省优质地方鸡种泸宁鸡为素材,分别从不同时期(81、119、154、210日龄)的200只鸡中随机选取8公8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组织、日龄、性别肌肉中硫胺素的含量。结果显示,公母鸡腿肌硫胺素含量极显著高于胸肌(P0.01);公母鸡胸肌、腿肌硫胺素含量均在119日龄达到最高;随着日龄的增加,胸肌与腿肌硫胺素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胸肌硫胺素含量119日龄与81日龄、210日龄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日龄间差异不显著(P0.05);腿肌硫胺素含量各日龄间差异均显著(P0.05)。硫胺素含量与屠宰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119日龄胸肌硫胺素含量与胸肌重呈极显著相关(P0.01),腿肌硫胺素含量与腹脂重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腿肌重呈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Ccna1基因在鸭骨骼肌发育中的作用,本研究应用RT-PCR扩增和克隆了鸭Ccna1基因启动子区并作生物信息学分析,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cna1基因以及参与该基因表达调控的多个肌源性转录因子在鸭胚骨骼肌组织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扩增得到鸭Ccna1基因启动子2 213bp。序列分析表明,鸭Ccna1启动子存在典型的TATA-box、CAAT-box调控元件,有MyoD、MRF4、MyoG、Sp1、PITX1及MEF2等多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定量结果发现,MyoD、MRF4、MyoG和Ccna1在鸭胚胎骨骼肌发育过程中均有表达。在鸭胸肌中,MRF4在E23时期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D8的表达量(P0.05);在腿肌中,MRF4和MyoG表达量在E17时期达到最高,且显著高于D2、D8(P0.05)。聚类分析表明,在鸭胸肌组织中Ccna1表达模式与MyoD一致,在腿肌组织中Ccna1表达模式与MRF4、MyoG一致。初步推测,Ccna1参与到了鸭骨骼肌组织的发育,且在鸭腿肌的生长发育中,MRF4、MyoG可能与Ccna1相互作用进而调控骨骼肌发育,而在鸭胸肌组织中,Ccna1的表达可能与MyoD的转录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8.
旨在通过研究鸭miR-21的分子特征、时空表达模式以及对鸭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的影响,为探索骨骼肌发育机制提供支撑。本研究选取180枚(98±5)g鸭蛋,相同条件孵化。从孵化第11天到第27天每天取3枚鸭蛋(分别表示为:E11、E12、E13……E26、E27),无菌状态下逐只采集鸭胚胸肌样品。E27时另取3只鸭胚逐只采集腿肌、心、肝、肾、肌胃、小肠、腹脂和皮脂。混合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分离和纯化骨骼肌卫星细胞,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分化时期分别过表达和干扰miR-21表达,利用荧光定量、蛋白杂交、EdU检测及流式细胞术等检测miR-21对鸭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qRT-PCR结果显示,miR-21的表达随着孵化时间的增加而增加,E19天时到达最高,然后逐渐降低;E27时,miR-21在肝中的表达量最高。在增殖的鸭骨骼肌卫星细胞中过表达miR-21,荧光定量PCR检测CDK2和CyclinD1基因的mRNA表达量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增加(P<0.01),EdU检测阳性细胞数目显著增加(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G2期细胞数目极显著降低(P<0.01)、S期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在增殖的骨骼肌卫星细胞中,干扰miR-21表达,所得结果相反。在分化的鸭骨骼肌卫星细胞中过表达miR-21,qRT-PCR检测MyoG和MyHC基因的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蛋白杂交(WB)检测结果显示,MyoG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MyHC蛋白表达极显著增加(P<0.01)。免疫荧光检测发现,MyHC阳性细胞数和10核以上的肌管数都极显著增加(P<0.01)。在分化的鸭骨骼肌卫星细胞中,干扰miR-21的表达,所得结果相反。结果表明,miR-21具有促进成肌细胞鸭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云南无量山乌骨鸡肉品质,试验对5,6月龄乌骨鸡各60只(公、母各半)肉品质客观指标(肉色、失水率、嫩度、p H值、蒸煮损失、剪切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5月龄时,公、母鸡腿肌p H45 min值、p H24 h值极显著(P0.01)高于胸肌,母鸡腿肌亮度(L)值显著(P0.05)低于胸肌,母鸡胸肌失水率极显著(P0.01)高于腿肌;6月龄时,公鸡胸肌p H45 min值、p H24 h值、黄度(b)值与腿肌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腿肌失水率显著(P0.05)高于胸肌,母鸡胸肌p H24 h值、失水率、蒸煮损失率与腿肌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腿肌p H45 min值显著(P0.05)高于胸肌。5月龄时,公鸡胸肌剪切力显著(P0.05)高于母鸡,母鸡胸肌失水率极显著(P0.01)高于公鸡,公鸡腿肌p H24 h值极显著(P0.01)高于母鸡;6月龄时,公鸡胸肌红度(a)值极显著(P0.01)高于母鸡,公鸡腿肌a值和b值均极显著(P0.01)高于母鸡腿肌。5月龄母鸡胸肌p H24 h值、b值、失水率显著(P0.05)低于6月龄,5月龄母鸡腿肌p H24 h值显著(P0.05)高于6月龄。5月龄无量山乌骨鸡p H45 min值与p H24 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失水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L值和b值均呈显著负相关。p H24 h值与L值和b值均呈显著负相关,与失水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其余指标间无显著相关性。6月龄无量山乌骨鸡,p H45 min值与p H24 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剪切力呈显著正相关,与失水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 H24 h值与b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失水率呈显著负相关,与蒸煮损失呈显著正相关。L值与失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a值与b值呈显著负相关。剪切力与失水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其余指标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MyoG)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基因表达量对家禽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以体型差异较大的盐津乌骨鸡和大围山微型鸡为材料,分别测定300日龄鸡的体重、体尺和屠宰性状来进行比较分析,检测胸肌、腿肌和肝脏中MyoGIGF-1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将生长、屠宰性状与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进行两两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盐津乌骨鸡体重、体尺和屠宰性状等指标均高于大围山微型鸡,同时盐津乌骨鸡胸肌、腿肌和肝脏中MyoGIGF-1基因的表达量也高于大围山微型鸡,表达量趋势为:胸肌 > 腿肌 > 肝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个品种鸡胸肌、腿肌和肝脏中MyoGIGF-1基因的表达量与体重、体尺和屠宰性状等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MyoG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除胸深外的所有性状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而IGF-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体重、体斜长、胸深、胸骨长均呈显著相关(P<0.05)。因此,MyoG、IGF-1基因可作为盐津乌骨鸡和大围山微型鸡的生长性状候选基因来进行选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