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花是山东省环渤海湾盐碱地区的主要作物,探究生产效益较高的栽培模式有助于滨海盐碱区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本文作者研究了短季棉地膜覆盖、短季棉无膜覆盖、春播棉地膜覆盖和春播棉无膜覆盖4种栽培模式的生产效益,试验结果表明,春播棉地膜覆盖产量较高,效益也较好,但投入较大,未及时回收的残膜对土壤具有潜在的污染风险;春播棉无膜覆盖较地膜覆盖投入有所降低,但产量及效益明显减少;短季棉无膜覆盖与短季棉覆盖地膜相比,产量虽有降低,但总体种植效益高。前茬配合一季黑麦草或其他作物,短季棉无膜覆盖栽培具有大面积示范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宁夏海原地区位于干旱地带,谷子是当地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之一,当前谷子种植面临水资源不足等问题。因此,有必要探索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对谷子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宁夏海原地区“张杂谷13号”谷子进行3种不同类型地膜(渗水地膜、生物降解膜和全降解生物智能地膜)、不同覆盖技术(半膜覆盖、全膜覆盖)的处理,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对谷子生长发育、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实施常规地膜全膜覆盖栽培技术的谷子根系发育快,植株生长健壮,产量显著高于其它技术。因此宁夏海原地区谷子进行常规地膜全膜覆盖栽培后增产明显,经济效益高,可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在陕西省佳县进行PPC生物降解渗水地膜旱地覆盖高粱试验。结果表明,1 300 mm×0.007 mm PPC生物降解渗水地膜覆盖与1 300 mm×0.007 mm PE渗水地膜覆盖之间产量水平相当,比无覆盖对照明显增产35.06%;PPC生物降解渗水地膜覆盖65 d的土壤温度、土壤水分与PE渗水地膜相近,覆盖65 d到收获前均低于PE渗水地膜;PPC生物降解渗水地膜50 d开始破裂,地面膜呈现网状裂解,收获时膜的残留率为30.81%;地面膜网状裂解形成的近地面微生态环境,可能更利于作物后期的生长。PPC生物降解渗水地膜应用于农业生产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不同覆盖方式对辽西旱地玉米土壤温度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覆盖方式对辽西地区土壤温度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处理均可以不同程度的增加旱地玉米土壤温度,渗水地膜覆盖、普通地膜覆盖分别比常规种植(CK)高出5.4%、13.07%。其中,普通地膜的增温幅度最大,整个生育期内不同处理的土壤温度在10 cm和20 cm土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不同覆盖方式均能增加玉米产量,其中以渗水地膜覆盖增产效果最为明显,比常规种植增产219.19 kg/667m2,增产幅度达32.66%。说明渗水地膜覆盖方式是辽西地区提高土壤温度和玉米产量的最佳覆盖方式。  相似文献   

5.
不同覆盖方式对春玉米土壤水分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渗水地膜覆盖、地膜覆盖、地膜和渗水地膜交替覆盖、秸秆覆盖、裸地五种种植方式探讨了对辽西风沙半干旱地区春玉米土壤水分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处理可以不同程度的增加耕层土壤含水量,其中渗水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效果最为明显;可以有效地促进了玉米的生长发育,使其生育进程合理,植株生长稳健,有效提高玉米产量,其中以渗水地膜覆盖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以不覆盖地膜为对照组,探索酒用高粱在覆膜下进行膜上和膜侧种植对其产量和品种的影响,从而筛选出实现酒用高粱高产稳产的最佳地膜覆盖种植模式,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酒用高粱高产栽培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7.
不同覆盖方式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渗水地膜覆盖、普通地膜覆盖、普通地膜和渗水地膜交替覆盖、秸秆覆盖和裸地种植五种处理方式条件下,探讨了不同覆盖方式对辽西风沙半干旱地区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处理均可以不同程度的增加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其中渗水地膜覆盖能使玉米产量增加32.66%,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1.9%,说明渗水地膜覆盖是辽西风沙半干旱区提高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8.
全生物降解地膜的降解性能及在冬马铃薯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丽薯6号为试验材料,探究了覆盖降解膜1、降解膜2、普通PE地膜以及露地种植对冬马铃薯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并在马铃薯整个生育期内观测了降解地膜的降解进程。结果表明:覆盖降解膜1、降解膜2与覆盖普通PE地膜的出苗率、平均亩产量及商品薯产量差异均不显著,露地种植出苗率略低。3种不同类型地膜覆盖与露地种植相比,产量之间差异显著。2种降解地膜降解进程无差异,覆膜60天后开始降解,进入临界期。  相似文献   

9.
渗水地膜覆盖对高粱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渗水地膜覆盖、普通地膜覆盖和露地三个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对高粱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渗水地膜覆盖明显加快了高粱的生长发育进程,使高粱提早成熟。(2)渗水地膜覆盖高粱每公顷穗数、穗粒重、千粒重、穗长、穗粗、经济系数明显高于普通地膜覆盖和露地。(3)渗水地膜覆盖较普通地膜覆盖和露地产量差异达0.01显著水平,比露地增产20%以上。  相似文献   

10.
彭阳县川旱地玉米覆盖渗水地膜种植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彭阳县川旱地玉米采用不同地膜覆盖种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覆盖渗水膜的处理 0~ 6 0 cm土层含水量为 17.5 g/ kg,分别较覆盖普膜、降解膜和膜侧种植、液膜处理提高 1.0~ 2 .4、1.1~ 2 .4、0 .3~ 0 .5、0~ 2 .4 g/ kg;渗水膜处理比普膜、降解膜、膜侧、液膜处理出苗提前 1~ 5 d,拔节期提前 2~ 6 d,抽雄期提前 3~ 5 d,全生育期缩短 5~ 10 d;渗水膜处理产量最高 ,为 1170 1.95 kg/ hm2 ,较普膜、降解膜、膜侧、液膜处理分别增产 12 .78%、15 .5 9%、18.88%、2 6 .2 2 % ,纯收入为 12 317.34元 / hm2 ,产投比为 8.14  相似文献   

11.
研究作物生长特性、灌浆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以期为宁南旱区谷子和糜子微膜覆盖穴播高效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建立了5种覆膜穴播模式,包括渗水微膜、普通微膜、降解微膜、垄上覆膜+沟内穴播、不覆膜穴播(CK)。采用田区定位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试验。不同覆膜穴播模式的增产效果排序为:渗水微膜覆盖>普通微膜覆盖>垄上覆膜+沟内穴播>降解微膜覆盖>不覆盖穴播(CK)。与CK相比,谷子和糜子覆膜穴播分别增产48.4%~66.5%和53.9%~70.3%,水分生产效率(WUE)分别提升58.1%~80.6%和31.9%~55.9%。主穗灌浆速率分别为0.89~1.01 g/d和0.34~0.39 g/d,较CK增加41.3%~60.3%和36.0%~56.0%。覆膜穴播和CK穴播下,抽穗后进入活跃灌浆期的时间分别为24天和30天左右,灌浆终止期较CK早6天左右。综上所述,渗水微膜穴播和垄上覆膜+沟内穴播种植模式更适合宁夏南部干旱地区谷子和糜子种植,在水分亏缺背景下,重视拔节期和灌浆期水肥管理,是实现高产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地膜覆盖免放苗栽培技术,以高粱为指示作物,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测定了地膜覆盖免放苗栽培对土壤温度、高粱出苗、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免放苗栽培对土壤的增温保温效应明显,0~25cm土层温度保持在23.90~15.62℃,较露地增温3.97~2.24℃,利于高粱出苗及壮苗。地膜覆盖免放苗栽培所涉及的地膜种类及其厚度对高粱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均有明显影响,以厚度为0.010 mm的普膜覆盖表现最好,高粱的出苗率超过93.0%,生育期较露地提前10 d,增产51.95%,茎、穗部性状有明显改善,可大面积推广应用;降解膜覆盖也有较好的表现,高粱的出苗率达到89.4%,生育期较露地提前5 d,增产29.61%,茎、穗部性状也有明显改善,但该种地膜成本较高、分解较快、保墒性较差、杂草危害较重,因此应用受限;银灰双色膜和黑色膜覆盖,高粱的茎、穗部性状表现较好,但明显影响出苗,出苗率不足85%,不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山西农业科学》2015,(9):1123-1126
通过3个种植方式(起垄、补水机播、渗水膜覆盖;机播、普通膜覆盖;露地机播)和3个种植密度(7.5万,6.5万,5.5万株/hm2)对特早熟玉米并单16号在高寒冷凉区进行高产配套技术集成试验。结果表明,并单16号特早熟玉米品种在起垄、补水机播、渗水膜覆盖处理条件以及密度在7.5万株/hm2下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最高,水分利用效率也最高;露地机播条件下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最低,密度5.5万株/hm2条件下籽粒产量最低。由此得出,特早熟玉米品种并单16号在高寒冷凉区最适宜的栽培模式为起垄、补水机播、渗水膜覆盖+密度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迅驰(37-74)牛角椒在江西省的适宜种植模式,试验设置了不同大棚种植模式(普通大棚种植、大棚种植+黑色地膜覆盖、大棚种植+黑色地膜覆盖+开天窗),并以露天栽培为对照,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中牛角椒的株高、经济性状、抗病性等指标。结果表明:大棚种植可以显著提高牛角椒单株结果数和产量,其中以大棚种植+黑膜覆盖+开天窗处理最好,其单果重和产量分别比露地栽培提高了18.23%和52.44%。同时,普通大棚种植显著增加了辣椒的发病率,而通过开天窗方式则可以显著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PLA生物降解膜、渗水膜和普通塑料膜比较试验研究,对玉米的关键生育期、生长特性及产量指标进行测定分析,旨在探讨新型覆盖材料在陇东雨养区玉米生产中的应用前景。结果显示:3个处理对玉米的关键生育期影响较小,生育周期均为140 d;渗水膜能够有效增加玉米株高、叶片数、穗长、穗粒重和产量;PLA生物降解膜和渗水膜处理的百粒重均小于普通塑料膜;3个处理对玉米产量构成因子及产量均没有形成显著性影响,PLA生物降解膜和渗水膜具有同普通塑料膜相同的增产效应,可以在该区域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高粱渗水地膜覆盖生长发育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渗水地膜覆盖、普通地膜覆盖和露地三个处理的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处理对高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渗水地膜覆盖明显加快了高粱的生长发育进程,使高粱提早成熟。(2)渗水地膜覆盖促进了高粱次生根的生长,增加了高粱次生根条数;加快了高粱叶片的生长速度,使高粱的株高增长稳定。(3)渗水地膜覆盖后,增加了单株叶片数,其中下部叶片叶面积较大,使其在抽穗前叶面积指数大于其它两处理。  相似文献   

17.
用兴玉101玉米品种为材料,以露地栽培为对照,通过普通膜和降解膜覆盖示范,研究两种地膜覆盖对玉米增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地膜覆盖均能有效缩短玉米生育期,促使玉米提前出苗,提早成熟;能够提高玉米出苗率,增加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使株高、穗位高增加;能够促进穗的生长发育,果穗更长而粗,秃尖缩短,增加穗粒数和百粒重,从而显著提高单穗粒重和产量。相比露地栽培,每亩普通地膜覆盖的玉米产量达897.3 kg,显著提高产量12.6%,降解膜覆盖的产量为852.0 kg,显著增产6.9%。同时,本试验所用降解膜仅3个月左右便已完全降解,诱导期仅18 d,降解过快,影响其增温保墒性能,因此无普通膜覆盖综合表现优良,但也具有与普通膜类似的覆盖效果,鉴于其环保优势和生态效益,建议地膜栽培技术中尽可能采用降解膜覆盖。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适合秦安县马铃薯垄作双行栽培技术模式的最佳覆盖材料和覆盖方式,掌握不同覆盖材料、不同覆盖模式对土壤含水量、马铃薯产量和纯收益等的影响,进行了本次试验。结果表明:垄作双行黑膜种植+垄沟秸秆覆盖、垄作双行白膜种植+垄沟秸秆覆盖这两种种植模式具有较好的集雨保墒能力。  相似文献   

19.
渗水膜覆盖保墒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采用新型覆盖材料——渗水地膜,对其保墒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渗水膜周年覆盖实现了小雨量资源有效化,增加了土壤含水量,尤其是冬春季节的降水由于渗水膜的单向渗水特性而得以膜下保存。②渗水膜中后期的保墒、提墒效果明显,春季干旱时,土壤水分供给的缓冲性能较好,0~60cm土层渗水地膜覆盖土壤含水量比普通地膜覆盖增加8%左右。  相似文献   

20.
以马铃薯品种荷兰1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小麦秸秆+普通膜、小麦秸秆+降解膜、玉米秸秆+普通膜、玉米秸秆+降解膜4种覆盖材料对耕作层土壤温度变化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处理的马铃薯出苗率均在91%以上,生长期的温度变化曲线基本一致。小麦秸秆+普通膜的5 cm和10 cm地温低于其余3个处理。玉米秸秆+普通膜产量最高,达到55 300.0 kg/hm~2;小麦秸秆+普通膜商品率最高,为87.67%。综合分析,小麦秸秆+普通膜是适合当地一草三膜覆盖马铃薯种植的较为理想的覆盖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